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沾化冬枣后期烂果性病害是沾化冬枣在采前、采后及贮藏期间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是由众多的病害引起的;其中主要是轮纹烂果病、冬枣软腐病、冬枣缩果病、冬枣浆果病等。1发生时间与基本症状1.1轮纹烂果病:轮纹烂果病感病初期,枣果面以表皮为主出现浅褐色小病斑,之后扩大为红棕色大病斑,病斑成规则型轮纹状,病部果肉组织浆烂,如果果园发病率过高,则会在清晨发出酒香,最后脱落。冬枣轮纹烂果病是沾化冬枣后期主要烂果性病害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通过对威县枣树种植面积最大的第什营乡南郭庄村枣树病害调查,发现枣树烂果病比较严重,尤其是采收前后发病率居高不下,极大地影响了枣农的经济收益和生产信心。经调查发现造成枣烂果病的罪魁祸首是枣轮纹烂果病和枣软腐病,为了有效防治此病,在对发病因素进行多方调研的基础上,请教枣树专家,制定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经试验效果显著。1症状1.1轮纹烂果病。枣烂果病发生在枣果近成熟期和采收后,每到8月份以后就开始发病、落果,未到成熟  相似文献   

3.
<正>1轮纹烂果病果实受害后,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而后迅速扩大为黄红色圆形大斑,受害部位果肉变褐发软,有酒味,重者全果浆烂。有的病斑上具有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该病可导致大量落果,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4.
枣烂果病的种类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轮纹烂果病 果实受害后,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而后迅速扩大为黄红色圆形大斑,受害部位果肉变褐发软。有酒味,重者全果浆烂。有的病斑上具有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该病可导致大量落果,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5.
1 轮纹烂果病果实受害后,病斑以皮孔为中心,先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而后迅速扩大为黄红色圆形大斑,受害部位果肉变褐发软,有酒味,重者全果浆烂.有的病斑上具有深浅颜色交错的同心轮纹.该病可导致大量落果,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苹果轮纹病发生与药剂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田间采集的轮纹病烂果标本镜鉴结果表明 ,陕西苹果轮纹病菌主要为轮纹菌 [B.berengeriana.de.Not.f.sp.piricola(Nose) Koganezawa et Sakuma],贝伦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占总菌源量 5 7.2 7% ;其次为干腐病菌 [B.berengeriana de not],贝伦格葡萄座腔菌占总菌源量 42 .73 %。树干套膜法观察田间轮纹病发生期 ,结果表明 ,田间树干发病主要集中在 4、5、6三个月。对大田分生孢子捕捉结果表明 ,田间分生孢子大量散子期集中在 5、6、7三个月 ,是病菌侵染的关键时期 ,其与降水量关系密切 ;不同药剂田间防治轮纹烂果病结果表明 ,43 %好力克悬浮剂、2 0 .67% MC444乳油等对苹果轮纹烂果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喷药最佳时期应该在花落后即开始 ,间隔 1 0~ 1 5 d喷一次 ,连喷 8~ 1 0次。  相似文献   

7.
1枣浆烂果病为害症状 枣浆烂果病一般分为3种类型,即浆烂型、黑疔型和褐皮型. 1.1浆烂型.果实病斑初为红色水浸状小点,迅速扩大形成侵染点明显的红色病斑.有的表面有明显轮纹,多数病斑表皮下散生黑色小点,病组织土黄色至浅褐色软腐,脓状,有酒糟味,后期病果皱缩成深红色至黑色腐果,表面密生黑色瘤状小点.  相似文献   

8.
<正> 据调查,番茄在生长季节容易发生烂果,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绵疫病引起的烂果 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初期果面上产生褐色圆形病斑,并有深浅褐色交替的同心轮纹,后渐变成黑褐色。病部一般不软化,但较易脱落。 防治措施:发病初期,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4次药。可喷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 2 脐腐病引起的烂果  相似文献   

9.
主要病害有:轮纹烂果病、斑点落叶病、红点病、黑点病、炭疽病、苦痘病;虫害有:康氏粉蚧、红蜘蛛、白蜘蛛、棉铃虫、金纹细蛾。  相似文献   

10.
苹果轮纹烂果病是苹果生产上的重大病害,大部分产区采前烂果率在10%~15%,大发生年如1998年达30%左右.我国每年因轮纹烂果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亿~50亿元,且生产上喷药次数由60、70年代的5~6次增加到12~14次,近年有的果园全年用药已达20多次,这样既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潜在的危险,所以,针对病害的侵染和发生特点采用合理的综合技术措施,提高防效,显得尤为必要.防治上应注意抓好以下几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一、苹果炭疽病的症状1、初期果面上出现淡褐色小圆斑,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深褐色,表面下陷,果肉腐烂呈漏斗形,可烂至果心,与好果肉界限明显。2、当病斑扩大至直径1~2厘米时,表面形成小粒点,后变黑色,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成同心轮纹状排列。被害果面出现淡褐色、水渍状、边缘清晰的圆点,逐渐扩大成水烂眼,最后形成一个表面凹陷的暗褐色大斑,病斑中央长出一圈圈的略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粒点。剖开病果  相似文献   

12.
红富士苹果主要病害有轮纹烂果病、斑点落叶病、红点病、黑点病、炭疽病、苦痘病;虫害有山楂叶螨、苹小食心虫、金纹细蛾、苹小卷叶蛾等,严重地影响苹果生产。本文主要阐述富士苹果几种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为苹果生产提供防治借鉴。  相似文献   

13.
幼果期是苹果病虫防治的最关键时期,该期以防治轮纹烂果病、金纹细蛾、螨类、缺钙症为主,兼防斑点落叶病、套袋果黑点病、苹果黄蚜、苹果绵蚜、卷叶娥、食心虫、康氏粉蚧等。具体措施包括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烂果病是果树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而果实轮纹病是引起果实烂果的重中之重。果实轮纹病从幼果期侵入幼果,并且在果内一直潜伏,到近成熟期大量发生,贮藏期继续发生的病害。一个果园烂果率为30%是常见的,有的烂果率甚至高达80%以上。典型果实轮纹病表现在果皮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颜色深浅不一的轮纹、向四周扩散、呈淡褐色或褐色,并有褐色粘液溢出果实,病斑发展迅速,在高湿适温条件下,几天内即可使全果腐烂,常发出酸臭的气味,病部中心表皮下逐渐散生黑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  相似文献   

15.
套袋作为减少烂果、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技术措施,在苹果生产中得到了大面积应用。苹果套袋后,轮纹、炭疽等病害显著下降,但仍不容忽视。而最近几年,套袋苹果新发生的红点病、黑点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且果点多、皮孔大、果面粗糙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商品价值,多  相似文献   

16.
一、绵腐病引起的烂果.绵腐病又叫褐色腐败病,主要为害未成熟果实.症状为在果顶或果肩部出现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有少量白霉,以后逐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斑.防治对策:摘除病果,带到田外处理;注意整枝,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发病初期,喷洒25%瑞毒霉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400~6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3~4次.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无伤接种当年生红富士苹果枝条,评价了环渤海苹果产区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分离自苹果不同罹病部位的轮纹病菌菌株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分离自病果菌株的致病性强于分离自病枝菌株的.分离自病果的轮纹病菌菌株群体中,强致病性(A)菌株所占比例较大(75%).轮纹病菌菌株的致病性呈现区域性特点,分离自连片区域中的大连金州和瓦房店菌株,致病性基本一致;分离自毗邻的烟台市牟平区、威海市乳山、文登和荣成4县(市)的菌株,平均病情指数均值皆在50左右.而分离自不同地区的部分苹果轮纹病菌菌株,致病性程度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烟台市海阳县和福山区菌株引起的病情指数分别为78.61和76.26,而同处胶东半岛的蓬莱县菌株所致病情指数只有26.61.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 三、真菌性病烂果的识别与防治 这类病烂果由病原真菌侵染所致,可以传染,受害果实上出现不同形状的病斑和霉层.根据果实的受害期,可分为两类,第1类主要为害成熟果实,如炭疽病、根霉果腐病、酸腐病等,第2类主要为害青果,如绵腐病,绵疫病、晚疫病、圆纹病、灰斑病、黑斑病、早疫病等.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坡草果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及综合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黄土高坡苹果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1.1种类多、危害重 据调查,危害黄土高坡苹果的害虫多达600余种之多,病害100余种,其中30余种病虫常年对果树造成不同程度危害,部分病虫危害十分严重。如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烂果病苹果霉心病、苹果金纹细蛾、梨花网蝽、螨类、介壳虫类等已成为本区域苹果产区的重要病虫。在腐烂病发生重病区,受该病危害,不仅使苹果果品质量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致使不少果树尚未结果就因病而死;在大部分果园,苹果轮纹烂果病严重发生年份,果园病果率高达40%-50%,部分果园高达80%,果农损失惨痛;受果树害螨危害果园,常造成大量果树叶片大量提早脱落,秋季萌芽开花,不仅当年产量、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往往导致第二年绝产,树势严重削弱,诱发其它病虫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20.
乾县红富士苹果在成熟期烂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轮方病和干腐病菌引起的轮方烂果病。苹果落花后病菌开始从幼果果皮孔径入,处于潜伏状态,不表现病状,8月上旬果料开始发病,成熟期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经多年实践证明,在防治策略上以消灭枝干病疤为主要对象;在防治方法上,以药剂防治为主,辅之清除田间菌源,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