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广东省惠阳县1985-1986年网箱养殖的生产统计数据,拟合了真鲷的生产函数。该生产函数为二次模型,解释变量包括放养密度、鱼种规格、养殖期、饲料系数及其平方项和叉乘项。模型的决定系数为82.8%。根据生产函数计算了在不同水平的养殖期、鱼种规格、鱼种价格及成鱼的市场人格等条件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引进鱼种 养殖户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鲫鱼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 二、鱼种放养密度 为了降低养殖成本,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采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每667平方米(1亩)水面放养鲫鱼苗0.8万~1 2万尾,可以达到养成尾重50~ 60克大规格鱼种的目的. 进行成鱼养殖时,鱼种规格为50~ 60克,每667平方米水面放养鲫鱼鱼种1500~ 1800尾最为理想,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350~400克.  相似文献   

3.
<正>池塘养殖鲫鱼,要想获得高效饲养,关键在于管理技术,现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将鲫鱼高产高效养殖技术与鱼病预防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一、高效养殖管理措施1、正确分辨鱼种优劣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应根据主要鲫鱼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征,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避免上当受骗。2、放养密度(1)鲫鱼鱼种的培育。一般每亩池塘放养鲫鱼夏花8000尾--12000尾,可养成规格为50克/尾--60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的网箱养殖和越冬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天然海区用网箱养殖大黄鱼鱼种和成鱼,并进行了鱼种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鱼种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呈指数增长,这与放养密度减低有关;成鱼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较为均匀。大黄鱼在浙江象山地区能自然越冬,并经二年饲养可达到上市规格。  相似文献   

5.
在天然海区用网箱养殖大黄鱼鱼种和成鱼,并进行了鱼种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鱼种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呈指数增长,这与放养密度减低有关;成鱼阶段大黄鱼生长速度较为均匀。大黄鱼在浙江象山地区能自然越冬,并经二年饲养可达到上市规格。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健康养殖放养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颡鱼池塘养殖进行不同放养密度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22.7g/尾的黄颡鱼冬片鱼种,放养密度以4.5万尾/hm2为宜,此时,黄颡鱼养殖成活率80%以上,平均出池规格150g/尾以上,池塘养殖平均产量4 5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面积分别为0.87hm2、0.73hm2的两口池塘中,采用相同的方法饲养团头鲂商品鱼,单位放养密度为33000尾/hm2,平均放养规格分别为230g/尾、175g/尾,饲养118~156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和鱼种规格的增大,养殖产量和效益显著增加,但最佳养殖密度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大规格鱼种的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在相同的养殖管理条件下.若放养大规格鱼种.养鱼产量就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因此.放养大规格鱼种是获得池塘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在实际的生产中.具体的放养规格要根据不同鱼类的生长规律和鱼种的配套条件灵活掌握.不能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9.
陈斓 《云南农业》2004,(5):19-19
放养密度:池塘培育鲫鱼鱼种,亩放鲫鱼夏花8000~12000尾,可养成规格为50~60克的鱼种。在池塘进行鲫鱼成鱼养殖,亩放鲫鱼种1500~1800尾,平均规格50~60克/尾,可养成规格为350~400克的成鱼。品种搭配:鲢鳙数量应占所养鲫鱼数量的10 %左右,鲢鳙投入过早会影响鲫鱼驯化,最佳投放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似刺鳊鮈产业的发展,在人工繁殖和夏花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似刺鳊鮈大规格鱼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似刺鳊鮈夏花经分稀后,和鲢、鳙夏花共同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每667m~2放养密度分别为似刺鳊鮈8000尾、鲢2000尾、鳙500尾,全程投喂花鱼骨专用配合饲料,经5个月的养殖,可获得平均规格达50尾/kg的似刺鳊鮈优质大规格鱼种,成活率达81.3%。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苗种培育分为三个环节,对苗种培育池塘条件、生态环境因素、营养饵料及投喂方式、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仔鱼流水池暂养适宜面积约为12m2、放养密度在10 000尾/m2以下,采用浮游动物与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投喂;夏花苗种培育适宜池塘面积1 400~2 533 m2,放养密度45.0尾/m2;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的第一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3 333 m2,放养密度12.00~1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6 667 m2,放养密度6.00~6.75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第一阶段适宜网箱面积20~25 m2,放养密度1 0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第二阶段网箱面积以30~33 m2为宜,放养密度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草鱼池塘养殖产量和效益,通过调整放养模式,进行免疫生态防控,实行轮捕轮放、投喂高效环保饲料、改造养殖设施等技术综合运用,结果表明:商品鱼销售收入36.00万元/hm2,鱼种销售收入5.85万元/hm2,利润约9.55万元/hm2。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中国林蛙种群的现状,观察了在采用相应措施的情况下林蛙种群的增长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林蛙种群结构保持幼蛙占多的格局,但种群统计数量较过去已明显减少,同时林蛙个体大小的总体水平也已不如过去.采用为林蛙创造适宜繁殖生境和补充种源、加强放养管理等措施,可有效地促进林蛙种群的增长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林窗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小尺度干扰,对森林土壤养分循环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维持起着重要作用。明确不同林窗大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响应机制,有助于改善格氏栲林土壤生态环境。  方法  以格氏栲天然林林窗为对象,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不同林窗大小土壤理化性质、碳源利用能力和代谢特征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  (1)林窗生长季土壤温度、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非生长季,pH值、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非生长季。林窗形成促进了土壤pH值升高与速效钾积累,加速了微生物对碱解氮与速效磷的吸收和利用。(2)林窗生长季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在培养的中后期显著高于非生长季。林窗内土壤微生物在生长季中主要利用碳源为羧酸、多聚物和氨基酸类,在非生长季中主要利用碳源为氨基酸类和羧酸类。(3)林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中,生长季Shannon-Wiener和Pielou指数显著高于非生长季,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非生长季。林窗面积对生长季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明显。非生长季小林窗Simpson指数最高,中林窗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高。(4)广义线性模型表明,林窗生长季的土壤温度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升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常见种优势度升高;非生长季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升高有利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升高。  结论  生长季林窗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保持较高水平,土壤养分循环效率高;非生长季非林窗土壤环境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长代谢,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林窗形成导致土壤温度与速效养分含量的异质性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和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1213榨季国内食糖生产全部结束,全国共生产食糖1306.84万t,较上榨季增加13.47%。201213榨季,全球食糖供给继续过剩和宏观经济衰退使国际糖价跌破37.48美分kg,受累于疲软的国际糖价和国内食糖供给压力,国内糖价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为保护中国糖农和糖厂的利益,商务部201213榨季已先后3次共收储180万t国家储备糖,收储底价为6100元t,但临储政策对中国糖价的支撑作用并不显著,现货价格跌破5500元t,期货价格跌破5000元t。2010和2011年的高糖价刺激了糖料种植面积的扩大,中国糖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糖料播种面积为190.232万hm2,同比增长5.05%,201213榨季连续第2榨季增产。展望201314榨季,由于印度、泰国和俄罗斯食糖增产,预计全球食糖市场将连续第3榨季处于供给过剩状态,未来国际糖价很难出现大幅反弹;国内食糖虽然进入了增产周期使产需缺口进一步缩小,但国内外食糖价差持续位于高位,将继续刺激国际食糖进口,预计新榨季国内食糖将继续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由于目前进口糖是中国食糖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所以201314榨季国内糖价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食糖的产量情况。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淳池塘生态养殖河蟹放养密度对平均育成规格、产量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蟹平均育成规格(Y)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Y=215.15-0.007x(R2=0.962)(P<0.05);河蟹产量(Z)与放养密度(x)的关系为:Z=270.97 0.079x(R2=0.960)(P<0.05);河蟹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根据市场对河蟹规格的需求,调整放养密度,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在幼蟹规格为120~140只/kg,成活率为75%左右,平均育成规格达到170 g/只以上,高淳河蟹池塘生态养殖目前最佳放养密度不宜超过6 000只/hm2。  相似文献   

17.
泥鳅与家鱼鱼种无土生态养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达  和民  龙战勇  肖秀兰  刘红  杨春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107-108,112
在废弃的游泳池,采用泥鳅与家鱼鱼种混养,不铺底泥,移植水葫芦,经6个月试验,泥鳅平均体重增重1.8倍,收获150 kg;草鱼鱼种平均体重690 g,收获210 kg;鲢鱼鱼种平均体重134 g,收获65 kg;鳙鱼鱼种平均体重50 g,收获25 kg。试验池水质达到了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