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鉴定枣果皮色素物质的成分。分别提取‘鲁北冬枣’、‘辣椒枣’、‘成武冬枣’和‘大白铃’果皮中的色素物质,并利用HPLC-MS技术进行色素物质的成分鉴定。[方法]在4个枣品种中均可检测到8种黄烷醇类物质,4~5种黄酮醇类物质,未检测到花色苷类物质。各类物质在不同品种中含量有所不同,其中‘大白铃’中含量最多,黄烷醇类物质和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分别为11和1.78mg/g,约为其他品种含量的1倍。槲皮素3-芸香苷是枣果皮中主要的黄酮醇类物质。[结论]为进一步研究枣果皮转红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研究阿克苏骏枣果实和叶片cAMP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生物肥处理的骏枣为试材,采集白熟、脆熟和完熟期的叶片、果实的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分析cAMP的含量.流动相为V(甲醇)∶V(0.05 mol/L磷酸二氢钾)=10∶90,进样量20 uL,环磷酸腺苷标样线性回归方程为Y=0.890 4X-0.216 2,相关系数R2=0.999 9,重现性测定RSD =0.529 5;,加样回收率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63;,变异系数RSD=1.304 8;.[结果](1)叶片中cAMP含量7月含量高于10月,不同处理间7月差异显著.(2)不同发育时期的枣果cAMP含量均以脆熟最高,幼果期最低.(3)不同生物肥处理枣果中cAMP含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4)阿克苏骏枣中,同一组织不同时期的cAMP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同一处理不同组织cAMP的相对含量因物候期而异.[结论]环磷酸腺苷的色谱峰分离度高;随着骏枣果实不断发育成熟cAMP含量呈上升趋势,果实成熟阶段cAMP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花色桂花品种开花及衰老过程中的花色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变化规律,为桂花花色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选取代表橙色品种群的镉橙丹桂、代表黄白色品种群的厚瓣银桂和代表黄色品种群的柳叶金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开花过程中的花色物质组分及含量,用色差仪测定花色参数L*(颜色亮度)、a*(红/绿程度)、b*(黄/蓝程度)和C*(彩度),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逐步筛选分析花色呈现与特征花色物质含量的关系;分析不同花色桂花品种衰老过程中特征花色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桂花中含有5种黄酮类物质,可能为金鱼草素苷元、槲皮素苷元、芹菜素苷元、鼠李金苷元和柚皮素苷元,其中槲皮素苷元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盛花期花瓣中的含量均较高,分别为134.55、89.41和90.39 μg/gFW.对α-胡萝卜素和β-胡萝卜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种类胡萝卜素仅在镉橙丹桂中含量较高,分别为72.94和99.72 μg/gFW.对花色呈现与花色物质含量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苷元决定花色的亮度L*,柚皮素苷元决定黄色程度b*,β-胡萝卜素决定红色程度a*.其中,槲皮素苷元含量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开花过程中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β-胡萝卜素含量在镉橙丹桂开花过程中呈明显的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柚皮素苷元含量在柳叶金桂开花过程中呈缓慢上升趋势.[结论]槲皮素苷元、柚皮素苷元及β-胡萝卜素为桂花的特征花色物质,其在镉橙丹桂、厚瓣银桂和柳叶金桂开花及衰老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共同决定了不同花色桂花品种花色明亮度具有随着花朵开放时间推移呈先加深后逐步黯淡的特征,而基本花色不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生产中常用的恢复系蜀恢498为父本,贵州大学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贵红一号为母本构建的F4群体为材料,对水稻红米色素基因进行定位。经过经典遗传学分析确定了本实验材料的红米色素是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其它微效基因具有修饰作用。运用基因池法筛选出12对具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分别位于第2、第4、第5、第6、第7和第10染色体上。运用mapmaker 3.0等定位软件,共检测到2个QTL位点,位于RM258-RM228的qAN-10a和位于RM5414-RM252的qAN-4a。其中qAN-10a在锦屏和惠水2个地点均检测到,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且贡献率较大,认为其为主效QTL,可为后续的精细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赵健  陈国  章豪  吴银良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21):140-143
建立一套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对小麦中异丙隆、二甲四氯、苯磺隆、苄嘧磺隆、伏马毒素B1、伏马毒素B2、杂色曲霉毒素、T-2等8种除草剂和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小麦样品经乙腈-水-甲酸(85/14/1,V/V/V)提取,加入适量石墨化碳净化,净化溶液经浓缩、复溶和离心后,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使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模式同时扫描,多反应监测采集数据,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8种药物在2~100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个添加水平下,所有药物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6.4%~114.0%,相对标准偏差在1.8%~9.2%,方法定量限为0.4~2.0μg/kg,该法适用于小麦中8种除草剂和真菌毒素残留同时快速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不同黑大豆种质资源种皮花色苷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黑大豆种质资源种皮中花色苷的组成、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酸性甲醇浸提60个黑大豆种质种皮中的花色苷,通过与标准品对照,用HPLC法分析其种皮花色苷的组成及含量,同时用pH示差法测定各种质的总花色苷含量,采用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RAC)法测定各种质种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60个黑大豆种质中共检测到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半乳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和锦葵素-3-葡萄糖苷6种花色苷组分。其中有44个品种中检测到上述全部6种花色苷组分,而其余16个品种只含有其中的4-5种。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是所有受试黑大豆种质中含量最高的花色苷组分。不同黑大豆种质间各单体花色苷和总花色苷含量及其ORAC值抗氧化能力差异均较大,其中总花色苷含量的变幅为98.8—2 132.5 mg/100g,ORAC值的变幅为212.5—1 834.6 μmol TE/g,且各种质总花色苷含量与其ORAC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62, P<0.001)。采用快速聚类法将60个黑大豆种质聚成营养和花色苷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的三大类群。【结论】不同黑大豆种质种皮花色苷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各花色苷单体及总花色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花色苷是黑大豆种皮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MS/MS)快速确证水产品中残留的三聚氰胺的方法。采用乙腈水溶液沉淀蛋白,同时提取目标分析物,用装有SCX-C18均匀混合填料的反相色谱柱分离,选择反应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测定。LC-MS/MS的定量限为20μg/kg,在40.0~50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该方法的回收率范围为66%~113%。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套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大米样品中氯灭鼠、安妥、大隆、杀鼠灵、杀鼠醚、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玉米赤霉烯酮等10种杀鼠剂和真菌毒素的方法。大米样品使用乙腈-水-甲酸(体积比80∶19∶1)作为提取溶液, 加入适量N-丙基乙二胺去除提取溶液中共提杂质, 净化溶液经浓缩、复溶和高速离心后, 采用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梯度洗脱分离, 使用电喷雾离子源, 多反应监测采集数据, 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 10种药物的线性范围为2~100 μg·L-1, 线性关系良好(R2>0.99), 各药物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75.2%~110.0%, 相对标准偏差在1.4%~10.7%, 方法定量限在0.5~2.5 μg·kg-1, 适用于大米中10种杀鼠剂和真菌毒素残留的同时快速定性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配以串联质谱技术和二极管阵列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进行分离与鉴定,揭示蓝、紫粒小麦籽粒花色苷组成成分。【方法】小麦籽粒花色苷用90%甲醇水溶液(含0.5%甲酸)超声波提取,SPEC18柱净化处理。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提取物进行母离子扫描,初步确定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种类,用全扫描、子离子扫描,多反应检测技术对蓝、紫粒小麦籽粒中的花色苷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蓝、紫粒小麦籽粒中含有14种不同种类的花色苷类化合物,且不同的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种类与含量不同。【结论】明确了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组分与含量,建立了应用质谱快速分离与鉴定蓝、紫粒小麦籽粒中花色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枣果中齐墩果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3个品种的枣中齐墩果酸含量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平均含量为136.76 mg/kg;筛选出齐墩果酸含量最高的品种是俊枣388.20 mg/kg;41.07%的品种其齐墩果酸含量为109~236 mg/kg,33.93%的品种齐墩果酸含量为255~383 mg/kg。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枣裂果问题,探讨枣果纤维素酶对裂果发生的影响。[方法]以陕北主栽品种木枣、骏枣和团枣的不同成熟期枣果的果皮和果肉为材料,采用还原糖法(DNS法),通过酶液提取和酶活性测定,分析不同样品中的纤维素酶活性,探讨不同裂果性品种、不同时期以及枣果不同组织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抗裂性木枣不同成熟期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其中脆熟期活性最高;极易裂性骏枣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也呈显著差异,裂果后活性明显下降;较易裂性团枣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组织间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品种间易裂性骏枣纤维素酶活性高于抗裂性木枣和较易裂性团枣。[结论]易发生裂果的脆熟期酶活性高,抗裂性好,而裂果一旦发生会导致酶活性降低,并且裂果现象的发生与组织间的酶活性变化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枣裂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12  
主要从品种、果实特性、矿质营养、水分等方面对枣裂果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并进一步阐明了枣裂果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3.
枣果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筛选总黄酮含量较高的枣品种,为枣的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制作标准曲线,测定54个枣品种的总黄酮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枣品种间的总黄酮含量差异很大,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30倍。54个枣品种的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29mg/g,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月光枣,达7.04 mg/g,含量较高的有连县木枣、婆枣、临猗梨枣、临汾团枣、夏津妈妈枣、虎枣、保德油枣、冬枣、稷山板枣。40.74%枣品种的黄酮含量在1.65~2.59 mg/g,25.93%枣品种的黄酮含量在2.81~4.08 mg/g。干食枣品种的平均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次为鲜干兼用枣品种,鲜食枣品种的最低。[结论]月光枣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在开发功能性食品方面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枣内果皮发育过程中木质素沉积的观察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木质素含量在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变化过程,以‘金丝小枣’和‘金丝无核小枣’为试验材料,利用Klason 法测定枣果实内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的显色反应,研究枣果实内木质素沉积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枣果实中内果皮的木质素沉积过程是从基部开始,完成内果皮最内侧的木质化,再由内至外,逐渐完成;在花后15~25 天期间,‘金丝小枣’与‘金丝无核小枣’果实内果皮木质素含量基本相同,从花后40 天开始,‘金丝小枣’内木质素含量开始上升并超过‘金丝无核小枣’。‘金丝无核小枣’果实内 木质素含量在全果实发育时期内变化总体趋势平缓,而在‘金丝小枣’内木质素含量的在15~75 天期间变化增加明显,在75 天后出现跳跃式增长现象,增加更为明显。试验选用的2 个品种枣在内果皮木质化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用来进行枣果实内果皮木质化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枣缩果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几个枣树品种缩果病动态,对枣缩果病发病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将缩果病进行了病害分级。结果表明:婆枣与大圆丰的发病症状及过程一致,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病斑,至白熟期达到为害盛期;而抗病优系99-1表现为高抗,发病症状较轻,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均较低且变化平缓。  相似文献   

16.
通过酒石酸铁法对枣果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利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了枣果中多酚物质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枣果中多酚类物质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对·OH、NO2-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为枣产品保健功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枣果实中不同矿质元素对枣裂果的影响,对壶瓶枣果实不同部位的果皮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枣果实果皮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钾(K)>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其中,Ca和Mg的含量在盛花后35d呈现下降趋势,Mn、Fe、Zn含量在盛花后50d呈现下降趋势。对这些矿质元素的组织差异性分析表明,Mg、Fe、Zn含量在盛花后50d和65d时,果底显著高于果肩和赤道部,Mn含量在盛花后50d和65d时,果肩显著高于果底。  相似文献   

18.
水分调控与抗蒸腾剂处理对枣裂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果是造成枣树产量降低和果实品质下降的一大难题,水分是影响裂果的主要因子之一。以赞皇大枣为试材,通过水分调控与抗蒸腾剂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措施对赞皇大枣树体含水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分析水分含量与枣裂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施水分调控措施和喷施抗蒸腾剂均能降低果实裂果率,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与裂果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微量元素对哈密大枣的坐果率、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提高哈密大枣的种植效益.[方法]以哈密大枣果树为试验材料,在大枣幼果膨大期进行喷施不同浓度生长植物调节剂,每隔10d喷施1次,共计喷施5次,收果时调查大枣的坐果率、果实品质及产量,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NAA 10 mg/L+水杨酸100 mg/L+黄腐酸微量元素在哈密大枣幼果时期进行叶面喷施,能够减少幼果5.64;脱落,其差异性显著(P<0.05);667 m2(1亩)增产5.06 ;,与对照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通过外源激素及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能够有效增加哈密大枣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