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杂交稻荃优822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与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对产量的影响最密切,有效穗与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都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所起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有效穗,其次为结实率、每穗粒数。其高产栽培应主攻有效穗,通过栽培措施尽量提高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并提出荃优82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Y两优900水稻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Y两优900是目前金湖县银涂镇重点示范推广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之一,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Y两优900产量的4个主要构成因素与产量成正相关,有效穗数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数与产量达显著相关,有效穗数与每穗总粒数成负相关,有效穗数对产量影响最大,每穗总粒数次之,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总结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育壮秧、提高栽插质量、科学施肥、科学调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为自变量,产量为依变量,对D优3232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3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是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强化栽培下建立高产群体的主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以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为自变量,产量为依变量,对D优3232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3因素对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粒数是强化栽培下高产群体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强化栽培下建立高产群体的主要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参加2007年漳州市晚稻区试中的4个博优组合--博优270、博优586、博优黄占、博优253(CK)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每穗总粒数,其次是有效穗;高产组合的千粒重和每穗总粒数分别较低产组合增加8.04%和4.80%;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分别与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依次为每穗总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每穗总粒数与有效穗是一对主要矛盾.因此,育种中通过选用千粒重大、穗大粒多的恢复系与博优A配组,是提高博优组合产量水平的可行途径;生产上应在保证穗数的条件下,力争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才能充分发挥高产博优组合的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盐优269的主要特征特性和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盐优26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盐优269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粒数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千粒重与结实率对产量的的作用差不多,揭示了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主攻大穗,争取有效穗,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使粒、穗、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7.
根据盐优269的主要特征特性和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盐优269产量构成因素及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盐优269丰产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产量构成因素中以穗粒数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对产量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千粒重与结实率对产量的的作用差不多,揭示了其高产途径和主攻目标是"主攻大穗,争取有效穗,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使粒、穗、重协调发展,夺取高产.  相似文献   

8.
为明晰优质稻新品种内6优7075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掌握其高产结构和增产途径,加快该品种在龙岩市的推广进程,对2020年龙岩市各县(市、区)内6优7075烟后稻示范片的产量结构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内6优7075的产量、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易受栽培环境的影响,千粒重则相对稳定,变异程度较小。内6优7075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其中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结实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虽不如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但其通过其他因素对产量的间接作用非常明显,在4个因素中与产量的相关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深两优1813的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对百亩片的调查取样,进行了深两优1813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也较大;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穗数与实粒数之间矛盾较为尖锐,千粒重和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呈微弱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深两优1813在超高产栽培下使单产达15 t/hm2的目标产量,产量结构应达到以下标准:有效穗290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2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5 g。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深两优1813的高产栽培技术,并通过对百亩片的调查取样,进行了深两优1813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三个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次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也较大;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穗数与实粒数之间矛盾较为尖锐,千粒重和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呈微弱正相关。最后提出了深两优1813在超高产栽培下使单产达15 t/hm2的目标产量,产量结构应达到以下标准:有效穗290万穗/hm2左右,每穗实粒数220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7.5 g。  相似文献   

11.
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种植的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穴数和穗数与实际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0和0.7406;每公顷穴数与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与每穗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与结实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每公顷穴数与每穴有效穗数、每穴有效穗数与每穗实粒数和每穴有效穗数与每穗颖花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在制定相应的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在早期适当增加每公顷穴数,在中、后期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协调好每公顷穴数、每穗颖花数和结实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籼粳杂交稻品种'嘉优中科3号’‘春优927'和'甬优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对籼粳杂交稻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以获得最佳播种时间,为实现高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播期对不同籼粳杂交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各不相同。'春优927'与'甬优538'生育期较长,播种越早生育期越长,播期对生育期的影响较大;'嘉优中科3号'生育期较短,播期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播期对'春优927’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小,不同播期处理间的变异系数最小;而播期对'嘉优中科3号'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因子的影响较大。产量与每穗实粒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每穗实粒数与穗长和结实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千粒重与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种植籼粳杂交稻品种,建议通过选择适宜播期,适当控制穗数,增加穗长和每穗粒数,提高结实率,达到解决茬口矛盾和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量水平杂交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作对照,18个株叶形态较好的大穗型两系杂交稻组合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分析了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产量水平大穗型组合产量的差异主要受单株穗数差异的影响;(2)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 >每穗实粒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充实度>结实率;(3)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与产量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正相关达显著水平;(4)单株穗数、千粒重和充实度与产量的偏相关为正,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在大穗的基础上,单株穗数的增加、千粒重和充实度的提高可以使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Ⅱ优1259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Ⅱ优1259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有效穗、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也较大,但未达显著水平.有效穗与每穗粒数的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每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929 3、0.734 9、0.572 0、0.292 0.为了探讨Ⅱ优1259高产栽培技术,运用最优设计,进行移栽叶龄、密度、施氮量、施钾量4项栽培措施研究并建立产量与4项栽培措施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移栽叶龄、密度和施氮量.经微机模拟筛选出高产的技术措施是:4.5~5.8叶移栽,每公顷插21.75万~29.55万丛,施纯N 122.3~207.4 kg,施K2O 56.8~200.9 kg.  相似文献   

15.
五丰优56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杂交水稻品种五丰优569的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根据2009-2010年湖南省晚稻中熟组区域试验资料,对杂交水稻品种五丰优569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性状的变异、相关、偏相关、回归和通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五丰优569的稳产性较好,大部分农艺性状的变异小;产量与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呈正相关,与穗粒数、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穗粒数、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率高.2)建立了五丰优569产量构成因素的多元回归方程,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杂交稻新品种泰丰优676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施氮量对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影响。每667 m2施N 12 kg处理的水稻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衡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根据Ⅱ优339参加福建省杂交稻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的资料,对Ⅱ优339的特征特性作了初步总结,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每穗总粒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培两优3076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南方稻区制定水稻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培两优3076产量各构成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各因素与水稻产量之间的关联序为每公顷穴数>每公顷有效穗数>千粒重>结实率>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每穴有效穗数。[结论]在制定适宜的栽培措施时,应在适当加大种植密度的同时,提高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中籼皖稻119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维陆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371-5372
对皖稻119(原名两优6326)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结实率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大,有效穗和穗粒数对产量具有互补性。高产栽培策略是:协调穗、粒结构,在足穗、大穗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如有效穗不足,可通过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增加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来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南粳9108高产群体特征,以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粳9108从中产到高产主要通过每穗总粒数的增加实现,从高产到超高产主要通过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增加实现。相关分析表明,南粳9108产量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呈不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显示,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负效应最大,生产上应协调好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关系;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虽然没有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数明显,但各因素之间仍存在相互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