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2005年在长沙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低肥(N 135kg/hm2、P 29.7kg/hm2、K 112.1kg/hm2)、中肥(N 180kg/hm2、P 39.6kg/hm2、K 149.4kg/hm2)、高肥(N 225kg/hm2、P 49.5kg/hm2、K 186.8kg/hm2)对超级杂交稻产量、产量构成和某些栽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及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等各施肥量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两年间的差异显著;(2)总干物质重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准两优527为0.9377**,两优293为0.8630**;(3)某些栽培生理指标的品种间差异明显,其中两优293叶面积指数大、分蘖能力强,前中期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但分蘖成穗率不高.准两优527前中期生长平稳,分蘖成穗率高,后期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但抗倒伏能力弱.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氮肥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比例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和C两优343为供试材料,设总氮肥施肥量为180 kg/hm2,分别设置基蘖肥(基肥+蘖肥)占总施肥量的比为0、40%、50%、60%、70%、100%。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模式N3能显著提高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大量的氮肥后移(N1)由于基蘖肥供应不足造成分蘖减少,导致杂交稻有效穗数的下降,同时后期氮肥的大量施入,造成杂交稻贪青晚熟,结实率大幅度下降;而一次性基肥施肥模式(N5)由于前期基蘖肥过多,造成大量的无效分蘖,使得灌浆期氮素供应不足,导致叶片早衰,造成结实率和每穗粒数的下降;N3模式的干物质生产具有前促、中控、后稳的特点,有利于物质的积累和转移,从而提高了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以超级稻杂交组合两优293为试验材料,研究氮钾肥适宜配方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适宜配方能明显提高水稻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在施N 220kg/hm2和286kg/hm2条件下,获得最高产量的K2O用量为169kg/hm2,氮钾肥最佳适用量适宜配方为N 220kg/hm2、K2O 169kg/hm2。  相似文献   

4.
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生产特点与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4,自引:6,他引:38  
 【目的】探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种植地点和不同施肥量条件下的产量表现及干物质生产特点。【方法】于2004~2005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衡阳、南县和永州5个地点进行大田试验,按照N﹕P2O5﹕K2O为1﹕0.5﹕1的比例,设置3种施肥量处理(135、180、225 kg N•ha-1),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以超级杂交稻组合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试验材料。【结果】超级杂交稻收获产量以桂东点产量最高,地点间差异显著,其中准两优527平均为7 492.3~12 209.2 kg•ha-1,两优293为6 984.0~11 679.5 kg•ha-1。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生产量的地点间变化与收获产量一致,但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施肥量处理间收获产量和干物质生产量差异均不显著。收获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为正相关,而与每穗粒数表现为负相关。【结论】超级杂交稻存在适宜的种植区域,且在施肥量为135~225 kg N•ha-1的范围内,施肥量不是超高产栽培的限制因子。超级杂交稻的库容量大,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是获得超高产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金优527和Q优6号为材料,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形成的特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较大,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全生育期施氮量为0~390 kg/hm2试验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茎鞘干物质的比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叶干物质的比例则逐渐增加;成熟期穗干物质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与产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超级杂交稻最佳施氮量和最高产量分别为254.2 kg/hm2和11 737.2 kg/hm2  相似文献   

6.
硅肥和钙肥对超级杂交稻茎秆抗倒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3种不同的施硅肥、钙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两优293生育后期的茎秆抗倒力学差异.结果表明:两优293的倒4节间折断弯矩M明显大于准两优527,主要因为构成茎秆材料数量的增加;施硅肥对提高倒4节间M值、降低折断指数BI作用明显,尤以中量(五水偏硅酸钠的施用量为300 kg/hm2)最佳;施钙肥不利于降低准两优527成熟期的BI值,但能明显提高两优293倒4节间的抗折断能力,最佳施钙量为中量(熟石灰施用量450 kg/hm2);在不同品种间或不同处理下,超级杂交稻的主要茎秆材料学参数M值、BI值在生育后期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氮肥运筹对陆两优996吸氮、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超级稻组合陆两优996,通过不同氮肥用量和不同基蘖肥与穗粒肥比例的处理,探讨陆两优996的物质生产和产量潜力及需氮特性。结果表明:陆两优996是一个需氮量较多、物质生产能力较强、产量高的组合,要获得7.5 t/hm2以上的稻谷产量,地上部干物质生产达13 t/hm2以上,稻谷收获指数0.53以上,产量结构为有效穗270万/hm2以上,每穗粒数不少于120粒,结实率达90%以上。陆两优996的氮肥效益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百千克稻谷产量的耗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前期氮肥过量,影响后期氮素吸收积累。每公顷稻谷产量7.5 t以上总施氮量165~225 kg/hm2,以施氮量195 kg/hm2产量最高;基蘖肥用量115 kg/hm2,约占总氮肥用量的60%~70%,总施氮量等于或低于165 kg/hm2时,基蘖肥施氮量需占70%,如总施氮水平高于165 kg/hm2,基蘖肥比例宜下调到60%,穗粒肥一般纯氮50~6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超级杂交稻最佳的N肥用量,试验用中浙优一号为材料,设置6个不同处理,比较各处理对中浙优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N肥或单一施用N肥,不施P、K肥,产量均较低,在P、K肥使用量固定的情况下,随N肥用量增加,产量有增加的趋势.施纯N量为180 kg/hm2的处理产量最高,并与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当N肥用量过大,使用量超过纯N 240 kg/hm2时,产量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两系超级杂交稻的最佳养分管理措施,以Y两优1号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氮肥管理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和高产生理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地氮肥管理(SSNM)处理的超级杂交稻产量达8 900kg/hm2,比对照(不施氮肥)和农民模式(FFP)分别提高35.7%和11.9%,氮肥的农学利用率比FFP提高153.0%,SSNM处理提高超级杂交稻的产量主要在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大幅度提高;2)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SNM处理比FFP模式分别提高9.6%、9.3%和7.9%。结论:SSNM处理较FFP模式能提高灌浆期根系活力、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改善齐穗期剑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从而提高超级杂交稻产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麦稻两季秸秆还田条件下,麦季不同氮肥用量(纯N 180、225、270 kg/hm2)和水稻不同氮肥用量(纯N225、300、375 kg/hm2)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氮肥用量对后茬水稻产量、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在每公顷施氮(N)180~270 kg范围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水稻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每公顷施N 225~375 kg范围内,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对水稻的增穗效果明显,3个施氮量处理间的差异显著,对每穗粒数的影响不大,但水稻结实率降低、千粒重下降,施N 375 kg/hm2的处理与225 kg/hm2、300 kg/hm2两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产量随着施氮水平提高而增加,但施N 375 kg/hm2与300 kg/hm2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氮肥和密度对超级杂交稻宜优673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杂交稻宜优673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的稻田土壤,氮肥用量对千粒重影响较小,对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较大。栽插密度对宜优673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数影响较大。施纯氮为180kg·hm-2、栽插密度为21.5万丛·hm-2时,有利于宜优673组合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关系的均衡协调,产量达到9.498 7t·hm-2。  相似文献   

12.
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施氮数量和时期运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提高超级杂交稻库容量的氮素优化措施,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实现超级杂交稻养分高产高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Y两优1号为材料,通过不同氮素施用量(基、穗施氮比例80﹕20下施氮量为0-270kg.hm-2)与施用时期运筹(施氮量180kg.hm-2下基、蘖、穗、粒不同施氮比例)的田间试验结合水稻主要生长性状调查和数学回归方法,分析构建超级稻最大库容量的指标及其氮素优化措施。【结果】施氮量与超级杂交稻有效分蘖(穗)线性相关,与穗实粒数、总实粒数和产量二次抛物线相关;基、穗施氮比例80﹕20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施氮量为215.6kg.hm-2时,单位面积总实粒数最大;施氮量为245.9kg.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1.42t.hm-2)。基、穗两时期施氮比例为60﹕40,以及进一步分配为基、蘖、穗、粒施氮比例10﹕50﹕25﹕15时,超级杂交稻的穗实粒数、总实粒数和产量显著增加,在减少施氮65.9kg.hm-2基础上,可分别比基-穗施氮比例80﹕20条件下,施氮-产量模拟方程求得的最高产量增加2.01%、2.89%。【结论】通过减少基肥氮比例、增加蘖肥氮和穗粒肥氮比例等氮后移的优化措施,可提高分蘖数、增加成穗率和穗实粒数,从而显著提高最大库容量(总实粒数)和产量,充分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并有效减少施氮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超级稻准两优527进行再生稻种植,研究不同留桩高度对其再生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桩高度40 cm、30 cm的处理,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千粒重高,产量表现最好,实际产量分别为5 903.4、5 675.9 kg/hm2。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分蘖苗移栽与氮肥运筹对超高产杂交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水稻超高产栽培产量对不同分蘖苗移栽和氮肥运筹的响应,以超级稻准两优527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分蘖苗移栽和氮肥运筹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田按1.11万穴/667m2密度栽插4蘖秧苗、分蘖期施N量为总N量的5%(总N量为13.8 kg/667m2)时,其生长高峰期的基本苗为28.6万穗/667m2,有效穗19.38万穗/667m2,成穗率67.7%,叶面积指数在抽穗期最大,产量也最高,为853.3 kg/667m2.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时期运筹对超级杂交稻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为试验材料,设计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施氮时期运筹2个田间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y1)、稳长(y2)、穗总粒数(y3)均与施氮量(x)呈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相关;每公顷穗数与施氮量显著线性相关.超级稻在各生育时期的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着水稻生育期的进程施氮量对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相同基-穗施氮比例(80-20)不同施氮量处理各个时期生物量变化趋势相似,后期生物量增加多的处理其产量普遍较高.该地区Y两优1号产量最高的施氮量为252 kg/hm2;在施氮量为180 kg/hm2条件下,基-穗施氮比例60-40和基-蘖-穗-粒施氮比例10-50-25-15的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1649kg/hm2和11624kg/hm2.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杂交超级稻高产品种,引进8个超级杂交稻品种与准两优527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527、金优785、科优21、绵优616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单产达12 t/hm2以上,适宜作超级稻品种在天柱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以郑麦366为材料,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的条件下,进行不同施肥处理(不施氮肥、施纯氮180 kg/hm2、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施纯氮270 kg/hm2)的田间大区对比试验,以探讨秸秆还田与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对小麦的生育时期无影响;在施加有机肥的情况下,秸秆还田能使小麦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施有机肥能够推迟小麦开花期和成熟期。在不施氮肥条件下,秸秆还田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180 kg/hm2时,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成穗数、千粒质量,提高小麦产量;在施纯氮270 kg/hm2时,秸秆还田抑制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在秸秆不还田时,施加氮肥和有机肥均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且成穗数和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秸秆还田时,施加氮肥能促进小麦分蘖和穗的发育,提高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但成穗数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加有机肥能增加小麦成穗数,但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和产量。总之,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干鸡粪1 500 kg/hm2处理最优;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施纯氮180 kg/hm2处理最优,且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以中等肥力水平的红壤性稻田为载体,设置5级氮肥施用量和4种氮肥施用方式研究了杂交早稻优I200的高产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优I200的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纯N施用量宜控制在195 kg/hm2左右。同一氮肥施用量条件下,优I200的产量表现为穗氮肥(幼穗分化前期施用)、粒氮肥(抽穗期施用)均衡施用比单独施用穗氮肥好,蘖肥(移栽后5~7 d施用)、穗、粒氮肥均衡施用处理的产量高于偏重施用分蘖氮肥的处理。分蘖数、有效穗数均随分蘖期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对分蘖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氮硅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株两优189和H优518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氮肥(早稻0,105,165 kg/hm2,晚稻0,120,180 kg/hm2,以N计)和硅肥(早、晚稻0,120,180,240 kg/hm2,以Si O2计)配施对双季水稻产量及氮硅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氮硅肥配施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且其互作效果与氮肥、硅肥用量有关。早稻施氮165 kg/hm2、施硅180 kg/hm2,晚稻施氮180 kg/hm2、施硅240 kg/hm2时互作效果最佳,产量为最高。适量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氮素和硅素养分的积累量和吸收利用率。相关分析表明,早、晚稻氮素积累量与硅素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97;水稻硅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98。  相似文献   

20.
两优培九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比例。结果表明,基蘖肥与穗肥之比为7∶3和6∶4的处理产量较高,分别为9877.5 kg/hm2和9637.5 kg/hm2,并具有较高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还发现每生产100 kg稻谷水稻植株需要吸收氮素1.50~2.05 kg,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所需要吸收的氮素增加。建议生产中重视氮肥作穗肥的施用和穗肥分次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