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精养高产池塘由于鱼(虾等)的粪便、残剩饲料、有机肥料等的不断积累,加上泥沙,在池底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细菌。有机物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中本来不多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在淤泥中厌气性细菌占绝对优势,对有机物进行发酵作用,产  相似文献   

2.
正1池塘养鱼环境污染1.1外源性污染池塘养鱼过程中,外源性污染是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池塘养鱼环境会造成很大危害。外源性污染就是氮、磷元素以及耗氧有机物污染,这些物质以不同方式进入养殖水体中,会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污染养殖环境,严重者会导致养殖鱼类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2内源性污染池塘养鱼环境内源性污染包括3个方面,即代谢物污染、底泥污染及投入物污染。代谢物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达到高产,实施高密度养殖,大量投放饵料,淤泥大量淤积,造成水体水质不断恶化,导致水产养殖成本不断增加,而品质和效益却不断下降。概述了池塘水质调控的措施,以期指导水产养殖户提高水体质量,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底质在养殖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适宜厚度的底泥对池塘养殖是有益的,因为底泥中含有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适合有益微生物与藻类的生长繁殖,有利于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产动物的生长。但是,底泥过厚,有机物耗氧过大,则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因为过多的有机物会不断消耗水中的溶氧,极易使池塘底层产生氧债,在夜间上下层池水对流交换时就会引起整个池塘水体溶氧不足,若遇连绵阴雨、闷热、雷阵雨或北风突起等不良天气,缺氧则更为严重,极易发生泛塘死鱼事故;同时,底泥中还存在着许多寄生虫卵和致病菌,在池塘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化时,它们就会大量繁殖,极易引发鱼病的暴发与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苗种放养前池塘清塘消毒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我国池塘养殖常见清塘消毒使用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养殖朋友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池塘的淤泥是池塘养殖过程中残饵、鱼类排泄物、死亡的生物及流入泥沙沉积于池底形成的。一般来说,池底保持一定厚度的底质,不仅可提供养分,稳定水质,而且有益于底栖生物及鱼类的生长繁殖。但是,淤泥过厚会给养殖水体带来极大危害:其一是使池水变浅,减少鱼类活动空间;其二是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其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水中大量溶氧,使池底始终处于缺氧状态,除了易引起“泛塘”外,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还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引起水质恶化,厌氧菌大量繁殖。对养殖池塘淤泥过厚应采取如下综合措施治理:  相似文献   

6.
鱼离不开水,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养殖水体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渔业发展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天然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水产养殖用水受到一定的污染,同时池塘的淤泥和养殖投入品的使用不当等对水体影响也十分严重,造成养殖生物病害频繁发生,养殖产品质量下降。减轻池塘养鱼对水体环境的影响,确保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渔业工作者首要任务。现就这方面的内容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精养高产池塘由于鱼虾粪便、残剩饲料、有机肥料等不断积累,在池底形成淤泥。淤泥是精养池塘夏秋高温季节溶氧的重要消耗者,又是鱼类的剧毒杀手——氨、亚硝酸盐、硫化氢产生的源头。池塘淤泥的改良意义重大,可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8.
罗年辉 《福建农业》2013,(10):32-33
所谓不良养殖水体,主要是指养殖池塘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毒性含量超标,对鱼类产生了严重危害的水体。若不及时对不良水体加以调节处理,则鱼类受其影响,不仅不能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大量死亡,造成重大损失。针对不良水体的不同危害,应采取科学方法及时进行调节一。  相似文献   

9.
<正>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进入秋季,水温适宜,随着饲料投喂量的增加,虾逐渐长成,虾体排泄物、残饵等沉积池塘底部,有机质分解释放需要消耗一定的氧气。与此同时,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此时池塘溶解氧的消耗主要是水体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池塘底部沉积的大量有机质经细菌作用氧化分解所消耗,而养殖对虾呼吸作用占耗氧量的比例并不大,这就导致池塘下层水体中本来不多的溶解氧被消耗殆尽,而  相似文献   

10.
在2010年~2013年通过淤泥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对高密度养殖池塘增氧与水质调节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CK水体、养殖产量显著提高。养殖水体淤泥曝气技术是高密度养殖水体水质的关键控制技术,养殖水体DO、NH3-N、NO2—N等主要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实现了养殖期内低投入、低排放,是一项节能、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在2010年~2013年通过淤泥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对高密度养殖池塘增氧与水质调节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CK水体、养殖产量显著提高。养殖水体淤泥曝气技术是高密度养殖水体水质的关键控制技术,养殖水体DO、NH3-N、NO2—N等主要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实现了养殖期内低投入、低排放,是一项节能、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 稻田水浅、水温高、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培育出的一龄鱼种体质健壮,肥满度较好。但由于长江以北地区是单季稻,相比之下也比较冷,鱼一般不能在田间过冬,需采取池塘越冬的方法来提高稻田一龄鱼种的越冬成活率。 1.选择好的越冬水体 越冬水体多为静水体,远离污染源,水深保持在1.5~3米,无大量水草,池底平坦,淤泥较少。因为大量水草冬季枯死,极易败坏水质;底泥中的有机物分解要消耗大量溶解氧,产生二氧化碳或硫化氢气体,促使pH值下降,导  相似文献   

13.
如果在养殖过程中,碰到池鱼在前一天还吃得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发现池鱼全部浮起来了,开动增氧机也无济于事,这很有可能就是池塘“转水”了。所谓“转水”,就是指水体中溶氧的含量极低,有害气体和物质大量积聚,进而引起池鱼长时间浮头的现象。近年来,由于水质的突然恶化,导致泛塘的现象屡有发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下面是养殖池塘“转水”的应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书静 《农家顾问》2011,(11):45-45
养鱼池塘冬季清淤,是淡水渔业生产上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近年来,许多养殖承包户,只注重眼前利益,加大放种,投饲、施肥的投入,而忽视了必要的池塘清淤工作。导致年复一年,池底淤泥越淤越厚,一般池塘淤泥厚度在0.5米以上.有些精养殖塘甚至厚达1米左右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20,(9)
正养鱼池塘的溶氧一般来源于三方面:一是来自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二是来自大气中扩散溶于水体中的氧气;三是来自人工机械冲水或施药增氧的氧气。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溶氧量最多。池塘生态溶氧消耗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体部分物质的化学反应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机物分解、底质等生物作用消耗。鱼群耗氧与鱼种种类、年龄、体重、  相似文献   

16.
一、轮虫的危害(一)造成养殖水体缺氧由于轮虫具有超强的繁殖速度,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能吞噬掉池水中大部分有益藻类,同时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池塘缺氧,影响鱼虾的摄食,造成鱼虾在很短时间内由于缺氧浮头、不吃料甚至死亡,并且死后分解,败坏水质。有时即使鱼虾摄食,但饵料的消化率低,从而提高了饵料系数,影响鱼虾生长。  相似文献   

17.
在追求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中,高密度放养而忽视水质调控管理,易导致池塘有机物含量富集、升高,使得池塘中下层和底层水体处于缺氧或无氧状态,最终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3年4月17日,永定县峰市镇黄寨村发生一起类似的池塘养殖鱼类大批量死亡的病例,笔者接报后与另一名技术员立即赶赴病发现场调查、分析和处理,并进行了总结,与同行共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8.
淡水养殖池塘及其外河水中TOC·COD及PV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规范》(SC/T9102.3-2007),于2014年6~8月对湖州市43家水产养殖场的池塘水及其周边水体中TOC、COD及PV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外河水及池塘水中PV与TOC、COD与TOC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池塘水中TOC、COD和PV的含量均高于其外河水,说明水产养殖自身存在较高的有机物污染。相关性分析表明,外河水中PV与TOC、COD与TOC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和0.848(P0.01);池塘水中PV与TOC、COD与TOC相关性良好,但较外河水有所下降,相关系数分别为0.635和0.775(P0.01)。水产养殖水体中较高浓度的悬浮物、亚硝酸盐和氯离子等共存离子对不同有机物指标间的相关性影响较大,仅用单一测定参数预测水体中有机物污染情况局限性较大。因此,在分析养殖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状况时,应根据不同水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用于该水体有机物测定的参数或者将多种参数结合起来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暴发性鱼病对主要淡水养殖鱼类酿成极大危害。初步研究表明,其病原因子是细菌,但引起发病的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池塘环境恶化更是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各地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发病率高和危害严重者,以多年不清淤池塘为多。有的鱼池多年未清淤,淤泥深厚。其中有大量有机物堆积。高温季节下。由于细菌的腐败作用等因素加剧,引起水质恶化,造成对鱼类生长不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池塘循环流水养鱼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开展池塘循环流水养鱼与传统池塘养鱼对比试验,对试验塘与对照塘的水温、pH值、溶氧(DO)、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总氮(TN)、总磷(TP)和浮游植物进行了定点测定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养鱼可以使整个水体处于循环流水状态,促进养殖槽内外的水体交换和上、下层水体交换,增加了池塘水体中、下层的溶氧,尤其养殖水槽内上、中、下水层的溶氧趋于均匀,保持了养殖水体pH值的稳定性,降低了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了总氮、总磷等富营养化指标的浓度,改善了养殖水环境。同时,对浮游植物绝对生物总量有抑制作用,可提高水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增加水体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