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以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现行的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已经与现实脱节。文章通过分析现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财产进行流转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宅基地使用权制度重新构建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法律视角下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了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法律制度,分析了房屋抵押和宅基地使用权禁止抵押之间的矛盾,并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实践分析了农村宅基地抵押的现实可行性,提出了在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体系框架下完善农村宅基地抵押办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正当性辨析与立法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36-14738
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严格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需求不符。允许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与耕地保护并不矛盾,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生存保障功能也应被社会保障体系所替代。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立法改革要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初期宅基地使用权可以先允许有限制的流转,等待配套制度建设成熟后再推行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变迁的历史,在宅基地使用权性质与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现行农村宅基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宅基地退出的困境。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对实现农村土地要素流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破解征地制度的困境、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宅基地制度制约着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具体表现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模糊虚置、宅基地缺少退出补偿机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受限、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抵押功能受限。所以必须明确宅基地所有权主体,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模式,集约利用宅基地和农房资源;改革创新宅基地流转机制,探索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机制,盘活宅基地和农民住房资产,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6.
村宅基地是农村诸多土体组成部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国家给予农民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保障。目前我国立法,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采取的禁止态度已经与现实社会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导致了一系列农村宅基地利用问题的产生。本文着重从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的现状着手提出了我国现行法律完善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现行法律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 在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民在农村和城市郊区集体所有的宅基地上所享有的建造房屋以使用、居住的一种权利。农民需要宅基地建造房屋的,必须依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经合法取得的宅基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物权,是我国物权法体系中一个特有概念,是农民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而无偿取得的一种物权。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身份性和无偿性(福利性)导致其不得自由流转即不得自由转让、出租抵押、继承或改作其它用途。对此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亦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8.
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法律问题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为了保障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实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现行法律法规跟不上农村土地利用形势的发展,法规的不完善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和不均等;在司法实践中,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法律难题.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的制度亟需创新,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利用制度.  相似文献   

9.
农房是农民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财产。通过安徽省农房抵押试点地区的调研发现,现行法律对宅基地使用权的禁止抵押和受让对象的限定成了农民住房财产权发展的障碍。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开禁和有偿使用及建立农房抵押权实现后政府收储机制能有效解决农民融资难、农村宅基地空闲严重问题,有利于盘活农村宅基地及发展农民住房财产权。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所享有的占有和使用,并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作为我国保障农民基础权益的一项法律制度,宅基地使用权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的住房保障,对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制度不断受到侵蚀,例如宅基地面积严重超标、宅基地权益地下交易、农村住房闲置、一户多宅等,一些与宅基  相似文献   

1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解玉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932-2934
现行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制度中存在着权利主体规定的不明确、程序规则不合理以及登记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今后的立法中,应明确界定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条件,重构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程序的规则,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的相关政策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出现"一户多宅"、宅基地闲置、宅基地权属不明等现象。目前,应秉承"房地一体"的思路,扩大农村宅基地的继承主体和交易范围,探索宅基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的继承配套制度,建立宅基地使用权的有偿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逐步提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偿使用,赋予农民房主财产权,本文阐述了宅基地有偿使用的意义,分析了现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合理提出了开展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的一项重要基本的权利,在保障农民生活权益的同时,也将农民束缚在既有土地上。在城镇化、农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基于其特殊的法律特征和影响,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应当科学合理有序的进行。本文对该权利流转的积极、消极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流转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当前我国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对提升农民福祉、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构建该制度下的农民居住权保障路径提供参考,分析宅基地制度变革下的农民居住权保障方式变化和"三权分置"制度下农民居住权益保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该制度下农民居住权益保障路径。指出,我国宅基地制度经历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转变,农民居住权的保障方式从通过用途限制来保障转变为通过资格权来保障。"三权分置"体制下农民的居住权保障面临三重风险:一是使用权流转与农民居住权的冲突,二是宅基地抵押强制执行与农民居住权的冲突,三是资格权不完善给农民居住权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应从确立农民在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抵押风险缓冲机制以及完善资格权认定制度三方面构建农民居住权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宅基地"三权分置"是我国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的是在落实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基础上适度放活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减少租值耗散,为农民融入城镇化生活提供新的保障。论述了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功能,并立足"三权分置"改革实践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效益低下,产权权能拓展有限、立法缺位等现实困境,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三权分置"发展的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7.
宅基地使用权的创设是为了保障农民的生存权益,所以相关法律严格限制其流转。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各地加快了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方式的试验,现有的结果也都只是权宜之计。放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限制、建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史卫民  杜鹃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3):2879-2882,2901
中国宅基地使用权主要是依靠《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进行保护的,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法律保护明显不足,造成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较大.通过对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设立、流转、消灭以及监督制度的深入分析,建议应完善宅基地使用权的立法规定,规范宅基地使用权的初始取得,建立宅基地使用权的登记制度,促成宅基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的监管制度,以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宅基地权益.  相似文献   

19.
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处理好农民与土地、政府与市场两大关系。放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正是处理上述两大关系的关键性"切口"。本文立足于浙江省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现实实践,明确提出应明晰宅基地权属,赋予宅基地更丰富的使用权权能,保障村民宅基地资格权,维护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者权益,有效增加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进而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能。最后,就加快推进完善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我国乡村治理结构弊端、产权界定不清等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宅基地福利性与市场化矛盾激化的产物。在宅基地市场化的强烈需求下,我国对宅基地制度运用试点进行探索。然而,现行改革虽然运用制度设计放宽了对宅基地及其使用权流转的限制,但是囿于基层组织职能复杂、流转平台不完善等因素,宅基地经济属性不能充分发挥,现行制度设计不仅与农民的真实需求不相适应,而且也不利于宅基地利用效率最大化。本文运用法学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农民这一微观主体的需求性与有限理性入手,对试点运行的合理性、弊病以及完善路径进行分析,以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从身份到契约”的有效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