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庆阳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但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一些问题逐渐凸显。本文对庆阳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过程中规划设计、施工作业、苗木管理、树种选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当地退耕还林(草)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卓资县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卓资县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现状,通过该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近5a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在该地区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宁夏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草)效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彭阳县崾岘乡玉洼村8个典型农户的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了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所取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证实了退耕林(草)工程对农民的增收作用,讨论了工程实施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姚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96-598,601
黄土高原是我国退耕还林(草)工程重点建设的区域之一,在工程实施中该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稳固退耕成果的有效手段。该研究分析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面向国家生态建设需求,结合区域特点,提出了构建完善的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机制、推进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大通县退耕还林地立地性能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三年内对退耕还林(草)生态示范小区的建设成果,提出并进行了退耕还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造林类型的划分,旨在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和政县经济发展落后,林种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林木砍伐严重,草场退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产业结构调整,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生存环境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立足县情,分析了和政县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及退耕还林(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快退耕还林(草)工程步伐,改善生态生存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途径之一。以桂西北河池市为例,在分析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的基础上,对当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解决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现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胡明  权轻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67-16569
分析了安塞县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土地利用变化和农村劳动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安塞县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被园地和林地所取代,从而使农村空闲出来的劳动力向能获得更高收益的产业流动,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西吴旗县林业生态工程实施方法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对吴旗县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的障碍因素、实施的具体方法、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抓住兑现机遇,把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人均基本农田达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后的粮食安全。并建议从当地实际出发,对生态林草和经济林草的种植比例、规格和验收标准作适当调整,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结合起来,使退耕还林、还草更能符合当地实际。同时尽陕制定并颁布有关林草保护的地方性法规,配置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使林、草管护工作尽快步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0.
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在进行到现阶段必须面对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陇东黄土高原作为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与当地适宜的解决措施。笔者以庆阳市为例,提出了以发展特色农业与特色旅游业为核心的生态与经济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以高效促进持续发展,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高效农业及其模式的分析,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旨在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农民增收提供技术依据,为西北黄土高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究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的土地利用效益,旨在有效协调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间关系,实现区域土地的综合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为同类型地区提供参考。以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山西省交城县为研究区,基于交城县土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视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土地利用综合指数、耦合协调模型对2006—2018 年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测度,揭示其时序演变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6—2018年,交城县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中耕地呈现线性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林地、草地、水域多年维持同一水平。(2)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呈现3种演变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与经济效益为线性增长趋势,生态效益为“向上开口的抛物线”型增长趋势,社会效益为多年维持同一水平,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的演变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3)2006—2018年,交城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长趋缓,研究期内交城县土地利用效益各子系统间长期处于失调状态,且以轻度失调为主,协调性亟待进一步提升。交城县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及耦合协调度演变趋势与其脆弱的环境本底及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困难度有关。应注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研究区土地资源效益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和探索适合黄土高原区土地综合整治的科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介绍了壤中流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黄土高原区壤中流综合调控技术机理,并以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九龙泉项目为例,介绍了壤中流综合调控技术工程实践情况,探讨了工程实践后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壤中流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该研究可为土地工程科研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为黄土高原其他地区实施治沟造地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A large port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is characterized as "marginal" with serious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problems. Consequently, two policies, Grain for Green and Western Development Action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response to the demand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These policies are designed to increase forest cover, expand farmlands, and enhanc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hile creating sustainabl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erennial grasses have gained attention as bioenergy feedstocks due to their high biomass yields, low inputs, and greater ecosystem services compared to annual crops. Moreover, perennial grasses limit nutrient runoff and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oil losses while sequestering carbon. Additionally, perennial grasses can generate economic returns for local farmers through producing bioenergy feedstock or forage on marginal lands. Here, we suggest a United States model energy crop, switchgrass(Panicum virgatum L.) as a model crop to minimize land degrad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and to generate biomass for energy on the Loess Plateau.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成因机制及其治理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地沙漠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响,而且还将祸及子孙。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土地沙漠化不仅恶化生态环境,衰退土地生产力,威胁江河安全,而且加剧沙区贫困。本文以系统论和生态经济学为指导,在介绍了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的基本概况、特征及危害的基础上,从地表沙源、气候、风沙灾害、水资源和土地利用、开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黄土高原沙漠化的成因;结合黄土高原地区多年来沙漠化治理的经验,提出了生态建设治理、植物、工程、化学治理、沙产业主导、依托线状工程4种沙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以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重点区域陕北地区为研究区,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FLUS模型、Fragmentation模型分析1980-2015年林草景观破碎化的空间结构特征以及生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以林地、草地和耕地的景观类型为主,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林草总面积大幅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明显改善了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2)Kappa系数与FOM系数数值均表明FLUS模型精度较高,可适用于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利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情况,发现研究区2030年耕地将明显减少,林草面积有大幅增加,建设用地持续扩张;3)空间格局上,景观破碎化呈现以“大核心类型为主导,边界类型集中分布”的特点,景观破碎化程度减弱。研究结果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林草景观结构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社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6):201-204,228
以陕西澄城荒草地开发为例,分析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林网和电力工程实施对环境要素的影响机理、过程和结果,发现工程实施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等产生的主要负面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分析,提出土地整治中要基于建设生态文明要求,遵循生物多样性、土地多功能性、环境生态性等原则和景观生态学理念,提升土地整治内涵,采取必需的环保措施以及有效改进的工程技术手段,使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融合,促进生态国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和投资状况评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和投资方面评析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 :(1)黄土高原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农业发展最主要的自然限制因素 ,其农业投资应立足于这一基本前提。 (2 )黄土高原的农业投资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求 ,农业无效投资有增无减 ,农业投资份额下降 ,制约了农业产值的增长。对此 ,必须提高农业投资增长率 ,发挥国家投资的主体职能。 (3)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更为直接的原因。对此 ,落实退耕还林种草 ,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建立与地面坡度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结构并辅之以与目标相符的投入 ,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由一些概念,阐述了黄土高原植被发展的特点及其背景条件和依据。表明植被建设是植被发 展的前提,它其实和生态修复是一致的。植被建设具有多种环节,需要既突出植被的个性,又要强调 植被的整体性。在大面积的植被建设中,自然植被是基础,而人工植被是对它的补充、改良或完善,适 当而合理的配置是允许的。以农田为代表的人工植被有其正面积极意义。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以及 生态型植被和经济型植被,并非非此即彼,它们之间的中间类型植被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植被建设 最终是要形成生态型植被为框架的景观格局。农区应当是人类生产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域。与黄土高 原山区及城镇、工矿相比,农区是植被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