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艾开开 《农业考古》2022,(4):162-17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科学界纷纷就水土保持理论进行阐述,推动着中国社会对水土保持的认知。陕甘宁边区具有现代农学知识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就边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进行论述宣传,促进了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在边区的传播。随着大生产运动的逐渐深入,边区政府为实现农业改良增加粮食,通过组织起来的形式,领导农民进行简单性的水土保持工作,初...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党领导抗日边区军民全力开发边区农业土地资源、林业资源、牧业资源,战胜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夺取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给边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建国后在全国各地教条式照搬陕甘宁边区时期农业开发的经验,也对后来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3.
信用合作社是以互助为目的的金融合作组织。在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边区政府一面制定政策,组织信用合作社,一面鼓励农民自发成立粮食信用社,形成了"民办官助"的合作社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的形成,与抗战时期的农村现实和革命形势密不可分。信用社在打击农村高利贷、发展农业生产、活跃农村经济等方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加速了边区乡村借贷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引导不同种植结构农户采纳应用适宜的农业技术是促进农业科技实现有效转化的关键。通过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户技术采纳应用的对比研究,发现农户在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获得技术指导和农业技术需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农业技术重视程度、农业技术采纳目的和种植效益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研究也发现农户农业技术采纳应用水平与农业技术供需状况有关,并受到农户对农业技术的态度和自身因素制约。农业科技供给精准化、农业技术推广功能赋新、农民科技培训按类分段推进以及改造农户非理性行为是提高不同种植结构下农户应用农业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永靖县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产业链发展模式,鼓励支持畜牧养殖,让种植业和养殖业“互动起来”,实现短板互补,促进循环生态农业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永靖县不断将现代化农业技术应用到当地玉米种植中,提高了玉米种植效率,降低了人工投入成本。玉米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对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户经济收入影响重大,落实现代农业技术可以提升玉米种植的整体水平,还能为农户带来较为客观的种植收益。  相似文献   

6.
芳草湖农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境内,其棉花的种植占农业比重较大,种植农作物的收益是农户们主要的经济来源。介绍了农场的农业种植现状以及农户们棉花种植的投入与产出情况,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向农户们发放问卷,从而了解农户们在棉花种植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农户们种植棉花的投入成本、收入和利润,总结了棉花种植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数据得知农户种植棉花投入成本较高,棉花品质低、收购价格低,投入与产出差距大,总体经济效益低,农户应合理控制成本,提高棉花品质。最后,针对芳草湖农场棉花种植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推进水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访谈农户调研获得210份调查问卷,分析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和种植行为特征,并从农户家庭因素、农业经济因素、环境意识和政策认知因素中选取变量,分别构建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和种植行为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特征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人数减少、投入农业生产时间缩短、生产资金投入增加。农户学历、农作物总产量、农业收入、土地流转状况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呈负相关关系;农业劳动时间和耕地质量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呈正相关关系,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及其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均呈正相关关系。农户土地种植行为特征表现为种植规模有限、种植作物种类以粮食作物为主、土地利用强度大。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粮食作物有正影响;户主学历、农业劳动力数量、油料作物产量、农业是否污染水环境对农户选择种植油料作物有负影响;蔬果作物产量和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蔬果作物有正影响。【结论】在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数量有限、农业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现实条件下,农业经济因素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农户家庭因素,环境意识因素影响较小,政策认知因素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地区推进水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沙颍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访谈农户调研获得210份调查问卷,分析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和种植行为特征,并从农户家庭因素、农业经济因素、环境意识和政策认知因素中选取变量,分别构建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和种植行为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影响。【结果】农户土地利用的投入行为特征表现为农业生产劳动力人数减少、投入农业生产时间缩短、生产资金投入增加。农户学历、农作物总产量、农业收入、土地流转状况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负相关;农业劳动时间和耕地质量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投入正相关,耕地面积、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及其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与其对土地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均正相关。农户土地种植行为特征表现为种植规模有限、种植作物种类以粮食作物为主、土地利用强度大。户主年龄、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粮食作物有正影响;户主学历、农业劳动力数量、油料作物产量、农业是否污染水环境对农户选择种植油料作物有负影响;蔬果作物产量和价格对农户选择种植蔬果作物有正影响。【结论】在耕地面积和劳动力数量有限、农业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的现实条件下,农业经济因素对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影响最大,其次是农户家庭因素,环境意识因素影响较小,政策认知因素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针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新的政策,但是禁产区的种植结构很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农户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决定出台和实施补偿政策,以尽量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本文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39年以后,国民党加紧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的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毛泽东对此描述说:“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地步。为改变这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发出发展农业生产的号召。在这种形势下,延安光华农场成立,成为边区重要的农业科研力量,对推动陕甘宁边区乃至各抗日根据地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本文就延安光华农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科研活动作一介绍。延安光华农场于1939年冬成立,首任场长是王荫圃。场址选在延安南门外的杜甫…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边区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粉碎封锁,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党中央和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和“生产自给”的号召下,边区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八路军留守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谢宏  贺书霞  陆瑶瑶 《现代农业》2023,(6):67-73+7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同时实现农民收入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农业发展目标,国家对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本文基于玉米与薏仁米2种作物种植的经济、能量和生态效益的差异,以小农户种植生产行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济投入产出法、能流效益评价法和碳足迹法对贵州省兴仁市农户种植玉米与薏仁米生产的经济流、能量流和碳足迹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薏仁米的综合评价指标为0.76,大于玉米(0.51),当地种植薏仁米的综合效益优于玉米。在经济效益方面,农户种植薏仁米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在能量效益方面,种植玉米的净能量效益与能量利用率优于薏仁米;在碳足迹生态效益方面,单位产量碳足迹与碳效率均为玉米较好,但单位经济效益碳足迹为薏仁米较好。因此,薏仁米的种植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生产要素投入、养护管理、种植技术培训等多方面进行调节,以提高作物种植的经济、能量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陕甘宁边区农贷是传统灾荒赈贷制度断裂之后,政府向农民发放救助性信贷的历史回归。边区农贷制度实施之初,在促进农业生产、活跃农村金融、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受贷对象错位、贷放时机贻误、贷放用途偏离等倾向。与古代灾荒赈贷制度不同的是,边区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对农贷的不良倾向进行了矫正,规避了传统灾荒赈贷制度的运行悖论,为推动边区农副业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等,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针对食品安全方面提出了新的政策,但是禁产区的这种种植结构很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农户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决定出台和实施补偿政策,这样能够尽量减少农户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补偿政策进行分析,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频发的牛瘟、羊瘟等兽疫对陕甘宁边区畜牧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农民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兽疫的经验,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发展,积蓄抗战力量,吸收了边区群众防治兽疫的经验,采取了多种举措防治兽疫,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边区的兽疫防治工作的展开,实现了政府与农民的共赢。  相似文献   

16.
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新疆地区也就甜瓜的采收以及储藏保鲜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甜瓜作为新疆较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很多农户依靠种植甜瓜实现了脱贫致富,而进一步提升甜瓜的采收以及储藏保鲜效果,也能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新疆当地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农户的种植决策如何受到市场、企业合约以及政府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甘肃省民乐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为例,实证农户马铃薯种植决策如何受到涉农企业介入以及地方政府引导的影响。研究发现涉农企业介入对当地农业市场的完善显著正向影响了农户选择种植马铃薯的决策,但是以市场联接为主的松散合作模式对农户马铃薯种植决策并没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地方政府在对主导产业的推广及相应政策支持在涉农企业与农户的紧密合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北方偏远地区农民种植着多类小杂粮作物,当地有着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农户多作物种植以及贫富农户作物种植的差异发现,贫困农户更倾向于多样性。建议政府和科研部门如果能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小作物的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改变小杂粮被忽视的境况,既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减贫工作,使当地贫困人口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又有利于保护当地的作物遗传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取典型移民示范区宁夏永宁县闽宁镇为研究区域,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在划分农户生计方式的基础上对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用地效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纯农户种植结构单一,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非农户种植结构单一,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兼业户的种植结构最为复杂。兼业户和非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高于纯农户。比较3种土地利用方式,纯农户所获得的收益最高。农业兼业化现象,使得农户对农业的投入减少和农业管理弱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快速推进,农业经营主体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以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但是,作为传统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农户,在农业发展中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保障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在城郊地区出现了许多以农户为生产经营主体的集中连片蔬菜种植区,通过"各自种植+统一收购"的经营模式,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具有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该模式下农户蔬菜种植面积大小不等,经济效益也存在差异。为更好地发挥农户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加快其从"商品菜农"向"现代菜农"转变,选取江西省集中连片蔬菜种植区的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包络方法(DEA)分别测算了蔬菜种植规模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通过测算得出,适宜小规模农户的最佳蔬菜种植规模为0.4~0.6 hm~2,适宜中等规模农户的最佳蔬菜种植规模为2.667~5.333 hm~2,适宜大规模农户的最佳蔬菜种植规模为6.667 hm~2以上。基于研究结论,从因地制宜发展蔬菜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集约化及精细化和品牌化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等方面对未来江西省蔬菜适度规模经营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