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林芝县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资料为基础,通过Arc GIS 10.0平台对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林芝县在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林地大量转化为草地和耕地,导致林地面积急剧减少,而耕地和草地面积大量增加;建设用地有扩张趋势;水域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议严格控制林地向草地和耕地的转化,保证林地面积的不减少;建设用地的增长要有明确的规划,既要发展经济也要避免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对水域进行保护,避免水域的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2.
刘美  彭文甫  李蕙君  白雲  罗晶  熊林华  唐云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5153-15156,15160
应用RS与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已成为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手段。利用2000和200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的TM影像,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通过构建水体指数和植被指数,与目视解译结合提取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分类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2000-2008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减少6 105.92 hm2,园地增加3 236.89 hm2,林地减少3 568.78hm2,建设用地增加6 555.42 hm2,水域减少571.25 hm2,未利用地增加453.64 hm2。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可以看出政府政策导向、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是导致龙泉驿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借助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山西省怀仁县1989年第一次土地调查至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表明,怀仁县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其他土地大幅度减少;同时,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综合分析表明,人口、经济、政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以佛山市南海区1987年和2002年两期数据的对比研究,提示了佛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费山市南海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农用地类型面积减小而各种建设用地规模急剧扩大,其中尤以耕地面积的养活和独立工矿用地规模的扩大最为显著,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交通用地、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等;再者,沿交通线两侧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安塞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近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情况的分析,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有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安塞县土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工业因素是影响安塞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6.
在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GIS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相结合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通过前期的工作,定义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元胞空间、元胞状态等,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方法,对安徽省铜陵市2005,2014年2期Landsat-TM影像利用ERDAS IMAGE 9.2和Arc GIS 9.3进行信息提取和数字处理,并对10 a间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趋势及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典型资源型地区的铜陵市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农用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和林地不断被工矿仓储用地、居民点用地等占用;工矿仓储用地是变化最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矿产开发、产业结构和人口城镇化是最显著的驱动因素;区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趋势不稳定,耕地保护和土地复垦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人地关系的焦点,是工业化和经济高速增长不可遏制的必然,城市化过程中所引起的大规模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该文以选取快速城市化地区江宁区为研究区域,以2009年和2014年两期TM/EI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解译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建立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并对土地利用变化状态和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4年这5a间,江宁区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其中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主要去向是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长,林地面积也有所增长,园地和水域面积略有减少。江宁区土地利用变化属于变化强度大的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呈现出极端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息熵理论,利用喀斯特典型县域都安县1977年航片数据以及1988、1999和2005年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都安县1977—2005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7—2005年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现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态势,熵值的变化与先天脆弱的喀斯特地质-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等因素是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序变化的直接动因。都安喀斯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在空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是各乡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以及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根据1996年和2005年的2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理统计方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研究区工程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的面积和景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达拉特旗的耕地和草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其它类型的面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以沙地减少幅度最大,减少了83 191.23 hm2。从景观格局的变化看,耕地和林地斑块分布趋于离散,沙地斑块形状趋于简单,人为干扰较大;研究区整体景观聚集度和景观优势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对Web GIS技术进行扼要综述,总结Web GIS特点以及技术研究状况。在GIS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探讨Web GIS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马骅  安裕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40-11344
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评价,是生态功能区划中的两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贵州省特殊生态环境应用GIS技术对贵州省毕节地区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及酸雨敏感性进行分级评价,然后进行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根据Costan-za提出的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估价方法将毕节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作初步经济估算。  相似文献   

13.
结合GPS采用网格法,对山东省聊城市耕地进行了136个样点11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对各样点进行了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指数计算,并利用GIS中的空间插值法将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进行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u>Hg>V>Zn>Ni>Cr>Co>As>Mn>Pb>Cd.As、Co、Hg、Cu、Ni、Mn的最大富集值及Cd、Zn、V的最小富集值都出现在东阿县.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各县市的富集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调查采样和测试分析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和相关分析模型筛选建立区域绿色蔬菜地适宜性评价主导因子体系,借助GIS和动态聚类分析模型评价区域耕地绿色蔬菜生产的适宜数量、质量及其分布。评价结果表明,坡度、质地、耕层厚度、灌溉条件和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等20个因子可作为区域绿色蔬菜地适宜性评价的主导因子。同安区适宜发展绿色蔬菜生产的耕地面积6403.98hm2,占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总面积的66.44%,主要分布于莲花、五显、汀溪和新民镇,合计占全区绿色蔬菜地总面积的80.24%,全区绿色蔬菜地的总体质量不高,中度和一般适宜的二、三等地面积合计占全区绿色蔬菜地总面积的70.01%。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宁夏主要农作物气候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宁夏1:250 000地理信息数据和宁夏各气象站35年(1971-2005年)的气候资料,运用GIS技术对宁夏气候要素进行小网格推算,根据农作物种类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的农作物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结合本地土壤类型、灌溉条件以及专家意见,利用GIS方法对宁夏主要农作物适宜性区域进行气候区划,得到作物农业气候区划空间数据集合及图集,为宁夏农作物合理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应对气候变化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本地区"粮食安全"等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DGP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使用Fuzzy聚类分析方法,以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春阳村的黑土土壤为例,进行土壤养分分类研究,建立分类模型,从而确定土壤肥力水平高低,从宏观上把握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玉米施肥原则,是实现增产、稳产的重要方法之一。并将其应用于国家"863"计划"玉米精准作业系统研究与应用"项目中,通过实例检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蔡哲  唐春燕  殷剑敏  黄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16-1118,1138
针对潦河流域的水文特征,采用1996~2005年潦河流域的实测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并利用GIS处理DEM数据,对新安江分布式水文模型所需的各参数进行了优选,并构建了基于GIS的新安江水文模型,通过多次实际洪涝灾害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较为可靠,为建立潦河流域洪水预报系统和灾害预报、评估业务系统奠定了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建立相应的绿洲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的方法提取环境因子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和计算,得出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QI),并以此为依据对研究区进行评价。研究得出,石河子垦区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属于一般;全垦区以143团生态环境质量最好,属于良好;垦区北部靠近沙漠的团场,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较差。  相似文献   

19.
以承德市为例,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分析方法。利用erdas软件和ARC/INFO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图形显示、输出功能,对大气环境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建立了基于“变权”思想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指数模型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标准,并以图表的形式输出了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利用G 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所建立的大气环境评估模型等级标准具有实际应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利用农业统计资料和土壤普查数据,将农田基础数据与空间数据有机地结合进来,建立了江津市土壤养分数据库系统.着重介绍了数据库的建立、系统功能、系统实现等,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拓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