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以内蒙古城镇化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在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水平、城乡生活差距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对内蒙古城镇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第二产业的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第三产业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增强、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等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8~2012年相关数据对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城镇化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显著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存在隐性的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城镇化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累积效应。因此,建议科学规划扎实推进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城镇化与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1984 ~2012年巴林右旗农牧民收入增长情况,按照其变化趋势将这一时期农牧民收入分为9个阶段,分析了农牧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琼芳  王健 《湖北农业科学》2016,(23):6292-6296
以三江源地区的黄南藏族自治州为例,以农牧民收入结构为中间变量,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农牧民收入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农牧民收入结构变化而与农牧民收入有着密切的关系,工资性收入是未来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关键节点。因此,以优化产业结构为路径提出了促进农牧民收入可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贵州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贵州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利用1978-2009年的有关数据,采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贵州省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贵州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财产与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同城镇化水平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贵州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均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5):153-156
利用2013年和2014年对内蒙古城乡家庭的调查数据,测算了内蒙古城乡家庭在两个调查年度的贫困状况,分析了内蒙古城乡家庭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调查年份,内蒙古城乡家庭的收入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占内蒙古城镇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但是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比重也呈现下降的趋势,只有转移性收入的比重有所上升;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内蒙古农村收入的绝大部分,且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工资性收入的比重下降幅度较大;贫困发生率和贫困深度在城乡家庭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贫困严重性在农村家庭呈现上升趋势,在城镇家庭呈现下降趋势;家庭平均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非农劳动人数、家庭固定资产、家庭经营类型和地形条件对内蒙古城乡家庭贫困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114-115
"十一五"以来,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变得越来越富裕。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实证分析了全新生活方式与农牧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牧民收入与财政用于文化教育和传媒支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和城市化率有较强关联性。并由此给出了农牧民继续奔小康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农牧民培训工作,投入大量的经费,也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开展牧民培训提高农牧民的科技素养、文化水平,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新农村的建设水平。农牧民在培训过程掌握新的农牧业生产技术,实现了转移就业。但是,因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农牧民培训工作混乱,降低培训效果。通过分析加强农牧民科技培训的必要性,整体把握农牧民科技培训现状,提出强化新型农牧民科技培训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牧民问题,农牧民的核心就是收入问题,所以增收是农牧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努力做好农牧民的增收工作,对西藏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制约西藏农牧民增收因素的分析,提出提高农牧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提高农牧民的综合素质、加大对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及正确把握政策机遇提高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和要求。我们对昭苏县农牧民收入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对农牧民增收途径和制约因素进行探讨。12005年农牧民收入调研分析1.1农牧民纯收入中各行业构成情况分析昭苏县2005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以来,内蒙古生态工程取得了明显效果,初步实现了整体遏制和治理区明显好转,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但仍存在草原面积大,投资少,工程建设内容单一;多数农牧民生产条件较差,对草地依赖程度高,转移人口面临巨大压力;补助年限较短、标准低等突出问题。今后需要在兼顾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兼顾生态保护和牧民利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生态资金,丰富建设内容,提高建设和补偿标准,在严格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赋予农牧民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我国草原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本研究以绒毛用羊为例,基于内蒙古、甘肃、新疆、辽宁、河北和四川6省371户绒毛用羊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分别从规模报酬、产出水平和生产成本3个方面研究了草原畜牧业适度经营规模问题。实证结果表明,在考虑政府技术培训情况及禁牧政策实施情况下,现阶段调研地区绒毛用羊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较大规模农牧户生产存在规模经济,为适度的绒毛用羊经营规模。此外,技术培训有助于农牧户生产产出和利润的增加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禁牧政策的实施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成本,从而对其生产利润具有负向影响。因此,应适当扩大草原畜牧业养殖规模,增加技术培训次数,开发饲料饲草资源,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吕盈盈  蓝红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926-4928,4948
以典型西部少数民族牧区———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例,深入分析了影响牧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牧区草原畜牧业增收受生态限制;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畜牧业发展依然缓慢;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牧民就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牧区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抽水式转移";牧民享受的国家惠农政策偏少,政策支持不足。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牧民增收的对策和建议: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广大牧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产业化步伐,强化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牧民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提高牧民自我发展能力;推进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创新生态保护建设机制;加大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三牧"补贴,加强政策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4.
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68-17070,17074
以内蒙古为例,研究了现行试点方案的待遇保障水平,对依据不同缴费档次和年限参保农民的新农保收入替代率进行测算,在测算财政负担能力和个人缴费负担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新农保待遇保障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鹏  杨婷婷  石红霄  吴新宏  秦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41-13143,13146
基于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牧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2008、2009年西部地区牧民家庭的收入与消费结构。结果表明:牧民收入来源单一,以家畜出售为主,抗风险能力差;消费支出中饲草料购置比重最大,且增长迅速,其次是食品、教育、医疗等支出,住房方面政策补贴较多。牧民的收入与消费特点是由自然因素、市场因素、政策因素和自身因素共同决定的,基于此,提出了牧民提高收入、改善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牧民要提高养殖技术,科学养殖,增加收入,且要转变消费观念,适度储蓄,增强抗风险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牧区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强对牧民的教育、培训和医疗保健投入,提高牧民素质。  相似文献   

16.
中央[2014]1号文件继续强调通过金融手段解决"三农"问题。以内蒙古赤峰地区农户小额贷款为例,选取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大兴农场为代表,随机抽取了100户农户,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获得实地调研数据,以此来分析小额贷款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从而寻求提高小额贷款实施绩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甸子镇食用菌生产为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结合对农户的访谈调查资料,对食用菌生产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食用菌生产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民增收新的渠道,但同时存在农户生产规模小而散,技术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阻碍了农民持续增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西藏拉萨、林芝、山南和日喀则四个地市的416份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农牧民土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西藏农牧民土地流转行为特征表现为土地流转地区间差异大;以流出土地为主,流转形式趋向多样化;流转方式单一,流转程序不规范;租金支付方式以实物支付为主,价格差异大;农牧民对流转现状满意度高,对相关政策了解较少。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牧民土地流转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显著的因素有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收入主要来源、家庭总人口数和流转前后收入比较,并针对回归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西藏土地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5年在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调研数据,针对农户获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交叉表分析。结果表明,农户获得农地抵押贷款意愿比较强烈,其中,年龄、文化程度、劳动力人数、耕地面积、农业年总收入、金融机构服务满意度与政策了解度都对农户参与意愿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