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能定量控制水分的模拟槽中,对水稻的生理生态需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的蒸散作用主要受水稻冠层的控制.同一生育阶段内,温度因子对蒸散作用有显著影响.1992年杭州市郊区早稻湿润灌溉的蒸散总量为323.2mm,日平均4.1mm,比对照减少0.27mm.晚稻本田期蒸散总量为398.8mm,日平均为4.5mm,比对照减少0.34mm.叶面蒸腾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早稻的相关系数为0.96**,晚稻为0.974**.早稻的蒸腾系数为236,晚稻的蒸腾系数为223.淹灌处理的蒸散量比湿润处理高10.3%,而节水处理的产量比淹灌高10.5%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分状况下红壤水稻的小量平衡和生产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区通过水稻测坑试验,测定了农田水量平衡各分项。结果表明,低、中、高水分条件下早稻的蒸散需水量为368.6~415.4mm,日均蒸散量为4.29~4.83mm/d。5月~7月的降水总量可以满足早稻的蒸散和渗漏需要,并有多余的水分需排出。但由于降雨间隔不匀,仍需少量灌水来补充调节。晚稻低、中、高3种水分状况下蒸散量为334.9~384.2mm,略低于早稻,但日均蒸散量高于早稻。即  相似文献   

3.
不同水分管理及耕作制度对广州地区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4年利用密闭箱法观测了广州地区早稻和晚稻CH4的排放,结果CH4平均排放通量早稻为0。22-3.81mg/m^2.h,晚稻为0.36-17.63mg/m^2.h。常规CH4排放明显低于国内其服稻区,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鄂东南棕红壤丘陵区冷浸田施用过氧化钙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过氧化钙基施能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113.9 ̄184.2mV,减少土壤还原物质含量0.86 ̄0.96cmol/kg,减少活性还原物质含量0.23-0.83c mol/kg,提高根系活力31.2 ̄50.2μg/gfw·h;能使水稻增产3.3% ̄12.4%,增产幅度为早稻高于晚稻。  相似文献   

5.
经过3年6季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塑盘育秧抛栽采用“施足基肥,控制蘖肥(早稻免施,晚稻轻施),重视穗粒肥”的氮、钾肥运筹技术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早稻以“基肥70%+穗肥30%”处理增产最显著,折667平方米产量497.0公斤,比对照增产6.8%;晚稻“基肥70%+蘖肥15%+穗肥15%”处理最佳,667米^2产量490.4公斤,比对照增产6.3%,两者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沙区农田防护林蒸散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农田防护林网内作物蒸散作用,阐述了农田防护林的蒸散效益。研究表明,林网内作物蒸散比对照地平均提高12?1%,有效改善了作物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产土壤条件下双季杂交稻的施钾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高产土壤条件下双季杂交稻不同施钾水平的效应,以肥力水平同、供钾能力较好的冲积性水稻土为供试土壤,对杂交水稻V402(早稻)和V46(晚稻)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生育期间土壤供钾能力比晚稻生育期间强,施钾对早稻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分干物质总量均无正效应,而晚稻施钾对稻谷产量和地上部分干物质总量均有良好效果,二者均随施钾量提高而提高,但在施钾显著增产的范围内、施钾的效应系数仍不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测定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水—乙醇体系代替水体系测定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通过实验选择出20%~30%的乙醇溶液为适宜浓度范围,采用团粒百分率,团粒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平均重量径和大于0.25mm团聚体总量等指标,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4个土样的湿筛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以现行水筛法对照。结果表明水—乙醇体系较水筛法能大大增加水稳性团粒数量,增加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及>0.25mm团粒总量也有显著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4年双季晚稻生长季稻田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应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双季晚稻不同生育期稻田蒸散量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双季晚稻拔节期-成熟收获期,稻田蒸散量随着晚稻生育期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晴天稻田蒸散量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太阳净辐射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双季晚稻拔节期-成熟期日平均蒸散量为7.78 mm/d,该段时期内稻田总蒸散量为451.16 mm。基本能反映稻田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但因波文比通量观测系统本身因素的影响,双季晚稻田蒸散量估算值与实际值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4年双季晚稻生长季稻田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应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双季晚稻不同生育期稻田蒸散量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双季晚稻拔节期-成熟收获期,稻田蒸散量随着晚稻生育期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晴天稻田蒸散量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与太阳净辐射量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双季晚稻拔节期-成熟期日平均蒸散量为7.78 mm/d,该段时期内稻田总蒸散量为451.16 mm。基本能反映稻田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但因波文比通量观测系统本身因素的影响,双季晚稻田蒸散量估算值与实际值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有待进一步改进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