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2015年上半年,广东水稻生产发展总体维持稳定,早稻播种面积持续小幅下滑,保持了减播不减收的生产局面,同时土地资源约束进一步加强。稻谷、大米价格稳定,受国家政策性投放稻米以及国内外价格倒挂影响,稻强米弱的价格趋势进一步加剧。其中,广东水稻产业面临着低价进口米冲击市场,阴雨台风等特殊天气影响收获的制约。今后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强农资与稻谷价格管理,推进规模化种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扶持稻米流通与加工环节。  相似文献   

2.
万忠  康艺之  方伟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23-24,27
2011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继续向前.由于当年生产条件较好,在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水稻生产依靠单产提升获得了丰收.价格方面,受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和国家粮食收购价格提高的影响,与2010年同期相比,稻谷价格有不同幅度提升.但从产业发展整体来看,依然存在农资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效益不高、种业基础研发不足、品牌效益不够显著等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2014 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受不利天气、病虫害损失等综合因素影响,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下滑,在稻谷播种面积微幅下降的情况下,水稻总产和单产均出现滑坡现象,水稻生产成本虽略有增长,农民种粮收益依然有较大提高。2014年广东籼稻谷价格波动下降,籼米价格波动上升,预测2015年稻米整体价格将先扬后抑,整体和2014年价格水平相当。广东水稻科技进步贡献趋于稳定,物质投入贡献再度上升,而劳动投入和播种面积的贡献份额均为负值。  相似文献   

4.
2014年广东水稻生产种植形势较2013年有所好转,在水稻播种面积微幅下滑的情况下,稻谷总产量有较大提升,单位面积产量普遍高于上年,科技进步对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2015年,稻米价格较2014年有所上升,波动幅度不大,预计2016年稻米价格将维持总体不变,但下半年价格出现波动的情况.此外,针对水稻产业的机械化水平、种粮农民收入水平、科技贡献水平以及社会化服务程度等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汕头地区常年种植两季水稻,水稻病虫害较多,传统水稻生产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存在稻谷农药残留和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为响应农业农村部减肥减药倡议,提升农产品品质,需要大力推广应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笔者介绍了适宜广东潮汕地区推广应用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6.
2010年,广东稻谷总产达1 060.60万t、比2009年略增0.24%,稻谷单产创近年新高、达5 431 kg/hm2.全省稻谷的总消费需求量为1810.37万t,比上年略有下降,自给率则由2009年的58.4%提高到59.67%,预计未来两年稻谷的供需缺口仍将达700多万t.2010年广东水稻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7.75%,科技交撑作用显著.但水稻产业对物质投入的依赖仍然较高,亟待生产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相似文献   

7.
广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稻谷产量全国排名第9名。2008年,从产出情况看,受自然灾害、劳动和物质投入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广东水稻总产和单产下降,播种面积保持平稳;从区域分布看,广东水稻生产区域差异明显,其中东西两翼稻谷播种面积、总产和单产都出现了下滑;从供需情况看,广东省稻谷的自给率为52.9%,预计未来两年广东稻谷的供需缺口将达到870多万t;从要素贡献率看,广东省水稻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6.38%,且科技进步的作用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8.
水稻生产面临着农资价格高、基础设施条件差、劳动力素质差等问题。在水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发展水稻生产,稳定稻谷产量主要依靠采用良种、抓住农时季节、推广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广东是全用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稻谷产量全国排名第9.2009年,得益于新技术推广和较女,气候条件,广东稻谷产量大幅提高、达到1 058.1万t,稻谷单产创近年新高、达到5 398 kg/hm2.全省稻谷的总消费需求量为1 811万t,呈下滑趋势,自给率由 2008年的52.9%提高到2010年时58.4%,但预计未来两年稻谷的供需缺口仍将达到800多万t.广东水稻产业的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其贡献率达到46.78%,且科技进步的作用在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10.
2016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既对稻谷市场有直接的影响,也释放了国家下一步改革信号.以2016年水稻生产、价格、流通等数据为基础,通过基本统计描述及定性预测方法,对接下来的水稻生产工作给予建议支持.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早稻播种面积回升,带来稻谷产量与质量的提高,晚稻的种植意向也有所提高.稻米市场持续了上年“稻强米弱”的形势,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生产成本上升、良种良法配套欠完善、规模效益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进入下半年,要通过抓好田间管理、做好粮食收储、良种良法下移、支持土地流转等工作保障晚稻生产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和美香占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水分对香稻香气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土壤水势维持在0~-25(±5)kPa时显著增加了2个香稻品种糙米的香气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了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成熟期叶片、籽粒的脯氨酸氧化酶活性。孕穗期土壤水势维持在0~-50(±5)kPa时减少了2个品种糙米的香气含量,同时降低了2个品种籽粒脯氨酸氧化酶活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因此,适当的孕穗期节水灌溉模式能有效提高香稻香气含量;而较强的水分胁迫影响了水稻后期的生理活性,减少了香稻2-AP的合成与积累。两个水分处理均显著降低齐穗期倒二叶相对含水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实施油-稻-稻不足、一季稻-油菜有余的地区推广早稻+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方法]开展早稻再生稻栽培试验.[结果]陵两优268和陵两优104具有效分蘖多、再生能力强、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优势,且两季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可作为早稻+再生稻+油菜3熟栽培优选品种,进一步开展试验示范.[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双季稻的比例同时促进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特优582在广西不同生态区的生产适应性进行分析,探讨其作为“双超”模式品种在广西的适应性,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1年在广西6个不同生态点观察分析特优582作早、晚稻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结果]特优582在广西可作早、晚稻种植,生育期适中,在115~138 d之间,适应性较广;由南至北,其生育期相对延长,在桂北因早稻生育期较长及晚稻生育期温度较低而影响其作晚稻种植;早稻产量高于晚稻,最高产量可达10.57t/ha,主要是其结实率高、单位面积颖花量大.[结论]特优582在桂北稻作区宜作早稻或一季稻种植,桂南稻作区可作早、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用20个早籼品种(系)分期播期研究了产量与品质的相关。结果如下:早籼正季栽培时产量与糙米厚度和容重显著相关,与精米垩白指数和直链淀粉含量呈一定程度的相关,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密切。大多数早籼品种(系)作连作晚稻栽培时产量下降,品质提高,而早籼品种8004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品质提高,产量并不下降,表现高产。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头季稻+再生稻”栽培模式研究及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0 0 0~ 2 0 0 1年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进行了“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水稻“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和“653 96”适合于这种栽培模式 ,它们的产量较对照“汕优 63”高 ,且“丰两优 1号”的米质较优 ,“头季稻 +再生稻”栽培模式的全生育期比“早稻 +晚稻”模式短 1 7d左右  相似文献   

16.
播种期对水稻米质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个早籼和6个中籼品种(系)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播种期对水稻米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如下:早籼和中籼品种(系)晚季栽培比早季栽培,生育期缩短,产量下降,米质提高,特别是整精米率提高,米粒垩白减小,食味变好。8004和七桂早25晚季栽培产量高,米质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19个F10代以上的PI312777抗原化感水稻新品系进行田间化感作用评价和产量比较发现:化感水稻新品系早季的总体抑草效果较差,晚季的总体抑草效果较好,与 PI312777相似,表现出化感作用的不稳定性。但是,在119个新品系已发现11个品系早晚季抑草率比值大于09,其化感作用的不仅稳定性好且化感作用较强。早晚季产量平均值有化感稻36,化感稻75,化感稻52共3个品系高于对照,基本达到生产应用的水平。故以PI312777为抗源选育实用化感稻新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以中嘉早17(早稻季)和泰优390(晚稻季)为试验材料,2019年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大田小区试验,探究3种栽培方式(垄作栽培、厢作栽培、平作栽培)对水稻根系特性、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平作,垄作栽培显著提高了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其中,孕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提高49.43%、52.14%,齐穗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提高46.13%、36.90%;厢作栽培降低了晚稻分蘖盛期的根总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降低33.75%、31.39%;垄作栽培提高了早、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其中,早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73.31%、101.14%,晚稻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伤流量分别显著提高92.81%、52.22%;与平作相比,垄作栽培显著提高早、晚季稻田土壤脲酶活性、0~20 cm土层中有机碳的含量以及晚稻季>5~20 cm土层中碳氮比值,厢作栽培显著降低了晚稻>5~10 cm土层中有机碳含量;相比平作栽培,垄作栽培增加了早、晚稻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产量分别提高了30.20%和10.75%。综上,相比平作和厢作,垄作栽培更有利于提升稻田土壤地力和提高双季稻产量。  相似文献   

19.
优质香稻莲香早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香早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晚籼优质稻923辐射后产生的早熟株与早籼优质稻中鉴98-19杂交经系谱多代选育成的一个籼型优质香稻品种,在赣中南可以作早稻和晚稻种植,在赣北可以作晚稻种植。在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定性,并且适应性广。由于该品种米质优,有香味,口感可与923相媲美,表现出很好的市场前景。2009年3月通过了江西省品种审定。介绍了莲香早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选取2个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穗粒优质籼型水稻品种八桂香(大粒型)和桂华占(小粒型),通过早、晚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优质稻花后叶、茎鞘内干物质流转动态特性及籽粒实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优质稻花后茎、叶干质量逐渐减少,供籽粒灌浆的绿叶流转量早稻大于晚稻,茎鞘流转量晚稻大于早稻;地上总干质量呈上升趋势,增长关键期为3~12 d;早稻干物质积累和启动时期要早于晚稻,晚稻茎鞘物质储存多,转运率高,后期光合功能丧失较快,积累干物质少;不同穗粒型优质稻籽粒干物质灌浆积累和动态存在较大差异,小粒型灌浆启动时间早于大粒型,延迟时间晚于大粒型,大粒型最大灌浆速率大于小粒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