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及其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徐坤鹏  周宝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41-3142,3145
介绍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效果,以及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建立园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可行性、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园艺作物生长模型的策略,并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在设施园艺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作物学科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至今经历了从定性的概念模型到定量的机理模型、从作物的生理生态过程模拟模型发展成为综合的作物应用模型的发展历程。在简要介绍国内外作物生长模型的研究进程、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作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模型是用来模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动态生长过程的计算机软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物模型已从幼年期发展到成熟期,目前已成为各国农业科学研究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文中对作物模型的研究历程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我国在作物生长模型研究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模型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作物信息技术的内涵以及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和作物生产决策系统的应用及发展概况 ,并阐述了作物信息技术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状况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凭借其可以实时、快速、准确、无损地获取薯类作物生长信息的特点,已经是监测薯类作物生长的重要手段。薯类作物的茎叶和块根生长分别在地上和地下,光谱反射机理均不同于禾本科类作物(如水稻、玉米和小麦),因此,薯类作物具有遥感监测研究特有的方面。总结了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平台的种类和遥感监测方法,以及应用遥感技术在薯类作物种植面积提取、病害管理、长势监测和估产等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遥感技术在薯类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的不足,进一步提出相关建议,并指出了探索薯类作物空间分布信息及变化、薯类作物长势高效监测、薯类作物产量预测模型、薯类作物遥感模型与农学模型同化机制研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开发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开发研究进展和模型的应用情况,并对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今后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鲜食特色玉米采摘期白星花金龟子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防虫网 在果园和菜园里覆盖防虫网,具有以下作用:①有效防止害虫为害作物;②缓解暴雨、冰雹对作物的冲击,减少作物机械损伤,降低作物病害的发生;③调节棚内气温和地温,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条件;④降低作物生长期内化学农药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电气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现代物理农业技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陆续开展了研究。文章针对电气栽培技术在作物生长效应影响、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生长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国内外研究表明,适宜的电场处理可促进作物生长,有效预防病虫害,优化作物生长环境。电气栽培技术能够规避化学肥料和农药残留对公众安全所带来的威胁,将成为未来绿色种植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联网技术在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粮食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的要求。在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中,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技术和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远程实时监测作物生长过程中的关键环境因子、作物长势、作物营养和病虫害等信息,从而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为此,主要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我国粮食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植物诱导免疫剂——氨基寡糖素,在诱导农作物抗病、抗寒、促生长、增产及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该文介绍了氨基寡糖素的作用机理,在农作物上的主要应用效果以及应用技术探讨。2013~2014年在新疆兵团进行了多作物多点试验与大面积推广应用,通过推广应用表明:使用氨基寡糖素可促进作物生长,降低作物发病率,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土壤的基本特性、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复合材料力学的基本方法,分析了土壤-根系复合体的力学特性.运用Whitney-Riley模型,推导出土壤-根系复合体根系生长方向的弹性模量EL、垂直于根系生长方向的弹性模量ET和根系生长平面的剪切模量GLT等工程常数的理论计算公式,为进一步研究土壤-根系复合体工程特性提供了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植物光谱分析方法已成为监测作物生长与营养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概述利用光谱技术监测作物叶面积指数(LAI)、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及氮素五项指标的研究进展,对光谱技术在作物生长与营养信息监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作物根系结构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和作物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更加剧了干旱胁迫对作物生产和粮食产量的影响。根系是植株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它能够调节自身生长发育和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从而对干旱胁迫产生适应性,因而根系在作物适应干旱缺水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根系构型和根的解剖结构两方面总结了作物根系形态结构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目前根系结构研究方法的现状,指出通过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进步和创新,实现根系表型特征全面、快速和精准鉴定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将为抗旱节水作物品种的筛选和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倒伏一直是影响作物高产稳产的关键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利应用于作物抗倒伏性已被广泛研究报道。从茎杆形态学特征和化学成分2个方面综述了乙烯利对作物茎秆抗倒伏性的影响,旨在为将乙烯利应用于大田作物,提高其抗倒伏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以大豆耐铝基因型"吉林70"为材料,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铝胁迫下大豆根系柠檬酸分泌规律。结果表明:铝胁迫可使大豆根系分泌柠檬酸以抵抗铝的毒害,且柠檬酸的大量分泌是在铝胁迫6 h之后,说明其分泌方式应属于模式Ⅱ;分根试验表明,在同一株大豆幼苗中,铝只毒害与其接触的根,而对其他根基本不产生毒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作物在盐分逆境条件下的抗性是减轻盐害与促进盐渍化农田作物生长的有效方法。通过比较硒、硅、黄腐酸、氯甲基吡啶4种抗逆胁迫因子及其组合在盐胁迫下提高棉花抗盐性效果,筛选出能提高棉花抗盐的最优组合。【方法】在网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各因子及其组合对盐分胁迫下棉花生物量、SOD、CAT、APX、MDA、脯氨酸等形态学、生理学指标的影响;同时应用灰色系统原理,通过等权、加权2种方法研究棉花的16个生物学指标对不同抗盐因子及其组合的响应。【结果】硒、黄腐酸、硅和氯甲基吡啶4个单项因子对缓解棉花抗盐胁迫作用的排序为硅>黄腐酸>氯甲基吡啶>硒,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正交互作用。16个不同抗盐因子组合中Se-Fa-Ni的加权关联度最大,是最优组合。【结论】硒、黄腐酸和氯甲基吡啶组合(Se-Fa-Ni)是盐胁迫下提高棉花抗盐性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7.
陆伟  毛罕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873-1875
概述了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发展;介绍了在叶面积指数及生物量、养分及水分、作物病虫害3个方面信息诊断监测的具体应用;指出了研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作物长势监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常年施用化肥会对土壤、大气以及水体等产生有害影响,不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广泛生存在植物根际,是具有生防并起促生作用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对作物生长发挥重要作用,正逐步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包括直接促进植物生长作用及间接控制病原菌作用。同时,综述了PGPR菌剂的应用状况。最后,对PGPR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PGPR生物肥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镉是土壤中毒性最强的污染物之一,不但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而且通过植物体内积累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突变体不但是作物改良的重要资源,也是基因功能研究的基础材料。总结了利用各种突变体对植物镉抗性和积累的分子机理所做的研究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参考模式植物在作物上利用突变体开展作物抗镉、低积累机制及分子育种研究的策略,为作物抗镉和低积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快速重建植株三维结构并以三维可视的方式分析研究农作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过程、进行表型测量是数字植物及作物育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概述了植物三维重建的研究现状和主流植物三维重建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方法原理和技术优势进行了分类和对比;重点介绍了基于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 SFM和MVS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以及相关软硬件系统平台;分析了近几年基于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在植物三维重建中的应用进展,基于多视角图像三维重建方法具有数据获取成本低、获取点云精度高、植物三维重建质量高等技术优势,同时指出了该技术方法的不足之处和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植物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植物表型组学的研究以及低成本高通量设备的研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