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适宜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以改善褐口蘑菌丝体生长。[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自制PDA培养基,研究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褐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最佳生长调节物质对褐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维生素B1、赤霉素、三十烷醇、肌醇、吲哚乙酸、维生素C对褐口蘑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肌醇对褐口蘑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菌丝生长致密,其最适添加的浓度为1 mg/L。[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褐口蘑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金针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金针菇菌种为材料,根据菌丝干重,对影响其生长的因素(碳源、氮源、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摇床转速、培养时间)进行筛选。[结果]不同碳源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玉米粉〉淀粉〉绵白糖〉葡萄糖.2%牛肉膏作为氮源的效果较好。23℃时金针菇茵丝生长较好。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时,金针菇菌丝的生长最好。摇床转速以140r/min为宜。振荡培养7d,金针菇菌丝生长量最大。[结论]金针菇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为:3%玉米粉,8%牛肉膏,2ml/L维生素母液500倍液,0.1%KH2PO4,0.5%MgSO4;适宜摇瓶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6.5,在23℃,140r/min转速下,振荡培养7d。  相似文献   

3.
培养基和温度对巨大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和温度对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巨大口蘑菌丝生长最佳的培养基为加富PDA-4(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酵母粉5 g、钙中盖3 g、MgSO4 2 g、琼脂20 g、水1 000 ml),此时巨大口蘑菌丝的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粗壮、浓白、致密;最适温度为28~30 ℃.  相似文献   

4.
王谦  付强  卢朝亮  齐玲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21-1021,1023
探讨了几种不同配方培养基对褐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8%燕麦的培养基对褐口蘑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白灵侧耳菇脚水对褐口蘑菌丝生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姚太梅  李明  李守勉  田景华  于兰芳  邢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14-1414,1446
[目的]探究温度和pH值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pH值(4.5、5.0、5.56、.0、6.5、7.0、7.5、8.0)的培养基,并将相同pH值的培养基分成6组,分别置于温度(以2.5℃为梯度)为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箱中培养,同一温度设5次重复。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隔24 h测量1次,连续测3次,计算菌丝日平均生长速率。[结果]供试菌株在17.5~3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0℃;菌丝在培养基pH值4.5~8.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5。[结论]该研究为白灵菇栽培和菌丝体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冬菇菌种分离与培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株野生高产冬菇菌种的培养特性。[方法]以新鲜野生冬菇子实体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冬菇菌种,研究其培养特性。[结果]冬菇在加富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菌丝白色、呈细棉绒状或绒毡状,稍有爬壁现象。在显微镜下,菌丝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在pH值5.5~7.5范围内均能生长,pH值6.0时生长最快,长势最好。菌丝在21~29℃范围内均能生长,25℃时生长最快。冬菇菌丝在棉籽壳、木屑培养基中的满袋时间分别为40、44 d,冬菇产量分别为1.47、1.15 kg,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9.06%、38.33%。[结论]冬菇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25℃,人工栽培的最适培养基是棉籽壳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李熙英  李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14-15017
[目的]系统研究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Per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田间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人参灰霉病病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菌,获得纯培养,研究培养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对人参灰霉病菌孢子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人参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最适温度为25℃,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最适宜pH值为6.0。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最佳,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氮源以蛋白胨最佳,其次为牛肉膏、酵母汁、丙氨酸、硝铵;在不同的培养基里以PDA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生长最快,产生灰色菌丝,菌落浓密。菌核、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60、55和50℃。[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人参灰霉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皮松落针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pH值、温度对其病原菌——白皮松散斑壳菌落生长的影响,并对其ITS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病原菌菌丝在4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以OA上生长最快;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5.5~6.5,最适pH值为6;生长适温为22~26℃,最适温度为25℃。利用通用引物ITS4和ITS5进行PCR扩增,得到的rDNA ITS序列长度为443 bp,其中包括125 bp的ITS1序列、169 bp的5.8S rDNA序列和149 bp的ITS2序列。[结论]为白皮松落针病的准确诊断及分子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松口蘑菌丝体培养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体培养方法对松口蘑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的菌丝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PDA,最适培养温度为23℃,最适初始pH值范围是5.0~6.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哈茨木霉30371在自然情况下的培养条件。[方法]将哈茨木霉30371的孢子悬液在液体培养基中摇床振荡培养,研究培养温度、pH值、无机离子、各种碳源和氮源等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麦麸培养基中哈茨木霉30371的菌丝干重最高,其次是玉米粉培养基、PDA培养基,豆饼粉培养基最低。哈茨木霉30371在22~34℃下均能生长,22℃为其最适生长温度;在pH值4.0~8.5均能生长,最适pH值是5.5。各因素对哈茨木霉30371生长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NH4)2SO4>KH2PO4>MgSO4.7H2O>麦麸、豆饼粉。[结论]哈茨木霉最适的发酵条件为:在麦麸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22℃,自然pH值,2.00%麦麸,1.00%豆饼粉,1.00%(NH4)2SO4,0.25%MgSO4.7H2O,0.50%KH2PO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蛋白激发子产生菌链格孢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研究不同温度、湿度、pH值、碳源及氮源对该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8℃,最适pH值7~8 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28℃,最适相对湿度98%,最适pH值7~8。葡萄糖为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为蛋白胨,硫酸胺和氯化胺等会抑制菌丝生长。[结论]中温高湿环境利于链格孢菌的生长及孢子萌发,不同营养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5种碳源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方法]设固体培养条件下5种碳源(葡萄糖、淀粉、甘油、甘露醇、乙醇)和空白对照,3次重复,观测不同浓度(2%、4%、8%、16%、20%)碳源对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产生的影响。[结果]碳源种类及浓度对核盘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均有较大影响。葡萄糖和淀粉是核盘菌的适宜的碳源,既适合于菌丝营养生长也适合于菌核形成,但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最适浓度不一致;甘油、甘露醇和乙醇3种碳源适宜于菌丝营养生长,但抑制菌核的形成。[结论]该研究为找到可以控制核盘菌生长或菌核形成的靶标位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汝洋  潘月敏  许旭  高智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07-13808,13810
[目的]探讨培养基营养条件对安徽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对安徽地区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茄病镰孢(Fusarium solani)生长速率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的7种培养基中,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产孢量在查彼培养基上最高;该菌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最高;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产孢量在以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最高。[结论]为该菌的相关研究以及所致大豆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遮阴对不同大小种球大百合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筱  赵景龙  邓洁  余婷  张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74-22276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遮阴对不同种球大小的野生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rtteum)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探讨野生大百合的引种驯化机制。[方法]将不同大小野生大百合按周径等级分类进行不同程度(0、45%、70%)的遮阴处理,处理13d后进行各植株株高、叶片数的测量。处理46d时进行光合指标如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3)的测定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paR)及叶温(ti)。[结果]在45%遮阴处理下大百合具有较高的相对生长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胞问co,浓度较低。70%遮阴处理下大百合生理特性普遍优于全光照,但过度遮阴使光合速率降低,不利于其生长。此外,种球周径越大的大百合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相对更优。因此,生产上应用周径相对大的种球和适当调控光照强度,是大百合引种驯化的重要措施。[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大百合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环境因子对马铃薯致病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生长状况的影响,以明确黑龙江省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的环境适应性,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对立枯丝核菌菌丝在不同温度、p H、光暗条件下的生长状况进行测定。[结果]菌丝在4℃条件下不能生长,适宜温度为19~25℃,全暗和全光条件下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和25℃,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在p H 4~11时菌丝均能生长,以p H 6~7时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当热激20 min以上时,其致死温度为50℃。[结论]综合评价了环境因子对立枯丝核菌AG-3融合群生长的影响,同时耐热性测定表明短暂热激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时会严重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李青松  闵华  周胜乐  庄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16-14117
[目的]研究用含有丰富营养的菠萝皮代替蔗糖对栽培黑木耳的影响。[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比较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9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黑木耳菌丝均能正常生长。配方7、8、9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与配方6、5、4、3、2、1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配方7、8、9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当配方中的菠萝皮达到杂木屑的12%时,不添加蔗糖也可使菌丝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快。配方7、8、9的培养基中黑木耳平均产量最高,与其他6种配方的差异极显著。配方7、8、9的培养基中黑木耳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当配方中的菠萝皮达到杂木屑的12%时,不添加蔗糖也可使黑木耳产量达到最高。[结论]用菠萝皮代替蔗糖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筛选和选育适宜广西栽培的双孢蘑菇品种和确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研究7个双孢蘑菇菌株的形态特征及不同温度、pH、光照、碳氮源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菌株9506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褐蘑菇最慢;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9.0,最适pH为6.0~8.0;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粉。【结论】7个双孢蘑菇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性不明显,在栽培生产中,应综合协调温度、pH、光照、碳氮源等因素的作用效果,以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不同棉花副产物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棉花副产物培养基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以棉籽壳、棉杆为主要培养基,采用试管斜面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灵芝菌种A和R生长的影响。[结果]以棉籽壳为主要培养基配方中,菌株A的最适配方为棉籽壳90%、麸皮8%、石膏1%、白糖1%;菌株R的最适配方为棉籽壳85%、麸皮13%、石膏1%、白糖1%。以棉秆为主要培养基配方中,菌株A、R的最适配方为棉秆90%、麸皮8%、石膏1%、白糖1%。[结论]以棉杆为培养基的灵芝日均生长速度均高于以棉籽壳为培养基配方的灵芝;在同一培养基配方中,菌种A除在棉籽壳配方2外,在其余培养基中日均生长速度均高于菌种R。相对于菌种R,菌种A更适合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9.
陈今朝  方平  戴玄  冉景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85-7187
[目的]探明姬菇P12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同化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的能力。[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pH值对姬菇P12菌丝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5种碳源中,姬菇P12菌丝体在蔗糖中的生长速度最快,依次是葡萄糖、麦芽糖和淀粉,乳糖最差;在5种氮源中,蛋白胨最好,酵母膏、豆饼粉和黄豆粉次之,(NH4)2SO4最差;在4种供试无机盐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MgSO4较好。姬菇P12菌丝体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4.0%蔗糖、0.10%蛋白胨、0.10%MgSO4,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7.0。在这种培养基中姬菇P12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最好。[结论]姬菇P12菌株对不同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同化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