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春小麦-青贮玉米复种体系中,探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设置春小麦3个施氮量处理(0、360、480 kg/hm~2,分别记作N_(w0)、N_(w1)、N_(w2)),青贮玉米3个施氮量处理(0、150、255 kg/hm~2,分别记作N_(c0)、N_(c1)、N_(c2)),分别于春小麦开花-成熟期、青贮玉米开花-吐丝期采用密闭室法监测土壤氨挥发量,测定土壤含水量和NH~+_4-N含量,以及与氨挥发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前茬春小麦季施氮量的大小对土壤氨挥发量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氨气挥发量增加,N_(w2)N_(w1);后茬青贮玉米季土壤氨气挥发量表现为N_(c2)N_(c1)N_(c0)。在春小麦季开花-成熟期土壤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较低,与土壤NH_4~+-N含量的相关性较高;青贮玉米季开花-吐丝期土壤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呈强正相关,与土壤NH_4~+-N含量呈中等正相关,适当减少灌水量等可以减少土壤氨挥发量。由研究结果得出,前茬春小麦施氮量为360 kg/hm~2、后茬青贮玉米施氮量为480 kg/hm~2条件下的氨挥发量较少。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20 ℃条件下进行的PAL肥料抑制氨挥发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量(纯氮0.1 g/kg)和高量(纯氮0.3 g/kg)施氮水平下,尿素氨的挥发量均高于相应的PAL肥料;PAL肥料的施用量对其氨的挥发量影响不大;在相同施氮量的水平下,分层施缓释效果明显高于混施,以加入3.23 g/kg PAL肥料,氨的总挥发量为12.99 mg,对氨挥发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含DMPP抑制剂尿素的氨挥发特性及阻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原状土柱模拟方法,探讨了施肥水平、添加不同碳氮比(C/N)有机物、不同类型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及温度对含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 pyrazole phosphate,DMPP)硝化抑制剂的尿素(DMPP尿素)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DMPP尿素的氨挥发损失有显著影响.随着DMPP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呈显著上升的趋势;DMPP尿素配施低C/N比的有机物鸡粪,氨挥发损失增加6.0%;而配施高C/N比的生物秸秆,则表现为可抑制78.2%的氨挥发损失;DMPP尿素的氨挥发损失受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在肥力高的碱性土壤中氨挥发损失严重,而在酸性红壤和阳离子交换量高的青紫泥中挥发损失量较低;在土壤含水最为田间饱和持水量时,氨挥发损失表现为急剧增加;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氨挥发损失的量快速递增.合理控制施肥量、选择配施高C/N比的生物秸秆和适宜的水分管理方式是减少农出氨挥发损失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对尿素硝酸铵溶液(UAN)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氨挥发特性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尿素及尿素硝酸铵溶液的氨挥发特性均同时受土壤类型及土壤水分状况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相同水分的条件下,尿素硝酸铵溶液在黑钙土、黑土、白浆土中的氨挥发速率和氨挥发累积量均低于等氮量的尿素,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24.7%、38.2%、26.3%。在黑土和黑钙土中尿素硝酸铵溶液的氨挥发损失情况表现为低含水量高于高含水量,氨挥发累积量分别高42.5%和29.7%,但在白浆土中,两种含水量的氨挥发累积量无明显差异;尿素硝酸铵溶液在三种不同土壤类型中的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累积量表现为:黑钙土黑土白浆土。与尿素相比,尿素硝酸铵溶液在三种土壤类型上的氨挥发损失均相对较低,尤其在黑土及白浆土中表现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把玉米植株和用经磷酸甘油液浸泡的塑料泡沫覆盖的生长介质(土壤)同置于密闭的生长室中,捕获测定了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挥发的氨气。结果表明,玉米能挥发出少量的氨,中后期62d挥发量约为200g/ha;后期挥发量较前期大,约6g/d·ha(N)。温度、叶子衰老程度、施氮水平对氨气挥发量未表现出明显影响。玉米挥发的氨量不稳定,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华北平原小麦季氮肥氨挥发损失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试验采用间歇式密闭室通气法,测定了冬小麦生长季氨挥发的损失量。结果表明:冬小麦施用氮肥后氨挥发速率升高,高峰期持续时间较短,基肥与追肥后氨挥发速率最大分别达到1.12 kg/(hm2.d)和0.66 kg/(hm2.d),可见冬小麦基肥氨挥发损失高于追肥。从整个生长季节来看,冬小麦不施氮和每公顷施氮75,150,225,300 kg小区的累计挥发量分别为5.25,5.97,7.22,9.31,12.85 kg/hm2;冬小麦生长季节来自氮肥的氨挥发为0.72,1.97,4.07,7.61 kg/hm2,占施氮总量的1.0%,1.3%,1.8%,4.2%。当氮施用量超过150 kg/hm2时,由于氨挥发增加将使农田氮损失显著提高,通过Elovich动力学方程(y=a+blnt)对时间和氨挥发量进行拟合。土壤0~10 cm NH4+-N含量和氨挥发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温度是氨挥发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春季基施尿素,种植牧草马唐,采用通气密闭室法研究了我国亚热带红壤旱地氨挥发对施氮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春季红壤旱地施入纯氮90,160和230 kg/hm2(分别标记为N90,N160和N230),氨挥发持续10~17 d,在施肥后6~8 d达到峰值(扣除对照N0),峰值分别为0.11,0.57和1.84 kg/(hm2.d);氨挥发积累量在0.67~5.16 kg/hm2,占施入氮素的0.74%~2.24%。初步预测氨挥发积累量与施肥量呈现近指数增长关系,指数函数方程为:y=0.1563e0.0146x,R2为0.9513。经显著性检验,N90,N160和N230处理间的氨挥发通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氨挥发积累量,N230处理与N160,N90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处理N160与处理N90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型真空干燥器,测定了大豆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地上部分氨的挥发损失。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氨的挥发损失量不同。最大挥发量出现在鼓粒成熟期,达38.43μg/d·g干叶(以NH_3计);数量大于开花结荚初期;一茬大豆氨净挥发损失量为3.51kg/ha(2.89kgN/ha).除生育时期外,温度对氨挥发损失也有较大影响。在正常的生长条件下,高温可以增加大豆的氨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伊犁河谷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周年施氮对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的影响,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采用田间原位密闭法,在滴灌施肥条件下,对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中前茬麦季与后作大豆季不同施氮量组合下(麦季施氮量分别为0、104、173、242kg/hm~2,分别标记为WN0、WN1、WN2、WN3;大豆季施氮量分别为0、69、138kg/hm~2,分别标记为SN0、SN1、SN2)土壤氨挥发损失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期施肥后均会发生氨挥发,且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周之内,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施肥后2~4d氨挥发速率达到峰值,麦季基肥、拔节期追肥、抽穗期追肥及大豆季始花期追肥后最大氨挥发速率分别为0.58、0.85、0.56、0.81kg/(hm~2·d),而各施肥期施肥后的土壤氨挥发积累量分别为5.20~8.18、4.86~14.24、3.53~11.98、3.84~14.12kg/hm~2,体系中尿素的氨挥发损失总量在22.23~48.52kg/hm~2,相当于周年施氮量的6.95%~8.18%。氨挥发主要发生在冬小麦季追肥和夏大豆追肥期,在后作大豆季上,氨挥发主要取决于大豆当季施肥量。夏大豆当季施氮量越高,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累积量越大,前茬麦季的施氮水平高低对夏大豆当季土壤氨挥发速率及氨挥发累积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氨挥发是稻田氮损失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本文采用密闭室法对四川盆地稻田的氨挥发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NH3挥发损失的氮素达22~63 kg·hm-2,占施氮量的比例为14%~19%,是稻田氮损失的重要途径。稻田NH3挥发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稻田氨挥发量与田面水温度和p H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控制田面水温度等措施控制氨挥发。稻田NH3挥发主要发生在10:00-18:00之间,超过全天挥发量的2/3。8:00-10:00与18:00-20:00 2个时间段的氨挥发通量平均值和全天氨挥发通量平均值很一致,是测定氨挥发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1.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盐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不同盐分含量(轻度盐化、中度盐化、重度盐化)的砂壤土进行了秸秆覆盖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有效地控制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控制盐分的表聚性,减轻土壤表层的盐化程度,从而达到改良盐渍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建立了不同秸秆覆盖量下的土壤水分蒸发动力学模型,并对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覆盖量与土壤水分蒸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累计蒸发量W与时间t的关系为W=a·tb,当初始含水量较高时,秸秆覆盖的保水效果十分明显,而且秸秆覆盖量越多,保水效果越好;当初始含水量较低时,秸秆覆盖的保水效果更加显著,但其保水效果与秸秆覆盖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森林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森林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的机制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的效应随枯枝落叶层厚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土壤水分低于11%时,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的作用很小。文内给出了枯枝落叶层抑制土壤蒸发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资源是独立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并具有独特存储空间和性质的水资源,本研究结合河北省土壤水资源评价工作,明确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提出了计算模型。阐述了评价层概念和河北平原区评价层的确定,针对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和动态特性,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在地表产流上基于超渗产流模型计算,在评价层以下损失量(不形成土壤水资源的量)上基于蓄满排泄模型计算,以日为计算时段长度,综合考虑截流、蒸发等损失,周年土壤水资源量为逐日降雨量和与逐日损失量和之差。该模型已用于河北省土壤水资源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5.
灌溉水量和水质对土壤水盐分布及春玉米耗水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灌溉水量和水质对土壤水盐分布和春玉米耗水的影响。【方法】在石羊河中游,通过2007—2008两年的灌溉试验,对供试春玉米采取不同的水量和水质处理,测定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及玉米生长指标。【结果】灌溉水量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在60—100cm土层较为明显,2008年9g·L-1处理和6g·L-1处理20—100cm土层平均含水量保持在25%以上;土壤含盐量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灌溉水量的减少而降低;供水不足时,作物耗水量及土壤储水变化主要受水量的影响,供水充足时则主要受灌溉水质的影响;咸水灌溉条件下,一定的水分亏缺同样能够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但是当土壤含盐量超过一定水平时,WUE将随灌溉水矿化度的提高而显著降低;咸水灌溉使春玉米产量降低19.4%—57.9%,连续两年充分灌溉下矿化度为9g·L-1处理的产量仅为淡水的42%。【结论】咸水灌溉下,合理的降低灌溉水量有利于提高WUE,减少盐分积累,3g·L-1的水配合适当的淋洗可以作为后备灌溉水源。  相似文献   

16.
永定河沿河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土壤蒸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土壤蒸发的变化特征及规律。【方法】以永定河沿河沙地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称重法测定其林下土壤蒸发量,同时应用主成分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各环境因子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2010-2011年生长季内土壤蒸发量分别为155.4mm和209.8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42.4%和41.5%。影响土壤蒸发的主要因子为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大气因子,当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时,土壤蒸发与土壤温度和大气因子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结论】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土壤蒸发作用较强,并且主要受到土壤水分的限制,同时大气因子和土壤温度对其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对3种灌水处理条件下不同地下水埋深土壤中的水分分布和潜水蒸发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灌溉制度和地下水埋深对潜水蒸发影响较大。在同一水位下,总灌水量相同,灌水频率不同时,随灌水频率增加,潜水蒸发量显著减少;在同一水位下,低灌水频率土壤随次灌水量增加潜水蒸发减少,且水位越深,潜水蒸发量减少越大,水位越浅,潜水蒸发量减少越小。  相似文献   

18.
秸秆覆盖对盐渍土水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3种质地(砂壤、轻壤、中壤)、3种盐化程度(中度盐化、重度盐化、盐土)的土壤上进行了秸秆覆盖条件下的水分运动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明显降低土壤水分蒸发,与不覆盖相比,覆盖1.5t/hm2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量,砂壤中度盐化土为26.87%,砂壤重度盐化上为39.24%,轻壤重度盐化土为39.31%,轻壤盐土为40.20%,中壤重度盐化土为40.24%,中壤盐上为55.56%。覆盖6.75t/hm2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量,砂壤中度盐化土为69.09%,砂壤重度盐化土为71.18%,轻壤重度盐化土为75.94%,轻壤盐土为73.86%,中壤重度盐化土为74.25%,中壤盐土为88.13%,并且覆盖量在1.5~6.75t/hm2的范围内,土壤水分蒸发量随着覆盖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9.
喷灌冬小麦耗水与棵间蒸发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规律,指导田间灌溉实践。【方法】在北京地区2005-2008年3个冬小麦生长季节,开展不同喷灌水量条件下土壤水分分布、冬小麦耗水和棵间蒸发特性的试验研究,并分析影响棵间蒸发的主要因素。【结果】喷灌条件下,0~4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受灌溉水量影响较明显,耗水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返青至收获期,冬小麦棵间蒸发为耗水量的25%左右,棵间蒸发随着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棵间累积蒸发与作物耗水量之比随之而下降。【结论】适当加大灌水定额,减少灌溉次数,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的无效蒸发,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在试验室稳定蒸发条件下测试了DQ-1型保墒剂在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土中的保墒性能。结果表明,DQ-1型保墒剂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持水性能并增加土壤有效持水量。在风沙土中该保墒剂施用量得当可明显增强风沙土的保墒性能;其最佳保墒阶段在该土壤中为重量含水量的10%~20%。DQ-1型保墒剂在风沙土中施用量在5.0‰左右表现出最好的保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