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BstYⅠ分别对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盱眙水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MHC-DRB3.2基因的半巢式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表明:4个群体均在HaeⅢ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盱眙水牛等位基因数少于其他3个群体;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和中国荷斯坦奶牛在BstYⅠ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而盱眙水牛未检测到突变;x2适合性检测表明鲁西黄牛、盱眙水牛2个群体在Hae Ⅲ酶切位点上碱基突变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中国荷斯坦奶牛在BstYⅠ酶切位点上碱基突变也偏离Hardr-Weinberg平衡状态,而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在BstyⅠ酶切位点碱基突变已经或基本接近Hardy-Weinberg平衡;根据DA遗传距离和Roger遗传距离的NJ法和UPGMA法对4个群体进行亲缘关系聚类,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首先聚为一类,其次是中国荷斯坦奶牛,盱眙水牛最后加入.结果显示:用牛的PCR-RFLP体系可进行水牛的MHC-DRB3.2基因的研究;盱眙水牛MHC-DRB3.2基因的突变率低于黄牛.  相似文献   

2.
MHC-DRB3.2基因在牛亚科3个群体中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BstY1分别对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和山区水牛MHC—DRB3.2基因的Semi—Nest PCR产物进行酶切。结果表明:3个群体均在HaeⅢ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山区水牛等位基因数少于前2个群体;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在BstYI酶切位点上表现多碱基突变,而山区水牛未检测到突变;x^2。适合性检验表明,3个群体在HaeⅢ酶切位点上碱基突变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在Bst Y I酶切位点碱基突变已达到或基本接近Hardy—Weinberg平衡。结果提示:用牛的PCR—RFLP体系可进行水牛的MHC—DRB3.2基因的研究;群体规模的急剧下降导致基因频率的失衡;山区水牛MHC—DRB3.2基因的突变率低于黄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秦川牛的遗传多样性,加强对该品种资源的保护。[方法]利用15个微卫星座位,运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对59头秦川牛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基因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析秦川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结果表明:在15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5~1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3个;各座位上的杂合度都较高,平均杂合度为0.795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5.3066;15个座位中多态信息含量为0.6441~0.8649,均为高度多态。[结论]通过荧光标记可用于牛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分析,并可为进一步QTL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检测了鲁西黄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推荐的30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6对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位点,对112个个体的DNA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共检测到101个基因座,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4-6个.所有座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67±0.8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54±0.64,平均杂合度(H)为0.59±0.09,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1±0.09,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53±0.09,符合评价遗传多样性的要求.检测结果发现,鲁西黄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研究结果为鲁西黄牛的保种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牛亚科5个群体β-Lg基因PCR-R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PCR-PFLP技术,分析荷斯坦奶牛、鲁西黄牛、闽南黄牛、渤海黑牛和青海牦牛5个群体741头个体β-乳球蛋白(β-Lg)基因第4外显子和β-Lg 5′侧翼区2个基因座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前4个群体β-Lg A、B基因频率分别为0.4125/0.5875、0.1419/0.8581、0.0333/0.9667和0.1857/0.8143,β-Lg 5′侧翼区A、B基因频率分别为0.412 5/0.5875、0.7286/0.2714、0.7328/0.2672和0.8637/0.1364;牦牛β-Lg B和E基因频率为0.0732/0.9269,未发现其他等位基因。适合性检验表明:β-Lg第4外显子在荷斯坦奶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3个群体中已达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而闽南黄牛未达到平衡状态;β-Lg 5′侧翼区位点荷斯坦奶牛群体接近平衡,其余群体均已达平衡。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除闽南黄牛β-Lg 5′侧翼区为低度多态外,2个位点在其余群体内均为中度多态,荷斯坦奶牛这2个位点的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最高,闽南黄牛最低。提示这一研究成果为开展地方遗传资源保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9个南方黄牛和3个引进品种的品种内遗传变异情况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方法】选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联合推荐的15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中国9个南方黄牛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在15个微卫星座位上共检测到237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平均为15.8个;各座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97 2~0.821 7,均表现出高度多态性;各品种的平均杂合度均较高,为0.665 1~0.800 3,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迪庆黄牛,最低的是德国黄牛;12个黄牛品种聚为4类,吉安黄牛、徐闻牛、隆林黄牛、皖南牛和涠洲黄牛聚为第一类;威宁黄牛、务川黑牛和迪庆黄牛聚为第二类;三江牛自成第三类;西门塔尔牛、夏洛来牛和德国黄牛聚为第四类。【结论】15对微卫星座位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个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7.
研究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的遗传变异。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这2个品种17个个体mtDNA D-loop区全序列,从Genbank下载了31头日本和牛、9头渤海黑牛、2头欧洲普通牛、2头瘤牛以及21个其他中外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全序列,用lasergene和Mega 4.0.1软件对所得的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57个个体的序列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对渤海黑牛、日本和牛、欧洲普通牛和瘤牛的mtDNAD-loop区全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以水牛为外群,对23个中外黄牛品种的聚类分析显示它们聚为2类:欧洲型原牛和瘤牛型原牛。渤海黑牛含有这2类的遗传背景,受到过瘤牛血缘渐渗的影响。而日本和牛则来源于欧洲原牛。结论:渤海黑牛和日本和牛mtDNA D-loop区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二者的亲缘关系很近;渤海黑牛含有普通牛和瘤牛的血统、受到过瘤牛血缘渐渗的影响;日本和牛属普通牛类型,欧洲原牛、朝鲜牛和我国北方的部分牛种对于日本和牛的形成可能都起到丰富种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26对黄牛微卫星引物,对分别来自云南省泸水县凤凰山大额牛保种区和贡山县独龙野牛种源保护基地的2个大额牛群体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研究其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结果共检测到105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从2~6不等,所有座位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4.0385±0.9999,3.1393±0.9507,0.6490±0.1246和0.5904±0.1334,表明大额牛群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F统计量、基因流、Nei氏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等值反映出两个群体遗传差异较小,遗传分化不明显,遗传一致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巢式PCR、DNA测序和CRS-PCR方法,研究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的MBL1基因内含子1和外显子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发现了855(G/A)、2651(G/A)和2686(T/C)3个新SNP位点。855(G/A)位于内含子1上,2651(G/A)导致Val24Ile氨基酸的改变,2686(T/C)为同义突变。3个SNP位点在3个牛品种群体中优势等位基因相同,分别为G、G、C,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7/0.58/0.57、1/0.75/074、1/0.76/0.63。经χ2适合性检验,荷斯坦牛在855(G/A)位点、鲁西黄牛在855(G/A)、2651(G/A)位点、渤海黑牛的所有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3个牛品种在855(G/A)位点均表现为低度多态;在2651(G/A)和2686(T/C)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秦川牛、鲁西牛、鲁西与西门塔尔杂种牛(简称鲁杂牛)、南阳牛、夏南牛和郏县红牛6个品种中国黄牛Somatostatin基因(SST)的第1外显子和第2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研究其与6个品种中国黄牛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和PCR-SSCP方法,对669头中国黄牛SST基因第1和第2外显子进行多态性分析,运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对SST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6个品种中国黄牛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在SST基因第126个碱基处找到1处多态位点,除秦川牛和鲁杂牛有GG和AG 2种基因型外,其他4个品种牛中均存在AA、AG、GG 3种基因型。运用卡方检验模型对6个品种黄牛中等位基因A/G的频率、基因型频率、多态信息含量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供试品种在这一位点上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该位点的A、G等位基因频率和多态信息含量在6个品种中国黄牛中分别为0.053 8~0.218 8,0.781 2~0.946 2和0.096 6~0.283 4。SST基因的多态性与6个品种黄牛的8个生长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对669个个体中的某些生长性状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24月龄秦川牛品种中,GG型个体的体斜长、腰角宽和坐骨端宽均高于AG型个体(P<0.05);12月龄鲁西牛品种中,GG型个体的体斜长均高于AA型个体(P<0.05);12月龄鲁杂牛牛群体中,GG型个体的体斜长和体高均高于AG型个体(P<0.05);其他品种牛各基因型个体之间的生长性状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结论】SST基因可能与秦川牛、鲁西牛和鲁杂牛的生长性状有密切的相关性,可作为秦川牛、鲁西牛和鲁杂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前,微卫星DNA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可有效地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可估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边鸡群体的遗传结构及系统地位,利用鸡基因组中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的5个微卫星DNA标记,检测了边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以大骨鸡做了比较分析;同时,初步探讨了边鸡在国内几个地方鸡种中的系统地位。结果表明,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其中ADL0146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少(5个),而ADL0136和ADL0185两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最多(9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6个.边鸡群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基因杂合度(h)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667 1、0.745 7和4.044 3,边鸡群体内比大骨鸡群体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边鸡与大骨鸡亲缘关系最近,而与鲁西斗鸡亲缘关系相对较远。该系统聚类结果与这些地方鸡种的系统分化与选育历史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地方鸡种微卫星DNA指纹图谱建立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对我国19个地方鸡种保种群进行了遗传检测,构建了各个品种的微卫星DNA指纹图谱,通过计算各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基因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及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了所研究鸡种的遗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个微卫星标记在19个地方鸡种保种群共检测到184个等位基因,平均为9.2个,基因频率分布在0.013~0.838之间。19个地方鸡种平均杂合度在0.5824~0.7432之间。其中藏鸡最高,白耳鸡最低。20个微卫星座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5238~0.7023之间,均大于0.5,表现为高度多态性;19个鸡种聚为6类。各鸡种的遗传距离及聚类结果与所保存的地方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从而表明用该方法分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8个地方驴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为分析我国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方法】利用24对微卫星标记,采用PCR扩增,用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显色,对中国8个大、中型驴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组成、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E),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A)。利用DISPAN软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生树,并进行了系统发生分析。【结果】结果表明,24对微卫星座位在8个驴品种中的多态信息含量除NVHEQ18为中度多态外,其余23对微卫星均为高度多态;8个驴种的平均PIC(0.6940)、h(0.7119)和E(3.94),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大型品种关中驴、晋南驴、广灵驴、德州驴和中型品种庆阳驴聚为一类,中型品种泌阳驴、淮阳驴和佳米驴聚为另一类,各驴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育成史和地理分布基本一致。【结论】24对微卫星座位可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用于各个驴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杂合度(H)和有效等位基因数(E)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PIC平均为0.6471(0.3942-0.806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的H为0.2930;各群体的E平均为3.37(3.03-3.84).这显示黄牛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PIC、H和E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牛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Ne 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福建黄牛地方品种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群体黄牛属于同一个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5.
务川黑牛微卫星座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地方牛优良品种务川黑牛为研究对象,选取分布于其7条染色体上的ETH10、ILSTS033、CSSM66、BM2113、ETH225、BM1818和CSRM60共7对微卫星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到21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座位等位基因数为2~5个,7个微卫星座位均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7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3.000 0±1.154 7、2.377 3±0.585 4、0.558 4±0.101 6、0.475 9±0.125 1,说明务川黑牛具有良好的遗传多样性。为务川黑牛种质资源保存和改良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14个家牛Y染色体特异性微卫星标记分析秦川牛、大别山黄牛和郧巴黄牛3个品种Y染色体多态性。UMN0920和UMN2303标记呈现不规则梯状条带,不适于研究中国黄牛Y染色体多态性。5个标记(UMN2908、UMN3008、UMN3007、UMN2001和UMN0504)呈现单态,另外7个标记(UMN0108、UMN2404、UMN0929、INRA189、UMN0905、UMN0103和UMN0803)表现多态,能用于中国黄牛Y染色体多态性分析。3个品种在7个多态标记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12、0.442和0.470,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19、0.349和0.374,说明3个黄牛品种Y染色体上呈现中度多态。UMN2404和INRA189标记对所有公牛的瘤牛和普通牛单倍型鉴别率达到100%的一致,瘤牛和普通牛单倍型频率为17.3%和82.7%。瘤牛和普通牛单倍型频率在3个黄牛品种中频率不同,但普通牛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  相似文献   

17.
武定鸡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武定鸡是一个能适应高寒和冷凉气候的地方鸡种,以其肥育性能好,沉积脂肪能力强,肉质鲜嫩等特性而著称。为了进一步阐明其群体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状况,筛选了分别位于家鸡22条染色体上的25对微卫星引物,对武定鸡53个个体进行了检测分析。共检测到107个等位基因片段,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目从2到6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28,该鸡群体平均杂合度(H)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6957,0.6382。所得结果表明:武定鸡群体内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蛋鸭品种资源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作为近年来应用较多的一种分子标记,可有效的进行基因鉴定和系谱分析,并可估算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通过筛选的28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我国13个地方蛋鸭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等位基因频率计算了各群体的遗传参数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邻近法构建了NJ聚类图。结果表明:我国所有蛋鸭品种全部群体的平均杂合度较低,其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各保种场(区)要加强多样性的保护;各品种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的高低与群体平均杂合度的顺序完全一致;遗传距离的计算说明了13个品种的遗传距离较远。分化时间较长;13个地方蛋鸭品种被聚类为3个类,微山麻鸭、攸县麻鸭、淮南麻鸭、广西小麻鸭、荆江麻鸭聚为一类;巢湖鸭和恩施麻鸭聚为一类;福建省的鸭种连城白鸭、莆田黑鸭、金定鸭、山麻鸭与三穗鸭、绍兴鸭聚为一类。聚类结果的分析表明了各蛋鸭品种的分子系统发生关系与其育成史和地理分布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9.
选用10个微卫星引物对四川白鹅、豁眼鹅、莱茵鹅、朗德鹅、扬州鹅5个鹅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鹅品种的10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272个等位基因,平均基因数为5.4个,5个鹅品种在10个微卫星座位上的基因频率存在一定差异,其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708 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61 8。其中,扬州鹅平均基因杂合度最高,为0.756 8,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朗德鹅平均遗传杂合度最低,为0.670 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