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近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给贫困县、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更多帮扶这个原则不能动摇,还要继续坚持。刘永富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经过严格标准和程序识别出来的,瞄准贫困县、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帮扶也是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对贫困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万源市长坝乡非贫困村白燕溪村进行产业扶贫专题调研,初步了解了白燕溪村的贫困原因。同时,针对以上问题,借鉴其他脱贫村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加强村、社党组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特色农(林)业建设,加强美好乡村建设以及加快推进集体"三资"市场化运营等方面的帮扶措施,以破解白燕溪村产业发展瓶颈,实现预期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3.
贫困作为人类三大问题之一,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有14个深度贫困村。在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广西的贫困现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山县贫困村的脱贫程度,选择了其中3个深度贫困村龙印村、龙那村和太平村作为调研对象。结果表明基层政府通过因地制宜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显著地改善了三个贫困村的贫困现状。相信通过政府工作的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贫困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国家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参与主体,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对口帮扶广东省梅州兴宁市宝山村为例,探讨高校参与对口帮扶贫困村产业扶贫过程发挥的可操作性、指导性和引领性作用,回答了高校和贫困村应当"如何做"的问题,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湛江市海角村位于雷州半岛西部,是广东省省定帮扶贫困村之一。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帮扶下,截至2018年,海角村有劳动力的60户贫困户306人已有58户295人脱贫,海角村的扶贫成就与曲折值得学习与研究。通过分析海角村的贫困现状,并结合其各项资源分布利用情况和发展劣势,研究其脱贫方法,为其他贫困村精准脱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黔南州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为了积极响应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国家号召,全州实施了有计划、有组织、有保障的大规模扶贫,从2014年至2019年底,该州91.55万农村人口脱贫,2020年3月,该州十个贫困县全部减贫摘帽,退出贫困县行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4.12%下降到0.68%,脱贫攻坚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从2015年,该州通过构建教育扶贫攻坚体系,各高校着力构建关爱扶贫、智力扶贫、资助扶贫、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等途径,在教育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瞩目成效。在2020年全面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际,本研究旨在探讨黔南州高校基层党组织在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结对帮扶贫困村是高校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发挥智力、人才、资源等优势,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农产品销售的视角探讨高校如何开展"救急式"和"救穷式"销售帮扶,旨在为高等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袁奎明  宋泽 《安徽农业科学》2013,(18):8013-8015,8019
通过对山东"十二五"期间全省集中扶持的3 000个重点贫困村的调查摸底,汇总分析了贫困村的基本贫困状况,并对这些贫困村的区域分布和致贫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临沂、滨州5地市及沂蒙革命老区,地理环境主要为山区、库区、湖区、滩区、盐碱涝洼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致贫因素主要是人多地少、土地瘠薄、资源条件差、交通闭塞、观念落后、公共设施不足等。为解决贫困问题,提出了5个方面政策建议:一是落实部门分工责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二是强化产业扶贫开发,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实施整村易地搬迁,根本消除生存困难;四是增加政府财政投入,落实农村社会保障;五是动员社会力量帮扶,健全社会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已经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文章以高校体育专业贫困大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为研究内容,分析进一步有效做好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精准帮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振兴,校地结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是高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为此,需要高校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人才、智力、科技帮扶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建强乡村基层党组织、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帮扶、专业与产业对接等路径,推进农业全面进步、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58-259
本文将党员朋辈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对学困生开展学业帮扶,通过五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奖学·先锋育人"帮扶计划的具体实践,探索基于党员朋辈教育视角的学业帮扶机制,取得良好成效,对于增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现实指导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日前,蛟河市深入开展"一增双带"(增强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贫困党员带头脱贫、项目党员带动脱贫)工程。计划到2017年末,蛟河市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稳定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贫困村至少新发展1个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经营性集体经济项目,贫困户全部如期脱贫,贫困党员力争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到2020年,所有贫困户年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13.
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城镇化发展、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有效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莫过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就是在科学有效的标准和程序下,因时、因地对贫困地区、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精确识别,按照本地的实际开展联动帮扶和分类管理,并根据动态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做出精准考核的过程。通过对黄冈市210户贫困户的专题调研,探讨黄冈市贫困人口现状和问题,认真分析了成因,并提出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4年多来,全省各级党政部门的40万干部入远乡、结对子,全面落实"六大任务",精心打造"三大工程",以帮扶困难乡亲、改变贫困面貌为己任,有力推动了甘肃省扶贫攻坚的进程。4年多了,每一个帮扶单位、每一名帮扶干部,都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张"双联成绩单"。这份成绩单里,记着汗水、写着付出,更记录着帮扶路上干群合力的奋斗历程,记载着贫困村  相似文献   

15.
正河北省阳原县揣骨疃镇曲长城村,曾经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河北省最大的深度贫困村,水差地贫、房破貌乱、业弱人散,贫困发生率高达42%,加速走在萧条衰败的下坡道上。如今华丽转身,在高质量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有了乡村振兴雏形。这一切的改变始自2018年初,河北省农业农村厅驻村帮扶之后。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作为参与精准扶贫的主体之一,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H大学对口帮扶湘西X村和W村为例,探讨了高校扶贫的主要途径。如通过开展驻村调研,做好规划引领;抓好党建扶贫,建立先进基层党支部;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创新村集体经济产业孵化模式;建立"以购代捐、以销定产"消费扶贫服务平台等。通过多种措施,有效帮助帮扶村脱贫出列,脱贫效果显著,期望给其他高校的脱贫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江西农垦金坪华侨农场聚焦精准脱贫,着力发展产业脱贫,推进社会脱贫,全场贫困面貌得到改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农场充分发挥"党建+脱贫攻坚"作用,探索出通过农场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领的脱贫攻坚"双领模式",结合该场产业发展特色,成立5个专业脱贫帮扶队,形成了"产业帮扶队+专业合作社+贫困户"责任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加速精准扶贫,加大帮扶力度,是解决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小康一场攻坚战。为相对薄弱的村派驻第一书记,是牢牢把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服务精准扶贫新方向的关键环节,找准农村基层党建与扶贫攻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才能真正做到"真脱贫,脱真贫"。1构建脱贫坚实"堡垒"脱贫攻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基层。基层党组织作为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9.
正1.充分发挥"千企帮村"对产业扶贫的促进作用截至2019年10月,湖南省共有83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千企帮村"行动,共对接帮扶1805个贫困村,培育"一村一品"专业村646个,带动9.2万贫困户发展产业,安排3.9万贫困人口就业。下一步要不断完善措施、加大力度、创新机制,引导更多企业参与到这项行动中来,让帮扶企业与贫困群众"双受益"。一是要激发企业帮扶积极性。二是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组建大型企  相似文献   

20.
贫困村认定是中国扶贫重点开发县政策在县域空间尺度内部的更精准化瞄准。安徽省六安市W县(国家贫困县)280个行政村2016—2017年的扶贫数据表明,贫困村认定政策所裹挟的倾斜式财政资金投入对贫困村出列和贫困发生率逐年降低发挥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贫困村认定政策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产业帮扶财政资金投入的减贫效应强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随着中国扶贫战略由"消除绝对贫困"到"减少相对贫困"演进,贫困村认定政策的制度设计仍可延续,未来应做好"认定—投入—验收"流程,以减少瞄准失偏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