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类型大豆籽粒可溶性糖组分含量的差别,采用HPLC-RID法对野生、半野生以及栽培大豆的可溶性糖组分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4种可溶性糖相比,野生大豆中,水苏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可溶性糖;半野生大豆中,蔗糖和水苏糖含量显著高于葡萄糖和棉子糖;栽培大豆中,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可溶性糖。不同类型大豆相比,野生大豆总糖含量最低,栽培大豆总糖含量最高,半野生大豆介于二者之间,蔗糖含量与总糖含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水苏糖含量在栽培大豆中最低,其与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间差异显著;棉子糖含量在野生大豆中最低,其与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间差异显著;葡萄糖含量在3种类型大豆中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蔗糖与总糖在3种类型大豆中相关性均极显著,表明大豆总糖含量主要受蔗糖含量的影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个大豆品种被划分为3类,第1类为2个野生大豆材料,其主要特征为:在3种类型中,葡萄糖、蔗糖、棉子糖含量最低而水苏糖含量最高,总糖含量最低,水苏糖所占比例较高;第2类为2个半野生品种和1个栽培品种;第3类为1个栽培品种,其主要特征为:在3种类型中,葡萄糖、蔗糖、棉子糖含量最高而水苏糖含量最低,总糖含量最高,蔗糖所占比例较高。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可溶性糖代谢在大豆进化过程中的遗传规律及品质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大豆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以垦丰9号、东农46、东农42、黑农35和秣食豆5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茎秆及籽粒的可溶性糖积累及糖氮比变化规律,并对可溶性糖与全氮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东农46和垦丰9号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东农42和黑农35呈单峰曲线;秣食豆表现为升-降-升的趋势。不同品种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糖氮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升-降-升的趋势。东农46和垦丰9号茎秆糖氮比值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东农42和黑农35茎秆糖氮比值呈双峰曲线;秣食豆茎秆糖氮比值变化趋势呈升-降-升的趋势。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全氮含量除R6期外均达到显著水平。茎秆中可溶性糖与全氮含量在R2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褐藻酸寡糖诱导下大豆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褐藻酸寡糖诱导大豆抗毒素生成和积累过程中,特别是当大豆抗毒素累积量达到最大时,大豆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寡糖、脂肪酸等营养成分的变化,为大豆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4%(w/v)的褐藻酸寡糖溶液作为诱导剂对大豆进行诱导。分别提取不同培养时间(0—6d)下大豆中的异黄酮化合物、氨基酸、寡糖、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GC)等方法检测各培养时间下大豆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经褐藻酸寡糖诱导后,大豆中的异黄酮化合物、氨基酸、寡糖、脂肪酸等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异黄酮类化合物中,大豆抗毒素的累积量在培养第5天时达到最高,由诱导前的0.01 mg·g-1升高至1.72 mg·g-1,第5天时香豆雌酚含量由开始时的15.74μg·g-1升高至664.8μg·g-1,染料木素含量由开始时的1.58μg·g-1升高至24.03μg·g-1,大豆苷元则由培养开始时的54.56μg·g-1降低至19.02μg·g-1。诱导组大豆中的总氨基酸含量由开始时的39.38%升高至43.45%,且苏氨酸、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有所升高,非诱导组大豆中的氨基酸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含量总体低于诱导组大豆。诱导组大豆中蔗糖含量由培养开始时的53.72 mg·g-1减少至21.5 mg·g-1,棉籽糖和水苏糖分别在培养第3天和第4天即被完全消耗;非诱导组大豆中蔗糖含量由培养开始时的53.72mg·g-1减少至23.09 mg·g-1,且仍有少量的棉籽糖和水苏糖被检出。诱导组大豆中的脂肪酸总含量由培养开始时的14.27%降低至14.01%,但其中亚油酸的含量和比例有所增加。【结论】褐藻酸寡糖在诱导大豆获得最高大豆抗毒素含量时,增加了大豆中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提高了大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消除了大豆中的胀气因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豆的油脂品质。  相似文献   

4.
核桃果实内总酚含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核桃品种为试材,对核桃果实不同部位的总酚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核桃果实中总酚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供试11个品种中,晋龙1号、京861和鲁光的果实各部分总酚含量相对较高;鲜样中总酚含量在不同部位间差异显著,种皮的总酚含量最高,平均达156.69mg·g-1,青皮的总酚含量次之,平均为4.35mg·g-1,种仁的总酚含量很低,平均为0.50mg·g-1;干样带种皮种仁的总酚含量平均为13.45mg·g-1,鲁光和西扶1号干样中总酚含量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 64 份黄皮种质资源的果实单果质量、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 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糖组分及含量等指标,为选育优质黄皮品种(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蒽酮比色法和酸碱滴定法测定黄皮果实可溶性总糖和 TA 含量,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分析可溶性糖的组成及含量,结合果形指数、TSS 含量等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筛选优质黄皮品 系。【结果】64 个黄皮品种(系)的单果质量介于 3.82~13.17 g,果形指数 0.94~1.57、平均值为 1.1,TSS 含 量 10.96%~24.55%、平均 18.08%,可溶性总糖含量 8.04%~16.96%、平均 11.88%,TA 含量 0.11%~1.95%、平 均 1.01%,蔗糖含量 18.65~74.85 mg/g、平均 44.28 mg/g,葡萄糖含量 .7~32.1 mg/g、平均 20.00 mg/g,果糖含量 11.15~46.85 mg/g、平均 22.56 mg/g。鹰嘴黄皮(008)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达 16.96%,塔下甜皮(086)果糖 占比高达 35.41%、糖酸比达 102.14。【结论】黄皮为蔗糖积累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综合性状优良品系 10 份,其中早丰黄皮(010)、丛城甜黄皮(050)和金丰黄皮(067)为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审定品种, 所选品系(种)均可为后续优质黄皮品种选育提供良好的材料基础,也可为黄皮产业品种结构调整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种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分属不同栽培种的98个梨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以比较不同种及品种间糖含量和组成的特点与差异。【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成熟期梨果实中糖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成熟期梨果实的可溶性糖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均值为51.17mg·g-1FW。不同品种之间,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范围分别为1.14—47.75mg·g-1FW和4.46—47.29mg·g-1FW。(2)不同栽培种梨果实的糖分组成中,果糖的含量均为最高,占总糖比例的42.22%—57.02%,而其它3种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系统中存在较大差异。白梨和新疆梨中葡萄糖、山梨醇含量接近,蔗糖含量最低;西洋梨和秋子梨中葡萄糖、蔗糖含量接近,但西洋梨中山梨醇含量较高,而秋子梨的山梨醇含量较低;砂梨中蔗糖、山梨醇含量接近,葡萄糖含量最低。(3)不同种之间糖分的分布特点是:白梨分布在高葡萄糖和高山梨醇区域,砂梨分布在高蔗糖和高山梨醇区域;西洋梨分布在高果糖和高山梨醇区域,秋子梨分布在高葡萄糖和高蔗糖区域,新疆梨分布在高果糖和高葡萄糖区域。【结论】梨果的糖分主要由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山梨醇组成,其中果糖含量最高;不同品种之间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相对稳定,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不同栽培种中,果糖含量稳定,其余糖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根据糖组分的分布划分,白梨为高葡萄糖和高山梨醇型,砂梨为高蔗糖和高山梨醇型;西洋梨为高果糖和高山梨醇型,秋子梨为高葡萄糖和高蔗糖型,新疆梨为高果糖和高葡萄糖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和含量,研究新疆酿酒葡萄糖类物质积累特性,为资源特性评价及糖品质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赤霞珠、赤霞珠5、赤霞珠6、赤霞珠9、梅鹿辄、梅鹿辄4、品丽珠、霞多丽、威代尔和雷司令等10个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其果实成熟期可溶性糖组分及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分析各糖类物质组分所占可溶性总糖的比例及各品种(系)的可溶性糖含量特性。【结果】10个品种(系)成熟时以葡萄糖和果糖积累为主,蔗糖积累为辅,且果糖略高于葡萄糖,其中果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51.23%,葡萄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为49.02%,蔗糖占总糖的比例最高仅2.91%。10个酿酒葡萄品种(系)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赤霞珠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品种,较含量最低的威代尔高了29.21%。赤霞珠5的可溶性固形物较威代尔高了30.59%。聚类分析将10个酿酒葡萄品种划分为 3 个类群。第1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9、梅鹿辄4、赤霞珠、梅鹿辄,各糖类物质含量均适中;第2类群葡萄品种为霞多丽、威代尔、雷司令,各糖类物质含量均偏低;第3类群葡萄品种有赤霞珠6、品丽珠、赤霞珠5,各糖组分关系较近,糖类物质含量均较高。【结论】筛选出高糖型品种(系)为赤霞珠5,低糖型品种为威代尔。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杨梅品种果实的风味和营养品质的差异,测定了10个杨梅品种果实的糖及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杨梅果实中的总糖含量为7.1%~10.8%,蔗糖含量为3.6%~6.8%,还原糖含量为2.2%~4.3%。10个杨梅品种果实均含有本研究测定的17种氨基酸,包括Phe、Thr、Lys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His和Arg2种半必需氨基酸。10个杨梅品种果实中氨基酸总量为354.35~701.85 mg/100 g,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硬丝安海变,含量最低的品种是二色杨梅,不同杨梅品种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味觉类氨基酸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我国东北地区栽培的8个葡萄品种为试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葡萄果实不同发育阶段的糖酸组分及含量变化。【结果】供试8个葡萄品种成熟果实中总糖平均含量为182.74 mg/g FW, 其中北冰红含量最高(236.82 mg/g FW),红地球最低(139.82 mg/g FW)。葡萄糖和果糖是为主要的可溶性糖,含量约为1.1∶1,均随果实发育逐渐积累;供试品种有机酸平均含量7.64 mg/g FW,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占总酸含量87.79%以上, 其中双红含量最高(12.69 mg/g FW),维多利亚含量最低(3.96 mg/g FW)。欧美杂交种藤稔、高妻以苹果酸为主要有机酸(分别占总酸含量52.60%、53.77%),其余6个品种以酒石酸为主(占比47.39%~66.16%)。【结论】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总糖含量随着果实发育呈上升趋势;有机酸以酒石酸和苹果酸为主,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品种果实进入糖分快速积累、有机酸迅速分解阶段的先后与其生育期的长短存在对应关系,而糖分快速积累及有机酸快速分解所需时间长短与各品种生长发育周期的长短并无正比例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砂梨品种成熟果实的糖酸组分及含量,结合果实基本品质,为梨果实综合评价和梨产业品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蒽酮比色法和酸碱滴定法测定18个砂梨品种的总糖和总酸含量,再以其中的6个品种(翠玉、雪峰、丰水、幸水、圆黄和黄金)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及含量.[结果]18个砂梨品种中,总糖含量最高的是爱甘水,其次是翠玉,分别为11.42%和10.17%;总酸含量最高的是甘梨早8,为0.39%,爱甘水和翠玉含量较低;爱甘水的糖酸比为81.27,显著高于除翠玉外的其他品种(P<0.05,下同).7个品质指标的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P<0.01)和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因子分析将7个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2.836%,能够代表原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显示,爱甘水、翠玉和黄花位于前3.HPLC测定的6个砂梨品种中,4种可溶性糖组分平均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果糖>山梨醇>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平均值为91.38 mg/g,其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幸水>翠玉>丰水>圆黄>雪峰>黄金.6个品种中均检测到8种有机酸组分,各组分含量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草酸>莽草酸>乳酸>富马酸>马来酸,有机酸总量平均值为3.264 mg/g,其含量排序为幸水>丰水>黄金>圆黄>雪峰>翠玉.6个品种中,甜酸比大小排序为翠玉>丰水>圆黄>幸水>雪峰>黄金,糖酸比与甜酸比大小排序表现一致.翠玉口感甜,风味偏淡,而其他5个品种口感以甜酸或酸甜为主,风味浓.[结论]6个砂梨品种成熟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分别以果糖和苹果酸为主;丰水和幸水果实风味浓郁;翠玉果实甜度占主导,水分足、化渣度高,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重庆梨产业结构调整的备选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岸生植物枸杞对短期水淹的恢复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三峡水库运行周期,通过将枸杞植株全淹和半淹60 d后出水恢复30 d,探索短期水淹对枸杞植株形态特征和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60 d全淹和半淹处理的枸杞植株,出水后都能恢复生长;(2)全淹植株出水30 d后,枝长和每株叶片增量显著,分别为(4.17±0.99)cm和40.33±5.93。株高增量和根体积无显著增加,根生物量呈不显著下降;(3)半淹植株出水30 d后,枝长增量为(6.03±2.72)cm,根生物量为(0.025 0±0.006 9)g,较0 d时有显著增加。株高和叶片增量以及根体积均无显著增加。(4)出水30 d后,全淹植株根系可溶性糖含量[(67.51±2.15)mg.g-1]较0 d时无显著变化,淀粉含量[(77.45±5.01)mg.g-1]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144.96±7.08)mg.g-1]较0 d时有显著增加。半淹植株出水后30 d,根系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无显著变化,分别为(90.85±3.30)mg.g-1、(97.81±7.50)mg.g-1和(188.66±8.67)mg.g-1。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比色法、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用植物北豆根果实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表明,北豆根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花色苷含量分别为8.5%、7.54%、0.111%、1.179%、1.94 mg·g-1、254.8 mg·100 g-1、41.5 mg·100 g-1。利用切伤果实测定蝙蝠葛碱方法较好,采用这种方法测定果实中蝙蝠葛碱含量为2.309 mg·g-1FW。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比分析地涌金莲原变种与红苞变种外植体PPO活性及总酚含量的差异,为组织培养适宜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涌金莲原种与红苞变种不同部位总酚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雄蕊最高,其中原变种为21.42 mg·g~(-1),红苞变种为20.64 mg·g~(-1),且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红苞变种叶片及叶脉总酚含量分别为9.43mg·g~(-1)和2.32 mg·g~(-1),显著高于原变种的4.67 mg·g~(-1)和0.72 mg·g~(-1),而红苞变种雌花子房壁总酚含量为4.96 mg·g~(-1),显著低于原变种的9.44 mg·g~(-1),其余8个部位的总酚含量在2变种间无显著差异;原变种叶片及叶脉的PPO活性分别为971.5和542.8(0.01△A·g~(-1)·min(-1)),显著高于红苞变种的277.2和428.5(0.01△A·g~(-1)·min(-1)),其他部位的PPO活性两者无显著差异。表明总酚含量及PPO活性均较低的花苞片、雄花子房是地涌金莲组织培养较理想外植体材料。  相似文献   

14.
以原阳杜仲良种繁育圃的‘红叶’杜仲(E.ulmoides‘Hongye’)、‘密叶’杜仲(E.ulmoides‘Miye’)、‘小叶’杜仲(E.ulmoides‘Xiaoye’)3个良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实验材料,对叶片进行显微观测,并测定了叶片色差值、植物色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叶片pH值,分析3个杜仲品种叶片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显微镜下观测到‘红叶’杜仲的正面含有大量的红色细胞,其他品种均未观测到红色细胞;‘红叶’杜仲的亮度(L值)为28.17、变红度(a~*值)为0.96、变黄度(b~*值)为2.69,计算得到颜色指数为5.54,达到深红级别;‘红叶’杜仲品种叶绿素a质量分数(w_a)为1.100 9 mg·g~(-1)、叶绿素b质量分数(w_b)为0.454 5 mg·g~(-1)、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w_(car))为0.445 5 mg·g~(-1)、总叶绿素质量分数(w_t)为1.555 4 mg·g~(-1)、花色苷质量分数(w_A)为0.304 2 mg·g~(-1);葡萄糖质量分数为2.94 mg·g~(-1)、果糖质量分数1.20 mg·g~(-1)、蔗糖质量分数为2.12 mg·g~(-1);pH值为5.90。方差分析表明:‘红叶’杜仲叶片色差值、色素质量分数,与其他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pH值、可溶性糖质量分数,3个品种间无差异。叶色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色素种类及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钾肥对保护地番茄产量、品质和钾素循环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9年进行了番茄施钾肥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肥后产量提高3.5%~38.9%;增收3407.3~51415.0元·hm-2。番茄施钾肥可以提高VC含量和甜度,NPK4处理VC达190.4mg·kg-1,全糖3.65%,为最高;而CK处理VC含量仅138.5mg·kg-1,全糖2.97%,为最低。番茄果实中K含量和植株中K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高。果实中钾吸收量与产量有关。番茄当季钾肥利用率43.4%~49.9%。土壤残留钾含量CK处理比种植前降低25mg·L-1,NPK3处理降低2mg·L-1,其他处理土壤残留钾含量比种植前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黑加仑浆果的主要营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长江  郑先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5):41-47,后插三
为了快速检测黑加仑浆果中的营养成分,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量了黑加仑果浆样品近红外光谱(波长918~1 045 nm)吸收值,并用多元线性回归(MLR)、主成分回归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同时测定黑加仑果浆中总酸、维生素C、总糖、花青素含量的数学模型,并对以上三种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用多元...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薏苡仁的保健与加工品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主产区薏苡仁的保健品质和加工品质.结果表明,薏苡仁含有丰富的薏苡仁酯、薏苡仁多糖、三萜类化合物,其平均值分别为44.60 mg.g-1、59.03 mg.g-1、22.83 mg.g-1;薏苡仁属高淀粉质食物,平均淀粉含量为56.42%,直链淀粉为4.78%.我国薏苡仁是优良的药食同源经济作物,其保健与加工品质特性与品种、产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日光温室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对辣椒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时,辣椒生育期株高、茎粗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最高为2 262.19 kg·667m-2;并且辣椒果实品质各项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V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含量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检测方法测定深层发酵樟芝菌丝体中的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麦角甾醇、总三萜的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樟芝中粗脂肪的质量分数为11.61%,其中饱和脂肪酸占12.6%,不饱和脂肪酸占87.4%;粗蛋白的质量分数为34.20%,菌丝体干粉中总氨基酸含量为270.68 mg.kg-1;樟芝含有常量元素K、Na、P、Ca、Mg和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Fe、Zn、Mn、Cu、Mo、Cr、Se、Sr;樟芝中麦角甾醇的含量为19.55 mg.g-1,总三萜的含量为2.8125 mg.g-1.樟芝功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其多种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文章筛选出小米培养基为小核盘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发酵6 d后除草菌的活力、致病力和乙二酸的产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53.0 mm,48.5 mm,8.694 mg.g-1。添加琥珀酸钠可增加除草菌的乙二酸含量并提高其致病力,分别为11.569 mg.g-1和55.5 mm,乙二酸含量与致病力之间存在正相关。除草剂在-18℃条件下贮藏3个月后的活力和致病力均显著高于2℃和22℃,分别为41.5,42.0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