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7年7月14日和21日,清原县先后出现两次暴雨过程,分别为97.7mm和57.1mm。针对这两次降水过程EC细网格累计降水量给出的结果是1.4mm和22.5mm,存在很大偏差。所以,将EC细网格累积降水量的大小作为判断未来降水量大小的直接依据不是很理想。本文根据EC细网格其它物理量在清原站的格点值,对这两次暴雨过程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以下物理量维持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降水量的增大,⑴低层大比湿值。⑵850hPa西南低空急流。⑶500hPa高度值由大变小。⑷低层和中高层的温度差大。  相似文献   

2.
利用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3月出现在抚顺章党站的2次一般性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EC细网格预报的累积降水量大小不能作为判断未来降水量的直接依据,应根据EC细网格预报出的其他物理量综合判断,即850 hPa层面以下存在比较大的比湿、较长的降水持续期间、低层925~700 hPa持续的上升运动、较强的850 hPa低空急流。  相似文献   

3.
邓凯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197-202
利用常规天气图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FY4卫星红外云图、雷达回波、EC细网格(0.25°×0.25°)等多模式预报资料,对2022年6月4日孝感市一次暴雨过程预报失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孝感市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天气过程是中低层切变线特别是850 hPa切变线,在500 hPa东北冷涡及其配合的低槽引导冷空气经东路南下的作用下,暖式切变线向冷式切变线转换过程中,暖式切变线暖区内对流云团发展和冷式切变线上对流云团再次发展而产生的。此次孝感市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预报失误,是由于EC细网格模式对大尺度环流形势如东北低涡、主要影响系统如低层切变线的预报误差,多模式不同时效的降水量预报均偏小、同一时效不同模式预报一致性较差,以及预报员对数值预报模式预报产品的过于依赖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山东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方面,对2010年7月18日夜间和8月9日夜间发生在山东西北部地区的2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山东局地大暴雨的内部结构以及形成的可能机理。[结果]这2次暴雨均产生在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的前部,在850 hPa附近的锋区中,大气均有较强的斜压性;2次暴雨均发生在低层有西南暖湿气流和850 hPa有切变线影响下,θse高能舌后部的密集区内常是暴雨易发地带,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不同点是:前次暴雨过程,700 hPa有明显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与切变线,大降水区主要为700 hPa暖切南部地区;而在后次暴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与切变线,大降水区处于两高之间。[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此类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11年8月4日发生在汉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区域性暴雨属于汉中地区盛夏典型的大降水形势,主要影响系统为200 hPa南亚高压、500 hPa高原低值系统、700 hPa西南急流,西南涡,低层切变辐合及东路回流冷空气;暴雨区上空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降水形势,且垂直运动发展非常旺盛,在暴雨区上空从低层到高层为一致的上升气流;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汉中地区中低层有大量的水汽输送和辐合,为区域性暴雨过程输送和积累了大量水汽。  相似文献   

6.
一次山东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金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40-21841
2003年4月17~18日山东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在西南涡的影响下产生于地面倒槽之中。笔者分析了产生这次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结果表明,降雨前水汽量急剧增加,700 hPa最大上升速度区与850 hPa最大水汽通量的叠加区域是大暴雨的落区,高能舌为大暴雨提供了必要的不稳定能量。暴雨发生前低层能量有不断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8月2日新疆一次大范围的大降水天气的形势场、高低空配置、风场、云图、雷达特征及预报检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降水的主要形势场是南北两支低槽结合,存在高空偏西急流、中层偏南急流和850 hPa配合有偏东风,3支气流的维持加强,为大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降水区雷达回波维持时间长,存在辐合区,位置稳定;短时强降水的时段,有逆风区存在,回波顶高达到12 km.EC细网格预报72 h内在降水落区、降水量级、暴雨落区的位置和范围方面较WRF准确率高,但对伊犁北部降水量预报较实况量级偏小.  相似文献   

8.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1°×1°的格点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0月21 ~ 22日铜仁市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物理量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WRF模式的降水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大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低槽、700 hPa切变、850 hPa低涡切变以及地面冷锋、地面辐合线;暴雨的形成、加强、减弱与暴雨上空水汽通量辐合区的演变关系密切,暴雨发生前中低层有较强的西南或偏南暖湿气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暴雨区有强烈上升运动速度,上升运动从850 hPa一直延伸至150 hPa附近,最大上升气流位于700 hPa附近,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动力场结构,使整层产生了有组织的上升运动,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上、下层负、正垂直螺旋度耦合的结构对暴雨的发生和维持是十分有利的;对流层低层θse随高度减小,850hPa铜仁位于θse高值区,在贵州东部和南部有一个θse大值(高能)中心(θse≥68℃),反映了暴雨期间低层大气的不稳定性,而中层大气处于中性,这种大气层结有利于产生对流性强降水;WRF模式的降水预报对于此次强降水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近24h的降水落区与实况相比吻合较好,但降水量级预报略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GRAPES_MESO模式数据、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探空与地面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9年6月10日郴州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模式降水预报情况、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等进行天气学检验。结果表明:GRAPES_MESO模式降水量预报随着时效临近,雨带位置和强度误差缩小,短期时效内的降水量预报,能较好地反应本次强降水的位置、范围、强度,整体效果比GRAPES_GFS、EC细网格、日本中尺度模式好;对于9日20∶00—10日20∶00 24h的降水量,模式9日08∶00预报了郴州西部的大暴雨,落区偏西40km左右,中心值偏小30mm左右;对形势场的预报误差随等压面高度降低而增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复杂地形对模式预报影响较大; 850hPa风速辐合的漏报可能是降水量预报偏小的原因之一;模式对中层干侵入位置预报的偏差可能导致强降水位置偏离实况;对物理量场的预报不稳定,在本文检验的几个物理量中,水汽通量散度预报效果最好,而郴州西部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的预报范围和强度较实况偏小,可能是降水量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假相当位温的预报效果好于k指数,对涡度和散度的预报效果不太理想,这可能与观测资料较稀疏、无法体现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湖北省五峰县2016、2017年连续两年出现的暴雨洪涝灾害情况进行对比,结合现场调查,分析了两次暴雨过程的降雨特征。结果表明,2017年7月15日暴雨过程范围较为集中,暴雨强度大,五峰国家气象站过程降雨量为126.6 mm;2016年7月19日降水分布广,强度大,五峰国家气象站过程降雨量为189.3 mm。从日降水量分析,2016年7月19日降水量排在历史第五位,而2017年7月15日降水量在历史上排位仅为第19位,但2017年7月15日连续2 h最大降水量的重现期达到130年一遇,在历史排位中位于第一位,即此次暴雨属于"坨子雨",分布极为不均,局地短时降水强度大。分析2次灾害发生前10 d的降水发现存在持续有效降雨,2016、2017年累积雨量分别达到97.4、116.4 mm,连日的阴雨会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或近饱和状态,在后期强降水的作用下,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相似文献   

11.
2007年6月7~10日福建南部持续性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7-10日,福建南部的漳州市出现了罕见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1°×1°6 h一次、每日4次的分析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暴雨过程主要是在低空西南急流、低层切变以及500 hPa西风小槽波动带来的弱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存在有利于出现持续强降水的物理量场配置。  相似文献   

12.
暴雨是宁夏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2002年6月8日,宁夏出现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贺兰山沿山一带及韦州达到了大暴雨,暴雨过程达到历史同期极值.2006年7月14日,宁夏中北部地区又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银川、惠农两站创有气象记录以来日降水量历史同期极值.就2次极值暴雨过程的降水特点、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雷达实况分析及常用物理量参数进行对比.对发生在宁夏的2次极值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触发机制:500 hPa冷槽、700 hPa高原低涡等,并对宁夏暴雨发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天气系统如:地面锢囚锋、台风位置及强度等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以及天气动力学原理进行分析,对2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可能物理成因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利用Micaps实况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等方面对通化市2020年8月26日-9月9日发生的三次台风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连续三场台风过程的台风路径预报基本准确,只是在登陆后有小幅度的调整。(2)三次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西风槽配合(3)三次过程的水汽条件都较好,都有低空急流不断地将海上的水汽向我省输送。(4)暴雨区处于高空急流辐散区,低空急流的左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形成了较强的上升运动。(5)后两场台风深厚的行星尺度系统和天气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稳定维持,导致降水持续时间长。(6)地形作用使得“美莎克”和“海神”相对“巴威”,持续影响时间明显更长。(7)三次过程通化均出现瞬时9级大风,主要原因,一是等压线密集,二是变压梯度大,三是动量下传。(8)通过对模式检验分析得出,EC细网格模式降水时间、降水量级,强降水落区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4月6日甘南州局地暴雪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以及模式检验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内蒙古西部冷空气东移南下造成的暴雪天气过程,配合低层辐合加强形成的低涡以及高空辐散的环流形势,并且地面有冷锋;暴雪发生之前,比湿、垂直上升运动都有大幅转好现象;此次天气过程低层有暖平流,高层有冷平流,大气层结不稳定,低层有逆温层,使雪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形成电线积冰;临近时次的模式预报更加接近实况,且EC细网格模式不论是降水落区还是降水量级都优于GRAPES-GFS模式。  相似文献   

15.
桂林2010年6月两场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红  廖幕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884-18885
利用常规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17和20日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2次过程的雨量中心都在铁路沿线,6月20日暴雨强度比17日大。6月17日过程雨带是由南向北抬,影响成因为850 hPa西南气流加强、风速的辐合造成,没有冷平流配合;20日过程雨带由北向南移动,是由850 hPa切变线、地面冷锋造成,有明显的冷平流入侵。2次过程都受西南季风影响,过程发生前23 d孟加拉湾的对流云团发展。T639的850 hPa水汽通量能较好反映低层的水汽辐合,雨量中心与水汽通量散度中心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16.
2018年3月4日午后江西省出现一次大范围罕见的强对流飑线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EC细网格预报资料、区域自动站加密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等数据资料,通过天气形势场分析、物理量诊断分析和中尺度分析,对此次飑线过程的发生和雷雨大风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胡建明  朱敬海  邹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16-13018
应用非地转湿Q矢量理论对2010年6月1~2日广西一次锋面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高空槽东移、850 hPa切变线南压、地面冷空气南下是此次广西前汛期锋面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非地转湿Q矢量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雨落区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低层850 hPa等Q*x值线梯度最大区域和较强的.Q*负值区重叠的区域与未来24 h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资料对2008年7月13日发生在宁夏的暴雨天气进行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其边缘偏南气流与东移冷槽、低涡等配合造成的,其中由于有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形成了局地性暴雨.这次暴雨无辐散层明显偏高,辐合值偏大;气旋深厚,范围大,强度强;低层能量值大,高层能量值小,降水时能量值有所增大,暴雨区与高能轴配合较好;水汽输送及辐合好,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  相似文献   

19.
汉中市2009年8月16—22日连阴雨、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09年8月15—22日各层(500hPa、700hPa、850hPa)天气图资料及有关物理量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汉中市2009年8月16—22日的连阴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副高、高空冷涡、低涡、切变和700hPa低空急流,700hPa低空急流为暴雨区源源不断地输送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物理量场对降水,尤其是对大降水落区及量级的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3月出现在抚顺章党站的2次一般性降水过程的温度变化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预报的2m温度值作为未来温度预报的直接依据有一定的误差,在有降水时,EC细网格2m露点温度以及1 000 hPa风在y方向上的分量V在降水前后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平流降温和非绝热降温的主要依据,如果降水开始后露点温度下降且V分量符号由正转负,说明有冷空气侵入,平流降温明显;如果降水开始后露点温度明显上升且V分量符号没有变化,始终为正值,说明没有冷空气侵入,以非绝热降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