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第八届陇南传统民俗文化节日"陇南乞巧女儿节"在"乞巧之乡"西和县拉开帷幕。乞巧文化是起源并流传于甘肃省西和县、礼县一带的秦人遗风,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集信仰崇拜、音乐舞蹈、民间工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参加主体多为未婚的女性,节日从每年农历  相似文献   

2.
<正>"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每年一到农历七月,陇南西和县、礼县西汉水流域一带女儿欢快的过着自己的乞巧节日。  相似文献   

3.
蒲向明 《甘肃农业》2019,(1):93-100
陇南本土既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又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现实所指就是当今陇南市辖区。自2007年西和县举办首届"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以来的11年间,国内对西汉水上游地区乞巧民俗文化有组织、有规模的推介、宣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显著成绩。陇南本土以外的国内专家在西汉水流域乞巧文化研究上创获众多,尤其赵逵夫先生于此功不可没。从时间断限看,自2007年8月在西和宾馆举办了首届"中国乞巧文化论坛"以来,陇南本土以外学者对西汉水流域乞巧民俗文化的研究,经历了两三年的起步过程。大量陇南乞巧文化研究的论文出现在2010年后,研究路径呈多维放射状,并显现四个主要特点。陇南本土研究西汉水流域乞巧文化,溯源在明清方志载录,民国时更有雄厚基础。陇南本土研究西汉水流域乞巧文化的主要力量,来自西和、礼县和陇南师专,时间上从2006年起渐趋强劲。而在2015-2016年的时段里,出现了"高原现象",研究水平有了整体提升。2017年以来至今,陇南本土对西汉水流域乞巧文化研究,势头似有放缓迹象,数量与质量整体思维如以前,但同时研究的深入化情况有所加深。后续要搞好陇南本土力量研究西汉水流域乞巧民俗文化工作,应加强陇南师专与西和、礼县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地各自具有的优势,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发挥研究机构职能,想方设法筹措经费,增加研究投入,引导开展分学科方向的研究,动用研究力量注意分合机制建立,就会走进持续研究、推进学术发展的新境地。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如今名扬四海,游人如织。但它在出名之前是个什么样子呢?我记得那是1981年春,湖南省林业厅组织省里一些新闻单位的人,总共14个人,到张家界采风。当时给我们的印象是:山崖百丈对峙,奇峰高耸入云;林涛阴森恐怖,云雾缭绕迷人。大家说:“这地方不可不来,不可多来,太吓人了”  相似文献   

5.
筱雯  白杨 《甘肃农业》2007,(4):F0003
“农民富则基础稳,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社会安。”这是郭玉虎市长在陇南春耕生产和春季植树造林电视动员大会上作出的重要指示。至此,陇南全市春耕春播由南到北、由低到高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6.
按照气候、海拔、土壤和作物布局,将甘肃省分为陇南、陇东、中部、河西和岷洮等5个自然分区。调查到农田常见杂草108种,其中禾本科占18.52%,菊科占13.89%,十字花科、藜科和唇形科各占6.48%,蓼科和豆科均占5.56%.且确定了冬小麦、春小麦、春玉米、马铃薯、豆类、棉花和蔬菜等主要栽培作物—杂草群落。  相似文献   

7.
<正>西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东邻徽、成县,西接礼县,南与武都、康县接壤,南北长66km,东西宽47km,总土地面积1861km~2。西和县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间高四周低。境内海拔968m~2543m,相对高差1575m,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  相似文献   

8.
陇南市礼县地处甘肃东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总人口51.7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是48.5万人,占总人口的93.67%。礼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殷末、周时的秦人发祥地,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三次伐魏的古战场皆在县境内。礼县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有大黄、当归、黄芪、半夏、党参等中药材,被誉为礼县的“五朵金花”。就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却还有着6.14万绝对贫困人口和10.11万低收入人口,全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500元,是甘肃省典型的国扶县,发生在去年的“5.12”地震,更使得该县经济遭受了严重重创,扶贫的任务更为艰巨。  相似文献   

9.
苹果是陇东的主要栽培果树之一,是广大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面积已发展到90万亩,年产鲜果10亿公斤,产值约9亿余元,亩产值1000元,其产量、产值均居各类果树之首,已成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也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之一。陇东具有苹果生产得天独厚的自  相似文献   

10.
陇原传真     
甘肃省挂牌督战产业扶贫突出问题聚焦攻克最后贫困堡垒,甘肃省近日决定对未摘帽的宕昌县、西和县、礼县、通渭县、岷县、东乡县、临夏县、镇原县8个贫困县,以及未退出的394个贫困村和17.5万未脱贫人口,紧扣产业扶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级挂牌督战.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农田害鼠种类及其发生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甘肃省陇南、陇东、中部和河西等4个自然区调查到农田害鼠28种,分属啮齿目和兔形目,其中仓鼠科12种,鼠科7种,松鼠科和鼠兔科各3种,兔科2种,跳鼠科1种。通过对5种主要害鼠发生规律的研究及大田药效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黑线姬鼠、长爪沙鼠、黑线仓鼠和大仓鼠及达乌尔黄鼠适宜表效洞投饵法,防治适期在陇南、陇东、中部和河西地区分别为11月上旬、5月中旬、5月中旬和4月下旬。  相似文献   

12.
礼县花椒和辣椒套种技术,就是在幼龄花椒园或覆盖率低的花椒园套种辣椒,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以短养长”,增加农民产业收入,做到花椒和辣椒同步发展,这种“双椒”套种模式是礼县近年来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当前,“双椒”套种模式在礼县已经进行大面积推广,本文针对礼县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礼县花椒套种辣椒技术,并针对礼县花椒套种辣椒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抓羊区域抓牛促草畜产业开发上台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礼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 ,52万人中 ,农业人口占 50余万人。农村兴 ,则全县兴 ,农民富则全县富 ,三农问题 ,已成为制约礼县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解  相似文献   

14.
陇南是甘肃省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铅、锌、锑、黄金等矿种在省内乃之全国都占有相当的比重。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陇南人民带来了福音,为振兴地方经济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财政收入1/3来此矿产资源。这就足以说明,矿产资源在陇南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发利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陇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就目前陇南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言,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经济效益低下,短期行为严重,采富弃贫现像普遍等,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加强陇南市矿产资源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天,我十多年前认识的一位也曾舞弄过一番文墨的年轻朋友,打电话来邀我到一个清雅的地方去歇歇。在这喧嚣闹市里,何处是清雅的所在?我本想问问究竟,但那边却卖关子地说,到时候就知道了。我如约“打的”到河北宾馆,他已迎候在那里,于是了便领着我闲庭信步地朝南走了那么二、三百米,进了一家“六合茶艺馆”。这茶艺馆修茸得的确颇为“清雅”。所谓“清”,便是离喧嚣市声较远,显得清净;这“雅”的文章,便做在了文人雅士“不可一日无此君”的一个“竹”字上:竹桌竹椅、竹窗竹帘,就连四壁,也是青光泛黛、春粉若霜的片片翠竹镶嵌…  相似文献   

16.
春联集锦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17.
礼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县境内西北部和西南部高寒阴湿区和半山二阴区因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十分适宜春蚕豆种植。近几年礼县蚕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促进蚕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全县基本情况制定了春蚕豆标准化生产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营养丰富,素有“第二面包”之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马铃薯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了来,随着省、市关于马铃薯产业政策,西和县把马铃薯列为一大产业来抓,生产呈快速增长态势。由于西和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所生产的马铃薯质优、味好,鲜薯及加工产品远销陕西、河南、四川、重庆、上海、广州等地,成为西和的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整合地方经济,拉动生产、加工、养殖、销售这一链条,合理布局,是马铃薯产业发展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每个孩子都希望做个“好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是孩子奠定自尊和自信的基石。所以父母不要随意给孩子贴“坏孩子”的标签。如果孩子出现不适宜行为,父母要把孩子的不良行为与孩子本人一分为二地评价,可以说:“你这件事做得不对。”不能因为一件事否定孩子整个人:“你不是个好孩子。”可以说:“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不能说:“你再这样做,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陇东地区冬小麦和春玉米种植的干旱风险,为指导该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陇东主要农作物产量灾损角度出发,利用作物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历史干旱灾损情况(干旱分布、干旱发生强度和频率、干旱灾损分布)、受灾体种植面积比例和当地产量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干旱灾损风险评估模型,确立综合区划指标,并进行干旱灾损风险区划。【结果】陇东多数县(区)冬小麦、春玉米因旱减产率大于20%的年份分别超过20%和14%;冬小麦、春玉米生育期间各类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53%~94%和34%~80%;环县是陇东地区干旱发生最多,重度、极重度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冬小麦、春玉米干旱灾损率最大值均在环县,分别大于30%和20%;根据标准化风险指数将陇东冬小麦、春玉米种植区域分为低、中、较高和高4个风险区,对应的标准化风险指数(Ei)冬小麦分别为:Ei≤0.1,0.1Ei≤0.3,0.3Ei≤0.5,Ei0.5,春玉米分别为:Ei≤0.2,0.2Ei≤0.5,0.5Ei≤0.7,Ei0.7。【结论】陇东冬小麦和春玉米干旱风险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增加,呈纬向分布;陇东北部是高风险区,中北部是较高风险区,中南部是中度风险区,东南部是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