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工作是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在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导下,各地方政府大力引进高校入驻,并以合作共建基地的方式引进高校科技与人才资源,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围绕教育部、科技部的建设要求,结合地方农业发展需求开展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随着新农村服务基地在全国各地的建立,其成效逐渐显现,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与矛盾逐步显现,在选择18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通过问卷调研对其新农村服务基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吕剑红  方玮  方文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602-6602,660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讨论分析了农业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指出农业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人才优势、学科优势、成果优势以及"产学研"结合等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3.
农业高校+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理想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龙头企业在资金、基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重要载体。农业高校是国家农业人才培养和农业科研的基地。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同创建的"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公司 基地 高校"的校企联盟科技创新范式,解决和突破了温氏在产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全面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空间,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农业高校创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业高校创业教育“城市中心化”和创业教育流于形式等因素是制约农业创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主要因素。因此,各学校应从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农业高校创业教育适应力的角度出发,通过拓宽农业高校创业教育的服务面向、积极引导学生走向农村,来增强农业高校创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农业高校在推进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并以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示范基地牵引模式、产学研用结合模式、科技园区带动模式、农业专家大院模式、博士工作站模式、转化市场培育模式、专家团队协同服务模式等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提出了拓展农业教育培训功能、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化建设、建立农业高校科技成果的促进转化机制、建立多样化农村服务基地等进一步完善农业高校科技推广服务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农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部分农业高校对服务"三农"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短期内成效不显著、服务"三农"科技体系不健全、缺乏配套的激励制度等服务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服务新农村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建立服务新农村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构建立体研究方阵、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辽宁农业数字化图书馆及新农村科普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论述了农业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其资源优势、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建立农业信息示范基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8.
吉林大学涉农学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农村建设关系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吉林大学涉农学科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所进行的有益实践,并提出了涉农高校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如为农业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力度等,以期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等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决定了农业高校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在新农村建设中,农业高校既要适应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整体要求,又要考虑学校自身的条件,发挥知识和技术创新在学校科技工作中的源头作用,发挥农业高校在农村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三农”的重要功能,瞄准国家目标,整合科技资源,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农业科技任务,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是教育部、科技部为切实提升高校服务区域新农村建设能力和水平,整合高校优势资源,服务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举措。南京农业大学依托江苏农村发展学院,对接地方需求,加快其实质性运转,通过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开展定向培养农业推广人才、建立新农村服务基地、提供政策咨询和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措施,建立了“立足江苏,服务江苏”的地方模式。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着专业设置单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高等农业院校需调整专业布局、加强质量监控、创新科研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资源,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推进大学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选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探索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新机制,构建了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基础,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信息咨询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以农民科技示范户为切入点,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结合点,联合地方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开展农业新技术推广的以大学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创建了大学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它在农业自主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进自主知识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集成服务创新等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政策措施,为发展中的高等农业院校提供借鉴,对切实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析高等农业院校自主创新与服务新农村能力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它在农业自主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进自主知识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集成服务创新等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政策措施,为发展中的高等农业院校提供借鉴,对切实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等农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思路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庆瑞  江晶  杨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87-7289
介绍了少数民族聚居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即人才稀缺。概述了农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来源、分布,以及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最后,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分析了有效培养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新生力量的措施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之一,农业院校图书馆应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图书馆资源、人才、设备的优势,更新服务观念,拓展服务领域,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升服务职能,找准自身位置,实现农业院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邹丹  李国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79-3780,3783
探讨了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及现代农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老工业基地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可以选择的6个模式,即绿色农业模式、生态环保模式、农村工业向城镇集中模式、盘山模式、循环型畜牧业模式、"大农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发挥文献资源、专业人才、网络信息技术等服务优势,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努力为地方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林院校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科综合化能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整体服务,但农林院校还存在农科专业“离农”形势严峻,非农学科存在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专业认同感不强等问题。协调学科发展、加速综合化进程是建设新农村背景下农林院校学科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决策,搞好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中,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以科技信息技术、人才资源、网络信息技术信息等优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的素质。文从分析我国农民素质状况入手,明晰高校优势,研究其为新型农民素质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