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2004年~2013年新疆伊犁昭苏垦区冰雹记录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来,昭苏垦区冰雹日数为208天,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山地区域比平原区域下降幅度较大;降雹发生的季节分布呈单峰型,月份主要集中在4月~10月;降雹主要发生在午后14:00~22:00,降雹时间多持续在5分钟以内。  相似文献   

2.
利用呼和浩特地区1969~2000年32年的1375条降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呼和浩特地区的多年降雹频率年、月变化和降雹的发生时段、持续时间、雹径尺度、受灾等特征,并且对1985~2000年15年的3000多条高炮防雹作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雹持续时间多数是小于5min的短时降雹,以直径1~5mm的小雹为主,最容易发生降雹的时段为16:00~17:00。高炮防雹作业有效地降低了冰雹事件的发生,减少了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1~2017年共37年的冰雹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通化地区冰雹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移冰雹发生次数在逐渐减少,但最大冰雹却有跳跃式增大趋势;强度能够达到重雹,但以轻雹为主;冰雹一般只发生在4~10月份,主要发生在5~6月份,也是冰雹强度最大的季节;主要产生在中午前后至傍晚,即11时到18时,其间又以13时到16时产生冰雹的概率为最大,这也与强冰雹出现的时间段相吻合;总体上北部降雹次数要多于南部,降雹以单站发生居多。冷涡天气影响下单站降雹可连日或多日发生,或多日内多站先后发生。通化防雹工作仍不容忽视,在防御上可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规律、特征综合进行,以使防雹工作精准、高效。  相似文献   

4.
选取宝鸡地区9县3区19502015年的降雹资料和灾情记录,利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冰雹灾害时空分布情况、冰雹灾害的强度和降雹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等大背景影响,宝鸡地区19502015年的降雹资料和灾情记录,利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冰雹灾害时空分布情况、冰雹灾害的强度和降雹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等大背景影响,宝鸡地区19502015年冰雹活动总体趋向频繁。1970年代末到达峰值。1990年代后因防灾能力提升,降雹次数开始下降。由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冰雹灾害自1980年代末开始增加。小波分析显示,冰雹灾害以28 a为主周期,年内主要集中在52015年冰雹活动总体趋向频繁。1970年代末到达峰值。1990年代后因防灾能力提升,降雹次数开始下降。由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冰雹灾害自1980年代末开始增加。小波分析显示,冰雹灾害以28 a为主周期,年内主要集中在57月,日内集中在14:007月,日内集中在14:0018:00。宝鸡地区主要有4条降雹路径,陇县为宝鸡地区冰雹灾害发生的高频区域。  相似文献   

5.
选取宝鸡地区9县3区1950~2015年的降雹资料和灾情记录,利用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该地区冰雹灾害时空分布情况、冰雹灾害的强度和降雹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受全球变暖等大背景影响,宝鸡地区1950~2015年冰雹活动总体趋向频繁。1970年代末到达峰值。1990年代后因防灾能力提升,降雹次数开始下降。由于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冰雹灾害自1980年代末开始增加。小波分析显示,冰雹灾害以28 a为主周期,年内主要集中在5~7月,日内集中在14:00~18:00。宝鸡地区主要有4条降雹路径,陇县为宝鸡地区冰雹灾害发生的高频区域。  相似文献   

6.
2019年4月26日18:00至27日00:00,成都市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位于西部的都江堰市区出现降雹灾害性天气,对此次强对流天气形势、温江站探空数据和S波段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东部至甘肃西部的大槽东移并叠加高原分裂的短波槽是此次冰雹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冰雹发生前反映大气不稳定能量的各项热力和动力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其上干下湿的大气结构及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产生降雹;孤状的对流单体的合并区域是冰雹的主要落区,强中心回波可达70 dBZ,回波的"穹窿"结构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的跃增可作为冰雹降落时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根据1980 ~ 2012年昌都地区7个测站冰雹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3年来昌都地区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多少雹年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多雹区位于西北部及东南部,次多雹区位于昌都、左贡一带,少雹区位于洛隆、八宿一带;近33年来昌都地区年平均冰雹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且存在着准3年、7年、15年、25年的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冰雹主要集中在5 ~10月,冰雹月变化呈现明显双峰型;冰雹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一日之中冰雹时段集中在10:00 ~22:00;多、少雹年存在明显的环流差异,多雹年昌都地区处于负距平区,少雹年对应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0~2014年黑龙江省80个气象观测站的降雹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降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雹集中出现在4月下旬~10月上旬,5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中旬冰雹发生最为频繁,降雹持续时间多在10 min以内,集中发生在白天时段;黑龙江省冰雹多发生在大、小兴安岭山麓、小兴安岭山脉迎风坡、松花江和兴凯湖沿岸;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省降雹呈现显著减少趋势;1991年为全省雹日变化的转折点,1991年以后全省站点降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冰雹易发区降雹减少最多。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雹作业,建议加强冰雹及灾情的收集工作,提高冰雹预报和预警指挥能力,积极开展防雹效果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9.
利用1995-2013年西藏山南地区现有7县气象台站资料,分析其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南地区冰雹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据资料分析,从1995-2013年山南地区降雹高值年份是1999-2005年,高值为20次,2005年后山南地区降雹有明显减少趋势.山南地区降雹也存在明显季节性,春、夏、秋3个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雹出现,降雹高值在5-9月,10月-次年4月山南地区降雹次数逐渐减少或无降雹出现.从区域特征来看,山南地区出现冰雹高发区为西部浪卡子、南部隆子县的山区,沿江一线出现冰雹概率相对较少,高寒山区降雹多于沿江临近城市的各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吴忠市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冰雹天气中的应用,同时检验吴忠气象台冰雹天气的短临判别指标在吴忠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中的适用性,本文对发生在吴忠市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中的雷达产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雹时吴忠市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在62.5 dBZ以上,最大可达到65 dBZ,且回波顶高在12~16 km之间;降雹前速度场上有逆风区存在;降雹过程中垂直液态含水量达到37.5~52.5 kg/m2,垂直液态含水量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与冰雹的直径和持续时间成正比;冰雹指数对降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潍坊地区冰雹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征,根据1971—2010年潍坊地区9个气象观测站的冰雹日观测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M-K突变检验及EOF正交经验函数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潍坊地区冰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潍坊地区冰雹出现次数的气候倾向率为-0.55站次/10 a,呈减少趋势,且在2008年发生突变;冰雹一般出现在3—10月,呈明显的单峰型,5—7月出现次数最多,占冰雹出现总次数的77.74%;冰雹出现的日变化明显,以午后型为主,14—18时冰雹出现次数占52.26%。潍坊冰雹出现次数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递减分布,临朐、安丘、诸城一带属多雹区,平原地区属少雹区,冰雹的发生受地形的影响,通过空间特征向量分析,冰雹出现次数具有空间一致性变化特性,它的分布呈西南—东北反向特征。由灾害调查知,潍坊冰雹灾害对农业的主要影响有粮食、黄烟、果树和设施农业等。加强冰雹预警预测,科学实施人工防雹作业是比较有效的防御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海西州中东部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和短临预报指标。[方法]利用1960~2010年海西中东部6个气象站的冰雹资料,分析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2006~2010年30次冰雹个例的高空实况资料,利用统计学和天气学方法,分析该区冰雹天气的高空天气形势、地面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特征,归纳出冰雹天气形成的短期环流形势和短临预报特征。[结果]海西中东部冰雹天气出现在4~9月,5~8月最多,主要集中在14:00~20:00。天峻地区降雹次数最多,乌兰最少。冰雹灾害主要发生在乌兰和天峻地区。冰雹天气的500 hPa环流形势有3个类型,其中西北气流冷温槽型最多,新疆东移小槽型次之,蒙古低槽型最少。冰雹一般发生在西北气流下,且短波槽、冷中心或冷温槽、急流核三者必居其一。冰雹多产生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相配置的形势下,低层充沛的水汽和水汽通量的辐合是形成冰雹的重要条件。[结论]该研究为冰雹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呼伦贝尔市16个台站1970~2009年的冰雹资料,分析了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总结呼伦贝尔市冰雹天气的一般天气类型。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冰雹在空间分布为林区冰雹日数最多,牧区和农区日数相差不大;集中发生在4~10月,峰值为6月份;发生时段集中在12:00~16:00;且持续时间为3~5min的冰雹最多;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呈现出冰雹日数为少-多-少-少、并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的特征;呼伦贝尔市冰雹天气以局地对流为主,系统性对流次之,产生系统性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主要分为冷涡型、西北气流型和高空低槽型,其中冷涡型是产生系统性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1~2006年黄河三角洲的气象观测资料,对黄河三角洲近36年的冰雹气候特征及形成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的冰雹年均2.6 d,最多12 d;主要集中在4~10月,6月最多;其中西部利津最多,南部广饶最少;就年代分布而言,20世纪70年代最多,8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又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从历年逐日冰雹发生频次最高的时间来看,主要出现在下午的13:00~21:00。同时提出了冰雹气候防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0—2016年陇县的冰雹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近37年来陇县冰雹时空特征;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风暴发展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上游风暴对陇县风暴的指标性和大小冰雹的回波特征、区别。结果表明,陇县冰雹频次5.2次/a,其中直径2 cm的大冰雹频次为1.1次/a,冰雹主要集中在6、7、8月,最多发生于14∶00—17∶00;陇县冰雹主要在北部,上游交界的乡镇形成东西向带状多雹区;陇县冰雹均自上游组合反射率因子(CR)≥45 dBz风暴移入陇县发展,自西北路华亭移来占主体,单体移入陇县时间为18~100 min;风暴CR≥60 dBz、出现旁瓣回波和三体散射对应有大冰雹,风暴CR≥55 dBz、出现旁瓣回波对应有小冰雹;关注上游CR≥45 dBz风暴动向,可提前预警陇县冰雹。雷达冰雹指数(HI)、风暴追踪信息(STI)产品可参考发布预警。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望谟县冰雹观察资料( 1967年~2017年),对望谟县近51年冰雹的变化特征、持续时间、入侵路径等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即近51年望谟县冰雹发生总计35 次,冰雹主要发生在4~5 月;冰雹出现时间主要在14:00 时至18:00 时,出现的次数为12次,次之在18:00时至20:00 时,出现的次数为9次;冰雹持续时间多数在1分钟左右,平均时间低于8分钟;入侵路径主要有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南、自西向东北三条路径。建议每年2月~5月的每日14:00~22:00时段,加强冰雹预防,在冰雹入侵路径上布设防治冰雹的防雹站。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统计历年实况资料,得出广西强天气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然后利用大量样本的探空资料计算有利于强天气发生的特征物理量。结果表明,广西强天气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雷暴南部多、北部少,其中桂东南和沿海地区是雷暴的高发区;冰雹主要出现在北部,桂南降雹少;广西东部和沿海地区为大风频发区;历年龙卷风天气发生次数不多,且集中在涠州岛及沿海地区;强降水呈南北2个高频带。雷暴、降雹和强降水的月变化均具有"单峰型"特征,大风月分布具有"双峰型"特征;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夜间至次日08:00,大风、雷暴和冰雹天气则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广西强天气发生前在不同地域和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温度层结和不稳定能量等探空特征物理量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大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35-1536,1539
[目的]基于MATLAB法对楠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的生长动态进行研究。[方法]分别于阴坡、阳坡的上、中、下坡设置面积为3m×3m的标准地,共18块。2005年3~4月(出笋期),每天计数标准地内的出笋数量;每块标;住地选择20株样竹,自出土之日起,每天8:00和16:00测量幼竹生长高度;在枝叶生长期间,对20株样竹进行全株抽枝展叶规律的观察,同时每天16:00测量每株样竹第3盘枝叶的日生长长度,研究枝叶生长规律.[结果]楠竹的出笋历期较短且非常集中.出笋高峰期集中在4月上、中旬,出笋数量与出笋时间的关系呈二次抛物线曲线:y=ax2+bx+c;幼竹高生长与条生长曲线均呈“S”形,符合Logistic方程。[结论]对楠竹的栽培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NL资料等,对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发生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中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21日10:00~20:00,呈现对流性降水的特点,第2阶段为21日20:00~22日04:00,以锋面降水为主;此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影响天气系统主要有500 hPa低槽、低空低涡、地面倒槽、冷锋;7月21日北京全天整个对流层水汽含量充沛;水汽来源主要有2支:一支来自副高外围海上暖湿东南气流和南风气流的输送,一支来自西南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其中后一支水汽输送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北京地区低空有非常强烈的水汽辐合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