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5年水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5年水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处理可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高要市的示范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高要市2007~2008年连续2年开展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施肥相比,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每667 m2产量早季增加26.98 kg、晚季增加52.95 kg.增产率分别为7.29%和12.64%;早季节省氮肥28%、节约肥料成本18%左右,晚季节省氮肥13%、节约肥料成本14.5%;每667 m2纯收益增加85.76-139.45元:氮肥利用率提高22.2%-59.5%,产投比提高11.3%-15.6%;同时,水稻"三控"施肥处理的稻株更健壮、抗倒性和抗病虫能力更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危害率分别减少了21.97%和48.00%.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惠来县2015年开展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比当地习惯施肥产量早造增加38.37 kg/667 m2、晚造增加39.37 kg/667 m2,增幅分别为7.7%和8.1%;早造节省氮肥33.3%、节约肥料成本28%左右,晚造节省氮肥33.8%、节约肥料成本29%左右;产投比提高15%以上;氮肥偏生产力比习惯施肥提高50%以上;"三控"施肥技术表现出增产增益、环境友好;在惠来地区具有良好的示范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泰和县双季晚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机理是在栽足基本苗条件下,通过控肥(控制氮肥总量、适量氮肥后移作穗肥),实现控苗(控制无效分蘖发生,降低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控病虫害(调优群体结构、减轻病虫害),达到节肥增产提效目的。该文主要探讨了"三控"施肥氮肥不同的调减幅度对水稻农艺状性、产量构成和单位面积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晚稻以施纯氮11.7kg/667m~2、按基、蘖、穗肥5∶2∶3的比例,且蘖肥在抛栽后11~14d施用的处理产量最高、效益最佳,该处理表现为生育期适中,生育稳健、抽穗整齐,群体结构与穗粒结构协调,灌浆期较长,结实率和饱满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5.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示范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2005~2006年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广东省不同稻作区的示范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三控"施肥技术可节约氮肥10%~30%,氮肥利用率提高10个百分点;无效分蘖减少,最高茎蘖数下降11.9%,成穗率提高17.7%;水稻群体结构改善,透光率相对提高33.3%,群体消光系数下降21.3%;稻纵卷叶螟危害率减少75%以上,纹枯病病情指数降低35.5%,可少施农药1~3次;稻谷一般增产5%~10%,每667m2增收节支50~100元.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研究了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氮肥调减施氮量及施肥时期对水稻产量、病虫害发生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调减施氮量,减少基蘖肥比例和推迟分蘖肥施用时期,能有效地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根椐省农业厅粮油作科技物局与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工作安排,我站在赤岸镇沿里村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核心区安排二晚水稻"三控"施肥氮肥调减幅度专题试验,通过试验示范,逐步转变传统"一炮轰"的施肥习惯,改善分蘖肥施用量过大,施入早,穗肥施用量偏少等不合理的施肥方式。实现水稻减肥减药、节本增效。试验以控制氮肥总量,优化基蘖穗肥施用比例和分蘖肥适宜迟施等关键技术,展示"三控"施肥技术在提高氮肥利用率、控制高峰苗数、提高成穗率和控制病虫  相似文献   

8.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阳江市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8年阳江市开展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永范应用进行了总结两季多点的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三控控"施肥技术平均节约肥料用量26.23%,其中,氮肥用量节约34.62%;每667 m2竹省肥料成本20~90元.减幅14~40%:增产稻谷10~20 kg,增幅4-10%,增收节支60-130元.增幅10%~85%;产投比提高10%-30% "三控"施肥技术增产增效的主要原因:一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每穗粒数均比对照增加,分别增加13.0%.5.2%和6.6%;其次是施肥时间和比例合理,肥料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最优"3414"设计,对影响水稻产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三因素进行试验。建立了水稻产量目的数学模型,明确了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为氮肥和磷肥,且氮肥和磷肥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同时,找出了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的施肥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稻氮肥不同比例"三控"施肥技术(N 4∶2∶3∶1和5∶2∶2∶1)与习惯施肥对比试验,验证水稻"三控"施肥技术在促进禾苗田间生长、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千粒重、单位面积产量等综合效应,从而实现高产稳产。结果表明:早稻分别增产718.5、637.5 kg/hm2、增收1 893.75、1 691.25元/hm2、纯收入增幅14.2%和12.7%;晚稻分别增产627.0、484.5 kg/hm2、增收1 727.7、1 357.2元/hm2、纯收入增幅10.5%和8.2%,增产增收增效显著。而2种不同氮肥比例"三控"施肥试验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一项高产稳产、省肥省药、节本增效的施肥新技术,其主要生物学基础是:(1)氮肥利用率与总施氮量、基蘖肥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穗粒肥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基肥,后者又高于分蘖肥,因此应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实行氮肥后移;(2)分蘖速率由群体已有茎蘖数、叶片含氮量和叶面积指数共同决定,提高成穗率要从控制最高苗数和提高已有分蘖成活率两方而人手,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适当控制幼穗分化前生长速率和提高幼穗分化后生长速率,是提高群体成穗率的重要物质基础;(3)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主要由气候条件和植株群体指标决定,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最高茎蘖数、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抽穗期群体透光率呈负相关,为通过群体调控减少纹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Today, about 30% of world nitrogen (N) fertilizer is consumed by China. Rice crops in China consume about 37% of the total N fertilizer used for rice production in the world. Average rate of N application for rice production in China is high and fertilizer-N use efficiency is low compared with other major rice growing countries. Research progresses have been made internationally and domestically on the application method, fertilizer-N sources, computer-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and real-time 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reduce N losses and increase fertilizer-N use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o continuous increase in N rate and lack of adoption of new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in N management by farmers, we hypothesize that high indigenous soil N supply, adoption of hybrid and super rice cultivars, improper timing of N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mid-season drainage could be the causes for the low fertilizer-N use efficiency in China. Future research work on improving fertilizer-N use efficiency of rice crop in China should focus more on improving cultivar‘s N responsiveness, optimizing the timing and rate of N application based on crop N status, and achieving optimal soil N supply capacity.  相似文献   

13.
【目的】深入分析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扩散中的障碍因素,以提高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扩散效果。【方法】选取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东西两翼次发达地区、粤北不发达地区6个典型自然村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采用者及技术提供单位和科研推广人员为调查对象,对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扩散过程中的扩散源、被扩散技术本身特性、技术采用者、技术扩散环境中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水稻“三控”施肥技术适应性广、效果稳定,扩散过程中有课题项目支持和行政手段激励将推广得更顺利;空间距离越小、交通越便利、语言和信息交流越顺畅,则技术人员的的推广主动性越强;户主文化程度越高、越年轻,水稻种植面积越具规模,采用该技术的可能性越大。【建议】应激励技术扩散源实施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缩小技术势差、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政策倾斜完善基础建设,鼓励规模化经营、促进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促进农业技术扩散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不同杂交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 e0.132 SPAD (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 e0.173 SPAD(r2=0.9508**)。在SPAD预设阈值介于36~40的范围内,若要保持两个品种同一时期顶叶的SPAD值相同,汕优63比两优培九需要多施用氮肥37.3 kg N•ha-1。【结论】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当氮肥平均用量接近160 kg N•ha-1时,两优培九的吸氮能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汕优63相当;其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高于汕优63;其氮素收获指数低于汕优63。此外,两优培九比汕优63表现出较高的耐肥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徐一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4,(26):8970-8972
介绍了我国水稻生产中氮肥使用和利用情况,并从稻田土壤背景氮、杂交水稻和超级稻的应用、施肥时期和比例不合理、中期晒田等多方面分析了我国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可能原因.初步探讨了从选育节氮高效水稻品种、研发和应用新型氮肥、改进稻田施肥时期和方法、科学使用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及节肥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来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支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从农业生产管理系统研发、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培训、农村数字社区建设、农村政务管理等5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支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应用"3S"技术,在农业科学研究中贯彻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S”技术对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起到过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3S”技术与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关系;介绍了“3S”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提出了为农业实施科学发展观,农业科学研究在“3S”技术方面需要解决信息挖掘、时空信息管理一体化、农业知识工程、农业信息技术工程化、“3S”技术与农业应用系统相结合等问题。我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3S”技术农业应用的核心内容已经趋于稳定、成熟,当务之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用“3S”技术解决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3S"及抽样技术在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3S”及抽样技术应用的国内外现状,并对其在森林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特点、方法进行了简要概括;基于“3S”技术的动态监测理论和方法不仅能满足森林资源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要求,且具有多目的的监测功能,可作为建立更高层次专家决策系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效果,研究了肥料增效与控释技术对水稻的生育性状、产量、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肥料增效和控释技术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特别是在减施氮肥30%的条件下,采用肥料增效和控释技术的处理均比常规施肥增产,这说明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条件下减少化肥施用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寒地水稻实地氮肥管理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为解决东北寒地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引进了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实地养分管理技术。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寒地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值(SPAD值)在穗分化期、抽穗期与叶片含氮量及叶色卡值(LCC值)之间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初步确定寒地水稻的SPAD阈值为38~40,LCC阈值为3.5。与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实地氮肥管理(SSNM)氮肥用量减少25%,千粒重增加0.75 g,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SSNM可以降低氮肥用量,具有在广大寒地稻区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