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采用以产品色香味和口感为主的感官质量检定方法,对4种新开发的鲐和远东拟沙丁鱼深加工产品.在10~30℃常温和50℃,~10℃低温下进行了质量和保藏期的测定.结果表明:除30℃保藏的鱼肉火腿外,所有产品都达到了出厂规定的保藏期限.包括5℃和~10℃保藏的维也纳香肠和口乐开所达到的保质期限,产品的加工质量是良好的;明确了这些产品保藏中的质量变化特点是以占总感官质量变化74.5%~96.8%的色香味口感为主的原有品质下降,以及比较轻微的脂肪酸败;这种以色香味口感为主的质量下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从-10℃至30℃范围保藏温度的高低;因此,防止这类密封包装和加热杀菌的常温流通产品质量下降的有效途径是采取适当的低温保藏,其中包括至少在夏季避免长时间的常温流通以及尽可能地全部在适当低温下流通,从而使这类深加工产品成为具有保持原有良好风味不变的一定保质期限和更好市场竞争力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以产品色香味和口感为主的感官质量检定方法,对4种新开发的鲐和远东拟沙丁鱼深加工产品.在10~30℃常温和50℃,~10℃低温下进行了质量和保藏期的测定.结果表明:除30℃保藏的鱼肉火腿外,所有产品都达到了出厂规定的保藏期限.包括5℃和~10℃保藏的维也纳香肠和口乐开所达到的保质期限,产品的加工质量是良好的;明确了这些产品保藏中的质量变化特点是以占总感官质量变化74.5%~96.8%的色香味口感为主的原有品质下降,以及比较轻微的脂肪酸败;这种以色香味口感为主的质量下降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从-10℃至30℃范围保藏温度的高低;因此,防止这类密封包装和加热杀菌的常温流通产品质量下降的有效途径是采取适当的低温保藏,其中包括至少在夏季避免长时间的常温流通以及尽可能地全部在适当低温下流通,从而使这类深加工产品成为具有保持原有良好风味不变的一定保质期限和更好市场竞争力的商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以食品风味、色泽、口感为主的感官和化学检定方法对欧式鱼排、鱼圆和口乐开3种淡水鱼冷冻制品,在不同保藏温度下的质量变化和保藏期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类含有鱼肉、淀粉、蔬菜等多种原料和化学组成的产品,在5℃和O℃冷藏温度下的质量变化主要是产品风味、色泽、口感等原有品质的迅速下降和馊败、腐败所导致的变质,分别在3~6d和9~14d内成为不可接受的产品。在-10℃和-18℃冻藏温度下,馊败或腐败被抑制,主要质量变化是产品原有风味、色泽、口感的下降.保持原有风味,色泽、口感不变的保质期限,在-100℃为3~5个月,在-18℃为6个月以上。从而为这类淡水鱼深加工产品在生产、贮运和消费过程中掌握和控制好产品保质的时间、温度条件提供了具有现实参考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以食品风味、色泽、口感为主的感官和化学检定方法对欧式鱼排、鱼圆和口乐开3种淡水鱼冷冻制品,在不同保藏温度下的质量变化和保藏期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这类含有鱼肉、淀粉、蔬菜等多种原料和化学组成的产品,在5℃和O℃冷藏温度下的质量变化主要是产品风味、色泽、口感等原有品质的迅速下降和馊败、腐败所导致的变质,分别在3~6d和9~14d内成为不可接受的产品。在-10℃和-18℃冻藏温度下,馊败或腐败被抑制,主要质量变化是产品原有风味、色泽、口感的下降.保持原有风味,色泽、口感不变的保质期限,在-100℃为3~5个月,在-18℃为6个月以上。从而为这类淡水鱼深加工产品在生产、贮运和消费过程中掌握和控制好产品保质的时间、温度条件提供了具有现实参考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与二氧化硫混合的荔枝果肉与果汁,分别在常温(25~36℃)和低温(4~5℃)下贮藏6个月,根据糖度、酸碱度、酸度、还原糖、总糖、二氧化硫含量和色香味感官测定结果,加热85℃的果肉,加二氧化硫500ppm或1%柠檬酸,在常温下可保藏6个月,低  相似文献   

6.
本课题研究了鲐鱼的不同鲜度的原料、真空包装与普通包装、-10℃与-18℃保藏温度、去头脏的鲜制品与腌制品等不同的加工保藏条件对制品的质量变化和保藏期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8℃保藏温度下,影响和决定鲐鱼制品质量变化和保藏期限的主要因素是脂肪的氧化酸败。各不同加工保藏条件中对制品质量和保藏期限影响最大的是制品的包装、原料鲜度和保藏温度。普通包装和低鲜度原料制品的保藏期低于2~3个月,POV值高达100~200meq/kg。真空包装、高鲜度原料和保藏在-18℃的保藏期最长可达到6个月以上,其POV值低于40meq/kg。其他具有不同包装方法和原料鲜度产品的保藏期则介于2~6个月之间。鲜制品与腌制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研究了鲐鱼的不同鲜度的原料,真空包装与普通包装,-10℃与-18℃保藏温度,去头脏的鲜制品与腌制品等不同的加工保藏条件对制品的质量变化和保藏期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8℃保藏温度下,影响和决定鲐鱼制品质量变化和保藏期限的主要因素是脂肪的氧化酸败.各不同加工保藏条件中对制品质量和保藏期限影响最大的是制品的包装,原料鲜度和保藏温度.普通包装和低鲜度原料制品的保藏期低于2~3个月,POV值高达100~200meq/kg,真空包装.高鲜度原料和保藏在-18℃的保藏期最长可达到6个月以上.其POV值低于40meq/kg.其他具有不同包装方法和原料鲜度产品的保藏期则介于2~6个月之间。鲜制品与腌制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研究了鲐鱼的不同鲜度的原料,真空包装与普通包装,-10℃与-18℃保藏温度,去头脏的鲜制品与腌制品等不同的加工保藏条件对制品的质量变化和保藏期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18℃保藏温度下,影响和决定鲐鱼制品质量变化和保藏期限的主要因素是脂肪的氧化酸败.各不同加工保藏条件中对制品质量和保藏期限影响最大的是制品的包装,原料鲜度和保藏温度.普通包装和低鲜度原料制品的保藏期低于2~3个月,POV值高达100~200meq/kg,真空包装.高鲜度原料和保藏在-18℃的保藏期最长可达到6个月以上.其POV值低于40meq/kg.其他具有不同包装方法和原料鲜度产品的保藏期则介于2~6个月之间。鲜制品与腌制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方便热干面进行辐照保藏处理.结果表明,方便热干面经低于6.323kGy不同剂量辐照处理后,无异味产生.当辐照剂量低于4.179kGy时,口感、油香味、面色和硬度均与对照无区别.当剂量低于3.048kGy时,不论是常温贮藏还是恒温培养,样品的保质率均不到50%.当辐照剂量大于5.037kGy时,无论是恒温培养还是常温贮藏3个月,样品的保质率均达到100%.经微生物培养,计算得到污染微生物的D10为1.55kGy.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和化学处理对食用菌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腿菇、鲍鱼菇、茶树菇和长根菇等4种食用菌在高温(30℃)、常温(24℃)和低温(4℃)条件下贮藏保鲜试验的结果表明,低温下各品种的保鲜时间明显延长,且品种间存在差异;鸡腿菇不同化学处理贮藏保鲜试验的结果表明,鸡腿菇用0.2%焦亚硫酸钠浸泡30 min,或用30 mg/Lα-萘乙酸浸泡10 min,或用0.6%氯化钠浸泡20 min能取得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荒漠化与沙漠化概念的争议及学术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荒漠化、沙漠化及风沙化等概念提出的背景出发,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这些概念的研究进展情况及争议,提出了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与荒漠、沙漠、沙地等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区别,并依此说明这些概念在我国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15.
土壤中重金属及F含量的表/底土比可大致反映这些污染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和累积情况。试验表明,3种菜园土对Cu,Zn,Cd,Pb,Cr,F的富集顺序为灰菜园土>菜园红土>潮菜园土,在各污染元素中,3种菜园土对Pb,Zn的富集作用最强;Cu,Cd次之;Cr,F最弱。蔬菜与土壤Cu,Zn,Cd,Pb含量的比值(菜/土比),也可大致反映出各种蔬菜对它们的吸收富集情况。试验表明,大多数蔬菜对Cd的吸富集作用最强;其次是Zn;对Cu,Pb的吸收富集较弱。在各种蔬菜中,叶菜类对上述重金属的吸收富集作用大于果菜和根菜类,在叶菜中又以莴笋、苋菜、小白菜最强,包菜最弱。  相似文献   

16.
香蕉叶片每月生长数与月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期长短与初花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果穗重、果指重与花芽分化初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旬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重、果指重及可食率与≥15℃的积温呈极显著正相关。果穗重还与初花期的旬均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在水湿条件较好的果园,香蕉生长发育与降雨量的关系不显著。建立了上述各相关的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香蕉生长发育状况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与肌酸激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互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DTMB)辛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TX-100)与肌酸激酶(C.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SDS和DTMB对C.K.和SOD的活力的影响明显大于TX-100,在浓度较低时,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尤其是SDS在0.01~0.1mmol/L时,可提高SOD的活力70%以上,SDS与带相反电荷的蛋白质结合后,可引起蛋白质沉淀,利用表  相似文献   

18.
L—刀豆氨酸及其与昆虫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刀豆氨酸是一种非蛋白性氨酸,自发现以来有六十余年,一系列有关它在植物界的分布,作用以及与昆虫的关系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目前有将其应用在害虫防治上的试图;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做了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