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整齐度混有其他稻谷的杂交种子粒型不整齐,如混入的父本或其他籼稻谷粒,明显比杂交种子细长饱满,粳稻谷粒较圆。看谷壳色鉴别杂交种谷壳上略带不均匀的黄褐色等生理性杂色,而父本、保持系等谷粒颜色较为一致。保持系和其他杂株谷粒比杂交种子透明度高,谷壳比杂交种光滑。  相似文献   

2.
为了高效利用宿州地区麦秆和煤,采集了朱仙庄镇的麦秆和任楼煤矿样品,并对煤样和麦秆进行了不同比例的混合。运用labsys evo同步热分析仪测试了不同比例的麦秆与煤混合样品。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的混合比例能够改变煤的热解失重温度和增加煤的热解效率。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煤中混入秸秆可以降低煤反应过程的活化能。该方法可以作为煤和秸秆综合利用的一种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露天盆栽实验,改变土壤中混合施用的生物质炭的质量,观察了黑麦草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在土壤中混入15%左右的生物质炭最有利于黑麦草的生长;在土壤中混入30%左右的生物质炭开始,黑麦草生长受到抑制;增加生物质炭施用量能提高黑麦草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4.
亲本纯度直接影响杂交种纯度,特别是不育系的纯度对杂种影响更大。近些年来,有些杂交种由于不育系纯度不高,影响了杂种的纯度、产量和声誉。因此,为了做好防杂保纯工作,首先就应对不育系中的杂株类型及其成因有所了解,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其纯度。1不育系中的杂株类型及成因1.1不育系中混有保持系在不育系中混入保持系是常见的。主要是由于播种、收获、脱粒等作业时,造成机械混杂。繁殖田中的保持系只要在开花期严格除净,对不育系的纯度影响不大,只是影响繁殖系数;制种田中如果有保持系,对杂交种纯度影响较大,应在开花初期尽早除掉。1.2异…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杂交种纯度小区种植鉴定是目前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最准确、最可靠的办法。即利用大棚对市场上销售的玉米杂交种进行当地异季种植,根据品种描述判定其品种的真实性,及鉴定种子样品纯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或种子标签标注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油菜(Brassica napus)杂交种深孔板内发芽,简化碱裂解法提取DNA步骤,配合高通量研磨器FastFluid Management SK300样品混匀仪的使用,提供了一整套快速高通量低成本获取油菜杂交种子叶DNA样品的集约化方案。该方法可以实现10 h完成万份DNA样品的提取,极大提高了DNA获取效率,有利于利用分子标记对杂交油菜种子进行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7.
电缆地层测试是一项获取地层流体样品的重要测井手段,但因储层渗透性、泵抽效率以及泥浆侵入深度等因素影响,电缆地层测试作业经常不能完全取到较纯净的原状地层流体样品。对待这类油水/气水混合样品若仅考虑所取油气样品体积忽略了水样样品的离子组成,则易致使对地层流体性质的认识存在误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储层流体性质识别的精度和提供准确的油气评价物性参数,探索了一种新的井场快速水样分析技术。该技术由水样的离子含量测定和数据分析2部分组成,最终提供的分析结果不但包括样品中混入泥浆滤液的比例,而且还包括地层水的特征离子含量和总矿化度、电阻率以及储层产水率等参数,结合油气样品体积及高压物性分析参数,可以定量地判断储层的流体性质。在南海海域数十口探井的疑难油气层取样分析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技术与电缆地层测试取样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判断储层流体性质,为现场作业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杨树试验区24个杨树新品系烂皮病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杨派河北杨不同种源混合系、白杨派内杂交种锻新8315、山银8313、山毛8325二黑杨派或以黑杨派为母本、青杨派为父本或多父本杂交种以及以黑杨派为父母本的杂交种,或以实生选育的青杨派无性系表现为抗病(感病指数0~10.0)。白杨派椴新、银新、黑杨派天青×美表现为中抗(感病指数10.1~20.0)。白杨派内杂交种山毛、黑杨派(母本)与胡杨派(父本)的杂交种芦胡表现为中感(感病指数20.1以上)。  相似文献   

9.
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四联球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基因组DNA进行repPCR扩增,并在模板样品中混入植物DNA作对照实验.结果表明:用rep-PCR方法分析细菌基因多样性,能在较大范围内避免植物基因的干扰.模板量梯度实验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多态性与模板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2011~2013年在山东共采集337个市售玉米杂交种子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发芽势、发芽率等指标,并统计其种子包衣、包装及包装袋标识等信息。结果表明,近3年山东市售玉米杂交种在质量保证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破损(包括较大裂纹)种子较普遍,破损的样品数占同批总数超78.0%;发芽势和发芽率差异较大,分布范围分别为41.7%~100.0%和53.7%~100.0%。对此提出了提高、保证种子质量的3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