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东亚薏苡遗传资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6年,通过对南宁、玉林、百色等广西部分地区薏苡种质资源进行考察,共收集到117份栽培和野生薏苡资源,并种植在试验地保存.通过对这些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鉴定,并选择农艺特性好的材料进行育种,目前已育成3个品种,可应用于农业生产.为了了解来源于中国广西、日本、韩国的薏苡的多样性,对77份薏苡资源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按亲缘关系可将77份薏苡资源分为两大类群.其中3份来自韩国的薏苡资源遗传背景非常相似,组成一个大类群;其余薏苡资源则构成另一个大类群.研究还发现,种质材料的遗传差异与其地域来源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薏苡(Coix lacryma-jobi L.)黑穗病是薏苡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田间人工接菌,通过对不同产地薏苡资源发病形态观察和植物体内酶活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薏苡资源的农艺性状与抗黑穗病的关联性。结果表明,薏苡黑穗病潜伏期较长,发病的早期在分蘖期,并在叶片上产生瘤状凸起,病原菌通过植株维管束转移至植株生长点,最终在籽粒部位发病并表现出明显性状;通过田间鉴定对7份资源进行抗性分级,野生薏苡的抗病性明显优于栽培薏苡,广西Y51对薏苡黑穗病的抗性较差;接菌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8 h后呈快速下降趋势,最终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未接种组,为选育抗黑穗病的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薏苡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薏苡种质资源的区域分布,进化与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评价与利用等方面的成果进行总结,旨在为薏苡种质资源的保护及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薏苡在我国一直作为小杂粮种植,尽管栽培历史悠久,但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存在起源不清、品种杂乱、种质资源丢失和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随着薏苡保健功能和癌症防治功效研究的不断挖掘与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深度测序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系统性研究薏苡遇到了绝好的发展契机。对薏苡的起源与分类、营养和药用价值进行了概述,从细胞学方面分析了薏苡倍性以及与玉蜀黍族玉米属、高粱属等的亲缘关系,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分析了DNA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和基因文库在鉴别物种亲缘关系以及遗传育种等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薏苡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薏苡的药用价值、营养价值极高,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倍受青睐的保健粮食作物,也是中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农产品之一。薏苡的近缘野生种川谷是改良薏苡的新的基因源,通过两者杂交可以创造广泛的重组、变异类型,为选育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薏苡新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针对中国薏苡生产缺乏优良品种的问题,从种质资源、细胞遗传学、生理生化、组织培养、遗传改良5个方面,综述了中国薏苡遗传改良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了今后的发展趋势,旨在为加强薏苡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薏苡在我国一直作为小杂粮种植,尽管栽培历史悠久,但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存在起源不清、品种杂乱、种质资源丢失和利用效率低等问题。随着薏苡保健功能和癌症防治功效研究的不断挖掘与深入,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尤其是深度测序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下降,系统性研究薏苡遇到了绝好的发展契机。对薏苡的起源与分类、营养和药用价值进行了概述,从细胞学方面分析了薏苡倍性以及与玉蜀黍族玉米属、高粱属等的亲缘关系,从分子生物学方面分析了DNA分子标记、遗传图谱和基因文库在鉴别物种亲缘关系以及遗传育种等研究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薏苡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广西薏苡种质资源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西是中国薏苡的生产区。文章报道了2002-2007年广西薏苡种质资源的考察结果,首次全面弄清广西薏苡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现状、濒危状况及成因。同时针对广西薏苡资源保存研究、开发利用滞后的现状,提出了建立原位保护系统、加强异位保存研究、强化资源鉴定评价以及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等对策,以促进广西薏苡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薏苡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有薏苡品种普遍存在产量低、易倒伏、晚熟、抗病虫性弱等问题,缺乏优质薏苡新品种,严重制约了薏苡生产的发展。因此,从薏苡种质资源、杂交育种、组织培养及倍性育种、人工诱变育种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薏苡遗传育种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针对当前育种存在的问题,应以种质资源为基础,结合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建立一套完整的选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广西薏苡资源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八五期间,考察桂西山区,共收集到种类薏苡种质139份,根据植物学性状、不同类型间的杂交亲和性、某些性状遗传规律和酯酶同功酶酶谱分析进行分类研究,广西薏苡资源划分为3种7变种,其中水生薏苡种和薏苡种内的珍珠薏苡变种、大果薏苡变种、扁果薏苡变种、球果薏苡变种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有大面积的滨海盐化土壤尚未得到开发利用。薏苡是一种多用途植物,为了综合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我们对薏苡的耐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明确薏苡在盐化土壤上种植的可能性。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薏苡种子萌发期、出苗期和中后期的耐盐性;并利用盐池微区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2个指标,鉴定和验证了薏苡在不同程度盐化土壤上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薏苡种子正常萌发的盐溶液浓度为7个大气压以下;在以氯离子为主的滨海盐化潮土上,薏苡正常出苗的土壤盐渍度为0.20%以下;苗期以后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盐渍度为0.30%以下。薏苡可以在滨海轻度盐渍土壤上栽培或在中度盐渍土壤上进行保护性栽培。  相似文献   

11.
薏苡属种间杂种形态的观察和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薏苡属(Coix)栽培种(C.lacryma-jobi L.)和野生种(C.agrestis lour.)远缘杂交 F_1和 F_3形态观察和比较,确证出现性状的疯狂分离和超亲变异,符合远缘杂交的特征,从形态上证明远缘杂种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大豆杂交F2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美、日、韩4国大豆品种作亲本,组配成中×美、美×中、中×日、中×韩、中×中等21个杂交组合,通过对F2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F2百粒重、主茎分枝数等性状的遗传变异度较大;(2)不同组合的一些农艺性状表现明显的超亲优势,其中百粒重和分枝数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力;(3)F2主茎分枝数、有效分枝始节等性状GS和RGS较大,有较高的遗传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世界丝绸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都先后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蚕丝和丝绸生产国.本文从蚕丝和丝绸发展历史、生产状况、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对三个丝绸大国进行了对比,对日韩丝绸业衰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三个国家中,我国仍然是最大蚕丝生产国,丝绸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对薏苡仁粉,糖化液、乳酸发酵饮料等有效成份在加工中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薏苡仁乳酸发酵饮料中仍含有薏苡仁油等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汉字“”、“箕”和“米”字甲文、篆文、隶文造型与薏苡 (Coix)形态解剖结构的比较 ,结合前辈们的研究成果 ,判定甲文“”、“箕”和“米”是对薏苡果实 (总苞 )脱壳过程即远古舂取薏米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薏苡生育期中叶片光合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栽培的薏苡[Coix lacryma-jobi(L.)var.frumentacea Makino]为材料,对薏苡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的光合速率等光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薏苡全生育期中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在苗期较低,营养生长旺盛期含量提高,分蘖末期到穗花期初期达到最高值后又逐渐降低。生育期中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都呈单峰曲线变化,其中Pn和E的高峰较明显,WUE在全生育期中起伏变化较小。晴天条件下,Pn、E和气孔导度(gs)从早晨开始随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气温同步升高,Pn和gs在11:30左右达到高峰值后即呈下降趋势,E则在下午出现另一峰值。由叶片可溶性糖与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计算的C/N比在成熟期最高,穗花期其次,苗期和分蘖期较低,这可能是有利于穗发育和开花的碳氮代谢特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鳗苗资源、捕捞集中度及生产和贸易集中度分析,研究了鳗鱼国际贸易市场结构的背景、特点和运行机制.欧洲鳗苗主要分布在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格兰和威尔士等7个国家,日本鳗苗则分布在中国大陆、日本和台湾地区.鳗鱼的生产由中国大陆、日本、台湾地区、韩国、荷兰、意大利和丹麦所主宰.活鳗鱼的国际贸易方向集中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小豆种质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性状关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野生、半野生、栽培型小豆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阐明小豆的起源进化与传播,提高小豆种质的利用效率。【方法】从69对小豆和黑吉豆SSR引物中,筛选出11对多态性好的SSR标记,并结合植株形态性状特征鉴定,对558份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不丹、缅甸的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小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性状关联分析。【结果】共检测到8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7.82个,变幅6—10个。野生、半野生、栽培型小豆都有其特征带,栽培小豆的特征带绝大多数来源于中国;野生小豆的特征带仅出现在中国西南、不丹和日本南部地区的种质中。遗传离散度是野生型>半野生型>栽培型,半野生型小豆更接近野生型小豆。聚类分析把558个小豆种质分为5大类,归类有较明显的地理相关性和遗传类型的趋同性。日本栽培小豆与韩国和日本野生及半野生小豆亲缘关系近,中国西南野生小豆与东南亚野生材料遗传关系近,与江苏地方品种遗传关系较近。关联分析表明,位于小豆第7连锁群的黑吉豆BG111标记分别解释野生和半野生小豆的主茎节数、茎粗、顶蔓、主茎分枝数性状的49%、44%、31%和18%;栽培小豆中,第1连锁群的黑吉豆BG48、第5连锁群的BG20和第9连锁群的小豆AZ24标记分别解释生育期、株高和单荚粒数、主茎分枝数性状的9%、7%、5%和6%。【结论】野生小豆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背景广泛;中国栽培小豆起源于中国,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黑吉豆BG111标记与野生和半野生小豆的茎粗、顶蔓、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性状相关联;黑吉豆BG48和BG20、小豆AZ24标记分别与栽培小豆的生育期、株高和单荚粒数、主茎分枝数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应用RAPD分析小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RAPD标记方法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不丹、尼泊尔、越南6国163份小豆种质资源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从27个引物共检测到285条带,有261条具多态性(占92.98%),其中野生型多态性带谱占85.82%,栽培型次之为83.52%,半野生型为80.46%,三类型小豆都有其自身特征带;遗传离散度大小顺序是:野生型>半野生型>栽培型,其遗传分化系数大小顺序为:野生型<半野生型<栽培型;从分化系数差异看,半野生型小豆更接近野生型小豆;从相似系数平均值来看,半野生型小豆材料之间亲缘关系较近,而处在进化两极的野生型材料之间、栽培型材料之间亲缘关系都较远;来自我国西南以及日本南部两地区的小豆材料遗传离散度较大,遗传分化系数、相似系数平均值较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3个小豆材料以遗传相似系数0.32为截值,可分为8大类,归类有较明显的地理相关性及遗传类型的趋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