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地整理后评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自1998年以来实施了大量的土地整理项目,但时于项目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却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论证。本文将对土地整理后评价的内涵、土地整理后评价的内容、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特点,研究了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陕西省渭滨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利用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居于良好发展水平,同时也表明了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土地整理区农地可持续利用性评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评价研究方法。运用实例论证方法、调查统计与综合分析法、模型法,在将分析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评价的适用性基础上,通过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和标准粮产量的关系,计算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理论生产能力,构建土地整理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土地整理工程的指标可以转化为自然等和理论生产能力评价的指标,根据整理前后的理论生产能力变化整理前后土地质量变化。运用此方法不仅可以合理科学评价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还可以拓展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当前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的研究及应用需要,构建了由23个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评价,并结合大丰市的土地整理项目进行了评价应用和检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该研究为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的定量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建立一套合理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关键。该文从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内涵入手,讨论了土地整理评价体系的原则,提出了建立评价体系指标的方法,为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可持续土地整理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建立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体系对于保证可持续土地整理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内涵、评价体系构建原则、评价程序及其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7.
农村的土地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也逐渐受到重视。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以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丰乐院村等6村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构建了含14个指标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土地整理效益对于提高投资效益和投资决策及区域发展的意义,为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土地开发整理潜力测算与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MAPINFO,MAPGIS与VBA建立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调查数据库,建立潜力测算模型。通过区域权属图库的快速构建、区域地形条件、区域农民收入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以及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潜力测算,实现土地开发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并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将河南省划分为10个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区,确定了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开发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
旨在构建完整的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分别采用了因果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土地整理的目标、土地整理潜力以及影响因素等分析入手,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省级层次的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废弃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我们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对土地进行整治是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进行地区发展和国土整治的重要手段。在最近几年我国和地方在土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的就是尽可能的解决土地问题,但是土地整理目标和土地整理效果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众多,只有将这些问题及时的解决才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而土地整理项目影响评价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本文主要对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的评价方法对我国土地整理项目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分析评价是土地综合整治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土地综合整治预期收益的体现,对于评价土地整治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社会效益、景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3个方面对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效益进行分析评价,该研究将对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效益有借鉴意义,评价结果可为定陶县土地整理绩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国内外土地整理研究现状出发,阐述了土地整理的概念和内涵,回顾了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土地整理模式、规划设计、效益分析以及公众参与4个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科学认识土地整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差异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农业区划、耕作制度特点、整治工程措施特性,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质量等5个指标所组成的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云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土地整治类型区:滇中中山湖盆高原整治区、滇西南中低山宽谷盆地整治区、滇东南喀斯特中低山整治区、滇西北高山高原整治区和滇东北中山山原整治区。  相似文献   

14.
赵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43-17344,17346
从土地整理立法课程的属性出发,以土地整理立法评析项目模式为课程的诊所式构建路径,进而从学时、成绩评定、教学进程等方面确立土地整理立法课程的诊所式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土地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人类的一切生产和生活都是在土地的基础上展开的。土地整治和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拟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理论层面上探索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的区别与联系,避免二者被混淆使用。土地整治与土地整理的区别在于:目的、范围和实施的手段不同;二者的联系在于:土地整治包含了土地整理,土地整治统率着土地整理的发展,二者的作用都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平衡土地利用中数量、质量与生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各地土地整治案例进行总结,分析归纳成功经验及创新机制。其次,利用SPSS的系统聚类功能,将桂林市以区县为单位划分为4个整治类型区。最后,结合各类型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土地整治重点,因地制宜地提出4类土地整治模式:土地储备整治模式、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城乡区域综合整治模式以及城乡挂钩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周厚侠  望勇  徐同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23-15326
[目的]弄清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为下一期整治规划服务。[方法]基于密云县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1∶50 000地形图以及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库,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田块调查分析法分析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状况。[结果]全县耕地整理区面积21 286.23 hm2,通过耕地整理可增加有效耕地1 482.09 hm2,耕地利用率提高潜力为6.9%,其中一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密云县的西南部,面积10 930.61 hm2;二级潜力区面积主要分布密云的西南和东北部,面积为6 479.97 hm2;三级潜力区面积为3 875.65 hm2。[结论]密云县耕地整理潜力较大,空间分布上以西南部为主。  相似文献   

18.
陈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725-9727,9772
从土地整理的内涵、意义与特点出发,以宿迁市宿城区南蔡乡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论述了土地开发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期为土地整理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上高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上高县上轮耕地质量等级更新的方法、参数体系、评价因素及权重,对上高县2011、2012年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进行评定,确定整治后耕地的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并分析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质量等级总体提升;整治后耕地田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灌溉排水条件变化比较明显,土壤养分状况变化不太明显,说明土壤养分跟土壤本底质量有很大关系,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大变化;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