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梁琳 《甘肃农业》2007,(11):10-11
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而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新农村建设不只是简单的通过建新屋、铺新路就能完成的。它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经济发展问题,又有社会进步问题,不但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内容,还有体制改革深化层面的内容,这就需要农民不断提高素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全市"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工程,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和人居环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为探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路,笔者随调查组对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查找出了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问题症结所在,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步骤。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结合常德的实际情况,试图对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做一个理性思考,为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从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宁波市大力进行农村建设改革,尤其从宁波"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农村的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社会风气得到净化,农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宁波市新农村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但也存在很多空间层面上的问题,从宁波分片区的人口分布、劳动力数量、人均收入的空间差异角度来研究宁波市的空间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问题不仅在城市存在,而且在农村也严重存在。解决农村中的农民工问题,不仅是解决好城市中的农民工问题的客观要求,而且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必须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农民工问题,使城乡劳动力流动既有利于城市发展,又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和相关的几个问题 1、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表述。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的简述20个字,既有手段:生产发展;也有目标:生活宽裕。既有看得见的村容整洁,也有感觉得到的乡风明,更有制度保障: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7.
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新农村和城镇化都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是辩证统一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两个方面,两者都统一于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对城镇化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好会大大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反之,新农村建设的效果不好将会延缓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种业》2006,(3):30-30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不断提高指导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农业部从3月初到5月上旬组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调研”活动,由部领导牵头组成10个调研组,深入全国31个省、区、市的175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100个村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编辑出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调研汇集》一书。收入书中的这些调研报告“成果实、个性强、亮点亮、经验新”,小题目、大文章,突出反映了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特点,主要包括主导产业强村、工商企业富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等不同类型,从实践层面探讨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对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他们是中国名村,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典型。他们是如何成功的,而其成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进了这些中国名村……同时,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有不同的模式,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李颖 《农业考古》2007,(3):118-120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必然性,又有紧迫性。本文着重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的角度阐述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8月3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首批确定1098个试点村,今后每年将确定2000个重点推进村,带动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省长、省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组长于幼军主持会议,领导组副组长、省委副书记薛延忠,副省长梁滨出席会议,领导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继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之后,这次省里又确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批试点村1098个,并决定从明年起每年确定2000个重点推进村。在此基础上,各市县还可以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的村作…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都存在着东部较快西北落后的问题,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呈现出东部快于西北的局面。为了深入了解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同团队成员会宁县2镇4乡12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展开调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从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规划指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规划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前景、规划保障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性和规划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环环相扣,体现特色等方面阐明了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从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等层面上论述了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南。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一模式,以企带村可先行。规划设计绘好图,要有经济来支撑。农业产业是龙头,一村一品特色明。工业理念抓农业,多种资源整合清。传统观念莫再守,村企携手谋共赢。新农村建设二模式,利用资源作文章。村庄座落有宝藏,家家户户理当享。挖煤炼焦铁和铝,吸引投资好经营。村上设施要变样,资源反哺理应当。村民老板一条心,和谐相处路宽广。新农村建设三模式,农民进城把业创。中央出台好政策,农民离土又离乡。铁匠木匠泥瓦匠,自己当上董事长。工厂工地工作忙,开店摆摊包工程。有胆有识再回乡,继续创业为爹娘。新农村建设四模式,生态富民新时…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有一个综合、系统的目标体系,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标准,对于指导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要达到:村级综合经济实力强,农民收入水平高、乡村文明程度高,每个村都有一个科学的建设规划、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套民主管理制度,每个村都要建设一处宣传栏、两处体育活动场地、三处室内活动场所和一所高标准医疗卫生室,并实现村内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院绿化、家庭美化等标准。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随着经济发展,依托政策优势,国家出台的一项惠民工程。当前新农村建设正在农村如火如荼地展开,有不少村庄已成为市级、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样板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对于提高当前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农村经营模式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相信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新农村建设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改正和克服。  相似文献   

17.
刘小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82-3683,3756
当前,新农村建设百业待举,其中村风问题、村治问题与村债问题尤为突出,需要认真面对.村风关系到村民能否全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村治关系到如何组织村民建设新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保证;村债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资源配置,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长期浩大的工程,既有“硬件”的要求,如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又有“软件,,要求.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其中培养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因为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没有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根本谈不上是新农村,也谈不上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观念的转变是根本;而文化又是观念的载体,因此在观念转变过程中,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中。在陈述新农村文化作用基础上,分析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与当前相适宜的并能解决新农村文化现实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村百事通》2007,(3):26-28
陕西省白水县的王河村、富卓村和耀卓村,最近成了新农村建设中众多村干部学习的榜样。在过去,这三个村是出了名的穷村、上访村、“烂包”村,现在它们分别以搞生产、整村容、正乡风为突破口。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激发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形成了争先进、比成效的实干风气。白水县委书记史优胜感慨地说:“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整体的工程。‘20字原则’里涉及5个方面的内容,实践证明,无论从任何一个方面去突破,都可以取得整体工作的推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