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思政课的战"疫"主阵地在课堂,围绕着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传统体系向现代体系转化的教学目标,文章提出以"认知、认可、认同"理念探索线上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认知、认可、认同"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既要重视线上教学知识和方法的"认知"获得,也要注重基于"学"而设计"教"的"认可"获得,更要努力探索"认同"获得,让学生将个人的"小我"与国家的"大爱"有机融合,才能够做到学习有"热度"、教学有"温度"、分析有"深度"、建设有"力度",才能做到"真心喜爱、终生受用"。  相似文献   

2.
对做好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工作应当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之上,并且应当在工作中正确把握"管"与"帮"、"引"与"控"、"斥"与"容"、"我"与"他"、"疏"与"堵"、"小"与"大"、"轻"与"重"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对工作进行全面性谋划与布局,抓重点工作关键环节,同时对工作进行合理部署与安排,并在制定正确措施的基础上,将工作落在实处,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党中央和政府,在当下国内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提出的一项划时代的全球外交新思想。它继承了我国历届政府的外交理念,秉承和发展了建国之初"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超越了"韬光养晦"和"和谐世界"的时代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载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和平发展"的"地球梦"。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事务,引领全球治理新理念,一定能战胜各类挑战,为实现"中国梦"和"地球梦"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
基于真实项目体验的《植物造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物造景设计"作为园林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仅少数农林高校近年开设,但其传统教学普遍存在"四轻四重"的问题。笔者基于对园林专业"项目驱动式体验教学"的多年探索与实践,分别从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基于真实项目体验的教学模式特征"、"课程设计"、"模式构架"、"项目模块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景观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及其"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用工荒"和"农民荒"愈演愈烈。"用工荒"意味着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不足,"农民荒"意味着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供不应求。"用工荒"和"农民荒"同时出现是否是因为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带着这样的疑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实"刘易斯转折点"并没到来,并深入分析了"用工荒"和"农民荒"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依据"美丽中国"的理念,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为加快推进闵行区"美丽乡村"建设,促进闵行区农村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调研,分析了闵行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并在总结闵行区"美丽乡村"建设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闵行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表饮品"茶"义的词语中,单音词主要以"茶"为主,双音词主要以"茶叶"为主。其中词语"茶"的书写形式有两个,即"荼"与"茶",两者为古今字的关系,陆羽《茶经》以前均写作"荼",陆羽《茶经》以后逐渐被"茶"字代替。"荼"被"茶"代替,与"荼"在古代所承担的语义功能相对过多有关,也与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密不可分。"茶叶"组合最初是一个词组,表"茶树叶子"之义,直至明代文献中"茶叶"才完全凝固成一个表"茶"义的双音词,"茶叶"一词的使用真正成熟时期是在清代。清至现代汉语中,单音词"茶"与双音词"茶叶"共同担负起表"茶"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霜降见霜,谷米满仓"。"霜降不刨葱,到时半截空"。"寒露霜降,日落就暗"。"喝了寒露水,蚊子挺了腿"。10月正处于"寒露"、"霜降"节气,是一年中收获的  相似文献   

9.
张春秀 《农业考古》2012,(1):154-156
枷同"耞",是我国农家常用的农具之一,一种手工脱粒工具。始见于先秦。汉代有"佥"、"摄殳"、"度"、"棓"、"柫"、"柍"、"桲"等称呼。晋代前后称"连枷"(或"连架")、"连耞"。明代何孟春《余冬序录》卷50:"打稻具,古谓之拂,今吴人谓之连枷,楚人谓之掉花"。  相似文献   

10.
主张将张岱年先生哲学称为"新气学"."新气学"的显著特点,就是用"辩证唯物论"来阐释、理解与发展中国传统的"气学"思想.分三个部分论述之首先论述张先生一生始终信服"气学"思想,并揭示他所以信服"气学"思想与其一生信奉辩证唯物论,主张将辩证唯物论与"气学"创造的综合有直接的关系;其次阐述张先生对"气"范畴的现代诠释,以说明他对传统"气学"的超越;最后对张先生超越传统"气学"的理论贡献予以评论,以强调"新气学"对中国古代"气本论"哲学的现代诠释与超越,不仅为我们正确理解"气本论"哲学提供了新范本,而且使我们找  相似文献   

11.
在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框架下,提出了"农村承包经营户"是否等于"农户"的问题,进而以《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农村土地承包法》诸条文为分析对象,具体检讨了学界区分"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农户"的三个理由。得出了"农村承包经营户"并非自然人,"农村承包经营户"等同于"承包经营的农户"的结论。揭示出"农村承包经营户"与"农户"的关系,其实是一个"白马非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那种"一刀切"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早已为群众所厌倦,阻碍了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发挥.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为群众所欢迎,就必须坚决地摆脱形式主义的羁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之从脱离实际的"远"、"空"、"浮"向贴近群众的"近"、"实"、"深"转变.  相似文献   

13.
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组织文化是一个"有形组织"或"组织实体"的"软环境",组织文化凝聚力的强弱,会影响到组织功能的有效发挥。新时代培育"嵌入式"群众路线典型实践模式,需要将"群众路线"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介质","嵌入"到"有形组织"的"组织环境"当中,培育组织的"践行群众路线"文化,形成组织"践行群众路线"的文化凝聚力。培育"践行群众路线"的组织文化,是凝聚组织成员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激发组织成员"模范践行群众路线"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4.
"教"与"育"是两个有联系但内在意蕴大不相同的概念。"教"主要是一个知识灌输的过程,而"育"则包含道德养成、思维开启等更为深刻的内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在长达百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教"、"育"、"教育"三者之间的意蕴界限及其各自的真正内涵并不完全清楚,以至于"教育"弱化为"教",以"教"代"育"、重"教"不重"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削弱了教育的质量。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词源学分析为手段,结合西方近现代教育理论,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初步梳理了"教"、"育"、"教育"三者之间的意义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本真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世界遗产旅游资源利用、开发不能适用"经济资源"的"资源配置"方式,因为它不属于纯经济性"生产资源"主体,而更多的属于"历史资源"范畴,是以"存在"方式为其价值形式、以超"经济性贡献"方式为其意义形式,最具有的性格内涵更多是"非经济性"。世界遗产旅游资源运用"市场化经营"的经济模式,必然发生旅游经济"市场经营"的"经济性目的"与"不可再生性遗产"旅游资源的"原生保护性目的"如何统一;旅游经济市场的"经营风险性"与"不可再生性遗产"旅游资源的"资源确保性"如何统一;旅游市场经营者的"经济素质"与"不可再生性遗产"旅游资源的"历史素质"如何统一等诸多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对涉"茶"词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中不仅有一些表"茶"义的词语,也有一批与茶文化相关的词语。在表"茶"义的单音词中,"荼(茶)"由于是主称词语,在与表别称的"骮"、""及表泛称的"茗"、""的竞争中轻松取胜,成为最重要的表"茶"义单音词。"荼"与"茶"是文字关系,即古今字关系,陆羽《茶经》中将表"茶"义的"荼"省笔为"茶",使"茶"字在表"茶"义上功能相对单一,职责更加集中,其使用频率相较于"荼"字很快便占据压倒优势,成为古今表"茶"义的最主要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17.
市场动态     
"宅生活"催生"宅经济"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宅"在家中点击鼠标购物,这些"宅男"、"宅女"催生了新商业模式,带来了新商机与新"商业思维",虚拟社区网站开始成为年轻人不用外出的"聚会场所"。  相似文献   

18.
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由于将公社作为唯一的核算单位,致使农村的"共产风"、"生产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浮夸风"、"干部特殊化风"等"五风"盛行,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极大危害,并破坏了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对农村"五风"问题的史料进行剖析,旨在以史为鉴,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正>Hello,大家好。"我"是来自秀山的土鸡。"我"的祖籍在武陵山区。4000多年前,是东方华夏民族驯养了我,使"我"成了家禽中鸡的一个分支。因为"我"保留继承了武陵山珍野鸡的一些优良特性,故而人们叫"我"为"秀山土鸡"。一个"土"字,看得出来现在人们对"我"的偏爱与怀旧;一个"土"字,也道出了"我"与其他鸡不同的特征,"我"喜欢你们这样叫"我"。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实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近几年的高校扩招,虽然解决了社会对大学生"量"的需求,但是从"质"的层面来说,却出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现象,社会、企业得不到真正需要的"人才"。提出并论证了从"严进宽出"到"宽进严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弱化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和强化大学生毕业考试联系起来,为有效解决中国多年的"应试教育"弊端以及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