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如东县连续多年实施水稻科技入户工程,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强化组织,统筹协调,精心实施,建立了工作机制,稳步有序推进了科技入户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归纳总结科技入户工程主要做法的同时,客观分析科技入户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玲  王砚超  闫诚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34-335,337
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状况,介绍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的基本现状,指出借助科技入户工程已有实施基础,通过转换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方式,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进程,以此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产品的清洁、节约、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时代农民青壮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农业生产和经营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留守的农业劳动者的素质相对较低,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不足,加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致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偏低、农业增效迟缓、农民增收困难。因此,农业部于2005年在全国100个县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为提升农业科技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探索。郫县是2009年开始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通过3年的实施,郫县科技入户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对郫县3年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调查,并对今后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2005年以来,我县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部、省农业科技入户文件精神,强化工作领导,精心组织实施,探索实施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a来,我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卓有成效,深得民心,多次受到上级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领导与专家的肯定和推介,<全国农业科技入户水稻工作简报>先后两期头版介绍我县的经验,省、市、县有关新闻媒体分别进行了广泛的报道,全省以农业科技入户为主要内容的"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大型活动也在我县启动,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深受好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科技信息化进程,临沂市实施了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积极推动了科学知识、实用技术、市场信息和科技政策法规等进村入户,较好地克服了农村缺技术、缺人才、缺信息和农民致富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重点介绍了该市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建设情况、主要做法、经验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云南农业》2012,(5):3
为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活动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以促进实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为主要任务,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推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社、到田。农业科技促进年将开展24项标志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为了切实搞好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加强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全面普及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以宁夏宁南山区典型的农业县彭阳县为模式,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发展现状和对策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全面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送到村、送到户,促进湖北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4年湖北省农业厅大力开展科技进村入户行动,工程实施进展顺利。1. 科技示范推广全面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是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的第4年。这一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对推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产生了极大的作用。根据示范县对科技示范户的调查,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达到100%,转化率迭到98%,科技示范户户平增加粮食236.5公斤,增加收入2252元。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作,本刊开辟“科技入户”专栏。主要介绍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意义和政策、优良品种、目前主要推广的技术、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工作典型以及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先进事迹。竭诚欢迎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为简便、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10.
赵燕 《甘肃农业》2009,(12):54-54,57
甘肃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受人口、收入水平、城市化率的影响,呈现出主要农产品需求来自于省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变化不大,海外市场对甘肃农产品需求减少、国内市场对甘肃特色农产品和精加工农产品的需求加大等态势,总体上甘肃主要农产品需求将保持持续慢速增长的态势.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方面对甘肃农产品扩大需求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雨婷  江明亮  容开智  徐源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23-1125,1159
在2008年通过分析相关文献、实地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影响广东农村科技入户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调研,同时结合十一五规划以来广东科技入户的进展,分析了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欠发达农村地区当前以及未来几年科技入户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连载一)科技入户的目的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的第4年。这一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对推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产生了极大的作用。根据示范县对科技示范户的调查,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达到100%,转化率达到98%,科技示范户户平增加粮食236.5公斤,增加收入2252元。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作,本刊开辟"科技入户"专栏,主要介绍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意义和政策、优良品种、目前主要推广的技术、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工作典型以及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先进事迹。竭诚欢迎农业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为简便、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  相似文献   

13.
<正>2011年是江苏省海安县第四年实施省级生猪科技入户工程项目,当地紧紧围绕加快生猪"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通过科技入户的形式,培育壮大海安生猪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1主要做法1.1加强领导,调整充实生猪科技入户工程实施的组织体系一是成立海安县生猪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14.
正玉米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达九十余万亩,占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的58%以上,总产量达37万吨,遍布各个乡镇,以一家一户种植为主,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县加工业、养殖业、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自2006年和2009年我县引入玉米科技入户示范项目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以来至今,这些年来随着全县科技入户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对我县  相似文献   

15.
积极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欢迎,它构建了农业科技成果入户到田的快速通道,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和效率,使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本文就科技入户工程实践,提出应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奇台县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植业大县和产粮大县,2005年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一年来,经过县、乡、村各级密切配合,专家组、指导员和示范户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1主要做法1.1健全管理机构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县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机、推广、科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起草制定了《奇台县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管理和实施方案》、《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考核办法》、《科技入户工作制度》和《示范户遴选工作方案》等,明确了项目…  相似文献   

17.
昆山市科技入户工程的现实意义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昆山市2006年科技入户工程的实践,本文分析了开展科技入户在促进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推广速度等方面的现实意义;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科技入户工程,加强组织协调、加快产业调整、严格遴选示范户、依靠园区基地辐射带动及加强培训指导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泰州市姜堰区农机科技入户的新机制,包括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机制、技术指导员服务责任机制、科技入户推进管理机制、科技入户整村推进机制、建立平安创建机制等内容,以促进该区农机科技的尽早入户。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泰州市姜堰区农机科技入户的新机制,包括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机制、技术指导员服务责任机制、科技入户推进管理机制、科技入户整村推进机制、建立平安创建机制等内容,以促进该区农机科技的尽早入户。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06,(9):67-67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作,加强科技入户工作指导,经验交流,信息沟通,宣传报导以及科技入户工程项目管理,打造农业科技入户的网络平台,以促进、提高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步伐和效果,经有关部门批准,农业部建立了“中国农业科技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