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西南桦人工林与西南桦次生林群落的生活型谱、叶型谱、植物种类的重要值以及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林与次生林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的比例为高;西南桦人工林和次生林的叶级都以中型叶为主,大型叶次之,但在人工林中出现了巨型叶植物,而在次生林中却没有出现,2种林型的生活型特征符合热带植被的群落学特征。西南桦人工林的物种丰富度要比次生林高,西南桦人工林和次生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H′)值相差不大,而次生林的均匀度要比人工林高。根据群落中各植物重要值的大小,人工林物种组成主要有西南桦、披针叶楠、短刺栲、滇姜花、山菅兰、红果莎、西南凤尾蕨、大叶仙茅、棕叶芦、窄序崖豆藤;次生林物种组成主要有西南桦、中平树、黄牛木、水锦树、棕叶芦、大芒萁、紫茎泽兰、金刚藤、悬钩子、酸藤子等。人工林和次生林群落层次都分为3层,其中人工林的乔木层树种单一,灌木及幼树层种类较多,达62种,占总种数的56.36%;而次生林的灌木和幼树层有28种,占总种数的50.91%。  相似文献   

2.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西南桦纯林、西南桦 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和西南桦 马尖相思(Acacia mangium)3个人工群落的群落学特征,并与次生林和山地雨林的群落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3个群落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3个群落的叶型谱以小型叶为主,光照生态类型谱以阳生种类为主,水分生态类型谱以中生种类占优势。生活型谱、叶型谱和水分生态类型谱都与热带山地雨林的群落一致。从3种人工林的群落学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看,西南桦 马尖相思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值最高,说明其植物种类成分复杂,生境优越,群落破坏后恢复能力最强,最有利于向顶极演替发展。  相似文献   

3.
滇南岩溶山地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学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西南桦林(Betula alnoides forest)、马尖相思林(Acacia mangium forest)、山桂花林(Paramichelia baillonii forest)和高阿丁枫林(Ahingia excelsa forest)林下植物的群落学特征,并与次生林和山地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个群落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4个群落的叶型谱以小型叶为主,光照生态类型谱以阳生种类为主,水分生态类型谱以中生种类占优势.生活型谱、叶型谱和水分生态类型谱都与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一致.从4种人工林林下植物的群落学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看,山桂花林的水热条件最好,物种多样性值和群落均匀度居4种人工林之首,其次是高阿丁枫林,说明其植物种类成分复杂,生境优越,群落破坏后恢复能力最强,最有利于向顶极演替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西大青山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人工林藤本植物区系特点,为开展人工林藤本植物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野生藤本植物区系的物种组成、生活型、攀援方式和地理分布类型。【结果】大青山西南桦林下共有野生藤本20科27属30种,其中双子叶藤本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占该群落藤本植物总种数的93.33%,蕨类藤本和裸子藤本较贫乏,均仅有1科1属1种;在科属构成中,单种科和单种属比较集中;木质藤本是大青山西南桦群落的优势藤本,占总种数的70.00%;藤本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0.00%,其余各生活型所占比例均较小;攀援类藤本以缠绕类最多,占总种数的60.00%,其次是卷曲类,搭靠类和吸固类所占比例较小;分布区类型以热带地理成分为主。【结论】西南桦人工林林下藤本植物种类较多,生活型和地理分布类型较复杂,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 30年生栽杉留阔模式及对照的杉木纯林群落植物区系组成、结构及植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植物共有 57科 1 0 2属 1 38种 ,总植物种数比纯林的多2 7.8%.双子叶植物在群落植物组成中占优势 ,分别占总科数和总属数的 61 .4%和 68.6%.与纯林相比 ,含多个种的科的比例增大 ,而寡种科的比例减小 ,其中含种数最多的茜草科有 9个种 .栽杉留阔模式群落共有 7个亚层 ,层次结构比纯林复杂 ,且各层的物种丰富度均比纯林的高 .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植物种多样性较大 ,群落植物种多样性较高 ,但草本层和藤本层的多样性比纯林低 .说明栽杉留阔经营模式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应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福建青冈林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生活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福建青冈林各演替阶段的群落内植物成分特征的研究表明,各群落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并有较大比例的藤本高位芽植物;各群落的生活型谱相似,说明它们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小型叶植物、革质叶植物均占种数的一半以上,群落A、C、D、E内阴性植物的含量最大,而群落B内的阳性植物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7.
川西亚高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川西亚高山6种典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类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云杉冷杉混交林、云杉白桦混交林、冷杉糙皮桦林>冷杉纯林;②在海拔800~3150m范围内,各类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③植物生长型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表现为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相近且明显高于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④从群落起源看,人工林群落上层结构比天然林群落简单,且人工林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层次;⑤人工林群落高位芽植物明显少于天然林群落,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则高于天然林群落;在天然林群落中高位芽植物在生活型谱中占绝对优势;⑥在森林经营中,应根据生境特点调控亚高山森林群落结构,丰富物种多样性,促进群落结构优化;同时,减少对天然林群落的人为扰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8.
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学特征及类型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山冷杉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在区域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亚高山脆弱带保护及天然林保护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天然巴山冷杉林用Braun-Blanquet方法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秦岭巴山冷杉林群落由221个植物种组成,分属于64科136属,其中乔木6种,灌木42种,草本142种,蕨类7种,苔藓24种.下木及活地被物广布种类少,稀有种和偶见种居多,其中恒有度在10%以上的物种有21个,占总种数的9.8%;恒有度低于10%的有193种,占总种数的90.2%.高位芽植物种占总种数的19.5%,地面芽、地下芽、一年生植物、隐芽植物和苔藓种类占总种数的80.5%;多形成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类占绝对优势的单优群落.以Raunkiaer方法和数量聚类分析法,结合立地条件和群落学特征,将巴山冷杉林划分为三大类型,即灌木、草类、藓类--巴山冷杉林和26亚类,根据林下主要优势层和次要层的优势种对各类型命名,并阐述了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浙江雪胆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雪胆Hemsleya zhejiangensis所处群落共有种子植物67种,隶属31科49属。其中热带类型16属,温带类型29属。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高位芽植物占90.2%,地上芽植物占2.8%,地下芽植物占5.6%,1年生植物占1.4%。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60.6%。叶型以单叶比例最大,占73.2%;叶质以草质叶为优势,占69.0%;全缘叶种类占总种数的33.8%,非全缘叶种类占66.2%。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表5参14  相似文献   

10.
在安溪云中山自然保护区南岭栲天然林群落中设置样地调查,根据Raunkiaer系统基分类标准,对南岭栲天然林群落的植物生活型、叶特征及植物耐荫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岭栲群落中高位芽植物为主,又以小高位芽植物优势显著,占47.8%;叶级以中型叶植物为主,占59.4%;叶型以单叶为主,占78.3%;厚革质与革质叶植物共占群落的72.5%,纸质叶占24.6%,薄叶为2.6%;全缘植物在群落中稍具优势,占53.6%;群落中耐荫植物占多,但以阳性植物为群落演替的主导。  相似文献   

11.
王慧  郑明朝  谢安德  王凌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62-10864,10876
[目的]建立合理准确的叶面积测定方法,为山白兰的栽培管理,科研与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年生山白兰叶片为材料,对其叶长、叶宽、叶长×叶宽与叶面积的关系以及5种不同方法测定叶面积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叶长、叶宽、叶长×叶宽与叶面积均呈高度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51、0.844和0.987,且各回归方程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但以叶长×叶宽与叶面积的回归方程S=0.644LIV+1.175拟合得最好;5种不同方法测定叶面积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测定结果的精确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图像处理法、求积仪法、回归方程法、纸称重法和打孔称重法;叶面积聚类分析可把5种不同方法分为2类。[结论]综合考虑到非破坏性取样及野外直接操作等因素,认为最佳测定山白兰叶面积的方法是回归方程法。  相似文献   

12.
山白兰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广西南宁地区山白兰人工林进行经济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采伐林龄为27a时,其年均投资利润率为36.23%,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3.36%,财务净现值为2 140.73元.hm-2,动态投资回收期为26.77a,在第24年采伐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单位出材量因素对其收益影响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山白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以山白兰盆栽苗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种类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白兰进行了组织培养试验。[结果]MS+6-BA 0.5 mg/L+NAA 0.1 mg/L为最适宜的芽诱导培养基,芽的诱导率达到88.9%;MS+6-BA 0.3 mg/L+NAA 0.05 mg/L+KT 1.0 mg/L为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芽的增殖系数可达到2.6;生根诱导难度较大,在1/2 MS+NAA 2.0 mg/L上生根率达到54.5%。[结论]结果为山白兰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丰富广西林木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山白兰人工林生物量及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27年生山白兰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长规律进行测定和研究,分析山白兰人工林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分配规律和林分生物量,并建立山白兰林木生长方程.结果表明,山白兰生物量随着径阶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径阶的生物量差异较大;乔木层总生物量为102.01 t·hm-2,占林分总生物量的87.10%,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排水法、体积法及质量法测定了山白兰树的密度、树皮率、生材体积和树皮率。结果表明:山白兰生材密度从髓心向外呈先减少,随后略增加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生材密度减小,生材密度的平均值为0.864g.cm-3;基本密度自髓心向外呈增大趋势,随着树高增加,基本密度减小,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0.462g.cm-3;生材含水率从髓心向外呈减小的趋势,随着树高的增加,生材含水率先增加后减小,生材含水率的平均值为89.0%;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树皮体积百分率及质量百分率平均值分别为16.2%、20.4%;心材率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减少,心材百分率平均值为16.3%。  相似文献   

16.
山白兰木材干燥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山白兰木材的干燥特性,结果表明:山白兰木材属易干木材,主要干燥缺陷为初期开裂和扭曲变形,两项缺陷等级均达到3级;干燥速度2级,较快;截面变形1~2级,无内裂。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了25~30mm厚山白兰木材干燥基准。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对一年生山白兰幼苗在浓度分别为0、2、4、6、8 g/L NaCl溶液胁迫下的细胞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细胞膜相对透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不断增大,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脯氨酸含量却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抗盐性指标的结果表明,细胞膜相对透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5.18%、33.51%,可用于山白兰抗盐性指标评价,而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只能作为辅助性评价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蔗渣堆肥化处理及用作山桂花育苗基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甘蔗渣的不同堆肥方式及不同物料配比等因素设计基质配方,并开展适合云南热区速生阔叶树种山桂花育苗基质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渣堆肥化处理用作育苗基质,甘蔗渣的配比高达90%,基质中养分如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质量分数均能满足山桂花苗木营养需求.在甘蔗渣堆肥化处理过程中,C/N呈下降趋势,基质中总N量有一个明显的下降阶段,而其它养分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在基质育苗试验中,苗木生长中期不同基质对山桂花苗高、地径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F>F0.05=2.40);苗木生长末期,不同基质对山桂花的苗高、地径、根幅和长度大于5 cm的侧根数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F>F0.01=3.07).甘蔗渣堆肥用作育苗基质时,填加50%的珍珠岩的13'号基质,其密度较纯堆肥基质减轻、养分含量减少,但仍能满足山桂花苗木生长发育的需要,建议以13'号基质为培育热区珍贵速生阔叶树种山桂花的理想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