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县立地分类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我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需要,该文采取植被因子与环境因子相结合的综合多因子途径,以Matlab为平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HCM),对6 105个小班进行了全面调查,共获取原始数据40 000多个.以内蒙古凉城县为例,对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县进行了定量化立地分类.结果表明,该县划分为5个立地类型组、19个立地类型,同时,建立了退耕还林立地分类体系和定量化方法,为促进退耕还林工程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目的加强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和推广,强化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建设,推广以地养林滚动式发展模式。二、间套作模式1.淹灌棉田间作套种杨树①间作套种品种俄罗斯杨。②地点芳草湖一场退耕还林枸杞地旁自耕地。土质为沙壤土,小型机械作业,试验地面积1公顷。③间作套种模式棉花行距配置(66+10)厘米,杨树行株距配置为5米×0.5米,在交接行扦插俄罗斯杨插条,每667米2栽植260棵。  相似文献   

3.
以金沙江流域上段的鹤庆县退耕还林为例,根据退耕还林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对河谷山区退耕还林区适宜树、草、药种类及配置模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林药、林草结合等4种生态经济型退耕还林人工造林模式,为该地区及其类似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并对各种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东兰县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及退耕还林树种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兰县的宜林地为研究对象,参照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和美国的巴恩斯等为代表的森林生态因子学派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样地调查及总结森林经营经验的方法,研究东兰县森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及退耕还林树种的设计.结果表明,东兰县森林立地类型共划分为5个类型小区、6个类型组、15种立地类型:退耕还林地主要分布在5、7、8、9、10、11、13等7种立地类型上,退耕还林的3个功能治理区设计主要营造板粟、八角和喜树3种树种.研究将为东兰县退耕还林的林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典型村为个案,将该村庄的扶贫开发模式归纳为退耕还林还草、机修梯田、舍饲养羊、科技进步等4项工程,通过问卷调查和运用定量分析等方法对该模式进行了初步检验和验证,进而提出进一步完善该模式的对策建议和未来政府进行扶贫开发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6.
宁南山区步入小康及生态重建微观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以典型村为个案对生态重建模式及尽快步入小康社会的研究。将模式归纳为退耕还林还草、机修梯田、舍饲养羊、科技进步等四项工程,并解读了四项工程的逻辑关系,最后是有关完善模式的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促进麻江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麻江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主要造林模式进行调查分析,提出适合麻江县发展的造林模式,[结果]麻江县的退耕还林区划把全县划分为3个退耕还林类型区、6个立地类型亚区、2个立地类型组。根据气候特点和立地类型,结合麻江县森林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当前既能提高森林植被、保持水土,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的造林模式是:林药结合模式、林草结合模式、经济林模式和杉竹混交模式,且从长远来看,杉竹混交模式最具发展潜力。[结论]该研究为麻江县退耕还林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贵州省10个贫困县、145户贫困户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和召开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会等方法,调查贫困户、贫困人口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情况、主要造林树种和经营管理模式、贫困户收支情况和新一轮退耕还林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的比重等,量化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凉城县主要优势作物之一,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十大营养健康品之一,近年来,凉城县根据农业市场的发展和本县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充分挖掘其发展潜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给广大农民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为此,全面深入地调查凉城县马铃薯产业开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建议和对策,对于加快凉城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实验设计和建立半永久全封闭径流观测场的方法,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我国小叶杨幼苗的株高生长规律及生长模型的研究,为其生长预估及科学育苗提供参考。 方法  以来自我国16个产区的小叶杨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地调查及测量等方法获取基础数据,以时间维度建立生长模型分析小叶杨幼苗株高的生长规律。选取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生长方程,根据模型拟合优度与评价指标选取最优基础生长模型,并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适合不同产区幼苗生长的组合优化生长模型。 结果  (1)不同产区的样本株高的综合最优基础模型分别为Logistic方程和Gompertz方程,其中Logistic模型的R2和预测精度分别在0.847 9和92.23%以上,Gompertz模型的R2和预测精度分别在0.891 5和92.60%以上。(2)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组合优化模型对我国7个产区的小叶杨幼苗生长呈现出较大的F值(α = 0.01)和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门源回族自治县样本的预测精度提高了0.90%,富平县和都兰县的样本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0.37%和0.34%,且模型显著相关。(3)通过组合优化模型参数发现16个产区样本平均在17.73 d达到生长速率最大点。 结论  小叶杨幼苗的生长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通过建立符合不同产区小叶杨幼苗生长的模型,有利于提高生长模型的精度和适用性,不仅能为幼苗研究提供科学基础,也为进一步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空间流动及格局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婷  李晶  王彦泽  曾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0):3953-3969
【目的】量化区域生态系统固碳服务(以下简称"固碳服务")的供需平衡状况,模拟固碳服务的空间流动,揭示区域固碳服务功能转变的空间规律,并据此给出区域固碳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为引导区域的低碳发展提供直观的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模型模拟人口空间密度,进而估算关中-天水经济区生态系统固碳服务需求量;使用CASA模型计算研究区生物碳库的固碳服务供给量,在此基础上结合遥感碳循环过程模型估算土壤碳库的固碳服务供给量;使用流动比率量化区域固碳服务的供需平衡状况,以空间可视化的方式梳理固碳服务从供给区到受益区的流动过程;基于贝叶斯原理计算环境变量对固碳服务供给的状态条件概率,将其可视化表达为条件概率像素图,通过熵减模型筛选关键变量,利用关键因子最优状态子集分布探讨固碳格局的不确定性,并给出固碳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结果】(1)研究区固碳服务总体上供大于求,供需平衡空间差异明显,需求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的人口高度聚集区,供给的高值区则主要沿秦岭山脉和北山山系分布。(2)根据流动比率分布,研究区大致可分为三大碳源集聚中心:以天水市区为中心的碳源集聚中心(Ri0.04),以彬县为中心的碳源集聚中心(Ri0.04),以及以最高值西安市为中心的多级碳源集聚中心(Ri0.20)。其空间流动则可分为四组供需对应区域:秦岭中段、东段及北山的永寿县等流向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秦岭西段流向天水市,麟游县、旬邑县等流向彬县,铜川市、澄城县、华县等流向蒲城县。(3)根据条件概率和熵减度计算,研究区可取{DEM=3,PET=1}作为生物碳库的关键变量最优状态子集,该子集主要分布在宝鸡市南部秦岭山脉和天水市西南角,该区域中生物固碳状态为最优的概率可以达到54.36%;取{NPP=3,DEM=3}作为土壤碳库的关键变量最优状态子集,该子集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沿线、天水市西南角和咸阳市东北角,这些区域中土壤固碳状态为最优的概率高达92.84%。与现有固碳格局对比得出,生物碳库的适宜优化区主要分布在天水市武山县和秦州区,土壤碳库的适宜优化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中段各区县。【结论】研究区固碳服务总体上需求小于供给,区域内存在较明显的固碳服务空间流动,未来的固碳格局优化中以天水和秦岭中段作为固碳功能优化的主要区域,能够得到良好固碳格局优化成效的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郁闭度是森林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因子,它不仅可以反映森林冠层的郁闭程度和树木利用空间的程度,并且能够指示林分密度。遥感为区域和全球尺度精确估测郁闭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使得大面积郁闭度监测制图成为可能。本文旨在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结合模型对区域尺度上落叶松林进行郁闭度估测。方法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孟家岗林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对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通过探寻植被覆盖度与郁闭度的关系,对像元二分模型进行改进,通过计算不同累积频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值作为模型参数,对比不同参数取值时模型拟合效果得到最优模型,并利用模型估测郁闭度。结果拟合结果表明,2%累积频率下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模型R2为0.838,RMSE为0.045,最后利用该模型得出孟家岗林场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度分布图。结论利用改进的像元二分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估测郁闭度。本研究对探索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度遥感估测提供了更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森林资源和参数的调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收集浙江省临安县横畈林场杉木种子固有关资料,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经营种子园的费用,收益以及微观和宏观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该种子园不仅宏观经济效益巨大(内部收益率高达22.56%),而且微观经济效益也不致亏本(内部收益率高达13.11%),但不及造杉木林的收益高。并由此提出几条营建杉木种子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莉  魏晋  高雪松  郑子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48-13150
应用多目标规划的相关理论,通过模型方法,在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应的基础上,以四川泸县为例,研究四川丘陵区耕地优化配置问题,并预测获得四川泸县2015年耕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指出,泸县应发展农业种植的优势,在发展粮食种植为主导的基础上,加强果园和林业发展;确保森林覆盖率不降低,适度地控制居民点扩展的速度,整合居民点及附近村庄的土地;加强未利用地的管理,补充泸县的耕地后备资源;提高丘陵地区耕地利用率,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西南丘陵区农民生计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农民生计多样性的变化,选取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且经济落后的西部丘陵区作为调研区域,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进行实地调查,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采用重点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调查区域确定在重庆市云阳县和酉阳县2个贫困县的4个村内,探讨了贫困地区农民生计多样化对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变化。选择重庆市云阳县和酉阳县4个村185户农民为调查对象,从农户的家庭规模、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收入构成、农户类型等基本情况以及土地利用情况对农民生计多样性进行调查统计。将农民的生计方式细分为务农、打工、做生意、教师、跑运输、企业主、公务员和其他8类,从不同生计方式的收入差异、生计方式与收入水平关系、生计方式与经营土地面积关系3个方面对农民生计方式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农民生计多样性对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主要作用,是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生计方式的多元化,土地收益不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可开垦土地、可进行耕地提质改造土地和可复垦建设用地为调查评价对象,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土地、气候和区位等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调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对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进行调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揭示融水苗族自治县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为县域内的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分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韩海燕  于苏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00-10202
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概念入手,讨论了水资源配置的多目标性,采用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对荣县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采用fgoalattain函数对模型求解,从而得到用水效益的最优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皖南、赣北地区的安徽省铜陵市、潜山县天柱山、歙县、黄山风景区和江西省的景德镇市瑶里镇5个区域进行了野梅资源调查。野梅在皖南地区有零星分布,在江西瑶里地区有断裂状分布。可以推测,在历史上皖南、赣北地区是有过野梅广泛分布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断缩小范围。保护梅的野生资源,关键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