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植物的营养分配可反映其物质和能量策略,但测定植株各器官营养分配模式较为繁琐。基于各器官间含量相关性可构建估测模型,利用易采样测定器官估测单株的营养含量,为快速评估苗木氮磷钾含量提供途径。【方法】以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按根、茎、针叶3种器官进行生物量、氮含量、磷含量、钾含量测定,以易采样器官——针叶为变量,构建云南松苗木单株生物量(Mp)、单株氮储量(NRp)、单株磷储量(pRp)和单株钾储量(KRP)估测模型,分析云南松苗木针叶生物量与单株生物量、单株生物量与单株氮储量、单株磷储量、单株钾储量间的缩放关系,阐明云南松苗木单株生物量与单株氮储量、单株磷储量、单株钾储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云南松苗木针叶生物量(ML)经对数转换后能很好地拟合单株生物量(R2=0.9988,P<0.01),单株生物量Mp=ML+10-0.235ML-0.300+10-0.334 M0.598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模拟氮沉降对采伐迹地上生长季胡桃楸幼苗光合参数与叶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开原林场以人工更新胡桃楸幼苗为试验材料,以尿素溶液为氮源供体进行叶面喷施,设置对照(CK,0 kg/(a·hm2))、低氮(LN,50 kg/(a·hm2))和高氮(HN,100 kg/(a·hm2))3种氮处理水平,测定胡桃楸幼苗的光合、荧光及叶性状参数,并分析各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氮添加处理有效增强了胡桃楸幼苗的光合能力,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最大羧化速率、瞬时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都显著增大,高氮水平下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单株光合碳同化、光补偿点以及光饱和点也同时增大;(2)氮添加改变了胡桃楸叶片的气孔行为,低氮水平下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3)氮添加改变了胡桃楸的叶面积,高氮水平下小叶数量、小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都表现出正向响应;(4)叶片的荧光参数随氮添加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单株光合碳同化与单株叶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  相似文献   

3.
【目的】碳(C)、氮(N)和磷(P)在植物生长及调节生理机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植物生长速率和养分限制等。人类活动引起的氮磷沉降对植物、凋落物和土壤的化学计量特征响应机理尚不清楚。因此剖析以植物-凋落物-土壤三者为一个耦合系统C∶N∶P化学计量特征对外源养分添加的响应,能更好地理解植物养分限制和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动态。【方法】以亚热带退化红壤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开始布设氮磷添加随机区组试验,为5个区组6个处理共计30个20 m×20 m样地,施肥处理包括N0(CK,只加沙)、N5(5 g/(m2·a))、N10(10 g/(m2·a))、P5(5 g/(m2·a))、N5+P5(N 5 g/(m2·a)+P 5 g/(m2·a))、N10+P5(N 10 g/(m2·a)+P 5 g/(m2·a)),N和P添加分别以NH4NO  相似文献   

4.
【目的】北方草地过度放牧和刈割造成植被严重退化和土壤养分缺乏。本研究探讨施用氮、磷肥料对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方法】在呼伦贝尔退化草地连续进行4年氮、磷添加试验,设置2个施氮水平(0、10 g N·m~(-2)·a~(-1))和6个施磷水平(0、2、4、6、8和10 g P·m~(-2)·a~(-1)),共计12个处理,5次重复。每年5月下旬返青时施肥,8月中旬生物量最大时期进行群落调查,主要进行群落生产力、物种多样性及4种功能群相对生物量的分析。【结果】2014—2017年物种丰富度降低明显,完全对照处理(既不施氮也不施磷)4年的物种丰富度平均分别是20.2、17.1、14.7、15.2种;对植物群落α多样性(丰富度和优势度指数)研究表明,氮添加降低了群落物种多样性,而磷添加及磷的累积效应均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无影响。多样性指数年际间差异显著,氮和年交互作用对其具有显著影响。草地群落地上生产力(ANPP)年际间变化显著,2014年最高,2015年最低,变化范围从400 g·m~(-2)降到100 g·m~(-2)左右,干旱年份显著低于正常降水年份,磷对群落生产力影响较小,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群落地上生产力,而且氮和磷共同添加的影响大于磷单独添加;生长季正常降水年份,氮素是草甸草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氮添加显著影响了各功能群相对生物量,磷添加对各功能群相对生物量影响较小,各功能群相对生物量年际间具有显著差异。氮单独添加显著增加根茎型禾草的相对生物量,但降低了多年生杂类草和丛生禾草的相对生物量,而磷单独添加增加了多年生杂类草和豆科植物功能群的相对生物量,但没有影响根茎型禾草和丛生禾草的相对生物量;氮磷复合添加显著增加了多年生根茎型禾草的相对生物量,但显著降低了其他功能群的相对生物量。此外,氮、磷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植物群落的稳定性。【结论】氮、磷添加引起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差异化响应导致群落间原有的等级关系发生变化,尤其是氮添加引起喜氮的根茎型禾草相对生物量迅速增加,最终导致植物群落组成向着根茎型禾草优势度增加的方向发展,物种多样性降低,导致群落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播苗数对常规籼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出不同穗型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每穴播种苗数以指导农民种植。【方法】采用大穗型常规籼稻材料N2和中穗型常规稻材料N4每667m~2不同栽培密度和穴播种苗数的比较试验。【结果】材料N2在种植密度为1.7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00.0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557.6kg/667m~2;材料N4在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33.2kg/667m~2,在每穴播种3苗时产量最高,单产达481.1kg/667m~2。【结论】大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1.7万穴/667m~2与穴播3苗;中穗型常规籼稻的最佳栽培方式为种植密度2.0万穴/667m~2与穴播3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磷养分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生物量、养分积累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油茶幼苗对氮、磷养分的需求,为油茶幼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林4和长林53两个品种的一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开展苗期施肥控制试验,设置2个氮(0,8 mmol/L)水平和4个磷(0,0.4,0.8,1.6 mmol/L)水平的交互处理,测定油茶幼苗各器官生物量、氮磷含量。【结果】(1)在不施氮(N0)条件下,施用磷肥可以显著增加生物量,且在P1和P2处理下生物量积累较高;在施氮(N1)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均在P0处理下生物量最高。(2)长林4和长林53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地上部>根部。无论是否施氮,磷水平对长林4的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均影响不大,而长林53在N1P3处理下的根生物量及根占比显著小于N1P0处理。(3)在不施氮(N0)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分别在P3和P0处理下氮含量达到最大值,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1和P2处理时较大,而施氮(N1)条件下,氮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无论是否施氮,2个油茶品种苗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之一。氮添加对植物生理特征影响研究一直是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干旱地区。【方法】以2年生岷江柏(Cupressus chengiana)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法研究不同程度施氮(N0:不施氮肥,N1:含氮0.75 mg·cm~(-3),N2:含氮1.50 mg·cm~(-3),N3:含氮2.25 mg·cm~(-3))对岷江柏幼苗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探讨岷江柏幼苗的养分、光合生理特征随施氮梯度的响应规律。【结果】施氮能显著提高岷江柏幼苗根茎氮含量和叶片氮磷比,降低叶片磷含量;净光合速率(A)和蒸腾速率(T)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电子传递效率(ETR)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结论】对干旱地区岷江柏而言,适量施氮(最大不超过0.75 mg·cm~(-3))可以促进其生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物抗旱能力升高,并以降低光合生长为代价。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低磷条件下硅对番茄幼苗的生理调节作用,以‘中杂9号’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对照(0.66 mmol/L NaH_2PO_4)、轻度低磷(0.44 mmol/L NaH_2PO_4)、重度低磷(0.22 mmol/L NaH_2PO_4)、缺磷(0 mmol/L NaH_2PO_4)4个磷浓度水平,研究外源硅(1.5 mmol/L K_2SiO_3·nH_2O)对不同供磷水平下番茄干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质膜完整性、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和硅、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的磷供应水平(对照)相比,低磷胁迫显著降低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总根长,膜脂伤害程度增加,植株体内磷含量下降,从而影响番茄生长。外源硅明显缓解了低磷胁迫对番茄生长的抑制效应,使番茄幼苗在低磷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良好的根系长势,降低了叶片和根系中丙二醛含量、O_2~(·-)含量和H_2O_2水平,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促进了植株对磷的吸收,其中,在轻度低磷胁迫下硅对番茄幼苗生长的改善效应最显著。可见,外源硅处理能够基于改善根系生长和叶片水分状态、诱导增强植株的抗氧化防御能力来提高番茄幼苗的磷缺乏耐受性,且对轻度低磷胁迫的调控效应更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为探讨硅、磷这2种营养元素的协同作用,以及硅缓解番茄幼苗低磷胁迫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氮、磷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AMF)群落对氮、磷添加的响应及其驱动因子,补充目前高寒草甸AMF对施肥响应研究的不足。【方法】通过常规分析和高通量(Illumina-Miseq)测序,分析氮(0、7.5、15.0 g·m~(-2))、磷(0、7.5、15.0、30.0 g·m~(-2) P_2O_5)添加3年对青藏高原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化学性质、AMF侵染率、OTU丰度、 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AMF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测序共发现36个AMF的OTU,归属于7个科。氮、磷的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对AMF侵染率、OTU丰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影响。相对于低施氮处理,高施氮处理显著降低球囊霉门的相对丰度。土壤有机碳、硝态氮、有效磷和全磷含量均是影响AMF群落的土壤因子。【结论】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根系AMF群落不受氮、磷添加的影响,群落分布与土壤因子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幼苗碳、氮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番茄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叶片碳氮积累动态对无机氮(NH4+-N、NO3--N),氨基态氮(Glycine)的不同响应。【方法】 采用2个番茄品种(‘申粉918’、‘沪樱932’),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3.0 mmol&#8226;L-1 N)的NH4+-N、NO3--N、Glycine(甘氨酸)3个处理,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干物质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系叶片碳氮含量和植株总氮量。【结果】 在无机氮(NH4+-N、NO3--N)和氨基态氮(Gly-N)存在的营养介质中,番茄幼苗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 d或16 d)的株高、生物量、植株总氮量等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 > NH4+-N,处理间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Gly-N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NH4+-N培养导致番茄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叶片的全碳含量影响不大,而NH4+-N、Gly-N处理则显著提高了番茄根系全碳、叶片及根系全氮含量,且NH+4-N处理的增加效应大于Gly-N处理。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 d或16 d),植株全碳积累量表现为NO3--N>NH4+-N>Gly-N,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NH4+-N;植株氮吸收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结论】氮素形态不同,对植物产生的生理效应不同。氨基态氮(Gly-N)也可以成为番茄生长的氮源。不同品种对氨基态氮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外源性N和P对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影响,以及分解过程中的N、P、K含量变化,了解混合凋落叶分解对外源性N和P的响应机制,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将火力楠和马尾松混合凋落叶置于火力楠林地及马尾松林地,分别设立4块5 m×5 m的小样方,喷施N、P和N+P,比较其分解速率及分解过程中的N、P、K含量变化。【结果】在2种林地的不同处理下,24个月后,火力楠林地混合凋落叶残留量为施N(4.99 g)对照(4.14 g)施N+P(2.17 g)施P(1.16 g),马尾松林地混合凋落叶残留量为施N(2.72 g)对照(1.21 g)施N+P(0.36 g)施P(0.16 g),施N对火力楠和马尾松林下的混合凋落叶的分解有抑制作用;施P后两者的混合凋落叶的分解速率均不同程度地有所加快;施N+P后两者的混合凋落叶的分解速率也均加快,但慢于施P处理。马尾松林下混合凋落叶残留量均小于火力楠林下混合凋落叶残留量。分解24个月后,火力楠林地施N、P和N+P的混合凋落叶N质量分数分别为13.72、12.34和13.70 g·kg~(–1),而马尾松林地分别为12.63、13.46和14.54 g·kg~(–1),均显著大于其凋落叶的初始N质量分数(9.90 g·kg~(–1));施P和N+P处理的火力楠林地混合凋落叶P质量分数由初始的0.38 g·kg~(–1)分别增至0.86和0.74 g·kg~(–1),而马尾松林地混合凋落叶P质量分数由初始的0.38 g·kg~(–1)分别增至1.37和1.05 g·kg~(–1)。凋落叶K含量的变化无规律。【结论】火力楠和马尾松混交可促进火力楠凋落叶分解,提高混合凋落叶的分解速率。  相似文献   

12.
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分别设对照(N0)、1.5 g·m-2(N15)、3.0 g·m-2(N30)、5.0 g·m-2(N50)、10.0 g·m-2(N100)、15.0 g·m-2(N150)、20.0 g·m-2(N200)和30g·m-2(N300)(不包括大气沉降的氮量)8个氮素(NH4NO3)梯度和模拟夏季增加降水100 mm的水分添加交互试验,研究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相反,土壤pH值呈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多酚氧化酶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显著影响,高氮处理(N150、N200和N300)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碳含量,微生物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水分添加能够减缓氮素添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提高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草原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间关系密切,过氧化氢酶与全氮、总有机碳、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与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呈负相关;微生物量碳与过氧化氢酶呈负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UV-B辐射和施氮对满江红(Azolla)生长、矿质营养和抗氧化生理的影响,以元阳梯田稻田满江红为材料,室内模拟UV-B辐射(0 kJ·m-2与5.0 kJ·m-2)和施N处理(无氮和0.06 g·L-1氮),研究其对满江红生长、矿质营养和抗氧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 (0 kJ·m-2、无氮)相比,UV-B+N(5.0 kJ·m-2、0.06 g·L-1氮)、UV-B辐射(5.0 kJ·m-2、无氮)处理均显著降低满江红光合色素含量,抑制其生长,导致生物量显著下降。UV-B辐射与施N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满江红的N含量与累积量,降低植株Mg、Ca的含量。UV-B辐射与施N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满江红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降低类黄酮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此外,UV-B辐射导致满江红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总酚含量增加,UV-B辐射与N处理显著增强满江红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发现,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双因素分析表明,UV-B辐射显著增加了满江红氮、总酚、MDA含量,提高SOD、G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 N处理显著增加AsA、MDA含量及SOD、GR活性; UV-B+N处理对满江红的生长系数、生物量、磷、钙、镁、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As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POD、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综上,UV-B辐射增强会抑制满江红生长,导致满江红N含量与累积量增加,施氮不能缓解UV-B辐射对满江红生长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农田汇水河道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原位净化工程处理效果,于2017年5—11月,在江苏省泗洪县四河乡的农田汇水河道,利用水葫芦和绿狐尾藻构建组合生态浮床,沿着水流方向设置4个水质采样点,每月监测水体基本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温(T)、酸碱度(pH)、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_(Cr))、悬浮物(SS),分析河段水质沿程变化;在试验开始时、每次采收时监测单位面积植物生物量,干物质含量与氮磷含量,计算植物氮磷富集量。结果显示:植物种养后,沿程各采样点数据对比,水体pH值逐渐趋于中性;各采样时间数据对比,水体DO浓度呈升高趋势。在植物旺盛生长期(7—10月),组合生态浮床对河段水体TN、TP、COD和SS的沿程总消减率分别为50.41%~78.00%、44.62%~73.33%、46.15%~57.82%和33.33%~52.38%,其中最高值出现在8月。按照有效试验周期180 d(5—10月)计算,水葫芦的氮、磷去除量分别约为0.76 g·m~(-2)·d~(-1)和0.09 g·m~(-2)·d~(-1);绿狐尾藻的氮、磷去除量分别约为1.17 g·m~(-2)·d~(-1)和0.08 g·m~(-2)·d~(-1)。除了植物自身的吸收作用,根系微生物降解作用在污染物净化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田汇水河道原位净化工程中,水葫芦与绿狐尾藻组合生态浮床大幅消减水体氮磷浓度,有效降解有机物及拦截颗粒物,对于缓解下游水域富营养化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单作茭白(CK)、茭白田放养鸭20只·667 m-2(D20)、25只·667 m-2(D25)、30只·667 m-2(D30)等不同共作系统中氮素输入、输出与盈余(盈余=输入-输出),以及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茭白-鸭共作系统中茭白平均产量为1 332.41 kg·667 m-2,比单作茭白增产26.31%。单作茭白总氮输入为22.27 kg N·667 m-2,其中化肥氮输入占到89.10%,产品氮输出为5.00 kg N·667 m-2,占总氮输入的22.45%,氮盈余为17.27 kg N·667 m-2,占总氮输入的77.55%,土壤氮残留为7.11 kg N·667 m-2,损失为10.16 kg N·667 m-2;茭白-鸭共作系统总氮输入平均为23.72 kg N·667 m-2,其中化肥氮输入占65.13%,产品氮输出平均为7.65 kg N·667 m-2,占总氮输入的32.24%,氮盈余平均为16.07 kg N·667 m-2,占总氮输入的67.76%,土壤氮残留为7.18 kg N·667 m-2,损失为8.89 kg N·667 m-2。茭白-鸭共作系统投入成本平均为3 114 元·667 m-2,比单作茭白高84.59%,主要是鸭饲料、围网、鸭舍等成本增加。茭白-鸭共作系统产品产值平均为6 568 元·667 m-2,比单作茭白高55.64%。D25处理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产品产值-投入成本)最高为3 589 元·667 m-2,比CK处理高41.69%。综合考虑氮平衡和经济效益,本试验条件下,茭白田放养鸭25只·667 m-2的共作系统的经济效益较高,并且氮素盈余和损失较少,可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一株溶磷菌对盐地碱蓬修复盐渍土Cd污染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盐渍土Cd污染植物修复效率,探讨溶磷菌对盐地碱蓬生长和镉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浸根法收集水培(含2%NaCl)盐地碱蓬的根系分泌物,将其作为唯一碳源培养5株具有Cd活化能力的溶磷菌并依据细菌OD值绘制生长曲线。挑选繁殖速度较快且溶磷和活化Cd能力显著性强(P0.05)的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在3个NaCl浓度(0.3、6、12 g·L~(-1))处理下,采用摇瓶实验研究该条件下大肠埃希菌对Ca_3(PO_4)_2和CdCO_3的溶解效应及代谢产物变化。进一步采用Cd平均含量为1.37 mg·kg~(-1)的污灌菜园土,在3个外源NaCl浓度(0、4、8 g·kg~(-1))处理下,利用盆栽实验研究大肠埃希菌对盐地碱蓬修复盐渍土Cd污染的促进效应。结果显示:随盐分增加(0.3、6、12 g·L~(-1)),菌株平均绝对溶磷量(扣除不接菌对照值)分别为80.19、78.79、77.54 mg·L~(-1),平均绝对活化Cd量依次为17.84、17.30、19.73 mg·L~(-1),说明盐分的增加没有阻碍菌株的溶磷功能,且随盐分的增强,可促进Cd的活化。不同盐分下菌株的代谢物组成有明显变化,0.3、6、12 g·L~(-1)盐分处理下菌株分泌的有机酸分别为5、10、13种,分泌的氨基酸分别为4、8、8种。其中缬氨酸的量随盐分增加显著增加(P0.05)。盆栽实验中,4 g·kg~(-1)盐分胁迫下,接菌处理的生物量和根际土壤溶液Cd含量较不接菌对照显著增加(P0.05),Cd总活化量平均增加3.17倍,全量和DTPA提取态Cd富集系数平均提高260%。综上,盐分胁迫下大肠埃希菌可正常生长并促进盐地碱蓬Cd富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施氮、磷肥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无性系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施肥配方。【方法】以4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组培苗(A5、FB4、FB4+、BY-1)为研究对象,试验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设置每株施N(0、200、400 mg)和施P(0、70、140 mg)共9个组合处理,研究施肥处理间及无性系间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分枝数、叶面积和叶片养分含量等差异。【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分枝数、根冠比和叶面积差异均极显著,且施肥处理和无性系的交互作用对苗高、地径、根冠比和分枝数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各无性系均为处理5的幼苗生长表现最优,其苗高、地径、生物量、分枝数和叶面积比其他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10%~74.13%、6.67%~91.45%、12.24%~358.33%、2.76%~712.64%和2.46%~456.31%。施肥处理对西南桦无性系幼苗叶片的N、P养分含量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无性系之间及无性系和施肥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叶片的N、P含量随着氮磷肥的添加而增加,添加氮磷肥能够显著提髙叶片中该种养分的含量。叶片N、P含量及其比值与生物量均符合抛物线关系,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0 1),处理5的叶片N/P质量比约为15,这可能是影响西南桦生长的N/P限制比例。【结论】施肥显著促进了西南桦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并提高了叶片养分含量,但无性系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养分含量指标,处理5(每株施N 200 mg和施P 70 mg)条件下西南桦无性系生长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8.
尿素和生物质炭对茶园土壤pH值及CO2和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生物质炭对酸化茶园土壤改良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在施氮(N1)和不施氮(N0)条件下,不同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添加量(B1,10 g·kg~(-1);B2,30 g·kg~(-1);B3,50 g·kg~(-1))对茶园土壤pH值、CO_2和CH_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pH值(P0.05),生物质炭施加比例越高,土壤pH值提高幅度越大,处理组N0B1、N0B2和N0B3土壤平均pH较对照组CK(氮和生物质炭都不施)分别提高了0.18、0.53、1.06个单位,生物质炭添加量为3%(B2)时,短期内可达到提高土壤pH值、改良酸化土壤的效果;CO_2和CH_4的累积排放量随着生物质炭添加比例的升高而增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CK(P0.05)。施加尿素短期内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P0.05),并促进了CO_2的排放,但对CH_4的排放无显著影响。与单施生物质炭相比,生物质炭与尿素共施时土壤pH提高幅度更大,CO_2累积排放量提高程度也更为显著,而CH_4的排放得到抑制,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CK(P0.05)。生物质炭的添加在提高土壤pH值的同时也会增加CO_2和CH_4的排放量,增大环境风险,但当土壤酸化程度较轻时,可适当施加低量生物质炭,在缓解土壤酸化状况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9.
猪舍不同发酵床垫料温室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评价生态养猪过程中不同发酵床垫料组成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在南京六合发酵床养殖基地,设置3种不同垫料的发酵床处理,其垫料组成分别为木屑(S)、木屑+稻壳(SR)、木屑+稻壳+秸秆段(SRS).在一个试验周期内,连续测定垫料中CO2、CH4及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pH、含水率、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动态变化,同时分析了三种垫料温室气体排放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垫料排放的温室气体以CO2和N2O为主,二者在三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中的占比高达99.3%~99.6%;三种垫料N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猪出栏前一个月,占整个试验期间排放总量的61%~68%;在垫料中添加秸秆段(SRS)对CO2和N2O排放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CH4的排放,其CH4排放总量分别是S和SR的2.30倍和2.46倍;SRS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亦高于S和SR,而S和SR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相差不大,三种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