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介绍孤雌生殖、化学试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定义入手,对诱导剂、诱导方法、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机理、植株的结实特性、孤雌生殖系的鉴定、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展望,希望能为玉米育种工作者进行化学试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孤雌生殖诱导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利用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孤雌生殖技术,改进诱导剂的配方,在14份玉米基础材料上进行孤雌生殖的诱导。诱导频率在原来0.1%~0.15%的基础上提高到0.22%,并选育出5个诱导的玉米基础材料,孤雌生殖玉米自交系18份。此项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了利用孤雌生殖诱导育种的操作方法和选择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亮  邢虎成  揭雨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6993-6995,7003
系统介绍了孤雌生殖的概念及分类,总结了孤雌生殖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重要意义,阐述了孤雌生殖后代的相关鉴定方法,并将孤雌生殖技术与传统育种方法作了对比,提出了孤雌生殖发生机理、诱导概率问题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六倍体小黑麦花粉诱导普通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可以提高普通小麦孤雌生殖诱导结实率的授粉者。对普通小麦品种间F1代去雄,然后延迟授以六倍体小黑麦花粉,以诱导其孤雌生殖。结果表明,3个六倍体小黑麦与对照黑麦相比,均能有效提高普通小麦孤雌生殖诱导结实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在诱导普通小麦孤雌生殖方面,六倍体小黑麦与黑麦相比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选育自交系和单倍体活体诱导玉米孤雌生殖,两种育种模式通过试验做了比较,两种方法获得纯合稳定自交系的年限是一样的,育种周期一般比传统的可缩短1/2以上;但从高效和实际应用方面,利用药剂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直接产生纯合二倍体的选系方法优于单倍体诱导选系方法。  相似文献   

6.
就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的选育及其产生单倍体的途径,鉴别和加倍等关键步骤进行了综述,并就国内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技术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小麦孤雌生殖的诱导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小麦孤雌生殖技术,包括孤雌生殖的诱导方法、鉴定方法及其在小麦遗传和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作者近 1 0年的研究与实践 ,对化学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育种的研究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并对化学诱导矮败小麦孤雌生殖育种的应用价值、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影响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率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玉米自交系的选育速度,2009年进行玉米孤雌生殖试验,研究了药物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方法和效果.试验采用MH(青鲜素)、DMSO(二甲基亚砜)和COL(秋水仙素)3种药剂,5种试验处理,对6份不同遗传背景材料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结果表明,在已处理的250穗中,平均诱导率为0.022%~0.257%;化学药物配比最佳组...  相似文献   

10.
小麦孤雌生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在小麦孤雌生殖诱导方法、鉴定方法、发生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孤雌生殖在小麦遗传育种实践中的作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Parthenogenesis is a kind of reproductive mode by which the egg develops into embryo without fertilization and grows into plant finally.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advances of inducing parthenogenesis in plants in relation to induction methods, affecting factors and the studies in embryology. In addition, the application of parthenogenesis in breeding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33-8235
介绍了哺乳动物孤雌激活的方式,阐述了孤雌激活的方式机制及提高孤雌激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东亚飞蝗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东亚飞蝗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的生殖特性,为飞蝗种群动态的预测及蝗灾的防治奠定基础。通过室内罩笼饲养试验,对东亚飞蝗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寿命、死亡率、产卵量及产卵时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进行孤雌生殖的雌性成虫平均寿命显著长于两性生殖,死亡高峰期比两性生殖延后10 d左右。孤雌生殖平均每头雌虫产卵量为1.14块,而两性生殖为2.96块,两者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而且两性生殖的产卵有明显的高峰期和周期性,孤雌生殖也有高峰期和周期性,但是高峰值显著低于两性生殖。可见,进行孤雌生殖的东亚飞蝗比进行两性生殖的生存力强但产卵能力弱。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更为全面地了解飞蝗的生殖特性,也有助于了解飞蝗种群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
If parthenogenesis occurred in bisexual organisms, it would produce an excess of females and depress the sex ratio. The phenotypes of female mice, from matings that produce an excess of females, were examined for evidence of the presence of marker genes of paternal origin. All proved to be hybrids of the maternal and paternal strains, thus excluding parthenogenesis as the cause of the low sex ratio.  相似文献   

15.
由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的玉米单倍体的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俊杰  陈梅香  刘志增  祝丽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29-9430,9469
[目的]介绍由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的玉米单倍体的鉴定方法。[方法]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诱导的单倍体为材料,根据籽粒Navajo标记和ABP1紫色植株显性双标记系统对诱导产生的单倍体进行鉴定,对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显微观察。[结果]籽粒Nav-ajo标记和ABP1紫色植株标记可淘汰大量杂交二倍体,细胞学鉴定可直接验证其他表型鉴别方法的准确性。[结论]以上方法对于孤雌生殖单倍体的鉴别是可靠的。这些单倍体鉴别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利用它们可以提高单倍体鉴定效率。  相似文献   

16.
白足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是蚜虫重要内寄生蜂之一,为更好地利用白足蚜小蜂防控农林害虫,在室内以桃蚜(Myzus persicae)饲养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对其成虫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足蚜小蜂羽化时间集中在6:00-10:00。羽化当天即可进行交配,交配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求偶、交配前期、交配及交配后期。交配过程耗时148.5 s±10 s。雌雄同性间存在交配竞争。一头雌蜂在观察的3 h内可与1.8±0.2头未交配雄蜂交配,雄蜂可与10.4±2.0个雌蜂交配。白足蚜小蜂可进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的后代均为雄性,一头雌蜂24 h孤雌生殖18.8±1.0头雄性子蜂;两性生殖可产9.9±1.1头雌蜂及6.6±0.4头雄蜂。寄生过程可划分为搜寻寄主、试探寄主、产卵寄生或取食寄主及清扫梳理5个步骤。从产卵寄生到成蜂羽化需要10~14 d。白足蚜小蜂喜欢在上午羽化,羽化后即可交配,雌雄蜂均可多次交配,同性个体间存在交配竞争,以孤雌和两性生殖繁衍后代,完成一个生活史需10~14 d。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玉米育种上应用的几种生物技术,其中单倍体技术包括花药培养、Stock6单倍体技术,化学诱导孤雌生殖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包括SSR、RFLP、RAPD和AFLP.概述了各种技术的方法、特点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