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细胞程序化死亡角度综述了拟南芥模拟病斑突变体的研究进展。植物模拟病斑突变体在没有明显的逆境、损伤或病原物侵害时,能自发地形成坏死斑,并可能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对模拟病斑突变体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植物细胞发育与凋亡、植物防御和抗病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是一类在水稻叶片表面自发形成类病斑表型的水稻突变体,且其中部分突变体会表现出对于水稻病原菌侵染增强的抗性,但控制该表型的类病变基因却似乎分别参与了各不相同的防御途径。文章主要综述了水稻类病变突变体的发现与挖掘,类病变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等,并对其在水稻抗病性研究中的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从T-DNA插入突变体中筛选到一个类病斑突变体AZT91,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出现条状褐斑,最后死亡。对突变体及其后代分离群体进行潮霉素抗性检测,证明该突变体是由T-DNA插入突变引起的,突变性状与T-DNA共分离。PCR和TAIL-PCR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的观点。利用TAIL-PCR扩增了左边界侧翼序列,通过分析,初步推测该突变体可能是由于T-DNA插入后激活了单加氧酶基因的过量表达,破坏正常代谢途径,导致突变体死亡。该材料可用于水稻代谢调控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类病斑突变体的命名来源、发生机制、抗病机制,及基因遗传模式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水稻类病变突变体C23进行遗传分析,并对其突变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定位。【方法】通过EMS化学诱变获得类病变突变体。对突变体的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同时进行组织化学分析,对突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并以C23/浙辐802F2作群体,应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结果】突变体植株三叶期开始在叶片上出现近似圆形淡黄色斑点,随着植株的生长,斑点数量增多,面积逐渐扩大并连成中心枯黄色,边缘黄褐色的病斑,至成熟时病斑几乎遍布整个植株,该类病变发生可能属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C23的成熟期株高降低,有效分蘖数和每穗着粒数减少,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遗传分析表明,C23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水稻第12染色体着丝粒附近,SSR标记RM101和InDel标记Ch12-112之间,与这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6和0.73cM,并与该区段内的4个InDel标记Ch12-91、Ch12-92、Ch12-95和Ch12-104共分离。【结论】认为C23的突变基因位点与已鉴定的spl1位点接近,但其植株类病变表型与spl1突变体表型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类病变突变在植物抗病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水稻中发现了多个类病变突变体,同时,在水稻类病变基因的定位、克隆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水稻类病变基因领域的研究概况,并探讨了植物类病变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7.
植物类病斑坏死突变体(Lesion Mimic Mutation,LMM)是一类在没有明显损伤、逆境或病原物侵染的条件下,能自发形成病斑样坏死的突变体。它们与植物抗病以及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有关。综述了LMM的特点、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揭开HR及其抗病分子作用机制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类病斑坏死突变体(lesion mimic mutant,LMM)是一类表型类似于植物过敏反应的突变体,对植物抵御外界病原菌浸染的抗病机理研究具有重有意义。以水稻突变体库中类病斑突变体lm1为材料,经图位克隆获得突变基因LM1,同时测定了相关生理指标。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细胞中的丙二醛(MDA)积累水平明显升高,而叶绿素含量、Fv/Fm却显著低于野生型。遗传分析及精细定位显示,lm1突变体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LOC_Os12g16720控制,并将该基因命名为LM1,LM1位于水稻第12号染色体短臂的着丝粒附近,是SPL1的等位基因, 编码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LM1突变导致其功能缺失,使植物体内活性氧得到累积,引发细胞程序性死亡并诱导病斑形成。  相似文献   

9.
抗蔓枯病甜瓜突变体edr2抗病现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蔓枯病常引起甜瓜毁灭性的损失,研究甜瓜与蔓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对选育抗蔓枯病的甜瓜品种是非常重要的。【方法】采用农杆菌侵染子叶外植体的方法产生T-DNA插入的甜瓜突变体,人工气候箱内离体和大棚内幼苗接种蔓枯病菌,筛选蔓枯病抗性增强的突变体株系,并且初步研究该突变体的抗病机制。【结果】一个蔓枯病抗性明显增强的突变体,命名为edr2,该突变体是T-DNA单拷贝插入甜瓜染色体引起的,edr2的蔓枯病抗性和标记基因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共分离。蔓枯病菌在突变体甜瓜edr2上的侵染过程与在野生型甜瓜上相比,分生孢子萌发率降低、芽管的伸长和菌丝的生长较迟缓。蔓枯病菌的侵染能引起edr2突变体发生细胞程序性死亡,但是不引起野生型甜瓜的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结论】edr2突变体抗性增强,不但抑制病菌在植株体内的生长,并且诱导自身的抗性。本研究为选育抗蔓枯病的甜瓜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挖掘甜瓜-蔓枯病菌互作的基因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植物类病变坏死突变体的定义、类型、形成机制以及信号转导途径,并对植物类病变坏死突变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植物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