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伟娜  程磊牛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9943-9944,9947
通过资料查阅和文献检索的方法,从本草沿革、资源分布、资源化学、种质变异及分子系统等方面对中药紫菀的本草学和现代资源研究进行综述,并实地调查亳州道地药材紫菀种质资源概况,其中正品紫菀为紫菀属紫菀的根和根茎,主要为栽培品.近些年亳州紫菀栽培种质质量下降;地方习用品种来源于紫菀属和橐吾属部分植物,种类繁多.中药紫菀优质种源选取、药材质量控制、分子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资料查阅和文献检索的方法,从本草沿革、资源分布、资源化学、种质变异及分子系统等方面对中药紫菀的本草学和现代资源研究进行综述,并实地调查亳州道地药材紫菀种质资源概况,其中正品紫菀为紫菀属紫菀的根和根茎,主要为栽培品。近些年亳州紫菀栽培种质质量下降;地方习用品种来源于紫菀属和橐吾属部分植物,种类繁多。中药紫菀优质种源选取、药材质量控制、分子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紫菀为菊科紫菀属,干燥根及根茎人药,别名子菀、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青菀等.紫菀味辛、苦,性温,归肺经;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的功能;主治支气管炎、咳喘、肺结核、咯血等症.……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紫菀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部位的紫菀酮含量,探索药用植物紫菀中紫菀酮积累的时空动态规律,为解析紫菀酮合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紫菀酮含量差异显著,紫菀酮主要在根茎中积累,不定根和根状茎紫菀酮含量均高于地上各部位,含量表现为根>根状茎>芦头>叶片>叶柄,叶片中有大量紫菀酮合成,并最终在根中积累,叶柄中没有紫菀酮积累,只参与叶片中紫菀酮向下运输过程;不同时期根部紫菀酮含量差异明显,未抽薹紫菀动态变化趋势为高—低—高,抽薹紫菀动态变化趋势为高—低—高—低—高,越年生紫菀根部紫菀酮含量低于一年生紫菀.紫菀酮积累受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不同年限及抽薹开花的影响,综合质量评价一年生未抽薹紫菀的根及根茎更适用于入药,紫菀最佳采收期为10月中下旬,本研究为紫菀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紫菀又名山紫菀、驴耳朵菜,为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为常用中药,以根入药,具有散寒润肺、祛痰止咳等功能,用于治疗风寒外感、肺虚久咳、劳嗽咯血等症。紫菀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湿润环境,怕干旱。标准化种植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  相似文献   

7.
中药紫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名为紫苑和小辫儿等。安徽亳县(现亳州市谯城区)所产的紫菀称为"亳紫菀",是亳州地产药材。近年来亳紫菀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栽培面积也日益扩大。其采收时间、加工方法易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继而降低药用价值。在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和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笔者通过系统的调研走访,对亳紫菀的栽培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详细阐述得出合理结论。以期为亳紫菀的标准化种植、规范化采收加工及提高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更好地推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药紫菀是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及根茎,为我国常用中药材。该文介绍了紫菀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以便了解紫菀开发的现状、特点、方向及发展趋势,为该中药材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紫菀别名小辫儿、山白菜、驴耳朵菜等,为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植株高40—150厘米,根状茎短,簇生多数细根,外皮灰褐色。茎直;上部多分枝。基生叶大,丛生,匙形。开花时脱落,茎生叶片较小,披针形。头状花序排列成复伞房状,花梗上有短毛,边缘为舌状花,淡紫色,中央为两性菅状花黄色。瘦果长方状倒卵形,扁,冠毛灰白色或淡褐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相似文献   

10.
紫菀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菀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质量性状存在较大变异,以茎色、叶色、花色、瘦果颜色等变异最大;各数量性状亦存在较大变异,其中根茎重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70.50%。紫菀各数量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紫菀根茎重与株高、茎粗、冠毛长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对紫菀进行资源的收集、评价和品种选育具有较大潜力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钻形紫菀化感作用及危害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桂芳  刘艳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32-4033
以小麦、绿豆、油菜为受体植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钻形紫菀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0.4、0.6g/ml钻形紫菀茎叶浸提液对小麦、绿豆、油菜活力指数、根长及苗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钻形紫菀对油菜化感作用最强,其次是小麦、绿豆。在自然条件下,钻形紫菀可以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影响生物多样性,具有较大的危害潜力。  相似文献   

12.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r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r 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persi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紫菀种子败育原因,为其生殖繁育提供依据,采用微性状鉴别法、影像分析与形态观测结合的技术对紫菀的花芽分化过程及柱头形态、花器官结构和开放式样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芽分化过程与花器官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由外至内分别是雌性的舌状花和两性的管状花。其中,舌状花有1枚雌蕊,管状花有5枚雄蕊+1枚雌蕊;单个花序中,管状花数多于舌状花数。紫菀舌状花与管状花在形态和开放时间存在差异,该因素可导致紫菀种子败育现象的产生。舌状花开放早于管状花,且在管状花闭锁期间,雄蕊花粉已在内部散落;柱头发育经过闭合、柱头伸出花药筒和展开阶段。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用技术》2008,(3):36-37
紫菀,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为菊科紫菀属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根,中医认为其具润肺、止咳、化痰功能;主治支气管炎、咳喘、肺结核、咯血等。分布东三省、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安徽,传统主产区为河北省安国县及安徽省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15.
采用称重法分别称量单株紫菀(Aster tataricus)根、根茎和母根的重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单株药用部位的紫菀酮、槲皮素和山萘酚的含量,探讨紫菀地下不同部位重量与入药部位的主要药用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根、根茎、母根的重量变异系数分别为46.7%、53.29%、38.6%,药用成分紫菀酮、槲皮素、山萘酚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27.53%、48.42%、38.57%,紫菀酮的含量与根和根茎的重量比显著相关;山萘酚含量与根重显著相关。由此显示:根与根茎的重量比可作为衡量紫菀药材品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舌紫菀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紫菀春孢锈病菌(Aecidium astefum Schw.)引起小舌紫菀(Aste,albescens)锈病,为国内锈菌寄主新记录。该病在四川省蜂桶寨国家自然保护区小舌紫菀生长地造成危害,病株率为100%,病叶率28%,引起叶片枯斑、脱落。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菌(Tubefoulina pefsjcinaSacc.)是小舌紫菀锈病菌上的自然重寄生菌。该重寄生菌寄生于小舌紫菀锈菌春孢子器开口处,阻碍春孢子的释放。本文报道了小舌紫菀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形态特征及小舌紫菀锈病菌的重寄生现象和重寄生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4种美国紫菀品种抗旱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4种美国紫菀(Aster novae-angliae)品种1年生扦插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水分胁迫下4个紫菀品种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不同紫菀品种叶水势呈降低趋势,降低幅度依次为粉花>安德>紫球>香叶;相对电导率的含量则明显增加,依次为紫球>安德>香叶>粉花;丙二醛(MDA)的含量则显著增加,依次为紫球>香叶>安德>粉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则分别呈现单峰型与双峰型曲线,2种保护酶含量依次均为粉花>安德>香叶>紫球。利用Fuzzy隶属函数法,对4个紫菀品种基于以上5项指标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其抗旱性强弱排序为:粉花>安德>香叶>紫球。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建立紫菀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必要性、现实意义和方法,并对体系的效果进行评估。紫菀作为亳州大宗药材之一,种苗质量标准的缺失,导致种苗市场混乱,种苗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紫菀规范化生产。本文综述近年多种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分级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开展紫菀种苗分级标准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紫菀黄酮类化合物的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其含量.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SepaxGP-C18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4%磷酸;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360 nm.测定结果表明,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高.本方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快速、简便、准确,可作为紫菀药材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冯俊霞  陆敏  郭瑞霞  戚秀菊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323-3325,3329
以槲皮素为标准品,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药材紫菀(Aster tataricus L.f.)中总黄酮含量,该方法的检出限为2.51×10-7 g/L,线性回归方程为y=531.840 48x-3.544 48,相关系数R2=0.999 03,线性范围为6.7×10-6~6.0×10-4 g/L;紫菀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4.896×10-3g/L,样品测定的RSD为0.92%,平均回收率为93.19%.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以为中药材紫菀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