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山香鸡     
正灵山香鸡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是从灵山县地方优良肉用土种鸡中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一种优质型肉鸡品种,于2010年1月通过了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011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保护。灵山香鸡外貌特征可概括为"一麻、两细、三短"。一麻是指母鸡体羽以麻色为主,即棕麻  相似文献   

2.
灵山彩凤鸡     
正灵山彩凤鸡是用灵山香鸡与野鸡杂交改良选育而成,灵山香鸡为广西的地方品种,野鸡来源于灵山县境内的丘陵地区。1.体形外貌。灵山彩凤鸡体形短圆,胸肌发达,结构匀称,被毛紧凑,近似野鸡体形。头小,清秀,单冠直立。冠色红润,冠齿5~7个,肉垂红色,耳叶红色,虹彩橘黄色。脚胫黄色,截面呈三角形,爪尖,喙小。皮肤多呈淡黄色。雏鸡公母均为黑、白、黄三种颜色混杂的绒毛。成年公鸡主要分黑白色羽和红黄白色羽两种(分别  相似文献   

3.
《农村百事通》2007,(9):40-41
一、灵山香鸡 灵山香鸡是从广西灵山县地方优良肉用土种鸡中选育而成的优质型肉鸡。其体态优美、体重适中、肉质细嫩、皮薄光亮、骨细昧香,是制作白切鸡的上等材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隐性蛋用黄羽鹌鹑纯系的建立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5个世代的选育,蛋用黄羽鹌鹑的体型外貌与生产性能基本稳定,成年体重公鹑为115.63±10.26g,母鹑为143.64±12.41g;种蛋的受精率为88.6%,受精蛋孵化率为96.21%,健雏率为96.5%,育雏成活率为97.14%.产蛋率达50%时为51日龄,产蛋期平均产蛋率为81.9%,产蛋率80%以上的达30周,300日龄平均产蛋214个,平均蛋重11.88g;产蛋期料蛋比为2.68:1.蛋壳质量良好,鹑蛋短径2.52±0.28cm,长径3.27±0.60cm,蛋形指数为77:100.黄羽鹌鹑的羽色特征明显,生长发育快,遗传性能基本稳定,其黄羽相对于栗羽为隐性,且遵循Z染色体性连锁遗传规律.利用黄羽鹌鹑与栗羽和白羽鹌鹑杂交可组成多种自别雌雄配套系应用于生产,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践经验,可从外貌表现和羽毛变化情况来识别产蛋母鹅和停产母鹅。产蛋母鹅在临开产前10天左右,表现食欲旺盛,喜采食青饲料,全身羽毛容光焕发,并紧贴体躯,尤其是颈部显得格外紧细,两眼微凸,头部肉瘤发黄,行动敏捷,尾羽平伸舒展,耻骨间距离已有3~4指宽,鸣声急促、低沉。临产前1周,肛门附近异常污秽。临产前2~3天,母鹅有衔草做窝生产性能的温暖世界又是可在10级动作。当母鹅产蛋率达两三成时,食道膨大部便不突出了。产蛋量达35个左右时,因肛门松弛,从外表看似一个“酒盅”状的凹陷。一般来说,刚开产不久的母鹅由于羽毛光滑润泽,雨水不沾。…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作者在1996-1999年间对宫廷鸡的早期增重、产蛋量和体型外貌的选育工作.选育结果表明:90日龄公母鸡平均体重有显著提高,达到1 627.7g,500日龄产蛋量达到150.2枚,蛋重为50.0g.经3年800只外型特征统计:宫廷鸡凤冠率达100%,脚腿毛率达100%,S冠型率达100%,胡须率达70.1%,经体尺测量,胸宽8.2cm,胸深11.7cm,胸骨长16.8cm,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凤翔麻鸡凤翔麻鸡公鸡羽色酱红色,颈部羽毛稍有麻点,尾羽黑色母鸡毛色黄麻。胫黄皮黄。体型中等胸肌丰满,脚矮细,体躯较短,性成熟早,羽毛紧贴发亮。本品种为优质麻鸡。凤翔麻鸡商品代肉鸡的生产性能:65天出栏公鸡平均活重1.35公斤,饲料转化率2.5∶1;90天鸡出栏平均活重1.60公斤,饲料转化率为3∶1。桂香鸡桂香鸡来源于纯种广西土鸡,公鸡羽色金黄,颈部带麻。母鸡黄麻为主,少部分黄羽或黑羽。单冠肉垂红色,耳叶红色。皮黄胫黄,该品种以脚矮细、三角、头小为特点,鸡脚胫长仅8~9厘米。身短圆,早熟,育肥度好。肉质鲜美,白斩、煲汤皆宜,为特等优质…  相似文献   

8.
该品种来源于云南山中野鸡,与家养的土鸡选育杂交而成.品质、口感得到大幅度提高.公鸡羽色金黄红,颈部带麻.母鸡黄黑麻为主.单冠,肉垂红色,耳叶红色.皮黄胫黄,鸡脚胫长8~9厘米.该品种以脚矮细、三角、头小为特点,身短圆,育肥度好,体型外貌也趋于一致.120日龄母鸡重1.2~1.4千克,公鸡100日龄重1.4~1.6千克.抗病力较强,采用大自然生态放养,有足够绿草、虫子,可大大降低养殖成本,料重比3:1~3.6:1.  相似文献   

9.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之前就开始了猪的驯化。在50年代之前形成的地方品种,大多是靠地理隔绝、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自发选择形成的。到70年代初期,随着引入国外良种猪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1972年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立之后,有计划的猪育种工作才在全国各地真正地展开。选育的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以相畜为代表、到近代注重猪的形态机能及到现代群体选育的过程。选育方法上多数借鉴了群体继代选育法。评定,我国古代称之为“相”。公元前一千多年,先人已能根据猪的外形特征进行选种。相传殷商时代的韦豕是我国最早的相猪专家,他能根据猪在家养条件下发生的变异,从外形特征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后代供繁殖用。经过历代相传,猪的外形鉴定得以不断丰富。集中反映猪选种技术的是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的“: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烟治难净也。”清代《豳风广义》中的“:母猪惟取身长、皮松、耳大、嘴短、无柔毛者良。”书中认为具有这种外形的种猪早熟易肥。猪选种技术方面的记载,也散见于元朝的《农桑辑要》(1273年),明朝徐光启撰的《农政全书》(1639年),清朝张宗绪撰的《三农纪》(1760年)中。许多农谚中也有不少养猪选种经验(如“头大脖子细,一看就生气”是指头大颈细者屠宰率低、产肉少)“,丝颈葫芦肚、崽子好又多”强调母猪要选颈细长、肚子大的,其产仔才多、母性才强。我国古代及当今民间流传的猪选种方法或经验是与数量遗传学中性状相关理论相符的。外貌评定在猪育种中仍是一项重要方法。外貌选种虽方便简单,但需要熟练的技术。而对品种品系的特征和肢蹄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加以选择。与骨骼有关的性状有相当高的遗传力,所以身体伸展、肋部扩张、腿部大小、肢蹄强健性等性状可作为重点的表型选择。外貌选种,因为不能对所选性状作出精确量化,因而有其局限性。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肉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育种技术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形的方向或模式,本期“专家论坛”收集了行业内专家对各自领域的介绍,希望带给我国养猪企业一些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之前就开始了猪的驯化。在50年代之前形成的地方品种,大多是靠地理隔绝、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自发选择形成的。到70年代初期,随着引入国外良种猪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1972年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立之后,有计划的猪育种工作才在全国各地真正地展开。选育的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以相畜为代表、到近代注重猪的形态机能及到现代群体选育的过程。选育方法上多数借鉴了群体继代选育法。评定,我国古代称之为“相”。公元前一千多年,先人已能根据猪的外形特征进行选种。相传殷商时代的韦豕是我国最早的相猪专家,他能根据猪在家养条件下发生的变异,从外形特征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后代供繁殖用。经过历代相传,猪的外形鉴定得以不断丰富。集中反映猪选种技术的是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的“: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烟治难净也。”清代《豳风广义》中的“:母猪惟取身长、皮松、耳大、嘴短、无柔毛者良。”书中认为具有这种外形的种猪早熟易肥。猪选种技术方面的记载,也散见于元朝的《农桑辑要》(1273年),明朝徐光启撰的《农政全书》(1639年),清朝张宗绪撰的《三农纪》(1760年)中。许多农谚中也有不少养猪选种经验(如“头大脖子细,一看就生气”是指头大颈细者屠宰率低、产肉少)“,丝颈葫芦肚、崽子好又多”强调母猪要选颈细长、肚子大的,其产仔才多、母性才强。我国古代及当今民间流传的猪选种方法或经验是与数量遗传学中性状相关理论相符的。外貌评定在猪育种中仍是一项重要方法。外貌选种虽方便简单,但需要熟练的技术。而对品种品系的特征和肢蹄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加以选择。与骨骼有关的性状有相当高的遗传力,所以身体伸展、肋部扩张、腿部大小、肢蹄强健性等性状可作为重点的表型选择。外貌选种,因为不能对所选性状作出精确量化,因而有其局限性。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肉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育种技术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形的方向或模式,本期“专家论坛”收集了行业内专家对各自领域的介绍,希望带给我国养猪企业一些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之前就开始了猪的驯化。在50年代之前形成的地方品种,大多是靠地理隔绝、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自发选择形成的。到70年代初期,随着引入国外良种猪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1972年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立之后,有计划的猪育种工作才在全国各地真正地展开。选育的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以相畜为代表、到近代注重猪的形态机能及到现代群体选育的过程。选育方法上多数借鉴了群体继代选育法。评定,我国古代称之为“相”。公元前一千多年,先人已能根据猪的外形特征进行选种。相传殷商时代的韦豕是我国最早的相猪专家,他能根据猪在家养条件下发生的变异,从外形特征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后代供繁殖用。经过历代相传,猪的外形鉴定得以不断丰富。集中反映猪选种技术的是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的“: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烟治难净也。”清代《豳风广义》中的“:母猪惟取身长、皮松、耳大、嘴短、无柔毛者良。”书中认为具有这种外形的种猪早熟易肥。猪选种技术方面的记载,也散见于元朝的《农桑辑要》(1273年),明朝徐光启撰的《农政全书》(1639年),清朝张宗绪撰的《三农纪》(1760年)中。许多农谚中也有不少养猪选种经验(如“头大脖子细,一看就生气”是指头大颈细者屠宰率低、产肉少)“,丝颈葫芦肚、崽子好又多”强调母猪要选颈细长、肚子大的,其产仔才多、母性才强。我国古代及当今民间流传的猪选种方法或经验是与数量遗传学中性状相关理论相符的。外貌评定在猪育种中仍是一项重要方法。外貌选种虽方便简单,但需要熟练的技术。而对品种品系的特征和肢蹄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加以选择。与骨骼有关的性状有相当高的遗传力,所以身体伸展、肋部扩张、腿部大小、肢蹄强健性等性状可作为重点的表型选择。外貌选种,因为不能对所选性状作出精确量化,因而有其局限性。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肉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育种技术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形的方向或模式,本期“专家论坛”收集了行业内专家对各自领域的介绍,希望带给我国养猪企业一些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之前就开始了猪的驯化。在50年代之前形成的地方品种,大多是靠地理隔绝、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自发选择形成的。到70年代初期,随着引入国外良种猪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1972年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立之后,有计划的猪育种工作才在全国各地真正地展开。选育的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以相畜为代表、到近代注重猪的形态机能及到现代群体选育的过程。选育方法上多数借鉴了群体继代选育法。评定,我国古代称之为“相”。公元前一千多年,先人已能根据猪的外形特征进行选种。相传殷商时代的韦豕是我国最早的相猪专家,他能根据猪在家养条件下发生的变异,从外形特征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后代供繁殖用。经过历代相传,猪的外形鉴定得以不断丰富。集中反映猪选种技术的是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的“: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烟治难净也。”清代《豳风广义》中的“:母猪惟取身长、皮松、耳大、嘴短、无柔毛者良。”书中认为具有这种外形的种猪早熟易肥。猪选种技术方面的记载,也散见于元朝的《农桑辑要》(1273年),明朝徐光启撰的《农政全书》(1639年),清朝张宗绪撰的《三农纪》(1760年)中。许多农谚中也有不少养猪选种经验(如“头大脖子细,一看就生气”是指头大颈细者屠宰率低、产肉少)“,丝颈葫芦肚、崽子好又多”强调母猪要选颈细长、肚子大的,其产仔才多、母性才强。我国古代及当今民间流传的猪选种方法或经验是与数量遗传学中性状相关理论相符的。外貌评定在猪育种中仍是一项重要方法。外貌选种虽方便简单,但需要熟练的技术。而对品种品系的特征和肢蹄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加以选择。与骨骼有关的性状有相当高的遗传力,所以身体伸展、肋部扩张、腿部大小、肢蹄强健性等性状可作为重点的表型选择。外貌选种,因为不能对所选性状作出精确量化,因而有其局限性。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肉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育种技术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形的方向或模式,本期“专家论坛”收集了行业内专家对各自领域的介绍,希望带给我国养猪企业一些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正>倡导适度规模经营饲养者一次引种宜在20组(一公三母为一组)以上,并形成年产1000只商品兔的生产规模,以规模求效益。重视良种选育严格按照獭兔皮毛短、平、细、密的特征选育良种。色型不宜太多,应以白色和"八点黑"为主,坚持分阶段选育的原则。体重达两千克以上时,要重视皮毛质量指标的选择,将绒毛丰厚、毛面平顺的留作种用,对不合格的劣种要及时淘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之前就开始了猪的驯化。在50年代之前形成的地方品种,大多是靠地理隔绝、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自发选择形成的。到70年代初期,随着引入国外良种猪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1972年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立之后,有计划的猪育种工作才在全国各地真正地展开。选育的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以相畜为代表、到近代注重猪的形态机能及到现代群体选育的过程。选育方法上多数借鉴了群体继代选育法。评定,我国古代称之为“相”。公元前一千多年,先人已能根据猪的外形特征进行选种。相传殷商时代的韦豕是我国最早的相猪专家,他能根据猪在家养条件下发生的变异,从外形特征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后代供繁殖用。经过历代相传,猪的外形鉴定得以不断丰富。集中反映猪选种技术的是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的“: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烟治难净也。”清代《豳风广义》中的“:母猪惟取身长、皮松、耳大、嘴短、无柔毛者良。”书中认为具有这种外形的种猪早熟易肥。猪选种技术方面的记载,也散见于元朝的《农桑辑要》(1273年),明朝徐光启撰的《农政全书》(1639年),清朝张宗绪撰的《三农纪》(1760年)中。许多农谚中也有不少养猪选种经验(如“头大脖子细,一看就生气”是指头大颈细者屠宰率低、产肉少)“,丝颈葫芦肚、崽子好又多”强调母猪要选颈细长、肚子大的,其产仔才多、母性才强。我国古代及当今民间流传的猪选种方法或经验是与数量遗传学中性状相关理论相符的。外貌评定在猪育种中仍是一项重要方法。外貌选种虽方便简单,但需要熟练的技术。而对品种品系的特征和肢蹄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加以选择。与骨骼有关的性状有相当高的遗传力,所以身体伸展、肋部扩张、腿部大小、肢蹄强健性等性状可作为重点的表型选择。外貌选种,因为不能对所选性状作出精确量化,因而有其局限性。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肉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育种技术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形的方向或模式,本期“专家论坛”收集了行业内专家对各自领域的介绍,希望带给我国养猪企业一些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技术对30羽贵州省黔东南小香鸡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序列(1 143 bp)中,A、C、G、T等4种核苷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36.4%、12.1%、27.5%;共检测到8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全部为转换位点,没有检测到插入/缺失位点;共存在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64±0.007,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 33,表明小香鸡群体内遗传变异较丰富;小香鸡单倍型与红原鸡聚在一支,说明小香鸡属于红原鸡种;在分支内部又分两大枝,揭示小香鸡在遗传组成上具有多个母系血统来源.  相似文献   

16.
边鸡是我区西部山区的一个优良地方鸡种。经过79—85年的系统选育,基本摸清这一鸡种的主要生产性能、生理特性、形态特征、行为以及蛋、肉品质等特点。同时选育群边鸡的外貌体型渐趋分明,生产性能在原有基础上有很大提高。许多农村饲养户经过选育的边鸡都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积累了较系统的本品种选育提高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1 奶牛的外貌特征 1.1 从乳牛整体看,皮薄骨细,血管外露,被毛细短而有光泽,全身肌肉不甚发达,皮下脂肪沉积不多,胸腹宽深,后躯和乳房十分发达,呈明显的细致紧凑型。侧望、前望、上望均呈“楔形”。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柳源香鸡与瑶山鸡、黔东南小香鸡的亲缘关系,探讨柳源香鸡的起源和品种遗传多态性,采用mtDNA D-loop序列变异对柳源香鸡、瑶山鸡和黔东南小香鸡进行遗传多态性的研究.结果表明:A、G、C和T等4种核苷酸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5.22%、13.51%、25.82%、35.45%;共发现29个变异位点(不包含种内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3.71%,其中18个转换,11个颠换;具有29种单倍型,其中有11种共享单倍型.群体遗传多态性与亲缘关系分析表明,柳源香鸡个体具有瑶山鸡、黔东南小香鸡的遗传贡献.  相似文献   

19.
日照麻鸡是山东省优良肉蛋兼用型地方品种,其体型外貌和优良的肉蛋品质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经过近20年的保种选育,其体型外貌基本一致并符合日照麻鸡原有的特征,体重、体尺均有所增长,结构比例更趋合理,均匀度和繁殖性能显著提高,开产日龄大幅提前,蛋重明显减小,产蛋率、受精率、出雏数明显增加,随着保种群体规模逐渐扩大,能够在以后的家禽育种、开发利用中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 郏县红牛是我省的地方优良品种之一.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82年8月初步选定郏县的白庙、大李庄两个公社三十个生产大队为选育区,并对该选育区牛只进行体尺、外貌和体重等方面的鉴定,企图从中选出较为理想的基础母牛和后备种公牛,促进选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牛只鉴定初步结果作一分析.一、鉴定方法(一)牛只的选择:凡是符合毛色标准,年龄在初生、0.5岁、1岁、1.5岁、2岁、2.5岁3岁、3.5岁、4岁、4.5岁5岁以上的牛,不论性别,均进行体尺测量;2.5岁以上已繁殖配种的公、母牛,并同时进行体型外貌鉴定.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