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地区全生物降解膜降解特征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针对残膜污染已经成为新疆棉田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广东上九公司提供的3种淀粉基全生物降解地膜为供试材料,在我国西北内陆棉区(新疆石河子)开展了田间试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配方的不同,3种降解膜的降解特性、增温保墒性能以及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从地表覆盖试验与填埋试验的结果看,与日本的生物降解地膜(CK2)相比,国内的3种供试地膜品种都表现为降解过快,特别是A膜和B膜,降解最为迅速,C膜降解相对较慢。过快的降解速率显著地影响了3种供试降解膜的增温保墒性能,特别是A膜和B膜,与普通膜(CK1)相比,土壤温度平均低2~3℃,土壤水分低3~5个百分点,3种供试降解膜比较,C膜的增温保墒效果略好。从产量结果来看,与普通膜相比,国内供试的A膜和B膜对产量影响较大,减产幅度分别为20%以上,供试C膜和对照的日本降解膜都表现为增产趋势,但与普通膜产量结果比较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筛选适合宁夏灌区露地番茄生产的降解膜。【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覆膜、常规地膜,以及4种生物降解膜对露地番茄产量、生育期内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与不覆膜处理相比,常规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均可显著提高露地番茄产量,但生物降解膜较常规地膜显著减产5.9%~16.5%,百利基生物降解膜的产量效应最高。试验表明生物降解膜均能起到保温保墒效果,常规地膜残留量最高,中原塑业生物降解膜残留量最低。【结论】综合考虑露地番茄产量效应、保温保墒效应和当季残留风险,在宁夏灌区露地番茄生产中应首选百利基生物降解膜。  相似文献   

3.
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水热效应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可降解地膜降解特征对土壤的增温保墒效应和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在河西绿洲灌区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进行了玉米覆盖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及露地栽培对比试验。基于各测试指标2015年、2016年2年的平均值,结果表明:不同降解膜降解速率有明显差异。降解膜A、B、C在覆膜80 d内性能比较稳定,在覆膜170 d时,降解膜A质量损失率仅为12.3%,降解膜B和C质量损失率高达82.4%、91.4%。3种降解膜具有显著的保墒性能,随降解膜破损度的增加,保墒性能降低。在苗期,0~120 cm土层,降解膜A耗水量比普通膜降低6.4%,降解膜B和C增加5.2%、6.5%。在收获期,降解膜A、B、C耗水量比普通膜增加8.8%、9.5%、11.2%;覆盖降解地膜能明显提高玉米播种至拔节期0~15 cm土壤温度,但与普通地膜相比,降解膜A、B和C土壤温度仅降低0.5、1.5、1.4℃。三种降解膜产量显著高于露地对照42.2%、37.1%、38.3%;与普通膜相比,降解膜A增产0.6%,降解膜B和C仅减产3.0%和2.2%。综合上述研究结果,降解膜A增温保墒效果好,玉米产量高,但降解效果最差。降解膜B和C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可满足作物对温度水分的需求,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提高,并且灌浆中后期降解速度加快,降解效果好。研究认为,在河西灌区降解膜B和C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玉米生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膜残留污染问题的加剧,降解地膜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普通塑料地膜与2种不同厚度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的田间对比试验,研究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降解状况及对土壤温度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在覆膜17~22 d后进入诱导期,60 d后逐渐进入破裂期,130 d左右进入崩裂期。在棉花生长苗期,生物降解膜膜内增温缓慢,白天平均土壤温度普通膜分别高于18μm降解膜和15μm降解膜膜0.8℃和6.2℃。但夜间降解膜膜内平均温度较稳定,保温效果好,膜内温度高于普通地膜1℃左右。18μm聚乳酸降解膜与普通膜相比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而15μm聚乳酸降解膜使棉花减产8.9%。研究表明,聚乳酸生物降解地膜厚度选为18μm较为合适,且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可满足棉花的生长需要,有望替代普通地膜在农田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秋季覆膜玉米应用生物环境降解地膜试验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秋季覆膜玉米开展生物环境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前期增温、保墒效果和普通地膜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均能够满足玉米前期生长发育对水、光、热的要求;后期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加快和气温的提高,降解膜的降解速度也在加快,其增温、保墒效果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从而影响到玉米产量,导致玉米产量降低或成熟延迟。降解膜1、降解膜2和降解膜3产量分别达到7266.0、7517.5、8596.5kg/hm^2,较普通地膜减产35.2%、30.7%和14.3%。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生物降解膜和PE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上的增产效果,解决PE地膜在土壤中残留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生物降解地膜推广使用,以大西洋3号为供试品种,试验了生物降解地膜和2种PE地膜对马铃薯产量、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生物降解膜处理的马铃薯产量高于覆盖PE地膜处理的产量,处理4(覆盖生物降解膜)马铃薯亩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分别为2 824.5 kg和79.8%,不覆盖地膜的处理1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最低。在马铃薯生长前期生物降解膜的增温保墒性能优于PE地膜。覆盖生物降解膜与PE地膜相比,土壤脲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微生物碳氮含量以生物降解地膜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覆膜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土壤温度及含水量,进而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为对照,选用白色降解膜、黑色降解膜、银灰色降解膜等3种降解地膜,观察了不同降解地膜苹果树行间覆盖的增温保墒效果。结果表明,6—8月份覆膜后,0~100 cm土层土壤增温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白色降解膜处理、银灰色降解膜处理、黑色降解膜处理、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处理。降解风化速度以白色降解膜最快,银灰色降解膜次之,黑色降解膜较慢。随着降解膜逐步裂解风化,3种降解膜的增温效果也逐渐减弱,保墒效果也随之降低。到12月份后,各处理覆膜保温效果与土壤温度变化观测值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普通聚乙烯PE黑色地膜处理、黑色降解膜处理、银灰色降解膜处理、白色降解膜处理。  相似文献   

8.
宣威市玉米全生物降解膜覆盖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3种全生物降解膜和普通0.01 mm黑膜覆盖玉米试验,分析在玉米上使用降解膜的效果、土壤温度及湿度变化以及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降解膜效果和产量看,全生物降解膜较普通0.01 mm黑膜减产,减幅为3.45%~9.68%;纯收入普通地膜覆盖>全生物降解膜;全生物降解膜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其中以0.008 mm黑色生物降解膜降解效果、产量、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滴灌条件下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保墒性能和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探讨加工番茄地膜覆盖安全期。研究结果表明,在覆膜30 d内,普通PE地膜的土壤温度显著高于三种生物降解地膜产品;T1~T3处理生物降解地膜产品的诱导期分别为65 d、68 d、72 d,覆膜60 d内,生物降解地膜间的增温效应差异较小,可基本满足加工番茄生长发育需求,且产量均高于普通PE地膜,加工番茄的安全期约为70 d。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在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种植中发展降解膜,于2015年在安定区李家堡镇引进了8个不同生产厂家的可降解地膜,比较研究了不同降解膜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使用降解膜种植相比露地不覆膜种植提高了地温,增强了田间长势,缩短了马铃薯生育期,相比普通农用地膜,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使用降解膜种植的马铃薯产量明显高于露地不覆膜种植的,但相比普通农用地膜种植,产量有一定下降;供试的8个降解膜普遍存在不完全降解及提早降解的问题:珠海万通和山东天壮生产的降解膜降解速度快,在马铃薯生育前期提早进入破裂期,未能及时起到增温保墒作用;励农丰生产的黑膜和白膜降解缓慢,断膜情况严重,增温保墒效果较差,无法机械覆膜,导致成本增加;新疆康润洁、亿帆鑫富、广东金发、巴斯夫生产的4种降解膜降解速度适中,在马铃薯生育前期能保证增温保墒作用,在收获期进入破裂期。  相似文献   

11.
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生物全降解地膜可以有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试验研究了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全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由破孔出现开始,然后逐渐变大并出现裂口,到作物收获时,暴露在地表的地膜大量破碎成小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表明:田间降解170 d后,生物全降解降解地膜表面开始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生物全降解地膜在玉米生长前期保温、保水的效果显著,到中后期增温作用不明显;覆盖生物全降解地膜具有极显著增产效果,与普通地膜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材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和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以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聚乙烯塑料(PE)地膜为处理,在南疆四地州主要棉区和玉米种植区,开展降解地膜大面积应用试验与示范,系统分析了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以及对作物产量、土壤温湿度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为先出现裂纹,然后出现孔洞,最后破碎成小块,中间伴随着地膜变薄、变脆。巴州棉花降解地膜出现碎裂期的时间较阿克苏提前4 d,喀什玉米出现大裂期的时间较和田地区提前7 d;但同一作物不同地区之间降解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降解地膜降解处于诱导期之前,除巴州棉花降解地膜膜下5 cm的平均土温低于PE地膜外,四地州棉花和玉米降解地膜膜下5 cm和10 cm的土壤温湿度均高于PE地膜,但两种地膜的土壤温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作物收获期和播种前土壤养分略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P0.05)。巴州和阿克苏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的棉花产量分别较PE地膜提高8.33%和6.48%,喀什与和田地区玉米分别较PE地膜提高3.67%和14.97%,但两种地膜的作物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降解地膜降解性能良好,对土壤水分和温度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与PE地膜相当,以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代替PE地膜应用于南疆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对作物和土壤环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解决新疆地膜污染问题,为可降解地膜的降解机理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可降解地膜的降解程度和光照时间的关系,并且经过回归分析拟合出符合其降解规律的降解模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可降解地膜的失重率与光照有很大的关系。降解过程未发现杂物,质量却减轻,说明降解产生了气体,证明了紫外线对地膜具有破坏作用。不同的地膜在降解过程中速率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相同条件下,诱导期为30d的S4#降解最快,随着紫光光照时间的延长,其降解程度为逐步累积降解的过程。[结论]6种可降解地膜在紫外线照射下失重率和光照天数可以基本上看作是正相关的关系,通过显著性检验后找到数据拟合曲线的降解模型可用逻辑斯蒂模型来进行描述,即Y=a/(1+b×e-ct),并且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山西旱作区不同类型地膜对谷子产量影响及其降解性能,在山西省朔州市布置地膜覆盖试验,设4个处理[普通地膜(PE)、PLA/PBAT复合型降解地膜(PP)、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PB)、不覆膜(LD)]。结果表明:与不覆膜相比,地膜覆盖使谷子产量平均增长32.6%,但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着覆盖时间的增加,2种可降解地膜水蒸气透过量显著增加,表现为PB膜>PP膜>PE膜。力学性能(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断裂标称应变)显著下降,表现为PE膜>PP膜>PB膜,微观形态和化学结构变化显著,普通地膜变化不明显,微观表面粗糙度表现为PB膜>PP膜>PE膜。PB膜在保障谷子产量的同时降解效果最佳,农田残留最少,覆膜150 d后降解率达到74.8%,降解残片以<2 cm2和2~5 cm2的中小规格为主。从谷子产量、地膜物理性能、化学结构和降解残留度等方面综合评价,PBAT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确保谷子产量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可作为PE膜的替代品应用于晋北地区旱地谷子生产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淀粉基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结构、机械性能、降解性能等综合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方法]通过对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内环境因子数据的采集,分析对比了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内的气温、地温与光照强度等环境指标,并对所覆盖的蚕豆和大蒜2种作物的发芽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淀粉基可降解地膜的综合性能好于普通地膜。[结论]生物可降解地膜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建议在经济条件许可下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全生物降解地膜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整理并筛选了1990—2022-08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Citespace对该领域发文量、主要发文机构和试验省份、试验作物和高引文献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1年后发文量迅速增长;从发文机构来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石河子大学为主要的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文量最高;主要试验省份集中在西北地区,涉及试验作物包括马铃薯、棉花和花生等;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全生物降解地膜本身降解性能和对作物产量、土壤水分、水分利用率影响及其应用效果等方面。鉴于全生物降解地膜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效果不同,不同配方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对作物产量影响不同,未来研究热点应是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进行农田应用以及不同颜色、厚度和成分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增温保墒除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地膜降解过程与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聚乙烯地膜的降解过程及影响因素,从聚乙烯材料的分子结构与特性入手,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聚乙烯分子的降解过程、产物、机理与作用因素。文章指出聚乙烯分子较高的结晶度与相对分子质量、较强的疏水性与分子间作用力是导致其难以降解的主要因素;其中,聚乙烯分子间共价键的氧化断裂是整个降解过程的限速反应。环境中较强的光能、热能、机械作用力等能够促进聚乙烯分子键的氧化断裂,使聚乙烯分子非结晶区及小型结晶区域解聚成亲水性低聚物或小分子,并最终在微生物作用下完全分解为CO_2、H_2O、CH_4、生物质等微生物代谢产物。深入系统开展聚乙烯分子降解机理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以科学评价残留地膜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能够指导聚乙烯地膜配方改进,降低聚乙烯地膜残留污染。  相似文献   

18.
基于文献计量的塑料地膜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了解塑料地膜研究的发展现状,本研究以 2000—2019年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的1 895篇论文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结合运用Excel、VOSviewer等软件对该领域发文量、主要发文国家和机构、研究主题、研究前沿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2013年后发文量迅速增长;从国家研究实力上来看,中国、美国、意大利为发文量较高的国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为主的中国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文量最高;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塑料地膜在农业上的应用(包括覆膜对农产品产量、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等),地膜的高分子材料分析、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发与应用,地膜的生物降解,塑料残膜对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从研究趋势上看,鉴于农业残膜在土壤中的大量残留,未来研究热点可能会趋于塑料残膜对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塑料残膜中增塑剂及降解后的微塑料对土壤食物链安全、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风险值得进一步探究。研发新型生物地膜替代传统塑料地膜,并及时评估其农业应用效果、尽早大范围推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可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温和玉米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减轻农田白色污染,加快可降解地膜的应用,采用模拟实验,比较了新开发的3种淀粉基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和水分保持的效应及其对玉米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的土壤5 cm温度明显高于无覆膜对照,土壤10 cm处温度无明显差异,降解膜B的保温性能与普通膜D相当;各覆膜处理的保水性能均高于无覆膜对照,出苗前和幼苗后期各覆膜处理差异不明显,幼苗中期,降解膜B的保水效果明显优于降解膜A、C;3种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对玉米株高和叶面积的影响显著,而对干鲜重的影响差别不大。可降解地膜B可作为普通膜的替代产品投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