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谷子不同播期对干物质量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长农35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长治设计3个不同的播种时期,研究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播期对谷子整株干物质量有较大影响;除了谷穗和茎外,其他器官对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的影响均不大;在完熟期,5月16日播种处理的谷穗干重比例和产量均最大。[结论]长治地区谷子最佳种植时间为5月16日左右。  相似文献   

2.
宁南旱区坡地等高条带轮种对谷子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宁南旱区坡耕地不同条带种植对谷子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带状休闲轮种能增加谷子产量,提高其水分利用效率.条带种植处理Ⅰ、Ⅱ产量分别高出对照50.74、123.33 kg/hm2,差异极显著,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高0.1、0.79 kg·hm-2·mm-1;条带休闲轮种可显著提高谷子叶片光合速率(Pn)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P),灌浆期条带种植处理Ⅰ、Ⅱ的Pn分别高出对照1.320、1.794 μmol·m-2·s-1,WUEP比对照分别高1.31、1.03 μmol·mmol-1.休闲轮种有利于增强谷子干物质积累能力,提高其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处理Ⅰ、Ⅱ拔节期显著高于对照,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极显著高于对照.条带种植处理Ⅰ、Ⅱ主要生育期谷子群体水分利用效率(WUED)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明外源调控剂对香稻产量形成、茎鞘物质转运特性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期筛选出对香稻增产优势明显的外源调控剂.[方法]以常规香稻品种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为试验材料,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4个(T1、T2、T3和T4)调控剂配方处理,于破口期进行叶面喷施.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别取样测定干物质积累量,计算茎鞘转运特性;收获时测定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CK相比,各调控剂处理均可提高可美香占2号的产量,增幅为5.36%~16.55%,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调控剂T1和T2处理可提高象牙香占的产量,其中T2处理较CK显著增产19.31%(P<0.05,下同).抽穗期美香占2号的叶片干重在各调控剂处理下较CK显著增加12.86%~15.68%,象牙香占的茎鞘干重在T3处理下较CK显著提高11.35%.成熟期美香占2号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象牙香占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调控剂处理下整体较CK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调控剂处理对两个香稻品种的收获指数及物质转运特性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产量与结实率、千粒重、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抽穗期叶片干重和总干重及成熟期叶片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每穗总粒数、收获指数和抽穗期穗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用不同配方的外源调控剂可不同程度地调节香稻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抽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从而不同程度地提高香稻产量.其中T1和T2处理分别对美香占2号和象牙香占具有产量优势,主要是在于可提高其每穗总粒数、抽穗期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冀谷38为材料,采用蛭石养苗法给谷子幼苗分别浇灌无氮、铵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硝态氮混合营养液,通过对谷子形态、干物质重和氮素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研究不同形态氮对谷子生长发育和氮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促进谷子生长,提高其株高、穗长、根长、根面积、根茎叶部干物质重,但降低穗部干物质重和穗氮占比;铵态氮延缓谷子生长,抑制根系对钾离子的吸收,但有助于提高穗部干物质重、各器官氮素累积量和穗氮占比;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时,植株生长、穗部发育和氮素累积较为均衡。这表明铵态氮是谷子较易利用的形态氮,谷子对铵态氮的吸收高于硝态氮,硝态氮促进谷子营养器官的生长,铵态氮促进谷子氮素累积和提高穗部产量,铵态氮-硝态氮混合处理对谷子生长、穗部产量、氮素利用均有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微量元素钼对谷子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于不同生育时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喷施不同浓度钼(0.04%、0.08%、0.10%、0.15%),分别在处理后测定谷子株高、叶面积、SPAD值、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产量和产量指标的变化,并分析了钼肥处理下谷子光合特性参数与谷子生长、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相关性。与对照相比,喷施不同浓度钼均促进了谷子株高、叶面积、SPAD值、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呈相反趋势。同时,不同浓度钼处理均提高了谷子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且SPAD值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胞间CO2浓度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此外,叶面喷施0.08%钼于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均可显著增加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钼浓度高于0.10%时,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较对照均有所下降,其中抽穗期下降幅度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谷子的产量与其产量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各时期在0.08%处理下,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谷子的穗质量、穗粒质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赤峰地区高产谷子高产机理以及相关的指标,对赤峰地区主要推广高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高产品种株高在各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对照,但在高产品种之间,成熟期株高与产量之间并不呈显著正相关,高产品种成熟期株高在一个适度范围内,赤峰地区高产谷子品种的理想株高在140~160 cm;高产谷子品种在各个生育期叶面积指数也显著高于对照品种,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速度快、数值高、高位保持时间长,且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赤峰地区高产谷子品种抽穗期时叶面积指数应在4.5以上,并保持至灌浆期结束。高产谷子品种在干物质积累方面表现为干物质积累速率较高,且各个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但干物质量受株高等多方面影响,赤峰地区高产谷子品种干物质量成熟期在50~70 g;根质量与品种特性相关性较大,并不能成为研究高产理论的特征性状;叶绿素含量高是高产品种的一个特征,但叶绿素含量主要受品种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播种深度对谷子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明确谷子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谷子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笔者调查了在2cm、5cm、8cm三种播种深度,对晋谷21号、长谷1501和长生07号三个品种出苗率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深度增加各品种的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在8cm播深时,长谷1501比较其他两个品种出苗率高。三个谷子品种,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慢-快-慢”的模式,其高峰期均在灌浆期;8cm播深时干物质量都要比在2cm和5cm时的要低,但在此播深时长谷1501比较其他两个品种干物质积累量较好,且8cm播深时长谷1501经济系数更有优势。从出苗率、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系数的结果可推测得知:谷子最适宜种植深度在2-5cm之间,长谷1501较其他两个品种更耐深播;播种深度对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钾肥对北疆陆地棉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规律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施钾肥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105d左右;其中,中等施肥量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显著增加,而且2a的皮棉产量分别达到1 514.95和1 785.88kg/hm2,比同年未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6.23%和52.20%,比高施肥量处理分别提高了6.46%和19.33%。中等施钾量可显著改善棉花品质,主要增加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但对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品种黄华占和隆晶优570为供试材料,进行抽穗期17℃低温胁迫处理,设置处理时间为1、3、4和7 d,以常温处理为对照,研究抽穗期低温胁迫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低温胁迫会严重影响水稻的光合速率,进而降低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结实率、千粒重以及稻米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造成严重减产,同时抽穗期低温冷害还会提高水稻的垩白度、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导致稻米品质下降,且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其影响越大;2个水稻品种中黄华占的抗低温能力明显强于隆晶优570.  相似文献   

10.
在大田对小麦进行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试验,分别于开花期、灌浆期各喷施1次,分析对小麦花后叶面积、干物质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可提高小麦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延缓后期叶片衰老,扩大光合作用面积,为合成更多干物质和高产奠定了基础。其中,667 m2喷施75 g处理,开花后各时期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0 g、75 g处理可促进干物质合成,增加成熟期籽粒干物质占比;75 g处理增加了开花后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开花后积累的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占比。  相似文献   

11.
以大豆新品种合农6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量处理对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处理下,早播和晚播对大豆的生长都不及正常播期,早播由于地温低,前期营养生长受抑制,晚播生育日数比正常播期缩短,二者均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在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早播和晚播与正常播期的株高差距不大,平均来看,早播略高于晚播和正常播期,但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低于正常播期;在佳木斯地区5月8日前后播种最为适宜,平均产量比早播高14.3%,比晚播高16.7%.  相似文献   

12.
以济谷14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方法,人工调控土壤含水量,设置5个处理,CK:全生育期不干旱;D1:拔节期干旱;D2:孕穗期干旱;D3:抽穗-开花期干旱;D4:开花-灌浆期干旱,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夏谷叶片、叶鞘、茎秆、根、穗器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夏谷单株总干物质积累和穗干物质积累均呈近"S"型增长趋势;叶片、叶鞘、茎秆和根干物质积累呈单峰曲线变化。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均影响谷子干物质积累,处理间差异显著。拔节期干旱对谷子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影响程度最大。干旱胁迫使谷子产量降低,尤以开花-灌浆期干旱抑制干物质向穗部分配,减产最高,其次是拔节期干旱胁迫。拔节期和开花-灌浆期是谷子水分敏感期,生产上需确保足够水分供应。  相似文献   

13.
高福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08-109
通过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时期追施氮肥,研究其对皖麦41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追肥时期,各处理在小麦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追肥量处理小麦开花至灌浆末期干物质积累量和对籽粒贡献率依次为:225 kg/hm^2〉300 kg/hm^2〉150 kg/hm^2。(2)返青期追肥粒重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起身期追肥开花后10-20d各处理籽粒干重差异不显著;开花后20-35d各处理籽粒干重差异显著,增长速率变化规律为:225 kg/hm^2〉300 kg/hm^2〉150 kg/hm^2。拔节期追肥粒重以施肥量225kg/hm^2时最高。(3)氮素供应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返青期、起身期追肥,随施肥量的增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提高,拔节期追肥对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效应较小,但穗粒数增加显著。本试验条件下以起身期施肥300 kg/hm^2,产量最高达7155.94kg/hm^2,其次是起身期施肥225 kg/hm^2,产量为6515.33 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垄沟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的生长、产量对氮肥的响应,以期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谷子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2—2023年选用陕豫谷3号谷子品种进行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垄沟集雨种植模式,R;传统平作种植模式,T),副因素为施氮量(0 kg·hm-2,N0;60 kg·hm-2,N1;135 kg·hm-2,N2;210 kg·hm-2,N3),在不同种植模式下测定谷子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各生育时期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以及成熟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并计算氮素利用率。【结果】同一施氮量下,与传统平作种植模式相比,垄沟集雨种植模式下谷子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在降雨较多的2022年仅灌浆期有所提高,在降雨较少的2023年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则均有提高,两年间垄沟集雨种植模式均增强了谷子生育中后期的光合能力,延缓叶片衰老;谷子地上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在2022年的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有所提高,在2023年各生育时期均有增...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秸秆还田下冬小麦气体交换参数及产量对水肥处理的响应,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下灌水时期、施肥时期、灌水量和施肥量对冬小麦气体交换过程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无论增加灌水量还是减少灌水量均导致冬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上升;减少灌水量明显提高抽穗期叶片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但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千粒重反而降低.抽穗期和成熟期的越冬水+拔节水+扬花水处理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且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千粒重.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叶片净光合速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增加幅度并不显著.在生长初期(拔节期+抽穗期)减少施肥量,光合速率增加;越冬期施肥较多、拔节期施肥较少(S3S1)的处理下,冬小麦的千粒重增加.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淮海平原粮食产区冬小麦水肥管理措施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早籼15为材料,在总施氮量一致的情况下研究施氮比例对早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期施氮比例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此期干物质积累,基肥施氮比例为40%~50%最利于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的积累,施氮比例为5∶3∶2(基肥∶分蘖肥∶穗肥)最利于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的积累,水稻的产量也最高;拔节—抽穗期基肥施氮量占总施氮量比例小于51.84%时,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抽穗—成熟期基肥施氮量占总施氮量比例小于44.56%时,干物质积累量随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该试验条件下,基肥为40%~50%,分蘖肥为30%,穗肥为20%~3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综合评价紫云英与油菜不同配施比例对双季稻产量、植株干物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种植模式,为合理发展冬季绿肥及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方法,于2017年10月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进行田间定位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单播紫云英(CK1)、单播油菜(CK2)、3/4紫云英+1/4油菜(3/4M+1/4R)、1/2紫云英+1/2油菜(1/2M+1/2R)、1/4紫云英+3/4油菜(1/4M+3/4R),研究紫云英与油菜不同配施比例对双季稻产量、植株干物质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水稻产量提高了23.70%~30.26%,混播各处理的早稻和晚稻产量均高于两个对照处理,且早晚稻产量均是处理1/2M+1/2R达到最高,与单播紫云英和单播油菜相比,混播能显著提高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各处理在分蘖期—抽穗期和抽穗期—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大,分别占成熟期干物质量的23.75%~37.46%和24.51%~47.71%。混播各处理的早稻和晚稻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比CK1和CK2处理要高,处理1/2M+1/2R的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量达到最高。混播各处理的早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均高于CK1和CK2,其中均是处理1/2M+1/2R最高。混播各处理的晚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高于CK1,处理1/2M+1/2R最高,比CK1显著高出11.17%(P0.05),混播各处理的晚稻氮收获指数均高于CK1和CK2,其中处理1/2M+1/2R最高,分别比CK1、CK2显著高出22.08%、17.97%(P0.05)。【结论】紫云英与油菜混播可以提高双季稻产量、植株干物质及有利于氮素的吸收利用,以1/2紫云英+1/2油菜混播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18.
谷子杂交种与常规种各器官干物量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谷子杂交种与常规种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等的特点,并为谷子杂交种选育及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笔者于2015 年在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试验田中对5 个杂交谷子试验种和5 个常规谷子试验种的各器官干物质量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不同生长时期分别取样测量各器官干物质重量进行特征比较。结果显示谷子杂交种和常规种不同时期的干物质累积比例及含水率趋势基本相同,且干物质含量随生育期延长呈增加态势;各品种谷子在黄熟期干物质分配比例中,叶鞘的比重都较大;杂交种和常规种的干物质积累的速率呈“慢-快-慢”的模式,两者干物质积累的速率高峰期均在齐穗期;杂交种相对于常规种在经济产量上具有一定的优势。结果说明谷子杂交种和常规种各器官干物质累积特征及含水率基本相同,但杂交优势在谷子中也是存在的,但总体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水氮互作对石羊河流域春小麦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北旱区春小麦最佳的水氮耦合形式。【方法】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绿洲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生育阶段的水量分配以及氮肥处理对春小麦群体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结果】施氮量、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对干旱区春小麦的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168 kg/hm2,并于拔节期灌水90 mm、抽穗期灌水70 mm,小麦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水氮对小麦地上干物质累积量的影响与对籽粒产量的影响相似,但抽穗期灌水对地上干物质累积量影响不显著。在施氮量224 kg/hm2、抽穗期和灌浆期灌水均为50 mm的条件下,小麦可获得较高的收获指数。在生产中考虑提高小麦收获指数时,首先应保证较高的籽粒产量。分蘖期和灌浆期灌水均为30 mm时,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高达2.424 kg/m3,但产量降低约45%。施氮量对小麦地上干物质和籽粒氮素累积量影响显著;拔节期灌水90 mm、施氮量168 kg/hm2时,小麦籽粒的氮素累积量最大。【结论】石羊河流域春小麦最优灌水施氮模式为:施氮量168 kg/hm2,全生育期灌水4次,拔节期灌水90 mm,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均灌水60 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小麦生长的水分亏缺敏感期和合理施氮量。【方法】以冬小麦小偃22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和11个水分亏缺处理,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不同生育期土壤水分亏缺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影响。与全生育期不亏水处理相比,返青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7.70%,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了4.95%和7.56%;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13.69%,15.88%,产量显著降低了5.69%,8.06%,且对有效穗数、穗粒数也有显著降低作用;灌浆期水分亏缺对冬小麦产量影响不显著,但耗水量显著减少了5.44%,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了8.02%。与全生育期不亏水处理相比,返青期+拔节期、返青期+抽穗期、返青期+灌浆期、拔节期+抽穗期、拔节期+灌浆期、抽穗期+灌浆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和产量均有显著降低,其中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处理冬小麦干物质显著降低了17.44%,17.57%,产量显著降低了11.60%和14.52%,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了8.02%和7.56%,且对有效穗数、穗粒数也有显著降低作用。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中氮处理(0.3 g/kg,N2)冬小麦产量最高,耗水量较低,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结论】冬小麦对拔节期、抽穗期、返青期+拔节期、拔节期+抽穗期水分亏缺很敏感,中氮处理具有最高的产量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