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构建研究生与导师的和谐“导学关系”以及正确处理好研究生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两个培养阶段 的关系这二个方面入手,对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同时在如何建 设研究生创新平台、提高研究生研究性学习效果以及在学科内部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提出了设 想。  相似文献   

2.
联合培养模式在于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破解涉农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河南科技学院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近十年来对涉农专业研究生与校内不同重点学科、校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和企业等进行联合培养的实践,探索了一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显著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教学实践,从科研素养的内涵、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方案与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以期探索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成功转型,迫切需要建立一批研究生实践基地。南京农业大学在养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方面,探索了与企业联合申报研究生工作站、合作开展科技研究,与企业联合办班培养研究生或为企业订单式培养研究生等模式,对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破解。  相似文献   

5.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外,还需要满足机械行业的实际工作需求,这就要求其培养模式应有创新特色,以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符合行业的需求。但现有的培养模式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没有明显的界定,很难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期望的效果。为使机械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从机械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创新型机械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机械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模式的探索与建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顶层,其培养质量是推动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近些年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水产行业的变化,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以致影响其核心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索改革水产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水产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字化与互联网+的快速崛起,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工坊"应运而生。该文针对目前国内高校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现状,探索并实施了"数字工坊"背景下风景园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二元化"分类培养模式,研究生的学习氛围得到了较大改变,取得了一些标志性成果,为同类高校同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涉农高校的农艺与种业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中,其目的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但现存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目前关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求.该文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家科技小院相结合方面,融入农艺与种业专业园艺方向硕士培养中,探讨了其对园艺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效果,以期为涉农高校农艺与种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索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存在生源质量差、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结合安徽农业大学采用的具有农科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总结了提高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经验。从拓宽选拔渠道,提高生源质量;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研究教学;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探索新的考核与评价方法等方面,阐述了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措施。通过系统改革,有效提高了农科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和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有利于高校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必须强化研究生教育中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重要平台,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难得机会,更是生产管理技术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必经过程.伴随着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的这场具有战略性并影响全局的社会大变革和研究生教育的转型,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将更具迫切性和可能性.文章对国内外产学研结合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报告了本单位产学研结合模式下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和阶段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