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科学选择适于西辽河平原春玉米生产的灌溉方式,于2018—2020年在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采用3种灌溉方式——浅埋滴灌、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开展试验,探究其对春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吐丝后,通辽市和赤峰市浅埋滴灌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浅埋滴灌下,玉米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较膜下滴灌、传统畦灌分别高9.31%、15.25%和13.45%、29.07%,叶片干物质转运率和转运贡献率分别提高15.17%、32.38%和6.93%、47.82%。在3种灌溉方式下,春玉米吐丝前、吐丝后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总的来看,浅埋滴灌下春玉米的产量较膜下滴灌和传统畦灌平均增产3.43%和7.43%,膜下滴灌较传统畦灌平均增产3.87%。在灌溉水利用效率上,浅埋滴灌和膜下滴灌均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在氮肥偏生产力上,除2018年兴安盟试验点外,浅埋滴灌均显著(P<0.05)高于传统畦灌。综合产量、水氮高效利用等因素,浅埋滴灌的灌溉方式为西辽河平原和拟生态区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20,(5)
正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是根据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改进的一项新型实用技术模式,即在玉米宽窄行种植且不覆地膜的前提下,利用改进后的浅埋滴灌播种机具,在窄行间将滴灌带浅埋于土壤2~4厘米处,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的种植方式。1技术优势1.1节水、节肥相对于大水漫灌和低压管灌模式,无膜浅埋滴灌只是在窄行至宽行两侧20厘米部分湿润土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大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滴灌覆黑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出苗率、株高、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出苗时间较滴灌无膜提前3 d,较常规种植提前5 d,滴灌无膜较常规种植提前2 d;各处理株高表现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成熟期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处理株高较常规种植分别增加了19.9 cm、19.1 cm;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滴灌覆膜滴灌无膜常规种植;玉米全生育期内采用滴灌方式滴灌水量较常规种植减少5 062.5 m3/hm2;滴灌覆膜和滴灌无膜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20.9%、24.3%,增加经济收入6 075元/hm2和7 965元/hm2。因此,从农业节水和作物高产综合考虑,滴灌水肥一体化是一项既节水又增产的最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2020年在内蒙古通辽市3个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采用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种植玉米,以农户大水漫灌模式为对照,开展了水电能耗和产量效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膜浅埋滴灌技术模式能耗、成本均较农户模式低,单产、纯收益比农户模式高,浅埋滴灌模式在省水、省电、省工的同时实现了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3种不同灌溉方式对西辽河平原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不同灌溉方式下氮素高效利用调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大田对比的方法进行,供试品种采用农华101,密度5 000株/亩,以当地农户生产灌溉定额为设定灌额,测定和分析了玉米氮素积累与转运及籽粒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2019年和2020年2年中,浅埋滴灌条件下氮肥偏生产力最高、膜下滴灌条件下最低,二者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各处理间氮素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氮素利用效率以浅埋滴灌最高,大水漫灌次之,膜下滴灌最低,其中2019年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20年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膜下滴灌;玉米籽粒产量以浅埋滴灌和大水漫灌最高,二者与膜下滴灌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综合结果分析可知,浅埋滴灌是西辽河平原玉米生产上较适合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滴灌施肥模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土壤氮素平衡、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吉林省半干旱区滴灌玉米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2019年在吉林省松原市民乐村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DFM)、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DF)、浅埋滴尿素处理(DIU)、浅埋滴水处理(DI)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FP),于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采集植株样品,分为茎秆、叶片和籽粒三部分,测定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含量,分析玉米关键生育时期植株养分吸收利用特性。在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采集0—100 cm土层土样分析土壤氮素平衡情况,采集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0—200 cm土层土样测定土壤含水量,分析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结果】滴灌施肥处理(DFM、DF、DIU和DI)两年玉米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10.3%—20.6%,在干旱年份(2018年)的增产幅度(13.7%—27.9%)大于多雨年份(2019年)的增产幅度(7.2%—13.7%),还提高了成熟期玉米氮、磷、钾积累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5.7%—31.7 %(P<0.05)、11.0%—35.6%(P<0.05)和5.2%—20.9%,尤其提高了吐丝后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提高63.1%—95.2%(P<0.05)、11.6%—63.0%和40.0%—110.0%(P<0.05);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21.8%—33.9%,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13.8%—92.0%。覆膜滴灌(DFM)与浅埋滴灌(DF)处理相比,在干旱年份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在多雨年份差异不显著,覆膜滴灌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74.2%,二者净收益无显著性差异,DFM处理的产投比显著低于DF处理。在浅埋滴灌条件下,DF处理与DIU处理间的玉米产量、氮素表观损失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均不显著;DF处理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磷钾积累量显著高于DIU处理;DF处理与DIU处理的净收益和产投比均无显著性差异;DI处理在干旱年份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FP处理13.7%,在多雨年份并不显著,还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的氮磷积累量和吐丝后的氮钾积累量,DI处理的净收益与FP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产投比显著低于FP处理。【结论】滴灌施肥模式在半干旱区可提高玉米产量、成熟期氮磷钾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土壤氮素表观损失量,在干旱年份效果显著。覆膜滴灌技术在干旱年份优势大于浅埋滴灌,但产投比显著低于浅埋滴灌技术。浅埋滴尿素模式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净收益和产投比与浅埋滴灌水肥一体模式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成本较低的浅埋滴尿素模式简化了生产环节,还可达到一定的增产效果。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浅埋滴尿素模式是适宜吉林省半干旱区玉米生产的滴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西灌区玉米不同种植模式的比较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的玉米保墒、增产效果好,成熟期较对照(常规半膜平作)提前3 d,折合产量为18219.0 kg/hm2,较对照增产32.9%。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通辽地区管灌、覆膜滴灌、无膜滴灌三种节水玉米灌溉模式,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滴灌量对玉米个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无膜管灌节水模式种植玉米,与无膜管灌节水模式相比,产量增加6.1%以上,需水量减少14.4%,需水量效益提高23.8%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玉米"一穴双株"栽培模式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玉米生物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讨种植方式和群体密度对玉米群体生物性状、果穗性状以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穴双株"种植模式下,密度为7000株/亩的处理可少量增加玉米生育时期各项指标,但改变密度无法改变生育时期节点与生育时长等与品种相关的因素;可以在增加种植密度的前提下,避免因增加密度而发生病虫害并造成作物减产的隐患;在大多数果穗性状上具备增产优势;具备相当的增产效果,较产量最少的处理增加了29.04%。故在"一穴双株"种植模式下,合理密植确实能起到优化生育时期性状和增加作物产量的作用,但是若密度过小或过大则会导致产量下降,通过研究探索实现玉米高产的新途径,为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全膜双垄沟播覆盖种植与不同玉米秸秆还田方式,研究对其土壤理化特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方式,经秸秆还田后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表现为整株还田>秸秆粉碎>免耕留茬,秸秆还田后的土壤容重明显降低但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后的土壤容重增大。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与温度的影响,在玉米生育前期经秸秆还田后的土壤温度与水分均显著低于对照,在玉米生育后期秸秆腐解后对土壤水分起到一个补偿效应。就玉米产量变化而言,表现为全膜覆膜+整株秸秆还田>全膜覆膜+秸秆粉碎还田>全膜双垄沟播>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露地种植,玉米全膜双垄沟播较露地种植增产达到显著水平,玉米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结合秸秆还田技术的栽培模式较单一的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有增产的趋势,免耕留茬一膜两年用有减产倾向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相同密度下不同穴播模式及株行距配置对新疆玉米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 以玉米品种新玉59号为材料,在覆膜滴灌条件下,分别设置相同密度的1穴1株(H1)和1穴3株(H3)2种穴播模式,分析不同穴播模式及株行距配置下,玉米生育期内生物学性状指标及产量构成的变化。【结果】 在同一种植密度下, H3处理在拔节期的叶面积显著大于H1处理。H3在抽雄期、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比H1处理分别高16%、9%,光合势比H1处理分别高18%、25%;H1处理的株高为227.70 cm,茎粗为18.01 mm,比H3处理高11%和5%。H3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比H1处理高1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1穴3株(H3)处理的产量为11 825 kg/hm2,较H1增产16%,且显著高于H1处理。【结论】 1穴3株种植模式显著促进了玉米叶面积的增长,延缓后期叶片的衰老,有助于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抽雄期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提高,促进了玉米的生殖生长,提高了穗粒质量和玉米籽粒产量。在新疆玉米主产区,密度为139 500株/hm2(9 300株/667m2)下,1穴3株种植模式及适宜的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实现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设施栽培中适合黄瓜生长灌溉的水源,采用井水、河水、自来水及蒸馏水4种水源,研究不同灌溉水质对设施黄瓜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质对设施栽培黄瓜生长的影响不同,与蒸馏水灌溉相比较,井水和自来水灌溉能显著促进黄瓜苗的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浇灌三类水源可以提供黄瓜幼苗所需的矿物质和营养元素,促进其生长;选用井水和自来水对设施黄瓜幼苗进行浇灌处理,在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上均比用河水浇灌处理高,其中以井水效果最好。表明在设施黄瓜的栽培中,井水和自来水浇灌比河水更能促进黄瓜的生长。本研究为设施栽培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改良型强化栽培条件下两优培九生育后期群体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杂交水稻组两优培九在不同改良强化栽培条件下的群体形成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改良强化栽培条件下,水稻生育后期的功能叶面积下降缓慢,叶绿素衰减幅度减小,粒叶比增大,群体质量明显改善,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采用SRI核心技术,双本插植与单本插植产量差异不显著;直播可以减少水稻的插植的用工量,还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机械有序穴直播、机械有序抛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推进水稻种植的机械化、精量化和有序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机插秧、有序机抛秧、有序机穴直播三种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甬优4949和Y两优911为供试品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机械种植方式的水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全生育期长短均表现为机插>有序机抛>有序机直播,其中有序机抛处理的全生育期比机插缩短3~4 d,但比有序机直播处理长10~11 d,全生育期的差异来源是播种至幼穗分化始期阶段的天数相差较大。有序机抛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机械种植方式,两个品种分别较机插秧、有序机穴直播增产7.86%~8.50%、14.06%~15.08%。增产的原因一是在不显著降低每穗粒数的前提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分别较机插秧、有序穴机直播增加14.70%、12.20%,差异达显著水平;二是分蘖数、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根系生物量等生长特性指标较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均表现出显著优势。同时机械有序抛秧栽培的生产效益比其他2种机械种植方式高。综上所述,有序机抛种植方式在水稻种植上早发性好,有效穗足,比机插秧、机穴直播更具有产量效益优势。  相似文献   

15.
银胶菊引种试种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83~1987年在云南、四川亚热带季风干热河谷气候区,江苏温带近海台地气候区,河南、陕西温带内陆河套平原气候区,甘肃内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于旱气候区,新疆内陆干旱草原气候区5个不同气候类型区与8个农、林场、科研所合作,开展银胶菊引种试种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四川干热河谷气候区2个试种点,未出现寒害死亡,但降雨量偏高,在雨季的中、后期,水害死亡严重,需做好防水、保土措施,才能正常生长、产胶;温带近海台地、内陆温带河套平原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类型区4个试种点,秋季多雨,冬季低温,植株尚未进入休眠期,低温寒害导致严重死亡;内陆干旱草原2个试种点,仅试种1a就自行放弃试种,试种未成功。建议冬前利用温室工厂化育苗,春暖适时定植后,人工灌溉控制植株营养生长和橡胶、树脂积聚,适期促进植株进入越冬休眠状态,提高其抗旱性,实现安全越冬是可能的。经过5a的研究,初步摸清银胶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在我国的适应范围,并筛选出5个高产银胶菊株系。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目前珠芽魔芋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橡胶林下珠芽魔芋间作面积最大的地区,在我国珠芽魔芋栽培界占据很高的地位。在魔芋原材料紧缺时期,魔芋产量是最受魔芋种植业关注的经济指标。我们调查了西双版纳州珠芽魔芋不同种植模式中单株产量、叶形态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旨在对珠芽魔芋胶园高产间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结果表明:成龄胶园间作的珠芽魔芋的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叶盘直径、顶裂叶长及叶面球茎个数的测定值均最大,其次是幼龄胶园间作,最后是玉米间作。幼龄胶园间作的珠芽魔芋单株产量最高,其次是成龄胶园间作,最后是玉米间作。幼龄胶园中珠芽魔芋单株产量与叶柄长度、叶柄直径的正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成龄胶园中珠芽魔芋叶面球茎个数与叶柄长度、叶柄直径及叶盘直径的正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玉米间作的珠芽魔芋单株产量与叶柄直径有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珠芽魔芋最大间作优势在幼龄胶园,其次在成龄胶园,最后在玉米地。  相似文献   

17.
夏播旱地谷子渗水地膜穴播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技术对夏播谷子产量的影响机制,测定并分析了谷子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植株农艺性状以及抽穗期功能叶光合性能等生理指标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不浇水、降雨量356 mm的情况下,渗水地膜穴播栽培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48.57%。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在各生育时期的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高于对照,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表现为株高略高于对照,茎秆粗壮,穗子较大;抽穗期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主要功能叶片的叶面积高于对照,说明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抽穗期个体和群体叶面积较大,有效光合面积增加,光合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质的合成,是增产的关键;在群体亩穗数和出谷率相当的基础上,个体产量要素单穗重、穗粒重显著提高,使产量大幅提高。渗水地膜穴播栽培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了45%以上。渗水地膜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穴播既保证了群体顶土出苗,又减少了多余谷苗对水肥的浪费,因此,渗水地膜穴播栽培可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了谷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试验针对黄河宁夏灌区的生态气候和生产条件,对蓖麻不同播种时期、不同播种方式下蓖麻出苗期的土壤温度,以及蓖麻的生长发育情况,于田间布设小区精确试验,进行观测与研究.研究结果,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土壤保温增湿,延长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十分有利于蓖麻增产,从而使蓖麻出苗早、生长快、开花早、结果早、果穗多,蓖麻的穗部特征、产量均优于露地栽培,且全程覆膜优于苗期覆膜优于露地栽培,同时,从不同播种期结果来看,早播比晚播增产明显,覆膜较露地栽培增产显著,平均增幅43.4%,露地栽培的以4月20日播种较为适宜,而覆膜栽培的播期以4月中旬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为给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65cm垄作和45cm窄行密植两种耕作栽培方式的研究,探讨了不同耕作模式对垦丰16大豆主要叶部性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不同耕作模式下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单株叶干重在不同的生育时期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叶面积指数外,各项指标均为垄作高于密植,群体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糯玉米‘沪紫黑糯1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沪紫黑糯1号’不同种植方式(直播、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和种植密度(45 000、52 500、60 000、67 500、75 000株/hm2)时的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性状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沪紫黑糯1号’在产量方面差异显著,相同播期下地膜覆盖产量最高为13 986kg/hm2,熟期比其他种植方式早2d,最佳种植模式为地膜覆盖。不同种植密度下‘沪紫黑糯1号’在产量、茎粗、单株重、单株茎叶重、穗行数、穗粗方面差异显著,适宜种植密度为52 500~60 0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