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驯化培养,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苯胺降解菌,命名为菌株AN5.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呈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为球状或短杆状,菌落颜色呈橙红色.菌株AN5除可降解苯胺外,还可以苯酚、苯甲酸、萘为惟一碳源生长.它的部分长度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分离菌株AN5与嗜吡啶红球菌(Rhodococeus pyriainivorans)的16S rDNA序列具有99%相似性.实验采用PAUP 4.0软件包最大似然法对该菌株与相关菌进行系统发生分析.菌株AN5耐受苯胺的最高浓度可达5 000 mg·L-1.投加蛋白胨可以加速菌株对苯胺的降解.代谢机理研究证实, 菌株AN5在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作用下经邻位裂解途径降解苯胺.  相似文献   

2.
从太原市郊苯酚污染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能以苯酚、苯甲酸、萘、联苯和苯并噻吩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且具有同时分解单环和双环芳香类物质能力的菌株,经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红球菌DF51(Rhodococcus sp. DF51). 在本实验条件下,菌株DF51能够有效降解浓度范围为100-800mg L-1的苯酚,该菌代谢苯酚主要是通过邻苯二酚1, 2-双加氧酶催化开环途径进行,同时辅以邻苯二酚2, 3-双加氧酶催化开环,表明菌株DF51兼有混浊红球菌(Rhodoccocus opacus R7)和红球菌PNAN5(Rhodoccocus sp. strain DF51)降解苯酚的途径. 菌株DF51固定化实验表明,该菌的固定化细胞具有降解苯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株苯酚高效降解菌2N-17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苯酚作为惟一碳源进行驯化从化工厂废水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强苯酚降解能力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以及用编码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与16S rDNA序列鉴定.初步确认其为假单胞菌.菌株降解苯酚的特性与条件研究表明,该菌株在35℃、pH值7.5、苯酚600mg·L-1以及添加营养物与一定通气量的条件下能对苯酚很好地进行降解处理..  相似文献   

4.
用苯酚作为惟一碳源进行驯化从化工厂废水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较强苯酚降解能力的菌株。经过生理生化以及用编码苯酚羟化酶大亚基基因与16SrDNA序列鉴定。初步确认其为假单胞菌。菌株降解苯酚的特性与条件研究表明,该菌株在35℃、pH值7.5、苯酚600mg·L^-1。以及添加营养物与一定通气量的条件下能对苯酚很好地进行降解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毒死蜱降解内生菌资源、强化功能内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微生物梯度驯化技术,从农药池周边生长的水稻根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能以毒死蜱为唯一碳源的降解内生菌CP40,研究了该菌株的毒死蜱降解特性及对作物中残留毒死蜱降解的影响。基于16S rRNA和细菌形态学特征,将菌株CP40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CP40)。菌株CP40含有机磷降解酶基因opd,异源表达该基因后毒死蜱的降解率达58.4%。降解条件优化实验表明,毒死蜱初始浓度为10 mg·L-1、温度为30℃、pH为7时,菌株CP40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最佳。此外,发现菌株CP40具有促生能力,接种菌株CP40可显著促进水稻生长,并能将水稻体内毒死蜱含量降低30.9%。研究表明,功能内生菌在调控水稻体内毒死蜱的降解过程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苯酚羟化酶基因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一对该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该特异引物从粪产碱菌BC2001总DNA中扩增一条大小为684 bp的片段.将该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与Proteobacterium L-18 菌 (登录号为:AY346142)的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7%.另降解试验表明BC2001菌在pH=6时(质量浓度为500 mg·L-1)其生长最佳,而在苯酚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也是菌株具降解能力的有效例子.  相似文献   

7.
根据苯酚羟化酶基因高度保守序列设计一对该基因的特异引物。采用该特异引物从粪产碱菌BC2001总DNA中扩增一条大小为684 bp的片段。将该DNA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其与Proteobacterium L-18菌(登录号为:AY346142)的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7%。另降解试验表明BC2001菌在pH=6时(质量浓度为500mg.L-1)其生长最佳,而在苯酚质量浓度为300 mg.L-1时也是菌株具降解能力的有效例子。  相似文献   

8.
一株苯酚降解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焦化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出高效降酚的细菌,以对废水中苯酚进行生物处理。以苯酚为唯一碳源,从太谷县某焦化厂活性污泥中筛选苯酚降解菌,同时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确定该菌株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通过酶活性测定推测菌株降解途径。结果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苯酚降解菌株B10,经分析16S rDNA序列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细菌。通过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合正交试验分析,确定该菌株降解苯酚的最佳条件为:酵母膏10 g·L~(-1),乙醇4 g·L~(-1),初始接菌量2.5%,培养温度30℃,硫酸镁1 g·L~(-1)。当以苯酚为唯一碳源时,菌株B10中仅有邻苯二酚1, 2-双加氧酶活性被检测到,因此推测,该菌株通过邻位途径降解苯酚。结果表明,B10菌具有降解苯酚能力,对于治理含酚废水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兼具苯酚降解和禾谷镰刀菌生防功能菌的活性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同时解决农业用地存在的苯酚污染和土传禾谷镰刀菌病害问题,通过微生物学方法筛选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进一步从中复筛出对禾谷镰刀菌病害具有抑制作用的“多功能菌”,并通过温室试验验证该种多功能菌在降解土壤苯酚污染和防治土传镰刀菌病害的效果。本研究共分离得到的苯酚降解菌中有3株对禾谷镰刀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其中菌株PBC01在70 h内对500 mg·L-1的苯酚降解率为99.57%,该菌株对玉米禾谷镰刀菌的抑制率为79.38%,经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该种微生物为Rhodococcus sp.。温室培养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的苯酚含量,40 d内将土壤中苯酚降低84.20%。同时,菌株PBC01也可减缓禾谷镰刀菌对玉米株高、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农药厂废水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了一株既具有甲基对硫磷降解活性又可以有效降解4-硝基酚的高效菌株1-7,经16S rDNA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根据4-硝基酚降解相关基因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扩增小片段,再应用TAIL-PCR克隆得到偏苯三酚1,2-双加氧酶基因dio1,基因全长873 bp,编码290个氨基酸,酶蛋白理论分子量为32.8 kDa。 doi1基因在E. coli BL21中过量表达,并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结果表明该酶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证明了假单胞菌1-7可以通过偏苯三酚途径降解4-硝基酚。初步探讨了假单胞菌1-7的4-硝基酚降解机制。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X病毒黑龙江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是重要的马铃薯病毒之一,几乎分布于全国所有马铃薯种植区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对其建立RT-PCR分子检测体系以及对其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尤为重要。根据已报道的PVX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带毒植株总RNA为模板,应用RT-PCR方法,克隆了PVX黑龙江分离物(P2)全长CP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P2CP基因全长711 bp,编码237个氨基酸残基,与GenBank中17个不同分离物的C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5.5%~96.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4%~99.2%。依据PVXCP氨基酸序列建立系统进化树,将PVX不同分离物划分为两大类群,P2与PVX中国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类型Ⅱ,表现一定的地域相关性。同时,应用该RT-PCR分子检测体系进行马铃薯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马铃薯Y病毒株系分子鉴定及其RT-PCR检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马铃薯Y病毒(PotatovirusY,PVY)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寡核苷酸引物,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田间病叶组织中提取出病毒的RNA,进行cDNA合成及PCR扩增,得到一条长度约800bp的特异PCR扩增产物,与理论设计的基因片段大小一致,本试验建立了快速、灵敏、简便的PVY检测的方法。将RT-PCR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GEM-T上,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cDNA片段由801个核苷酸组成,编码267个氨基酸组成的理论分子量为29kD蛋白,与PVY外壳蛋白的大小一致,与基因库登记的代表性株系相比,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9 6%~98 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3 3%~98 5%,说明PVYCP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记为PVY-HBEI),与国内报道的PVY-CHU、PVY-ZHJ和PVY-ZHOU株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 6%、98 5%和97 8%,与PVYN和PVYO株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 6%和97 8%,从分子水平上确定PVY-HBEI归属于普通株系(PVYO株系)。  相似文献   

13.
太子参中芜菁花叶病毒的R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应用太子参中芜菁花叶病毒的检测技术。采用RT-PCR技术,设计特定引物从太子参病株中的不同部位扩增特定片段,且进行序列分析和比对。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片段为芜菁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片段,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可靠太子参中芜菁花叶病毒的检测方法,并且从太子参根、茎、叶和花中均检测到病毒目标序列。  相似文献   

14.
韭葱黄条病毒(Leek yellow stripe virus,LYSV)是大蒜上的重要病毒病害,几乎分布于全国所有大蒜种植区域,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对其建立RT-PCR分子检测体系以及对其外壳蛋白(CP)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尤为重要。根据已报道的LYSV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带毒植株总RNA为模板,应用RT-PCR方法,克隆了LYSV黑龙江分离物(LYSV-HLJ)CP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LYSV-HLJCP基因全长885bp,编码295个氨基酸残基;与GenBank中其他不同分离物的C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9.7%~88.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3.7%~93.1%。依据LYSVCP氨基酸序列建立系统进化树,将LYSV不同分离物划分为4个类群,LYSV-HLJ与韩国和巴西大蒜上的LYSV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同属于ⅳ类,表现出一定的寄主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从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田间表现典型的矮花叶症的玉米病叶中得到分离物MD-HB,按照报道的马铃薯Y病毒属CP基因前后保守区序列的比较,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了1 2kb的全长外壳蛋白(CP)和病毒基因组的3′末端非编码区(3′-URT)的cDNA序列,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P基因由939个碱基组成,编码313个氨基酸并含有与蚜虫密切相关的DAG(Asp-Ala-Gly)序列。Nib/CP基因交界处的蛋白酶切位点为Q/S。与侵染禾本科作物的马铃薯Y病毒属甘蔗花叶病毒亚组的4种病毒代表株系甘蔗花叶病毒(SCMV-Ger)、SCMV-MDB、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A)、高粱花叶病毒(SrMV-H)和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O)对应的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依次为94 4%、84 3%、67 5%、74 2%和60 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依次为95 5%、87 9%、67 1%、70 3%和58 8%;另一方面,此病毒分离物与来自甘蔗的SCMV株系SCMV-A和MDMV-SC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2%、81 1%和83 1%、82 8%,说明它们具有较远的亲源关系。认为应将我国SCMV玉米分离物单独从SCMV划分出来,作为SCMV亚组的一个新病毒种而不是SCMV的一个株系。  相似文献   

16.
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外源养分添加对稻田土壤磷酸酶活性影响的特征,明确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胞外磷酸酶活性对碳、磷添加的响应过程,为稻田土壤水肥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湖南长期种植水稻的典型缺磷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添加碳磷(CK)、添加碳(C)、添加磷(P)和添加碳磷(CP)。采用96微孔荧光法测定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同时基于生物可利用性的磷分级方法(BBP法)测量4种磷组分(Ca Cl2-P、Citrate-P、Enzyme-P和HCl-P),探讨碳、磷添加对4种生物有效性的磷组分的影响和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响应特征。【结果】与CK相比,C、P添加和CP配施处理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别增加29.76%、84.03%和87.94%(P0.05),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减少20.13%、增加57.49%和56.53%(P0.05);植物全磷(TP)含量与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C、P和CP添加处理地上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增加57.23%、95.21%和95.91%(P0.05),地下部分TP含量比CK分别减少26.12%,增加45.45%和38.01%(P0.05)。根际土pH、NH_4~+-N和Olsen-P的含量低于非根际土,CP配施处理中根际土微生物量磷(MBP)含量高于非根际土;碳、磷添加对4种基于生物有效性磷组分具有显著调控作用(P0.05);Olsen-P和MBP与AL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与ACP无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对速效养分利用明显。冗余分析表明非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变化主要受Olsen-P、MBP、Ca Cl2-P和Citrate-P含量影响;而土壤中含水量、pH、NH_4~+-N、根系生物量、HCl-P和Enzyme-P含量主要影响水稻根际土壤中的酶活性。【结论】P和CP配施处理能提高缺磷水稻土微生物活性,显著增加水稻生物量,提升根际微生物效应,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的二重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CTAB法提取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品系)的总DNA.根据行业标准SN/T 1195-2003,合成用于扩增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m osaic viru,s CaMV)35S启动子的引物S1和S2、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CP4菌株EPSPS基因的引物Ea、ER和Eb.应用这5条(2组)引物对转基因大豆进行二重PCR检测时,扩增得到2个新片段,分别与片段S1ER、S1Eb大小一致.将片段S1ER、S1Eb进行克隆并测序,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接受号分别为AY592954和AY596948.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片段S1ER含有CaMV 35S启动子和矮牵牛叶绿体转运肽序列(CTP)的部分序列,片段S1Eb含有CaMV 35S启动子部分序列、CTP和CP4 EPSPS基因的部分序列,原用于扩增CP4 EPSPS基因的引物中,仅引物Eb位于CP4 EPSPS基因中.重新合成扩增CP4 EPSPS基因的引物E1和E2,建立的二重PCR方法不仅适合于转基因RoundupReady大豆,还适合于其它植物中的CaMV 35S启动子和CP4 EPSPS基因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A病毒云南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马铃薯病毒A(Potato virusA,PVA)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的一对引物,以带病毒植株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得到长约800 bp的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并进行了序列测定,测得全长为807 bp的PVA CP基因。测序结果与PVA其他分离物CP基因序列比较,其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可达98.5%。根据GenBank中PVA CP氨基酸序列建立了病毒的系统进化树并对PVA不同分离物CP氨基酸序列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北方地区呈现花叶症状的白草上分离得到1个白草花叶病毒分离物(AY642590,PenMV-B),测定了其RNA的核苷酸全序列。结果发现,该病毒分离物的RNA基因组全长共9 611个核苷酸,5′-末端和3′-末端的非翻译区序列分别为172和241个核苷酸,中间为9 198个核苷酸的开放读框,编码3 06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49 575 Da;其多聚蛋白P3/6K1处的E/H蛋白切割位点序列与Potyvirus属其他病毒均不相同,为该病毒所仅有。预期的Potyvirus属病毒的一些重要的、功能性保守基序特征都存在于该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中。Potyvirus属病毒多聚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enMV-B和MDMV,SrMV,SCMV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根据ICTV最新的马铃薯Y病毒属分类标准,进一步确定该病毒具有Potyvirus属SCMV亚组新成员的分类地位。对SCMV亚组病毒和分离物基因组各区域的多重序列比较结果表明,PenMV在进化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了基因的重组和变异。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处理内等重复的设计,选择健康5周龄金定蛋鸭144只,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在代谢能为11.7MJ·kg-1的情况下,依据粗蛋白CP水平分为13%,16%,19%3个处理,每个处理设8个重复,每重复6只试鸭,进行生长代谢实验和分析血液生化指标来揭示日粮蛋白质水平对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期内日采食量CP为13%的高于其他两组且差异显著(P<0.05),日增重和饲料效率各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pH、碱储、钠、钙、磷、镁离子的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阴离子间隙、渗透压、二氧化碳浓度、钾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差异显著。代谢试验表明,磷、铜、钙、镁、锰、钠、钾等矿物元素的代谢率各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CP为19%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锌的代谢率差异不显著。蛋白质代谢率随日粮蛋白质的增加呈下降趋势,CP为13%组的蛋白代谢率显著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