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进国内、国外优质、高产、优良燕麦品种五个,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鉴定各燕麦品种的适应性、生产力,从中筛选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为陕南山区燕麦品种鉴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人类来说,燕麦具有降低和防止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功效,针对畜牧业它又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草。和平解放前西藏无栽培燕麦,和平解放后进藏部队和国家有关科研单位引进了一批饲用燕麦品种,筛选出加拿大3号等燕麦品种在西藏种植,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中欧白朗农村发展项目和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先后引进了青引1号、青引2号等饲用燕麦新品种在白朗等地种植。目前燕麦已成为西藏农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优质饲草之一,为进一步推广燕麦种植与加工技术,本文简述了燕麦高产栽培与加工技术,提出了西藏燕麦生产与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供同行参考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加工型皮燕麦新品种安瑞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优质高产加工型皮燕麦品种安瑞的选育方法、品种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提出了简要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优质饲料皮燕麦品种—新燕麦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燕麦2号皮燕麦品种,原代号白燕7号.2005年由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引进,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优质、籽粒产量高、干草产量高、适应范围广,是目前新疆皮燕麦主要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燕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我国燕麦育种面临的"育种技术单一、方法陈旧、周期长、优良品种少"问题,围绕燕麦育种核心环节进行技术创新研究。一方面,引进与利用国外燕麦资源。在引进300份加拿大种质资源基础上,培育了中加燕麦杂交后代材料9 000多份;另一方面,创新我国燕麦育种方法,创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我国独有的显性和隐性核不育资源,解决燕麦四六倍体杂交不育难题,攻克裸燕麦花药单倍体育种技术屏障,创新带芒标记性状集成优选等4项关键技术,破解了燕麦杂交聚合慢、异源优质基因库缺乏、优良基因整合效率不高、抗病优质基因狭窄和优良标记性状难辩别等难题。目前我国燕麦荞麦研究团队成员育成省级以上审(认)定裸燕麦新品种48个、皮燕麦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审新品种6个,由过去单一的高产类型,发展形成了满足我国复杂种植生态环境对燕麦品种多元化和加工品种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6.
张春梅  赵恒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364-9367,9494
通过试验田、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优质饲草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对青海省湟中地区种植的燕麦和饲用玉米品种、优质饲草良种繁育及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适合湟中地区的包括饲草品种、良种繁育、饲草生产加工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7.
高产优质专用型皮燕麦品种乐珍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产优质专用型皮燕麦品种乐珍的选育方法及表现,分析了其创新点,并简单提出了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北农业科技》2009,(20):I0005-I0005
赵世锋,高级农艺师,从事裸燕麦育种与栽培工作20年,倡导并主持调整了燕麦育种目标;以高产、优质、多功能、专用型为突破点,选育出优质食用、加工专用、粮草兼用、早熟备荒、饲草饲料等专用型燕麦品种6个及若干后备品系,其中“优质加工专用型莜麦新品种坝莜1号选育”2004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粮草兼用型莜麦新品种“坝莜3号”通过了国家小宗粮豆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坝莜5号、坝莜6号、坝莜9号通过河北省鉴定;  相似文献   

9.
7个燕麦品种在拉萨的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进的3个皮燕麦、4个裸燕麦在拉萨市进行引种试验种植,对生育期、品种抗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最终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饲用燕麦新品种为坝燕6号和坝莜13号,表现出抗逆性强、籽粒饱满、草产量和籽粒产量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品种间燕麦脂肪酶活性的差异机制,分析影响燕麦脂肪酶活性的内在因素,为筛选低脂肪酶优质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个燕麦主产地的6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脂肪酶活性、营养指标、物理性状及农艺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与燕麦脂肪酶密切相关的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多个燕麦样品按脂肪酶活性分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具有相关性的数据组转化为便于统计分析的综合变量,考察燕麦品种间的脂肪酶活性差异;结合灰色关联度与多元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得出各品种与理想品种的关联度,并以脂肪酶活性为因变量,拟合得出脂肪酶活性预测模型,筛选低脂肪酶活性优质品种。【结果】脂肪酶活性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5),且脂肪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脂肪酶活性、酸值4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脂肪酶活性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6,P<0.01),且脂肪酶活性越高的品种,其位于31—43 kD的电泳条带所占百分比越大;脂肪酶活性与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P<0.01);脂肪酶活性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r=0.37,P<0.01);经灰色关联度分析知白燕18号、迪燕1号与理想品种X0关联度较高,分别为0.951和0.883,属于低脂肪酶且高营养品种;经多元逐步回归,仅保留影响显著的容重与蛋白质含量作为自变量,建立脂肪酶活性预测模型Y(脂肪酶活性)=720.274-2.255×容重(g·L-1)+75.761×蛋白质含量(%),P<0.01,R 2为0.658。【结论】不同品种间燕麦脂肪酶活性差异明显,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容重、生育期是燕麦脂肪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灰色关联法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建立的优质品种筛选与脂肪酶活性预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对燕麦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并优选出低脂肪酶活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