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祁连山东端青海云杉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采用统计回归法,建立了青海云杉林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要素关系模型,以青海云杉林死体可燃物引燃含水率为基准,结合燃烧实验,确定了祁连山东端青海云杉林森林火险等级对应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模型模拟效果较好,引入森林可燃物含水率气象预测模型可提高森林火险气象指数模型的应用效果,为祁连山东端青海云杉林火灾预测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不同海拔青海云杉与祁连圆柏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寺大隆林区连续海拔梯度(2 765 m~3 565 m)上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为材料,通过测定叶片中抗氧化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常绿木本植物抗氧化酶系统适应高山极端环境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几种物质在青海云杉(除SOD活性)和祁连圆柏叶片中含量均虽增加趋势;相同海拔梯度上,青海云杉的MDA含量高于祁连圆柏,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祁连圆柏,说明2树种都能适应低温、冰冻、强辐射等环境胁迫,但祁连圆柏的抗低温胁迫和抗辐射能力高于青海云杉.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典型林分生物量与净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祁连山典型林分的建群种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不同林龄的生物量和净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的平均生物量为282.544 t/hm2,祁连圆柏的平均生物量为248.764 t/hm2,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不同器官分配的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干(61.19%,58.82%)>根(28.17%,22.73%)>枝(6.4...  相似文献   

4.
使用对比分析法研究不同激素在相同条件下对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嫩枝扦插条生根效果的影响。其中,青海云杉选用IBA、ABT、CGR三种激素进行对比分析,祁连圆柏选用NAA、IBA、ABT三种激素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结果显示ABT激素对青海云杉嫩枝扦插条生根的促进效果最好,而NAA激素对祁连圆柏嫩枝扦插条生根的促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祁连圆柏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主要分布在青海、四川等地区,耐旱性比较强,在市场中经济价值比较高,可以用于家具、器具的制作。加强对祁连圆柏种子育苗技术的研究,和种植环境相结合,可以保证祁连圆柏健康生长。文章先介绍祁连圆柏育苗方法,再提出试验方法,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提高祁连圆柏生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作为保护环境重要对策之一,植树造林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对策。祁连圆柏是青海用于植树造林的树木品种。因此,加强关于祁连圆柏种植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简单分析了祁连圆柏插秧种植技术要点,并为祁连圆柏嫩枝扦插育苗技术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参考,从而确保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祁连圆柏属于青海地区比较常见且非常独特的一类树种,生长环境均在海拔2600m~3800m之间的阳坡地带。祁连圆柏在青海大规模种植,主要用于造林,保护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该树种有着非常好的耐旱性,所以在干旱地区种植祁连圆柏的成活率非常高。下文对祁连圆柏育苗造林技术进行全面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祁连圆柏(SabinaprzewalskiiKom.)是我国特有的常绿针叶树种,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河西走廊及其南部和四川北部等地区。在祁连山区,祁连圆柏是主要建群树种之一。本研究通过使用高分辨率的Dendrometer监测序列,提取日际振幅、生长速率、累积生长量等参数,分析整个监测期中祁连圆柏的树木径向变化规律。结合全自动气象台站的同步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不同时间尺度(日、月、季节、年)祁连圆柏径向生长与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祁连圆柏径向生长对气候环境的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其快速的经济发展速度对于环境的破坏也在加剧,故此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而植树造林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树种的选择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在青海祁连圆柏作为常见的植树造林的树种,在环保中经常使用,故此,加强对祁连圆柏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就成为其中的重点。本文从祁连圆柏以及祁连圆柏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进而为祁连圆柏的嫩枝扦插育苗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保障祁连圆柏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0.
祁连圆柏为中国特有树种,其种植范围主要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部分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其良好的抗旱耐寒性能,经常作为干旱地区的造林树种。该文主要介绍了祁连圆柏的扦插育苗技术,为大面积种植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沟系作为自然保护区内次级自然单元和管护单元,具有较强的分区确限性和可控性,主观因素少,便于制订针对性强的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管护措施.以沟系作为评价尺度,构建群落物种多样性优先保护评价体系,有助于增强自然保护区规划及功能区划的科学性,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以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群落类型及沟系群落物种多样性优先保护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群落类型优先保护顺序为:青杄林、红桦林、绣线菊灌丛、杜鹃灌丛、青海云杉林、小檗灌丛、糙皮桦林、油松林、栒子灌丛、白桦林、祁连圆柏林、山杨林、鼠李灌丛、金露梅灌丛、锦鸡儿灌丛以及柳灌丛;沟系优先保护顺序为:岗子沟、竹林沟、曲红土沟、小杏儿沟、下细沟、棚子沟、吐鲁沟、铁城沟、小岗子沟、指南北沟、景致沟、上细沟、水磨沟以及苏都沟.  相似文献   

12.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土壤渗透功能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物理性质、蓄水量、贮水量等角度对祁连山苔藓云杉林、祁连圆柏林、亚高山灌丛林、牧坡草地4种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渗透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的渗透功能主要由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质和量决定的,苔藓云杉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质和量最好,它的渗透功能也最好;虽然亚高山灌丛林的渗透功能次之,但由于它自身的特点,蓄水性能最好,又加之面最大,因此,贮水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北坡林区小蠹区系现有17种,为害青海云杉和祁连山圆柏,以中亚细亚成份占优势。小蠹种群的动态变化受气温、林分因子和经营管理所制约。采用以经营管理措施为主,保护益鸟和适时化学防治为辅的方法,是一种控制小蠹种群繁殖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 - 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不同样地类型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了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同。②不同群落间物种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混交林相对纯林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③对不同起源地的群落多样性,天然次生林>退耕地人工林>农耕地,且退耕多年地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接近于天然次生林。④在不同的退耕时间序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小—大—小”的变化过程,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呈“大—小—大”的变化过程。退耕还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的林草布局,促进群落的稳定和更新。图2表4参15  相似文献   

15.
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主要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及动态变化进行观测研究,建立了估测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生物量的回归方程;估测水源涵养林总生物量为4.170×107t,其中青海云杉林1.9738×107t,灌木林1.5484×107t;按各器官生物量排序青海云杉为:干>枝>根>叶>果,祁连圆柏为:干>根>枝>叶>果;立木各器官生物量比率反映林木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林隙更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解决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林更新难的经营难题,该文根据实测数据对该地区青海云杉林隙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林隙中心区更新最好,林隙内次之,林隙外(林冠下)最差,林隙内更新幼树以林隙中心区为核心呈聚集分布;林隙内外光环境对青海云杉的天然更新有影响。提出了“单株择伐-小面积林隙 天然更新”促进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可行技术,为该区青海云杉水源林更新及经营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18.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对森林火灾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对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地区不同林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年秋季防火期至2017年春季防火期大兴安岭林区(根河市、鄂伦春旗、牙克石市、阿尔山市)林分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主要火环境因子对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中气温、林中相对湿度、枯枝落叶层质量、枯枝落叶层温度以及林内灌木盖度是影响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变化的重要因子。(2)各地区春季与秋季、春季与全年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秋季与全年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极显著(P<0.01),说明秋季防火期预测模型精度优于春季防火期预测模型精度。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需要根据不同防火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并相对应地引入更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火环境因子,为林火预测预报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