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水产养殖来说,具有重人的实用意义。因为许多养殖鱼类其生物学或经济性状诸如生长率、成熟年龄、繁殖方式、体色、体型和个体人小等雌雄鱼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专门生产全雌或全雄苗种进行单性养殖以提高经济效益。另外,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阐明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机制等理论问题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现就国内外鱼类性别控制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性别控制育种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生殖内分泌调控、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种间杂交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技术被广泛用于养殖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已育成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单性养殖鱼类新品种。养殖鱼类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分析、性别决定与分化相关基因的发掘以及养殖鱼类高效特异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建立,为养殖鱼类精准的性控育种新技术创建和新种质创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概述了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的理论基础以及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培育高产、优质和环境友好的单性养殖鱼类新品种提供理论指导及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水产养殖来说,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因为许多养殖鱼类其生物学或经济性状诸如生长率、成熟年龄、繁殖方式、体色、体型和个体大小等雌雄鱼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专门生产全雌或全雄苗种进行单性养殖以提高经济效益。另外,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对阐明鱼类性别分化和性别决定机制等理论问题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鱼类性别控制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现就国内外鱼类性别控制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鱼类性别的能力是经济鱼类种群高效繁殖和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对外源性性激素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使用、人工诱导三倍体、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环境因素的影响、种间杂交和性反转等鱼类性别控制方法,及鱼类性别控制在生产上的应用的论述,探讨控制鱼类性别和生殖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为鱼类种群商业化和高效化繁殖及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鱼类的性别控制受遗传性别决定和环境性别决定两种机制的影响,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鱼类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方面可塑性强。硬骨鱼类雌雄个体的大小和生长速度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培育和养殖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的单性群体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大刺鳅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雄性个体比雌性生长速度更快、体型更大,因此培育全雄大刺鳅的经济效益更高。野生大刺鳅雌雄比例约为 1∶1,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易出现高雌性率的现象。目前尚不清楚何种因素引起大刺鳅的雌性化,也未见成功诱导大刺鳅生理雌鱼发生性逆转的报道,这极大制约了大刺鳅养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关于大刺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生理学、繁殖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关于大刺鳅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的研究较为薄弱,需从其他硬骨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性别调控方式和性别控制育种技术中发掘思路。基于硬骨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综述了硬骨鱼类性别控制的几种方式,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调控(如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和环境因素调控(如温度、外源激素、饵料等)。旨在为解析人工养殖大刺鳅高雌化的原因及潜在作用机制提供思路,同时为大刺鳅单性种群的繁殖与保持、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期更好地了解大刺鳅性腺发育和生殖机制,解决现阶段养殖大刺鳅雄性率低的瓶颈,为大刺鳅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鱼类性别控制对于水产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用于生产实践的鱼类人工性别控制方法有很多,包括温度、外源激素和芳香化酶抑制剂等,但大多数仍然处于探索与试验阶段。本文通过对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相关基因及人工诱导鱼类性别分化的方法等方面国内外研究进展的阐述,为鱼类性别控制、调控养殖鱼类的经济性状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较为复杂,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对鱼类性别决定及分化相关基因的鉴定和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环境因子如温度、光照、p H、低氧、水压等均能影响大多数鱼类的性别决定和分化过程。本研究中,阐述了鱼类遗传型性别决定(GSD)和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TSD)方式,并对TSD与遗传型性别加温度影响(GSD+TE)性别决定机制下,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在雌雄异型中的表达及结合温度诱导性逆转进行概述,分析了温度对鱼类性别比例的影响,并提出今后应加强对性别决定基因的鉴定、解析和基因功能研究,为科学制定鱼类繁殖计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对近几年有关鱼类性别决定基因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来研究鱼类性别控制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在人工养殖的鱼类中,不同鱼种的不同类别,其生长快慢相差较大。如鲤鱼和鲫鱼中雌鱼比雄鱼长得快,而罗非鱼则雄鱼比雌鱼长得快。因此,采用控制鱼类性别的方法,可使鱼产量大大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现介绍利用激素诱导鱼性别的方法如下。所谓激素是生物(高等生物)的卵巢所分泌的内分泌素。分泌的主要为雄激素;卵巢分泌  相似文献   

10.
继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性别决定基因SRY后,相关学者还发现了诸如性别连锁基因、芳香化酶基因、锌指结构基因、H—Y抗原、Sox、DMRTl、DMy等许多与性别控制和性腺发育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阐明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基础和手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索。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部分水产动物性别决定基因方面的研究动态和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简述,以期为系统研究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