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锈腐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参锈腐病菌为靶标菌,从79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3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ECT-01、WW Z 22-11和2-67,3株木霉菌对人参锈腐病菌抑制率分别达到77.24%、76.08%、74.06%。通过对其拮抗机理的初步研究发现,3株木霉菌主要通过重寄生作用寄生于人参锈腐菌菌丝上,吸取养分,最终使人参锈腐菌菌丝断裂死亡。耐药性试验表明3株木霉菌对多菌灵极敏感,ECT-01对百菌清和恶霉灵的耐药性均高于其他2株木霉菌。  相似文献   

2.
伽师甜瓜猝倒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伽师甜瓜(Cucumismelo L.)猝倒病的病原菌,筛选可用于甜瓜猝倒病生物防治的拮抗性放线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伽师甜瓜猝倒病的病原菌,用琼脂块法和无菌发酵滤液抑菌性试验筛选拮抗瓜果腐霉的生防放线菌,搭片法观察生防放线菌菌丝与瓜果腐霉菌丝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伽师甜瓜猝倒病的病原菌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筛选出7株对瓜果腐霉具有显著拮抗性的生防放线菌,其中8号放线菌对瓜果腐霉的拮抗环宽度为13.3mm,其无菌发酵滤液对瓜果腐霉的抑菌率在培养120h时高达88.3%。【结论】7株生防放线菌对由瓜果腐霉引起的伽师甜瓜猝倒病均有显著抑制作用;7株生防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或缠绕、消解菌丝的方式抑制瓜果腐霉生长。  相似文献   

3.
保根灵生物防治玉米茎腐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根灵1号和2号是由从玉米根表和根际分离的,具有抗生作用的10个细菌菌株和具重寄生作用的一个绿木霉(T.viride)菌株复配而成的生防制剂,该制剂具稳定的防治茎腐病和增产效果。这两种制剂能明显提高植株鲜重及根系干重,减轻茎腐病造成的植株矮化现象。保根灵1号拌种能有效地防治瓜果腐霉菌(Pythiumaphanidermalum)引起的茎腐病,保根灵2号穴施能有效地防治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引起的茎腐病,并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粉锈宁能够抑制拮抗细菌的生长,绿木霉菌(Trichoderinaviride)对粉锈宁耐性较强,因此木霉菌和低剂量粉锈宁结合使用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烟田瓜果腐霉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木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捕法从烟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腐霉(Pythium spp.),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烟草、黄瓜、辣椒具有致病性.采用对峙培养试验测定木霉菌(Trichodermaspp.)对瓜果腐霉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拮抗瓜果腐霉哈茨木霉(T.harzianum)菌株TGY040604,该菌株对瓜果腐霉的生长抑制率达到80%以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病原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木霉菌菌株对烟草猝倒病的防效达65%,优于甲霜灵锰锌.  相似文献   

5.
茎腐病是金线莲人工栽培中的一种主要病害,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控,但防治效果不理想,且易造成农药残留。本研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获得了金线莲茎腐病致病菌菌株。为了获得金线莲茎腐病致病菌的拮抗菌,本文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了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放线菌等3种生防菌对金线莲茎腐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绿色木霉和放线菌等3种生防菌对金线莲茎腐病致病菌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哈茨木霉抑菌作用最强,菌丝生长抑制率在第5天到达66.7%,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和筛选黄瓜茎基腐病菌的拮抗真菌。[方法]从病田土壤采集21个土壤标本,分离得到5种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并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结果]经鉴定,5种拮抗菌分属于长枝木霉、橘绿木霉、康氏木霉、哈慈木霉和绿色木霉,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人工接种条件下,5种拮抗菌对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茎基腐病的防效在60%以上,对瓜果腐霉引起的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差些。[结论]该研究筛选出的5种拮抗菌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筛选木霉菌株NF9和TC3对喀麦隆芋艿根腐病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在对峙培养中,NF9和TC3对群结腐霉(Pythiummyriotylum)(P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Rs)和茄镰孢(Fusariumsolani)(Fs)的拮抗系数分别为1—2,1,1.在赛珞玢分层培养中,NF9对Pm,Rs,Fs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93.4%及55.3%;而TC3对上述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100%,92.1%及46.4%,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NF9对Rs菌丝的缠绕和穿透;在不同温度(10—35℃)、不同酸度(pH3—9)条件下,在PDA培养基上,NF9的菌丝生长均明显超过群结腐霉(Pm).当PDA培养基中瑞毒霉(Ridomil)的含量为23mg/L及46mg/L时,群结腐霉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而木霉菌株NF9和TC3的生长甚至超过对照(不含瑞毒霉).实验结果表明了上述木霉菌株在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玉米茎腐病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不同株间拮抗试验,筛选出了玉米茎腐病的拮抗菌株2株,为进一步对菌株的拮抗效果和防病功能做出稳定性评价,进行了盆栽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可使本育9减产6.54%~12.67%、长单228减产16.73%~20.41%。木霉和抗生菌对镰刀菌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拮抗作用,以木霉的拮抗作用较为明显,作为研制生防制剂的功能菌株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对茶轮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木霉菌,为茶轮斑病菌生物防治及生防木霉菌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对茶树根际木霉进行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木霉菌,并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发育分析方法明确木霉菌的分类水平。【结果】从采自不同茶区的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木霉菌,从中筛选出7株与茶轮斑病菌对峙培养拮抗能力大于70%的木霉菌。其中,菌株BLS17112505和DS-GSC-3的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具有抑菌活性,以菌株DS-GSC-3的抑菌率最高,达70.53%;与对照相比,菌株DS-GSC-3的发酵液有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87%和8.92%。菌株DS-GSC-3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结论】短密木霉菌株DS-GSC-3的发现为丰富木霉菌的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同时,研究结果为短密木霉DS-GSC-3的拮抗机理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以及木霉菌防治茶轮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T38D,通过对峙法、对扣培养和圆盘滤膜法对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病菌进行了拮抗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木霉菌T38D对根腐病菌有明显的空间竞争能力,对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菌的拮抗系数达到Ⅰ级,对4种镰孢菌的拮抗系数均达到Ⅱ级;木霉菌T38D可以寄生于4种根腐病菌菌丝上,最终导致病原菌解体死亡;T38D的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率可达100%,对终极腐霉菌的抑制率为87.6%,对燕麦镰孢菌的抑制率为75.2%,对其余3种镰孢菌的抑制率都在40%~50%;T38D的易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和终极腐霉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镰孢菌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对茶轮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木霉菌,为茶轮斑病菌生物防治及生防木霉菌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不同茶区的茶树根际土壤木霉,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木霉菌,并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发育分析方法明确木霉菌的分类水平。【结果】共分离得到35株木霉菌,从中筛选出7株与茶轮斑病菌对峙培养拮抗能力大于70%的木霉菌;其中,菌株BLS17112505和DS-GSC-3的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具有抑菌活性,以菌株DS-GSC-3的抑菌率最高,达70.53%;与对照相比,菌株DS-GSC-3的发酵液有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87%和8.92%;菌株DS-GSC-3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结论】短密木霉菌株DS-GSC-3的发现为丰富木霉菌的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并为木霉菌防治茶轮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木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剑锋  杨蕊  赵荣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19-2420,2426
[目的]筛选出对玉米茎基腐病菌具有较强生物防治活性的木霉菌株。[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通过抗生能力测定筛选出了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有拮抗活性的木霉菌株。[结果]木霉菌株A1JY-1、A1JY-2和A1JY-3的生长速度比玉米茎基腐病菌高。A1JY-1、A1JY-2与玉米茎基腐病菌接触后玉米茎基腐病菌生长被抑制;A1JY-3与玉米茎基腐病菌接触后相互抑制,2个菌落半径均减小。A1JY-4对玉米茎基腐病菌无抑制作用。A1JY-1和A1JY-2的抑菌率高于50.0%,A1JY-3和A1JY-4的抑菌率低于50.0%。A1JY-4、A1JY-3、A1JY-2、A1JY-1的抑菌率分别为11.0%、41.0%、52.7%和54.0%,A1JY-1对玉米茎基腐的抑制率最高。A1JY-1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比A1JY-2强。A1JY-1抗菌素原液的抑菌程度随抗菌素原液在平板中体积分数的增高而增强。经鉴定,A1JY-1为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Rifai)。[结论]A1JY-1可以作为玉米茎基腐病菌的生防菌予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在喀麦隆芋芳根涡病病原研究中,测定了不同碳源、氮源对分离自喀麦隆芋艿田间及来自中国的腐霉菌株生长习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除了钟腐霉(Pythiumvexans)菌株只能吸收葡萄糖、果糠而不能吸收蔗糖外,其余腐霉菌株均能利葡萄糖、果糖、蔗糖作为碳源。所有试验菌株均不能利用半乳糖、麦芽糖及可溶性淀粉。钟腐霉菌株之形态特征与特殊碳源营养的相关性显示了用碳源作为菌株鉴定辅助标准的可行性,氮源营养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腐霉菌株均能利用四种氮源,根据不同氮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依次为L-天门冬氨酸,L-精氨酸,硝酸铵,硝酸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津岛链霉菌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为三七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拮抗和滤纸条法测定津岛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iyonensis)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和3种三七叶部病害病原菌的的抑制作用,并采用离体块根刺伤接种法测定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的防治效果;利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菌株JT-2F发酵液中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几丁质酶等酶活性。【结果】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抑菌率达76.47%,对3种三七叶部病害病原菌也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抑菌率均超过80.00%。菌株JT-2F的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菌丝体畸形、膨大变粗,并呈串珠形状。产酶能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JT-2F可分泌几丁质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可破坏病原菌菌丝体,并抑制病原菌生长。离体防效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T-2F发酵原液对离体三七块根根腐病的防效达78.43%。【结论】津岛链霉菌菌株JT-2F对三七根腐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生防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5.
寡雄腐霉发酵参数优化及发酵液的生防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寡雄腐霉(Pythium oligandrum)发酵条件,为烟草黑胫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寡雄腐霉的发酵参数及优化组合,并利用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离体烟叶和盆栽烟苗验证发酵液的生防效应。【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寡雄腐霉菌丝生物量持续增加,但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增加至峰值后降低。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和光照等条件下,寡雄腐霉的生物量越大,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作用愈强,二者的相关系数r =0.77**(n=16)。以黄豆饼粉为培养原料,初始pH值6.0、培养温度30℃、持续光照培养6 d所得的寡雄腐霉菌丝生物量最高,其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菌抑制率分别达到78.8%(菌丝生长)和52.9%(孢子萌发)。此外,寡雄腐霉发酵液显著降低离体烟叶和盆栽烟苗黑胫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离体烟叶黑胫病的防效为69.3%—75.3%;对盆栽烟苗黑胫病的防效为55.0%—61.3%。【结论】在寡雄腐霉发酵过程中,选用适宜的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和发酵时间组合,可使发酵液抑制烟草黑胫病的效果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6.
木霉菌ECT-01-2对人参锈腐病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霉菌株ECT-01(Trichoderma sp.)为出发菌株,孢子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后获得1株高拮抗活性的突变体ECT-01-2。通过对峙培养与发酵液处理,研究突变体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抑制率高达83.68%。发酵液对人参锈腐菌丝和孢子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初步明确了ECT-01-2对人参锈腐菌的拮抗机理以竞争、重寄生、抗生作用及溶菌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7.
菌株TB72是针对烟草根黑腐病菌从烟草报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为进一步明确其抑菌能力、控病效果及其对烟草根黑腐病的生防潜能,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活性检测和控病测试,结合菌株TB72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试验结果发现菌株TB72对烟草根黑腐病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抑菌率达52.3%;控病试验表明菌株TB72对烟草根黑腐病的防效达84.5%,能显著降低烟株接种病菌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抑菌活性检测菌株TB72无菌滤液在测试的各浓度下对病菌苗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对菌株TB72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确定其为木霉属中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新疆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茎腐病优势病原菌的抗性水平,为玉米抗茎腐病遗传育种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人工土壤埋接法,对62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肿囊腐霉(P. inflatum)茎腐病水平鉴定,鉴定及评价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抗镰孢茎腐病水平。【结果】 62份种质资源抗肿囊腐霉(P. inflatum)茎腐病达到高抗(HR)7份,占比11.29%,抗(R)、中抗(MR)、感(S)、高感(MS)材料分别为5份、18份、5份和27份,依次占比8%、29%、8%和24%。100份种质资源抗镰孢茎腐病鉴定与评价则筛选出高抗(HR)、抗(R)、中抗(MR)、感(S)、高感(MS)材料分别为14份、16份、37份、15份和18份。病株率与株高、穗长、穗粗呈极显著负相关,高杆穗粗的玉米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基础。而干穗重、粒重、百粒重与病株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病株率对产量指标具有极大的影响。21KBL054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受影响程度较小,分别推迟2、2和4 d,21KBL096受影响程度严重,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则分别推迟13、12和8 d。21KBL058病株平均株高(224.80cm)、穗位(83.09 cm)较对照相比分别增长(22.15%、51.76%),而处于同一抗性水平的21KBL045病株平均株高、穗位为186.50和72.64 cm,较对照相比增幅仅为(-0.40%、3.04%)受影响程度较小。【结论】 筛选出21KBL096、21KBL030、21KBL033等优异抗病性且田间性状稳定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明确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组成及优势种,为病原菌致病机制、抗性育种及茎腐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4—2017年采集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3个省(河北、河南、山东)的玉米茎腐病样本850份。通过形态学、通用引物和特异引物对病组织分离物进行鉴定,并采用上述引物直接检测病组织。整合分析分离物鉴定法和组织分子检测法的结果以确定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主要病原菌在各省间以及同一省份不同年度的检出率,揭示主要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分析单个样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率,探讨多种病原菌的共存模式。【结果】 有667份样本检测出真菌或卵菌,占总样本的78.47%;年度间样本检出率存在差异,2014年的检出率不足50%,而2015—2017年的检出率相近,均高于90%。在所有样本中共检出20属46种真菌或卵菌,其中镰孢菌(Fusarium spp.)的检出率最高,为89.96%,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厚垣镰孢(F. chlamydosporum)、亚粘团镰孢(F. subglutinans)、尖镰孢(F. oxysporum)、黄色镰孢(F. culmorum)、藤仓镰孢(F. fujikuroi)、变红镰孢(F. incarnatum木贼镰孢(F. equiseti)和茄镰孢(F. solani)11个种;腐霉菌(Pythium spp.)的检出率为34.18%,包括芒孢腐霉(P. aristosporum)、禾生腐霉(P. graminicola)、棘腐霉(P. acanthicum)、孤雌腐霉(P. amasculinum)和寡雄腐霉(P. oligandrum)5个种。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芒孢腐霉和层出镰孢为4种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依次为62.07%、46.93%、29.09%和28.04%,其中拟轮枝镰孢为优势种。各省之间,上述4种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拟轮枝镰孢在河北省的检出率为73.98%,明显高于该菌在河南省和山东省的检出率;禾谷镰孢复合种在3个省的检出率相近;层出镰孢和芒孢腐霉在山东省的检出率分别为35.78%和34.31%,均高于在其他两省的检出率。同一省份不同年度上述4种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呈动态变化,其中任何一种病原菌均有可能上升为优势种。进一步分析表明,单个样本中可以检测出一种或多种病原菌,检测出1种菌的样本占38.38%,检出2种和3种病原菌的样本分别占29.24%和19.04%;2种及以上病原菌共存以镰孢菌和腐霉菌、镰孢菌和镰孢菌模式为主。【结论】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为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芒孢腐霉和层出镰孢,其中拟轮枝镰孢为优势种;拟轮枝镰孢在河北省的检出率最高,层出镰孢和芒孢腐霉在山东省的检出率最高,禾谷镰孢复合种在3个省的检出率相近;单个样本中存在多种病原菌共存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木霉菌JM-1菌株对麦根腐离蠕孢CY6菌株的拮抗机制,本研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明确JM-1菌株的分类地位,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显微观察,分析JM-1菌株对CY6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木霉菌JM-1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可通过空间和营养竞争抑制CY6菌株的生长,抑菌率为77.22%;显微观察发现,棘孢木霉JM-1对CY6菌株有明显的重寄生作用,同时,JM-1菌株可产生某些抗生物质,使CY6菌株的菌丝、分生孢子发生变形和消解。因此,棘孢木霉JM-1菌株可通过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和抗生作用等多重生防机制抑制麦根腐离蠕孢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