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依据2016年3月朱家尖水域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朱家尖水域鱼类密度的时空分布,分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因素对鱼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渔业资源生物4类33种。调查海域的渔业资源重量和尾数密度最大种类分别是鱼类和虾类。调查海域优势种均是东海沿岸常见种类。调查海域渔业资源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度指数和均匀度分布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2.
海洋渔业是舟山重要的支柱产业和经济优势,但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海洋环境的破坏,渔船数量过多等因素造成了近年来舟山的渔业资源匮乏,渔民生活困难。本文从舟山渔业的现状例如科技、社会政策等多方面切入,分析舟山渔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吴忠市渔业在宁夏农牧厅及吴忠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大环境下,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农增收、水产品竞争力增强"这一目标,大力推行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渔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曾辉煌一时的舟山渔场如今却面临无鱼可捕之境。过度捕捞、产权混乱、海洋污染等问题导致舟山渔业资源逐步衰退。生态补偿是扭转当前局面的关键。建议在生态补偿理论基础之上,通过明晰渔业资源产权,明确渔业生态补偿主客体,规范渔业生态补偿标准,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加强海洋环境治理等措施来实现舟山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浙江省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分析论证,提出了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关键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若干条切实可行的促进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浙江是海洋渔业大省,浙江渔场素有“东海鱼仓、中国渔都”的美誉。为了推进渔业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浙江渔业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成效、存在问题等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渔业大国,渔业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动物蛋白,而且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渤海渔业资源丰富,是众多渔业生物的产卵场、育幼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素有“黄渤海渔业摇篮”的美称。本文通过分析1998年、2006—2008年以及2022年对渤海地区底拖网调查数据,总结了渤海渔业生物的数量分布、种类组成和结构特征。同时结合不同时期我国渔业的研究成果和治理措施,可知经过数百年我国的渔业结构仍在发生变化,渔业资源依旧在逐渐衰退。因此,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需多措并举、统筹兼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25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县(市、区)为考查对象,构建了基于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6个层面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变异系数方法,从子系统得分和综合得分2个方面,对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浙江省25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县(市、区)的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发展水平、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加权得分分别介于0.071 1~0.642 9、0.195 4~1.311 9、0.093 1~1.066 8、0.587 0~1.720 1、0.012 3~0.917 9、0.383 3~1.880 9,总得分介于3.261 1~5.946 4,其中,德清得分最高,安吉、定海次之,兰溪得分最低。整体上看,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相对均衡。各层面中,农业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益的得分率超过50%,但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水平和社会效益的得分率不足40%。提出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更加重视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确立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场力分析理论,构造了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数——可持续发展度,对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永康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实现生态公益林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区域农业研究主要集中在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稻田土壤管理、低丘红壤的综合改良及滨海涂地的综合治理与利用。在河谷地区改造了中低产田,提出了高产稻田管理技术,1949年以来共改造中低产田(地)27.4万hm^2,在实现耕地动态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红壤地区研究红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了粮、经、果、茶等持续增产;在海涂(滨海盐渍土)地区对新围海涂进行综合治理,实现了果、蔬、棉和水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浙江省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适宜,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区域农业发展优势突出,今后5年中,浙江省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应着重围绕区域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管理,研究季节性干旱防御技术,实现农业高效生产;围绕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区域农业持续发展模式,提出退化土地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浙江省城镇化和各项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围海造地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问题,但大规模围海造地对浙江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本文根据围填海工程的特点和渔业资源分布状况,阐述了围填海工程快速发展给浙江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带来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将填海工程对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提出了几点建议、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笔者针对其发展成效和不足,从政府部门层面到经营主体层面提出能够促进浙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渔业资源调查船是采集渔业资源、水域生态环境相关数据的特定科学装备,是摸清我国渔业资源状况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保障我国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运行安全,本文系统梳理了全国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建设和管理情况,分析了渔业资源调查船运行风险因素,提出了渔业资源调查船风险管理建议,以期为构建渔业资源调查船风险保障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109-111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战略、目标、思想、理念,有其重大的意义,通过对浙江省资源优势与开发现状,海洋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海洋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海洋环境现状,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关系,海洋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海洋资源、经济,环境、科技彼此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重点分析了在海洋开发利用过程中不利于浙江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生态环境条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掠夺式资源开发将导致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从区域生态环境入手,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海洋捕捞渔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以现有的各项统计制度和科研成果的数据为基础选择指标进行评估。为全面评价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上述指标体系,分析浙江省渔业现状,评估浙江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出浙江省海洋捕捞能力过强,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海洋捕捞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尽快实施TAC制度,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阐述浙江省番茄产业现状,分析面临的生产效益下滑、产业基础薄弱、栽培技术不平衡、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市场营销能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进一步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强化引导服务、优化产业布局,完善技术体系、提升标准化水平,培育服务组织、解决产业难点问题,提升营销水平、增强区域影响力,强化政策配套、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水生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浙江省水生蔬菜产业的现状,分析下一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强化基础建设、加强种苗繁育等6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海洋捕捞渔业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渔业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以现有的各项统计制度和科研成果的数据为基础选择指标进行评估。为全面评价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方法。通过上述指标体系,分析浙江省渔业现状,评估浙江海洋捕捞渔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得出浙江省海洋捕捞能力过强,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海洋捕捞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尽快实施TAC制度,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