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病原、发生规律、预测预报、抗病育种和防治等5个方面对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目前,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仍以1、3、4的不同组合为主;我国已在6个省(区、市)发现了A2交配型。病种薯是马铃薯晚疫病主要的初侵染来源,中心病株的出现是发生的重要标志,6~8月份的降雨是流行的关键因素。培育具有水平抗性的品种是目前抗病育种的重点。为减少瑞毒霉抗性菌株的出现,可将瑞毒霉与瑞毒锰锌、大生和波尔多液等轮换施用。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作物之一,因其具有粮菜兼用、生育期短、营养丰富等特点,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晚疫病是全世界普遍发生的一种马铃薯病害,据估计,中国每年因晚疫病发生危害造成的损失达10亿美元: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已为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创造了许多优良的抗病材料,加快了马铃薯抗病的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
利用田间抗病基因近等混合系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是我国七大农作物之一。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毁灭性的病害,19世纪中叶曾造成举世闻名的“爱尔兰大饥荒”,至今仍然是马铃薯最严重的病害。提高抗晚疫病的水平是马铃薯育种的重要目标。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是通过遗传操作来抵抗植物病害的最早的人类实践之一,但至今收效甚微,从野生种导入的抗病基因在田间很容易失效。马铃薯和致病疫霉菌的互作关系符合经典的“基因对基因”假说,只有马铃薯的抗病基因和致病疫霉菌的非毒力基因同时存在并表达时,抗病反应才能发生。致病疫霉菌是一种进化潜力非常高的病原,可以快速突变本身的非毒力基因,因而造成对应的马铃薯抗病基因的失效。要提高抗病基因的持久性,目前唯一的途径是同时释放多个抗病基因,人为造成田间抗病基因的多态性。马铃薯抗晚疫病基因的克隆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为通过转基因的手段创造田间抗晚疫病基因的多态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和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轻微感染的种薯可以越冬,第二年播种后产生病苗,形成中心病株,再向周围蔓延,形成发病中心;1996年中国首次报道发生A2交配型,以后在马铃薯主产区陆续发现A2交配型,其发生频率北方高于南方;对人工培养基上卵孢子产生的条件,病菌的薯片培养法和液态氮的保存效果,也进行了初步研究;影响晚疫病开始流行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和湿度,但是在我国复杂的地理气象条件下,温、湿度在各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春旱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在潮湿多雨的地区,湿度是限制因素;经过多年的试验,初步建立了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当地晚疫病的流行进行长期预测,回测准确;抗病育种的研究,目前倾向于水平抗性的筛选,已评价出一批对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的优良无性系,利用这些无性系,有希望培育出具有水平抗性的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品种;对马铃薯块茎晚疫病鉴定方法,马铃薯抗晚疫病的遗传工程也开展了研究,并取得良好进展;室内菌株测定和田间试验,均证明抗瑞毒霉菌株的存在,导致瑞毒霉防效降低,但是它的复配药剂瑞毒霉锰锌仍保持很高的防效;中国在近几年已研究出一种新的杀菌剂氟吗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克露、普力克、瑞毒霉以下问题的研究和调查:消灭或控制带病种薯内病菌的方法;卵孢子在流行中的作用;消灭土壤内或残株内部孢子的方法;开展晚疫病菌对农药抗性的监测;加强长、短期测报技术的研究,成立全国或地区晚疫病测报中心;春秋二作区,不同地区的温室和网室网疫病发生的特点;品种抗病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晚疫病是越南马铃薯上最重要的病害。各马铃薯产区均有发生。在江河三角洲地区晚疫病的发生通常比较晚,从12月下旬即第二个生长季后半期开始发病,在1月至2月气温较低、湿度较大时,晚疫病常常严重流行。在Sapa地区(北京高原),整个生长晚疫病对马铃薯作物都是主要威胁。在感病品种上病害的发生和严重度可达到100%。在大叨地区,在干旱季节(11-4月)晚疫病发生最轻,而在雨季(5-10月)严重流行。在越南,还未进行晚疫病菌生物学和流行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对晚疫病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筛选新的杀菌剂。大部分工作集中在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筛选。目前需要进行晚疫综合治疗、流行学、晚疫病菌生物学和抗病育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培训。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瑞毒霉抗性的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4年秋季,在河北、黑龙江、内蒙、甘肃部分马铃薯种植区采集晚疫病病叶或病薯,共分离到66个菌株。在室内用‘渭薯1号’进行活体测定,瑞毒霉设0.01,0.1,1,10,100,1000mol/L等6个浓度梯度和1个空白对照,结果表明:有33.3%的菌株对瑞毒霉表现高度抗性,43.9%的菌株表现为中度抗性。抗性的发生往往是伴随这个地区连续使用瑞毒霉后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7.
王芳 《江苏农业科学》2021,49(10):14-19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疫霉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流行性和毁灭性病害,每年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抗性品种培育一直是育种学家追求的目标.常规育种方法具有耗时费力等特点,目前分子植物育种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育种中被应用或作为辅助应用.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分子标记技术在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和晚疫病抗性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以及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基因定位、基因工程、转录组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马铃薯育种策略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5,(5):58-62
2012~2014年在黑龙江省各马铃薯主产区共分离了15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并测定了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瑞毒霉敏感性和mt DNA单倍型。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分离的151株马铃薯晚疫病菌中,A1交配型为103株(68.2%),自育型为33株(21.9%),A2交配型为15株(9.9%)。这说明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瑞毒霉测定结果显示,2012~2014年分离的151株菌株中敏感性菌株占3.3%,中抗菌株占6.6%,抗性菌株占90.1%,表明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分离的晚疫病菌已对瑞毒霉产生抗药性。线粒体DNA单倍型的测定结果显示在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共发现了3种线粒体DNA单倍型,分别为Ia,Ib和IIa。其中,IIa mt DNA单倍型的数量最多,发生频率为86.1%。这说明IIa mt DNA单倍型是黑龙江省部分马铃薯主产区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马铃薯研究所近几年来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探明了晚疫病的感染途径和获得一些比较有效的结果。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解决这一病害,可能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育种手段来解决,推广普及已有的抗病优良品种和进一步选育并应用高一级的抗病品种,达到基本控制晚疫病流行。如黑龙江省在马铃薯生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马铃薯晚疫病菌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其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等表现型群体遗传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世界各国晚疫病菌交配型的分布、生理小种组成及病菌对瑞毒霉抗性菌株的出现频率。同时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如mtDNA指纹、RFLP、RAPD、AFLP和SSR在研究晚疫病菌基因型及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成果。并指出了中国今后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抗病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各地均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和抗病品种,正在生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抗晚疫病的品种,进行茎尖脱毒后在生产上起到了高产、稳产的作用,因而,我国的马铃薯产量在不断地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 葡萄霜霉病、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以及马铃薯晚疫病是我国葡萄、蔬菜的重要病害,全国各地每年均有发生,尤其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情况下,病情蔓延十分迅速。瑞毒霉(Ridomil)对控制这些病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长期使用,其效果已在某些地区明显下降。据国外资料报导,瑞毒霉使用一年即可产生抗药性。近年来由国外进口的与瑞毒霉属同一类型的杀菌剂——杀毒矾(SandofanM_8)虽然防治效果良好,但与瑞毒霉可产生交互抗药性。所以开发新农药是我国当前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晚疫病抗病种质资源的晚疫病抗病基因,为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马铃薯抗感晚疫病材料(广谱晚疫病抗性材料野生种Solanum demissum品系cs47)和易感材料(卡它丁、大西洋、底西瑞)间差异表达基因,利用GO数据库预测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Clustal Omega程序比对氨基酸序列,MEGA6绘制氨基酸序列进化树。【结果】利用马铃薯抗病种质资源cs47筛选得到PGSC0003DMP400045185、PGSC0003DMP400015105和PGSC0003DMP400015107共3个潜在的晚疫病抗性基因,与3个易感晚疫病品种比分别有6 084~6 547个和6 264~6 316个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升和显著下降。在显著差异表达水平的基因中,3个cc-NBS-LRR类基因和已克隆的晚疫病抗性基因拥有类似的蛋白结构域。【结论】广谱晚疫病抗性材料野生种S.demissum品系cs47含有PGSC0003DMP400045185、PGSC0003DMP400015105和PGSC0003DMP400015107共3个潜在的晚疫...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和探讨我国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表现型多样性,对1997~1999年和2002~2003年采自内蒙古马铃薯主栽区的3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进行交配型和生理小种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交配型均为A1,A1交配型在被测菌株中占绝对优势;在38个内蒙古供试菌株中,共发现18个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其中以小种3a.3b.4.7.10,1.2.3a.3b.4.5.6.7.8.9.10.11和3a.3b.4.6.7.10发生频率较高,分别占被测菌株的21.05%,13.16%和10.53%,并且发现能克服全部12个抗病基因的马铃薯晚疫病菌株5株,占被测菌株的13.16%,但菌株中克服抗病基因R2的菌株比例很小,仅为15.8%。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菌株的生理小种与全世界的生理小种变化趋势一致,已越来越复杂化并出现了优势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5.
2006—2008年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中国部分地区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生理小种的毒力基因进行测定与评价,为抗晚疫病育种策略制定以及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指导。【方法】利用11个含有单显抗病基因的一套鉴别寄主,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理小种。【结果】在采自2006—2008年中国6个省份的57个马铃薯晚疫病菌株中,共测定出30个生理小种。所测的30个生理小种均为含多个毒力基因的复合小种,其中含有5个以上的毒力基因的小种有25个,约占83%。还发现3个菌株可以克服所有已知的R1—R11等11个抗病基因的"超级毒力小种"。【结论】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数目不断增多,其组成日趋复杂。垂直抗病基因R1—R11在中国部分省份完全丧失抗病性,迫切需要发掘新的抗源和加紧培育水平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16.
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现状和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历史,现状的详细论述,认为晚疫病的防治属于综合的系统工程,片面地强调品种的抗性或者单纯地运用药剂防治均是不足取的,当前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重点是食品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的晚疫病防治,今后我国的马铃薯抗晚疫病育种应重点转向培育出高抗晚疫病的早熟和食品加工型品种,加强晚疫病的生物技术防治,开发无污染的生物性药剂,是今后晚疫病药剂防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在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马铃薯中心在中国设立的研究项目主要集中在抗晚疫病材料的引进、评价和利用;晚疫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晚疫病的综合防治研究。自中国与国际马铃薯开展科技合作以来,已引进了近300份抗晚疫病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包括杂交种子、试管苗和薯块。从中筛选出了一些可直接用于生产的抗晚疫病材料,从引进的杂交实生种子组合中也筛选出了一些新的品种,并利用这些资源与国内品种资源进行杂交,从中培育了新的抗性品种,极大地减轻了晚疫病对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为研究晚疫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瑞毒霉的抗性,从国内马铃薯主产省区收集了200多个菌株,并对生理小种和抗药进行鉴定,所保存的菌株为进一步研究晚疫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利用马铃薯品种抗性为基础的综合防治研究工作已开始在中国进行,重点放在基因与环境的互作、预测预报和特定农业生态区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上。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和发展计划:国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马铃薯主要种植在高原Bengue省和Mt省。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 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农民采用抗病品种,栽培措施和杀菌剂等综合措施防治晚疫病。从20世纪80年代起,菲律宾从CIP引进许多马铃薯种质资源,与CIP进行合作,开展了杂交育种研究,主要目标是:(a)结合 对晚疫病和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的抗性;(b)改良抗晚疫病无性系的当地适应性;(c)将加工性状组合到抗晚疫病品种中去。主要成果:①选出4个抗晚疫病品种,并向农民推广;②两个品种Igorota和Solibao经过改良;③选择引进了具有适应性好和高产的品种Disco,Columbus,Hermes,Agria,Snowden和Atlantic。④大多数菌株对瑞毒霉是抗性的或中抗的;⑤推广抗病品种Igorota和Solibao可减少50%化学防治费用。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可对马铃薯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病害,重度发生会造成田间茎叶连片出现枯斑或枯死,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的块茎腐烂。目前药剂防治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有效方法。本试验比较研究四种不同药剂对乐都区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程度及产量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榆林市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因、症状,分析其发生规律,建议采取选用抗病和早熟品种、无病种薯、加强田间管理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