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120株实测思茅松生物量数据建立生物量估测模型,以2006年景谷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DEM为数据源,使用ArcGIS软件分析思茅松人工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以胸径和树高作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为0.952 8,估测精度为85.4%,均方根误差为14.81,可用来进行思茅松生物量估测;2)思茅松人工林乔木碳储量集中分布于海拔1 000~2 000m,各海拔区间的碳密度相差很小;研究区碳储量集中分布在缓坡、斜坡和陡坡,碳密度在险坡最大;碳储量在各个坡向分布比较均匀(除平地外),碳密度在阴坡上最大。不同龄级思茅松人工林乔木碳储量在空间上呈现不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65块云南省普洱地区思茅松人工林圆形样地数据和sentinel-2多光谱影像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密度(每公顷株数、林分疏密度、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估测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地上生物量。分析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地上生物量与林分密度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参数模型(不变参数模型和可变参数模型)和非参数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BP神经网络)探索平均高和林分密度等变量估测林分思茅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林分地上生物量与每公顷株树、林分疏密度、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在构建思茅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的所有模型中,每公顷株数-林分平均高构建的可变参数模型(R2=0.966 0,RMSE=10.05 t·hm^-2)效果最优,林分平均高-林分疏密度构建的RF模型(R2=0.901 7,RMSE=19.37 t·hm^-2)次之,林分平均高-植被覆盖度构建的RF模型(R2=0.748 4,RMSE=33.36 t·hm^-2)最差;林分密度-平均高的地上生物量模型与实测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较高(R2=0.966 0),反演误差值较低(RMSE=10.05 t·hm^-2);叶面积指数比植被覆盖度对林分地上生物量变动有更好的解释能力,每公顷株数对林分地上生物量变动的解释能力好于林分疏密度。  相似文献   

3.
岳锋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33-3435
通过调查未经防治、经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正常思茅松林分,测算了林木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含碳率和含碳量,并估算了4种思茅松林的BEF、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结果表明,景谷县思茅松人工林林木生物量、林木碳储量、土壤碳储量、林分总碳储量分别为1.51×107、7.83×105、1.42×106、2.28×106t,表现出巨大的碳汇;4种林分思茅松的BEF在0.94~1.00;思茅松不同组分生物量、碳储量的分配为干〉根〉枝〉叶;林分有机碳的分配为土壤层〉林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松毛虫危害后,每株总生物量、每株碳储量、林分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分别降低15.80 kg、8.10 kg、47.04 t/hm2、32.66 t/hm2,通过化学/物理机械防治后分别提高9.70 kg/6.90 kg、5.00 kg/3.62 kg、25.93 t/hm2/19.50 t/hm2、17.93 t/hm2/13.09 t/hm2。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木兰围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进行研究,建立以胸径、树高与林木全株及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模型;得出华北落叶松不同林龄、不同胸径的根茎比,并建立了数学回归模型;建立树龄与单株林木生物量的指数函数形式的生物量积累估测模型,估算单株林木生产力;建立林龄与每公顷林分生物量负指数函数形式的林分生物量估计模型,估计林分生产力。最后估测该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物量密度平均值为48.30 t/hm2。  相似文献   

5.
滇屯502-7是云南农业大学和个旧市种子公司在个旧大屯选育而成的优质香软米品种,2000年景谷县引入试种0.34hm2,总产量2.08t,平均6.12t/hm2;2001年示范17.26hm2,总产量112.71t,平均6.53t/hm2;2002年示范320.86hm2,总产量1893.07t,平均5.9t/hm2。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景谷县种植具有适应性广、抗性强、生育期适中、高产稳产、农艺性状好、米质优等特点。2003年推广面积1682.21hm2,经多点调查,实测产量平均达5.88t/hm2,比德农203产量5.32t/hm2增10.53%。2004年推广面积达到2000hm2,已成为景谷县的主要常规优质稻骨干品种。1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云冷杉林生物量光学遥感估测饱和值,探索提高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  方法  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冷杉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结合同时期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利用随机选取的小班样本数据提取遥感因子反射率统计值,并与生物量进行曲线拟合,求解云冷杉林生物量饱和值,建立云冷杉生物量回归估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同时基于回归模型构建考虑区域、龄组效应的单水平和嵌套两水平(区域+龄组)混合效应模型,反演研究区云冷杉林地上生物量。  结果  利用幂函数拟合得到迪庆藏族自治州云冷杉林生物量饱和值为233 t·hm?2;最优回归估测模型调整决定系数(Ra2)为0.606,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Ra2(0.542),各个效应水平混合模型的拟合精度与独立性检验指标均优于回归模型。考虑两水平的混合效应模型有最优的拟合精度,而考虑龄组效应水平的混合模型有最优的独立性检验指标。混合效应模型在低生物量段(<100 t·hm?2)和高生物量段(>233 t·hm?2)均显著降低了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测平均残差。  结论  混合效应模型有更宽的估测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低值高估与数据饱和造成的高值低估影响,提高了预估精度。图3表12参28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西峡县2013年Landsat 8影像及同期217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为信息源,以9个植被指数、3个地形指数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决策与回归树、装袋算法、随机森林4种遥感估测模型;采用十折交叉验证,及相关系数、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相对误差、相对均方根误差5个指标,对遥感估测模型进行精度评价,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域2013年的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遥感估测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遥感估测模型中,随机森林综合性能最高,装袋法次之,多元线性回归最低;在12个自变量中,地形(海拔、坡度)、土壤(亮度指数、湿度指数)、植被生长状况(垂直植被指数、有效叶面积指数)6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域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变量;2013年,研究区域单位面积森林生物量为38.56 t/hm2,其中低(40 t/hm2)、中(40~60 t/hm2)、高(60 t/hm2)的面积分别占59.92%、24.30%、15.78%;研究区域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森林茂密、人类干扰活动较少的北部石质山区,而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交通发达,人口密度大,坡度较为平缓的南部鹳河谷地。  相似文献   

8.
思茅松林碳汇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普洱市20块标准地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测算了林木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含碳率和含碳量,并估算了思茅松林的生物量转换因子(BEF)、生物量、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结果表明:思茅松林的BEF变动范围为0.4102~1.2500,平均值为0.6008.干、枝、叶、根的含碳率分别为0.5189、0.500 2、0.509 5、0.527 4,平均含碳率为0.517 1,各组分生物量、含碳量分配顺序为干>根>枝>叶.生物量(B)随蓄积量(V)的增加而增加,并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关系模型为:B=0.310V+34.315.各组分生物量与蓄积量也表现出线性相关性,模型为:y(干)=0.180 4x +20.058 0;y(枝)=0.049 2x +5.371 5;y(叶)=0.011 2x +3.287 1;y(根)=0.069 3x+5.598 1.根据清查数据,得出思茅松林的生物量为3.631 7 ×107t,碳储量为1.878 0×107 t,碳密度为33.451 6 t/hm2,碳汇功能较大.但第6次清查时思茅松林的面积、生物量和碳储量与第5次清查相比,分别下降了2.256×105 hm2、1.431 5×107 t和0.7402×107 t;应加强保护,以充分发挥思茅松林的碳汇效能.  相似文献   

9.
西伯利亚落叶松天然林立木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西伯利亚落叶松地上、地下及各组分器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方法]基于54株伐倒样木实测数据,运用相关回归分析方法,构建西伯利亚落叶松各组分生物量估测模型,并对比分析各种模型估测精度.[结果]以胸径、树高构建的落叶松各组分二元估测模型优于一元模型,其中地上、树干、树冠和树枝生物量预估精度提高了2.84; ~5.00;,而树叶和地下生物量仅提高了0.33;和0.15;.落叶松树干生物量和地上总生物量最优估测模型为W=aDbhc、树冠和树枝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a(D3/H)b、树叶生物量最优模型为W=aDb;其中地上总生物量预估精度最高,达96.38;;树叶生物量预估最低,为84.07;;地下生物量以实测数据直接建模法与根茎比建模法对比,根茎比建模法预估精度高,其最优模型精度为90.50;.[结论]研究确定西伯利亚落叶松天然立木单株各组分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根据现地实测数据,可进行立木生物量估测,但人工落叶松立木生物量和天然落叶松不同林分的生物量估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3-PG模型估算江苏南部地区杉木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LAI),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苏南丘陵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气候和林分观测历史数据确定3-PG模型参数并运行模型,估算杉木人工林的LAI和林分不同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趋势,并对预测值和观测值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初始林分密度为4 6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在5年时林分达到郁闭,LAI为5.5;干生物量在23年达到最大值,为74.5t/hm2;根和叶的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先增后减,根生物量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17.5t/hm2),叶生物量在第6年达到最大值(10.25t/hm2)。【结论】3-PG模型预测结果较好,除叶生物量外,LAI、干和根生物量预测值均与观测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小班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健康的主要灾害之一,准确预测森林火险对做好森林火灾预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森林火险预报缺乏小尺度预报的问题,以MTCLIM模型、WindNinja软件为基础,通过研究森林资源小班气象因子的计算与生成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火险天气等级预报模块,实现了森林资源小班火险天气等级的快速预报.试验分析表明,该...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森林经理调查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集体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森林经理调查是提高集体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调查与实践,认为当前集体林森林经理调查工作中存在实施单位设置不当等问题,由此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森林应采用不同的小班调查周期与数据更新方式等森林经理调查技术体系,以确保森林经理调查的科学性,经济性,可行性与调查成果的有效性和实有性。图1表参9.  相似文献   

13.
蒙古栎林林窗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龙井市勇新林场蒙古栎林林窗干扰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区蒙古栎林林窗大小面积为16.5~134.6 m2不等;林窗内光照没有达到潜在的最大光照值,开敞度仅为0.5~0.9;林窗形成方式中最重要的是砍伐,占50%;形成木以蒙古栎为主,占68.4%,形成木数量多为1~2株;林窗内蒙古栎幼苗更新较差,开敞度对幼苗更新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小陇山林区林木病原真菌种类及其分布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采样调查,并结合形态学鉴定,对小陇山林区林木病原菌的种类和病原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共有病原菌154种,隶属71属、41科.其中,葡萄座腔菌科有21种,占总物种数的13.6%;斑痣盘菌科18种,占总物种数的11.7%;球腔菌科和白粉菌科11种,占总物种数的7.1%.葡萄座腔菌科为该林区病原菌优势种类,在低中山和中山分布较多,为害较重,而在低山和中高山分布较少,为害较轻.病害主要侵染蔷薇科、杨柳科、壳斗科、蝶形花科、忍冬科、松科,主要引起叶部病害.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文章分析了林权制度改革后,天津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八达岭林场的分类经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森林分类经营评价指标的二类调查数据标准化 ,利用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筛选 ,确定分类经营评价的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 ,分别通过评价模型和相关分析对小班的经营类型进行评价和分类  相似文献   

17.
样地林木生物量精度评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评定样地林木生物量的估算精度,利用方差--协方差传播律,导出平均断面积法、每木树高胸径法和径阶平均断面积法计算样地林木生物量的精度评定公式;应用实例,分析模型误差、树高误差和胸径误差对样地生物量的影响,并对3种计算样地林木生物量公式的精度进行比较.根据一尾叶桉林样地中90棵树木的分析结果,平均断面积法的精度为2.18%,每木法的精度为1.99%,径阶均值法的精度为1.89%.具体结论为:①样地林木生物量的精度可用公式进行评定;②每木法和径阶均值法计算的样地生物量精度较高,平均断面积法计算的样地生物量精度较低;③样地林木生物量的估算误差,主要受模型参数误差的影响,受树高和胸径误差的影响处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人促米槠林、米槠天然林、米槠人工林以及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在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比较研究,揭示了不同干扰程度对米槠林的影响,为米槠天然林的多代作业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1987年春发生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森林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们关心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通过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①经重度火烧的林地,兴安落叶松(Larix gemelinii)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的大径级树木未被烧死,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就全部死亡.②火灾后,形成了大面积的天然幼龄林,主要是白桦的萌芽更新.白桦的实生苗虽也很多,但生长慢、难成林.而落叶松因缺少种源则难以更新.樟子松在各种火灾等级的樟子松林地上都有良好的更新.③落叶松林火烧后的10年中,生长率降低,以后恢复到正常状态,但生长量有所提高.樟子松林重度火烧后生长率明显降低,但生长量显著提高.④火烧对森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影响不大.⑤火烧后的3年内,斜陡坡与阳坡土薄处,植被恢复慢,水土保持能力大为降低,侵蚀强度大,后来形成较多荒山.而水分条件好的大面积谷地、缓坡地植被恢复较快、环境变化不大.⑥火烧迹地的土壤有机质大为降低,矿质养分也明显降低,坡度越大的地段,土壤更为贫瘠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林业从过去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向精准、系统的模式转变,实现科学管理、集约经营,提高森林经营和森林可持续发展水平,该文在总结林业信息化的若干学术问题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所主持完成的相关成果,从林业数据最优化获取、林业信息表达、森林知识发现与造林决策、优化景观规划与设计和森林面积分布系统动态分析等林业信息化建设的5个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提出广义3S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林业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已上升到知识层次,由手段、工具发展到有机理、有技术、有方法的复杂系统科学技术体系.并对广义3S技术与林业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单一数据采集阶段、信息管理阶段、知识发现阶段和规划阶段等4个发展阶段进行了讨论,以实现通过发现知识提高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能力及决策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